母性之痛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yay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照片很清晰:四蹄岔开站立,头颅高昂,笃定的眼神里多了些悲壮与不舍……这是一只落入豹口的母鹿,面对三只猎豹,其中两只已张开了血盆大口。也许,以母鹿的奔跑速度,本可逃过一劫。可母鹿还带着它的幼崽,所以母鹿做出这样的抉择:直面迎敌,让它的两个孩子得以逃脱。
  我从母鹿的眼神里读出了很多东西,甚至读出大功告成的欣慰,当远眺逃脱了的孩子它自是欣慰。据说这张照片获得了年度最佳摄影奖,而摄影者却陷入了抑郁不能自拔。照片有一种抓拍的随意,又有黄金分割与构图用光的讲究很主题的凸显。不知道是不是黄昏将临,光线很柔和,色彩也很柔和,季节也许是在初春,背景是横斜疏朗的枝干,依稀有嫩绿的叶芽,它们站立的草地黄绿参半,也许真是初春,黄与绿的争战、新生与死亡的争战还在。将死的母鹿与正实施杀戮的豹子颜色是和谐的,照片上的色彩没有冲击力,鲜血还未抵达,这正是摄影师的巧妙,如果可以忽略母鹿的眼神与猎豹的獠牙,也许你会认为它们在嬉戏。假如以此画面作一首诗,我会写上:“春天来了,我却要死了,但我的孩子活着……”
  我们面对的只是照片,而摄影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杀戮现场,是催人泪下的护犊之死,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殇,这一切,足以让意志坚定的铁化成忧郁的水。我想起屠格涅夫那篇著名的《麻雀》,那只挡在猎狗前的老麻雀,用它自己的身体庇护自己的小雀儿:“势如飞石一般,正投到狗的鼻前来。它惊惶万状,倒竖了全身的羽毛,发出绝望而哀求的叫声,两次投向那齿牙发光的张大的口边。” 屠格涅夫以“势如飞石”来形容一只麻雀为救护自己的孩子,准确有力,以此表现老麻雀虽然自己也感到无比恐怖,却还是愿意牺牲自己。我看过一篇现代版的猎人笔记,说的是冰天雪地里,一头外出给小狼觅食的母狼。母狼本来运气不错,遇上了一只雪兔,母狼在雪地里追赶雪兔,忽然遭遇了猎人和猎狗,母狼的命运便发生了转折。猎人开枪打中了雪兔,当猎人发现雪兔后面紧跟着一只狼,对峙便开始了,猎狗不是母狼的对手,母狼并不恋战,它冒险地直奔那只雪兔。要夺回本该属于它的猎物,却中了猎人的枪弹。母狼逃回洞口,猎人和猎狗也追来了,母狼挺着还在流血的身子,誓死堵住洞口,母狼是在保护它的狼崽们。母狼的母爱感动了猎人,猎人收枪,转身离去,却听到背后传来的轰然声与嗥叫声,猎人回头,震惊地看到惨烈一幕,母狼撞在洞口石壁上。母狼在绝望中的这一壮举,让自己的身体成了幼崽的食物,母狼的血染红了石壁与白茫茫的雪地,也染红了猎人的记忆。
  被称为“弑母现象”的“红蜘蛛”亦是惨烈。生活在非洲的红蜘蛛一生只产一次卵,一次产上百颗卵。产卵后的母蜘蛛会用蛛丝细密严实地缠裹这些卵,并日日守护,待幼蛛破卵而出,母蜘蛛又会产下食物团来喂养幼蛛。食物团只能维持三天的食量,三天后,幼蛛蜕壳,脱胎换骨后的小蜘蛛食量大增,母蜘蛛无法找到更多的食物,怎么办?母蜘蛛便让自己的身子成为小蜘蛛的食物,真可谓惊心动魄的抉择。母蜘蛛再一次用蛛丝缠裹自己的孩子,把它们聚集在自己身子下,被饥饿驱使的上百只小蜘蛛爬到母亲的身体上,母蜘蛛一动不动,小蜘蛛渐渐地,试探地将尖锐的吸管插进母亲的体内,进而大快朵颐,母蜘蛛先是疼痛地腿脚抽搐,身子却按兵不动,用自己的精髓血液来喂养自己的孩子,直至被吞噬殆尽。据说很多种类的蜘蛛都有这所谓的“弑母现象”。我不能苟同这个说法,无疑,母蜘蛛比小蜘蛛强大,它完全可以抛下小蜘蛛去觅食,可见它是自愿的,自愿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即使一只蚊子,也让我看到了母性之光。那年我做“关节镜手术”住进这座南方小城最大的医院。骨科病房位于住院部大楼的十一楼,心想,怎么让腿脚不便的人住那么高,即使电梯楼,但电梯里塞满轮椅和推床也是不便的,何况电梯也会出故障,何不就设在一楼呢?住一楼对于康复期的走动也方便。但转念一想,高有高的好处,空气清新蚊虫少。不料夜间竟有蚊子出没,原以为蚊子只出没于臭水沟,草丛里,最多飞到七八层楼高,竟不知还有能飞到这么高的蚊子。
