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花菌种的分离·鉴定及蝉花营养成分测定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lihong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蝉花菌种的分离、鉴定及蝉花营养成分测定。[方法]对从重庆梁平地区采集得到的蝉花进行菌种分离和鉴定,并对蝉花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分离菌株为蝉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cicadae),蝉花含有粗多糖、腺苷、甘露醇、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结论]该研究为重庆梁平地区蝉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扩大传统中药资源、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菌株的药理作用和人工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蝉花;分离鉴定;系统发育分析;营养成分
  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8)28-0162-02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rain from Cordyceps cicadae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Nutrient Content of Cordyceps cicadae
  XING Kangkang,SHI Ping,HE Zongyi et al(1.Chongqing Academ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ongqing 400065;2.Chongqing Se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hongqing 400700)
  Abstract[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the 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rain from Cordyceps cicadae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nutrient content of Cordyceps cicadae.[Method]The Cordyceps cicadae strains collected from the Liangping area in Chongqing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nd the nutrient content of Cordyceps cicadae were determined.[Result]The isolated strain was Paecilomyces cicadae and Cordyceps cicadae contained many nutrient contents such as crude polysaccharide, adenosine, mannitol, amino acids and so on.[Conclusion]This study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ordyceps cicadae resources in Liangping area of Chongqing. The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xpan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further researching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he strain.
  Key wordsCordyceps cicadae;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Phylogenetic analysis;Nutrient content
  蝉花俗称蝉虫草、蝉茸、胡蝉等,是蝉拟青霉 (Paecilomyces cicadae) 等麦角菌科(Claviceptaceae)真菌寄生于一些蝉若虫后形成的菌虫复合体[1]。《图经本草》记载:“今蜀中有一种蝉,其蜕壳头上有一角,如花冠状,谓之蝉花。”《本草纲目》记载:“蝉花可治疗惊痫,夜啼心悸,功同蝉蜕”。现代研究表明,蝉花中含有糖原、甘露醇、多种生物碱、蛋白质、多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且糖类和蛋白质的含量相对较高[2],具有免疫调节、代谢调节、解热镇痛、镇静催眠、改善肾功能、降血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蝉棒束孢的寄主广泛,常见的有竹蝉(Platylomia pieli)、山蝉 (Cicada flammata)、蟪蛄 (Platyleura kaempferi)、云南黑蟬 (Cicadatra shaluensis)、草蝉(Mogannia conica)、小鸣蝉 (Oncotympana ella)和透翅蝉 (Hyalessa roils),多分布在我国南方诸省[3]。不同地区不同生境采集的蝉花分离物,极具物种多样性,它们之间在形态和遗传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且不同菌株的药理作用及生物活性含量差异明显[4]。笔者对重庆梁平地区野生蝉花菌种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蝉花营养成分开展研究,有利于为当地蝉花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对扩大传统中药资源、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菌株的药理作用和人工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蝉花于2017年7月采集于重庆梁平,编号CCS01。