  领教这些蚊子后,将其分成两类:一类与平常家居里的没什么两样,潜入耳畔便会发出“嗡嗡”的叫声,使人警觉,多半能被消灭。还有一类不能等闲视之,全是“悄悄地行动,打枪地不要。”狡猾狡猾地。即使盘旋于耳畔,也没有丝毫的响声,常常被叮得招架不住。于是就想起在卫校上微生物课时,微生物老师说,那些冒着九死一生飞进房宅干“吸血”勾当的全是母蚊,同学们很惊愕,有些男同学露出异样的表情,紧接着老师又说:请不要认为母蚊特别的坏,尤其是男同学不要太得意,因为受了孕的母蚊,若没有血的滋养,母蚊子宫便不能发育,它是为了下一代才这么做。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
  那些不出声的家伙,深夜孤身潜入,凭借高强的飞术直飞十一楼,实属母蚊中的强者,虽寥寥无几,但多半都能幸存。而那些“嗡嗡”作响的劣等蚊子,一定是投机鉆营,混进电梯而来的,虽说飞术不高,却有小聪明,另辟捷径去开拓自己的疆场,不与低楼层里“蚊满为患”的平庸蚊子们为伍。它们为了后代,同样精神可嘉,同样算得上母蚊中的强者。且称它们为蚊子中的“母强蚊”吧。听说还有蚊子混进机舱去了国外,这类蚊子不但是“母强蚊”还是专门叮咬非我族类的洋大人呀,即使被拍死在异国他乡,也会魂归故里吧,这类蚊子,我们该授予其爱国主义蚊子的称号了。这么想着,脸上就被蚊子攻击了,我下意识地迅捷一拍,“啪”地一声,一只蚊子殁于我的手掌之中。那一刻,看着这只沾满我鲜血的母蚊残尸,心想这生物界可恶、卑微、肮脏的母性生命为了后代,竟也甘冒危险,不惜与人——这高级的生物为敌,不惜搭上生命。看着这只历经艰辛飞抵十一楼的母蚊尸体,不禁想起那只曾与它交欢过的雄蚊,曾在交欢中有过怎样的甜言蜜语呢?而此刻又躲在哪儿休闲纳凉呢?或是温香在抱已另交新欢了。我内心的一偶掠过一丝隐约的酸楚,想起了一些人类的饮食男女之事……不是说“世间万物,雌雄相亲”吗?动物界的相亲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动物界的负心汉恐怕也比比皆是。   去福州出差,与同事同游鼓山,坐上缆车往下一看,这才发现,缆车与下面那叠翠起伏的山脉像是隔着万丈远,忽然就想,要是这缆绳一断,我就葬身峡谷了,那我儿子怎么办?那一刻,我又想起了母蚊子。那一刻我竟因为一只蚊子流下了眼泪,为一只蚊子、一只有害的昆虫,而肃然起敬于它那母性的光辉。那一刻我已超越敌对情感,超越憎恶,甚至已超越物种的障碍与它灵犀相通了。然而,缆车邻座那聪明的同事似乎看穿了我的心,便说:“哎呀人什么时候死,早已注定好了,怕什么?”她脸上甚至露出鄙夷的神情。她看不到我的惧怕背后的原因。她当然是不怕的,她当然可以如此洒脱、大度,因为她不是母亲。
  那年她怀疑自己怀孕了,就让某同事陪她一起去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阳性,也就是说她怀孕了。她拿着检验报告单,脸色煞白,双手发抖,说不出话来。医生觉得奇怪,说你不是还没生过孩子吗?她还是说不出话来。那个时候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天天都在宣传“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好!”到处是被追赶的偷生的女人。那个时候“丁克族”这个词还没出现,她就已经下决心不生孩子,后来她果真瞒着丈夫做了人流,她不想让自己的情感被孩子束缚,不想让自己洒脱的一生被孩子所累。同时背后感叹,说瞧人家生活得多潇洒。我嘴上没说什么,可是心里也不止一次眼馋她无牵无挂的潇洒日子。