  1.2培养基PDA固体培养基:马铃薯(去皮)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 L,pH自然。121 ℃灭菌20 min。
  1.3蝉花真菌的分离、纯化
  1.3.1虫体分离法。取新鲜蝉花,75%乙醇消毒,选取虫体胸足为界的前段部分,用镊子撕开表皮,取胸腔中菌体少许,接入分离培养基,于25 ℃培养。待菌落长至0.2~0.5 cm时,挑选少量菌丝在分离培养基上纯化2~4次,确定无杂菌后移入试管培养保存。   1.3.2子座分离法。取新鲜蝉花,从僵虫头顶切下子座芽,75%乙醇消毒,用镊子撕开表皮,切取中间部位组织块接入培养基,置25 ℃培养。待菌落长至0.2~0.5 cm时,挑选少量菌丝在分离培养基上纯化2~4次,确定无杂菌后移入试管培养保存。
  1.3.3孢子分离法。取新鲜蝉花,从僵虫头顶切下子座芽,75%乙醇消毒,用无菌棉包裹子座基部倒置于斜面试管口,让孢子自然弹落到分离培养基上,置25 ℃培养。待菌落长至0.2~0.5 cm时,挑选少量菌丝在分离培养基上纯化2~4次,确定无杂菌后移入试管培养保存。
  1.4蝉花真菌的鉴定
  1.4.1形态鉴定。
  挑取蝉花菌种接种到PDA培养基上,25 ℃培养3~5 d,观察菌落形态。
  1.4.2ITS分子鉴定。
  将野生蝉花样品风干后抽提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抽提结果。设计ITS序列引物,将抽提的DNA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获得的序列经BLAST比对,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
  1.4.3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将测序获得的ITS序列通过BLAST比对,根据同源性相似度差异,利用Clustal X(Version 1.83)软件进行多序列匹配排列,用软件MAFFT version 7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分离菌株与Genebank数据库中登录的近源菌株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
  1.5蝉花的营养成分分析
  1.5.1氨基酸含量分析。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124—2016,采用氨基酸分析仪(茚三酮柱后衍生离子交换色谱仪)测定蝉花中的氨基酸。
  1.5.2粗多糖含量测定。
  按照《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方法》将蝉花中多糖成分经乙醇沉淀分离后,加酸、加热、回流水解成单糖,以次甲基蓝作为指示剂,在加热条件下,滴定经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钾钠铜溶液,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其含量。
  1.5.3腺苷及甘露醇含量测定。
  根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规定,蝉花中腺苷用超声波提取后采用液相色谱测定含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一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露醇含量。
  2结果与分析
  2.1菌株鉴定 在PDA平板上形成的菌落为圆形,表面蓬松,菌丝初始为白色,继续培养呈淡黄色。星状放射生长、菌丝平伏,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挑取。经ITS区测序,BLAST比对,综合鉴定结果为蝉拟青霉。
  2.2分子系统学分析
  根据蝉花分离菌株CCS01系统进化树(图1),分离菌株CCS01的ITS序列与蝉花 (Cordyceps cicadae) KY924492菌株、蛇腹虫草 (Ophiocordyceps sobolifera) JQ283963菌株、细脚棒束孢 (Isaria tenuipes) MG833296菌株、炭角棒束孢 (Isaria xylariiformis) FJ479746菌株、双节棍孢子植生虫草 (Phytocordyceps ninchukispora) EF411226菌株的相似度均为100%;与大蝉草 (Ophiocordyceps sobolifera) JQ283963,茶色黏伞 (Limacella glioderma) FJ478086,蝉拟青霉 (Paecilomyces cicadae) HQ87463、AF368801、GU194182.1,下垂虫草(Cordyceps nutans) AJ536559,蛹虫草(Cordyceps takaomontana) KY075927 菌株序列的相似度为99%。结合Genebank上的12个虫草有关序列进行了系統发育树构建。分枝统计支持率评估采用Bootstrap法,自展值为1 000。由图1可知,所有序列形成2个大的分支,除蛹虫草 (Cordyceps takaomontana) KY075927菌株自成一支外,菌株CCS01和其余虫草相关真菌聚成一个大的进化分支。
  2.3营养成分分析
  根据蝉花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1),从蝉花中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总含量为22.26%。其中蛋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07%和2.09%。含有赖氨酸(1.29%)、亮氨酸(1.07%)、异亮氨酸(0.63%)、苯丙氨酸(0.75%)、蛋氨酸(3.07%)、苏氨酸(1.02%)、缬氨酸(0.87%)7种必需氨基酸,只有色氨酸未检测到。经测定,蝉花中粗多糖含量为0.61%,腺苷含量达到10.80 mg/kg,甘露醇的含量为5.13%。
  3小结与讨论
  该研究以重庆梁平蝉花CCS01为样品,从菌种分离、鉴定和营养成分测定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形态观察与ITS比对分析,该菌株综合鉴定结果为蝉拟青霉,其ITS序列长度为517 bp,与蝉花 (Cordyceps cicadae) KY924492菌株、蛇腹虫草 (Ophiocordyceps sobolifera) JQ283963菌株、细脚棒束孢 (Isaria tenuipes) MG833296菌株、炭角棒束孢 (Isaria xylariiformis) FJ479746菌株、双节棍孢子植生虫草 (Phytocordyceps ninchukispora) EF411226菌株的相似度均为100%。
  多糖是蝉花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衰老等药理活性[5]。测定梁平蝉花中粗多糖含量为0.61%,远低于广州地区蝉花(2.85%)[6]。腺苷具有降低血压、镇静、抗癫痫、催眠等生理功能,还有能量转移、信号传递、抑制脂肪分解等生理功能[7-8] 。梁平蝉花中腺苷含量达到10.80 mg/kg,与广西玉林蝉花含量(11.331 mg/kg)接近[9]。甘露醇作为一种渗透性脱水利尿剂,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具有脱水、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10]。甘露醇的含量为5.13%,较杭州蝉花高(2.18%)[11];从蝉花中共检测到16种氨基酸,总含量为22.26%,远高于浙江湖州蝉花(9.61%)[12]。其中蛋氨酸和谷   氨酸含量較高,分别为3.07%和2.09%。含有除色氨酸以外所有的必需氨基酸。梁平蝉花各活性物质含量与其他地区蝉花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可能是由于蝉花菌种的差异性以及特异的环境影响所造成的,这与张传博等[4]不同菌种的药理作用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差异明显的观点一致。
  梁平地区蝉花腺苷和甘露醇含量较高,氨基酸种类多样,具有较高的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可以对其天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此外,还可以充分挖掘蝉花资源的潜力和价值,如蝉花其他药理作用研究、蝉拟青霉菌株液体发酵生产生物活性物质研究、人工栽培蝉花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陈玲,宋捷民.蝉花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2):159-160.
  [2] 蒋宁,高大伟,林金盛,等.蝉花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8):11-14.
  [3] 刘爱英. 中国蝉花资源研究应用[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12.
  [4] 张传博,王艳丽,易萌,等.江苏省天王镇磨盘山金蝉花分离菌株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5):152-154,238.
  [5] 彭瑛,郭丹钊,刘任糠,等.超声波辅助蝉花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J].轻工科技,2017,33(6):16-17,114.
  [6] 葛飞,夏成润,李春如,等.蝉拟青霉菌丝体与天然蝉花中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J].菌物学报,2007,26(1):68-75.
  [7] 李锋.DNA N6-甲基腺嘌呤(6mA)在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4):137-139.
  [8] 路畅,黄银花.动物长链非编码RNA研究进展[J].遗传,2017,39(11):1054-1065.
  [9] 张洪梅,史晓飒,刘腾飞,等.不同产地蝉花中腺苷、虫草素和麦角甾醇的含量比较[J].环球中医药,2017,10(3):297-301.
  [10] 钟健.浅析甘露醇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7):2-3.
  [11] 阮桂平,彭拓华.冬虫夏草及其类似品中甘露醇的含量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3(2):96-97.
  [12] 滕晔,官宗华,宋玉良.野生蝉花与人工培养品中氨基酸、无机元素成分的比较[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0):1123-1125,1127.