  那一年,台湾海峡地震,我们这里也有震感。当时并不知道台湾地震,要是知道了也不会那么怕了。我住在四楼,前一天上夜班,白天在家休息,震感袭来,吊灯在摇晃,橱子在摇晃,所有的门窗都在吱嘎吱嘎地响,我的心脏快跳出来了。慌乱中我抓起摩托车头盔就往楼下冲,楼下已经聚集了一堆惊慌失措的人,有人手里还拎着个大包,我才恍然,除了头盔我什么也没带,我甚至忘了帶摩托车的钥匙,但我并没有停下脚步,匆匆地朝着离家不远的一所小学校的方向跑。跑了不久震感就没了,一切又恢复到了平常日子的模样。我才发现从我抓起头盔那一刻起,一切都是下意识的,朝着学校跑也是下意识的,因为我的儿子在那所小学上学,我要去保护他,我要去和他在一起,哪怕死也要死在一起。
  我曾路遇一个正在怒斥孩子的父亲,我不管不顾地上前去劝说那个发怒的父亲。可我自己并不是一个好母亲,我有太多的悔恨,悔恨我没有善待自己的儿子。有段时间我向上苍忏悔,总在夜深人静泪流满面。我甚至觉得我是最失败的母亲,做过太多失败的决定,儿子从高中起就去了外地上学,那时候我爱文学胜过爱他,儿子大学毕业后,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在外地打拼,在没有亲人的陌生城市独自生活,日日只在街边的小店草草打发一日三餐,半夜一个人去医院打吊针。可我的写作并没有取得成功。一次次错误的决定,让我活成家人的局外人,对于社会对于家庭我都是一个局外人。然而,我依然爱着我的儿子,我甚至爱屋及乌,心疼天下所有的男孩。儿子的同学得了白血病,我捐的钱是儿子班上最多的,我并不富裕。当地新闻报道一个从外地来寻母无果的男孩,我这个路盲骑着自行车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寻找这个孩子。一个母亲,注定要在这个世上多一些心痛,就像向日葵,必须向上长,向上分枝,向上开花,必须开黄色的花,必须从早到晚围着太阳转。这是自然法则。是造物主设计的生命程序,犹如,分娩后自然而然的乳汁分泌。一位还不是母亲的女作家说过这样的话,说母爱是来自于自我献身的享受和自我欣赏。伊壁鸠鲁派信徒却认为父母爱子女是出于利益的考虑,是养儿防老,或是争取社会福利。我不敢说母爱里没有掺杂这些思虑,但我想对那位女作家说,等你做了母亲再来回答。对于伊壁鸠鲁派信徒,我只想奉上德国诗人恩岑斯贝格写给儿子的一段话:“我儿,你不可读颂歌,而应该读列车时刻表:它更准确。”
其他文献
噜噜打一出生,就注定要走和其他狗狗不一样的路线。先是兄弟姐妹五个,他排行老二,呱呱落地不长时间,就被主人送到弟弟家,作为礼物,它被新主人关在新房子楼下的旧瓦房四年。直到2019年底,新主人的侄儿回到老家,看到这一幕,动了恻隐之心,劝叔叔大发慈悲把套在狗脖子的铁链解掉,噜噜才迎来人生的转折。  先来说说它的身世。噜噜的母亲是进口哈巴狗,最早是在厦门岛内出生长大的,一位漂亮的未婚的上班族美女带着它的母
期刊
小时候听到别人喊你“大锦”,感觉是真难听呢,总以为他们是在叫你的绰号。未曾料到,你一直以自己的名字为豪。  懂事以后才知道,你出生于一个大家族。“大”字是你的辈分。你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外公,内心特别期待,你能给整个家庭锦上添花。  “你知道吗?到了我这里,所有可以用‘大’字来取名的,几乎都被用光了。以至于后来,你二姨出生时,族里长辈实在想不出好名字来了,竟然给她取名为‘大大’。但是你外公外婆都觉‘
期刊
去年五月的某一天,作家朋友携家眷前来。晚饭过后,我想带他們到哪里散散步,远一点的地方,是不方便去的。近一点的,又嫌人多太吵。突然眼前一亮,何不到紫云山上转转?  紫云山,就在古镇石码南部。它,不高,海拔仅有208米。这样的高度,在崇山峻岭横亘的山区人看来,也许只能算阻隔道路交通的“山丘”“蚁穴”了。与他们眼里的那种嶙峋险峻,耸入云天,巍峨壮观的大山一比,紫云山在气势上似乎太小儿科了。但有一点,那些
期刊