其他文献
摘要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效益评价实地调研,对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以来取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了详细论述。结果显示:尽管奖补政策实施以来在生态恢复、牧区经济发展、牧民生活方式转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草原奖补政策效益监管体系,包括政策监管、资金监管、效益监管,使其成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配套体系;还要建立并完善智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混交方式对杉木幼树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旱冬瓜、泡桐作为与杉木混交的树种,开展块状、带状、不规则和纯林4种混交方式的对比试验。[结果]采用适宜的混交方式,能有效地促进杉木生长,且各树种间均表现出较好的共生性。[结论]基于不同混交方式各参试树种的生长状况,旱冬瓜、泡桐可作为杉木的混交树种,块状和不规则混交是文山州杉木人工林培育适宜的混交方式。  关键词杉木;旱冬瓜;泡桐;混交方式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降解地膜对热区土壤温湿度和西瓜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比较5种不同生物降解地膜在热带地区对土壤温湿度和西瓜生长的影响,综合评价降解地膜在热带地区性能表现及适用性。[结果]5种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的温湿度差异显著,ND-SJ3、ND-SJ4保温保墒效果最好。西瓜生长方面,除叶绿素外,其他几个生长指标均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株高TZ-1下降9.1%、HN-WS下降8%;茎粗ND-SJ
期刊
摘要[目的]明确安徽省烟草不同种植时期烟田杂草携带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的情况。[方法]采集安徽省皖南烟区烟田3个不同时期的17科35种杂草,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结果]烟田不同时期多种杂草均携带烟草普通花叶病毒,且不同时期采集的杂草中烟草普通花叶病毒感染率分别为烟草收获期66.7%,烟田空闲期28.6%,烟草种植前期25.0%。菊科杂草带毒率较高,是该
期刊
摘要[目的]从莲藕中提取能够替代味精的天然鲜味成分。[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α-淀粉酶酶解莲藕对鲜味物质释放的影响条件,采用感官評分的方法确定酶解效果。[结果]在α-淀粉酶添加量为2%、酶解温度55 ℃、酶解时间1.5 h、酶解pH为5时,鲜味物质释放量达到最大。莲藕经酶解后粉碎干燥,得到的莲藕粉具有天然鲜味,在使用中可替代40%味精。[结论]该研究可为莲藕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关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西藏拉萨达孜区沿拉萨河两侧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与分布。[方法]采用数据统计和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研究土壤8种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加权内梅罗指数评价方法,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研究区少数区域存在As和Cu 2种重金属污染问题,其余6种重金属(Hg、Cd、Cr、Pb、Ni和Zn)均表现为未污染状态。[结论] 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较好,但局部土壤As污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复合酶协同超声波提取灵芝流浸膏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期为灵芝流浸膏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菌草鹿角灵芝为原料,采用灵芝流浸膏的提取和复合酶用量配比、复合酶酶解条件、超声波条件正交试验对复合酶协同超声波技术提取菌草灵芝流浸膏的工艺进行研究,并与传统水浴浸提法进行对比。[结果] 复合酶协同超声技术提取灵芝流浸膏的最佳工艺条件:酶组成为纤维素酶2.0 g,木瓜蛋白酶0.8 g,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非对称场流分离检测鲍内脏多糖的方法。[方法]采用非对称场流分离系统与静态光散射、光电二极管阵列和示差折光检测器联用技术分离表征鲍内脏多糖。以0.05 mol/L NaNO3 [含0.02%(W/V)NaN3] 为流动相,研究横向流速和样品浓度对非对称场流分离多糖的影响,并利用动静态光散射测量鲍内脏多糖的分子特性(分子量、均方根旋转半径、分子构象、流体力学半径)。[结果]不同横向流速
期刊
摘要[目的]优化土壤中铅测定前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湿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消解处理,结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测定土壤中铅含量。通过对已知含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及回收率、精密度等来确定土壤样品前处理过程。[结果]样品回收率为83.4%~98.8%,精密度为0.356%,标样测定结果经t检验,与国标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方法消解彻底、耗时短,测定结果能够满足试验要求,可用于测
期刊
摘要利用1960—2016年吉林省气温数据,将吉林省划分为3个地区,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吉林省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6年吉林省的气温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是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存在着差异。中部地区气温高并且增温趋势明显,其次是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升温幅度较小。57年来东部地区气温上升缓慢,夏季升温幅度较小,气温最平稳,冬季升温幅度较大,季度差异较大。中部地区气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