母亲的生命最终没有跨越今年冬至节气的门槛,带着尘世八十四载风霜悄然地离去,留给我们许多的悲伤。  但这也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事,她卧床不起,病情一天天地加重,只是时日的问题了。还好,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我从外地赶回,陪伴在她的身旁,而病危之际,漳州、厦门工作的孙辈们也匆匆回家,见到她老人家最后一面,阴阳两界也没留下什么遗憾。  记得母亲上年纪后,身体就不好,前后住了四次医院,不是心脏问题,就是静脉曲
期刊
每次到福州,岳父岳母和小舅子夫妻都把我当成了客人热情款待。就拿说岳父母来说吧,他们各有忙活,岳母负责在家里备办好饭好菜,岳父则是当我的专职导游带我逛街看风景。  这次出公差到福州,公务结束时正值周末,我就趁这好机会到小舅子家住下。已是阳历十月底了,福州天气开始转冷。吃过早饭,岳母又“指令”岳父带我出门逛逛。  对福州,我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喜爱。最初时的向往只因为它是我们的省会。1983年,我第一次到
期刊
年少就像一朵乳白色的栀子,常常绽放在我的梦里,自然留下淡淡的芬芳。  童年的我像个小男孩,喜欢赤脚亲近大地,扑进自然的怀抱。村里哪里比较好玩,哪里有美丽的花儿,有好吃的果子,一定少不了我的身影。春天伯母菜园子里的茉莉、鄰居院子里的月季;夏天医院围墙里的栀子,池塘边上的美人蕉;秋天田野里的野菊花、庙前的三角梅;冬天的水仙、海棠都曾经在我的案上瓶里美丽过。  让我魂牵梦绕的是那美丽如仙子的栀子花。  
期刊
一条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在一阵阵柚浪推涌、花香翻腾中,牵引着我走向那魂牵梦绕的精神原乡。  一条幽幽的石子小巷,是通往最欢乐童年的时光隧道。巷子里,墙壁上被磨蹭得灰黑油亮的石头,层叠着一张张曾经纤尘不染的笑脸,斑驳的生土墙体,跳跃着年少时欢乐无邪的符号。路边的老龙眼树和老屋后的小竹林,应该也还记得,那曾经在路上奔跑的少年透亮如冰的风采。  时光荏苒,花开未央。眼前这曾经在心中最安全最温暖的几间高大
期刊
在睡梦中被一阵阵急风骤雨、飞沙走石、龙吟虎啸声吵醒,惊觉台风“米克拉”已汹汹来袭。休假一天,停水又停电,貌似什么也干不成,只好“米克拉”(闽南语“躲起来”)看书。无意中从书橱里抽出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今日的精神食粮就是它了。沈从文的书我读得并不多,这本和另外的几本书是之前从图书馆借来的,因为新冠疫情的缘故在家里滞留了很久。  没想到真的是拿对了书,在这样特殊的天气里。散记中包括“湘西书简”与“湘
期刊
六月正是荷花盛开时,朋友圈早有人频频晒出荷塘佳影,着实让人心动。周日下午,虽然小雨淅淅沥沥下不停,我终是按捺不住看荷花的冲动,想着即使没有“映日荷花别样红”,感受一下“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也不错。  于是,全家总动员,找出许久没用的单反相机,驱车前往英桥花海。那里有个30多亩的池塘,种满了荷花,湖心建两个凉亭,一条曲折的木栈道连接亭子,横跨东西两岸,供游客赏花、休憩。这里是漳州市区观赏荷
期刊
小时候,我们家的大院子有一口老井,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它是哪个年代修建的,反正在我能记事的时候,它就已经存在了。这口老井呈八角形,有12个井眼,周长约20米。我们都叫它“琥珀井”,井口用混凝土浇筑成一个等边八角形,深度大约30米,井壁是用青砖砌成,长满了厚厚的青苔。小时候给我的印象,这口老井就像个永不枯竭的聚宝盆,一年四季水量充足,水很深,很清澈,一眼望不到底。在一个海岛上有口这么大的淡水井,在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