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的“隐形动态分层”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u0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差异教学是近几年刚刚进入四十一中学的,新的教学模式。近四年多时间,我有幸加入学校的差异教学团队,跟随团队一起学习华教授的差异教学理论。该理论最大的优势是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优生“吃不饱”,潜能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问题。
  我校边学习边摸索,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五段式教学模式:
  第一段:优化起点,提供差异;第二段:动态选择探索新知;第三段:合作学习;第四段:巩固应用,促进发展;第五段:辅导训练。它们用到差异化教学策略依次是:“全面、动态测查学生差异的策略”;“并列式教学计划与个别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策略”;“预设与生成挑战性学习目标的策略”;“隐形动态分层与互补合作相结合策略”;“扬优补缺的辅导与训练的策略”;“大面积反馈与调解教学策略”;“弹性作业的策略”。
  在以上的差异教学理论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隐形动态分层与互补合作相结合策略”。“如何为学生划分出科学有效的学习小组”一直是我的研究方向。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喜欢异质分组,在分配小组成员时都兼顾优等生和潜能生,已达到生交生,兵带兵的目的。我的同事也大多用这种分组方式。这样分组的优势是优生可以在完成自己任务量的前提下,帮助下潜能生。劣势是在选择讨论题目的时候潜能生往往没有话语权,往往是优生选择什么问题潜能生有只能跟着做什么。潜能生过分依赖优等生,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优等生的学习时间。这样时间长了,会让优等生造成懈怠心里,潜能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影响。我也尝试过将成绩相近的学生放在一组,进行同质分组。这样在选题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有话语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缺少了优等生的兵带兵,潜能生和优生之间的差异逐渐扩大。在大课堂容量的前提下,老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无法兼顾各个程度的学生。如何兼顾两种分类方式,最大化的发挥分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一直困扰着我。
  很幸运,我的一节公开课《圆的复习》得到了燕博士的指点,她给我提出了隐形动态分层的思路,也给我指点的动态分层的应用方法。这是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隐形动态分层的优势。之后我逐步在教学中探索,尝试。我曾用“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和“隐形动态分组”这三种方式来讲解《整式的加减(2)-去括号》这一节课。
  下面是我要在讨论环节用到的问题。
  这三组问题难度依次增加。
  第一节,同质分组。
  课前根据全面测查的原理,通过测验、观察、谈话,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成绩因素,将学生分成四个梯度:基础较弱、基础一般、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优秀。根据这四个梯度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
  课上,我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组题进行讨论。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成绩都选到了适合自己的问题,做的都很好。发现,在小组展示的环节,在展示第一组题目的时候第二组,第三组觉得简单注意力不集中,在第三组展示的时候第一组同学因为没做,所以听不懂。导致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升成都有限,课堂缺乏挑战性。在课堂反馈的环节发现学生们几乎没有提高,学生们的差异还是很大,课堂容量有限。
  第二节,异质分组。
  课前,根据全面测查的原理,通过测验、观察、谈话,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成绩因素,将学生分成四个梯度:基础较弱、基础一般、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优秀。教师兼顾四个梯度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组7名同学。这7名同学各有分工,互补合作,扬优补缺。这个小组相对固定,便于小组间的评比,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上,我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组问题进行计算。因为每一小组都有优等生,所以多数小组选择第三组问题。第三组问题是最难的,潜能生能做的题目就更少,思考受限制,大都等着优等生去讲。优等生自己还有题目去做,顾及不到潜能生。在小组展示的环节,多是优等生发言,潜能生插不上话,参与度低。有一个小组选择了第一组题,顺利完成讨论,全员通过,潜能生参与度很高,但是优等生没有得到提升,长此以往,优等生很难还是优等生。优等生和潜能生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第三节,隐形動态分组。
  这种分组,课前采用异质分组方式,小组成员固定,便于小组评比。
  课上,我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习题。一个小组的7名学生可能就会有学生选第一组题,有学生选第二组题,有学生选第三组题。选题不同,题目也就不同。在个人做题环节,学生们都有题可做,大家会用大致相同的时间完成自己的题目,没有时间浪费。
  讨论环节,学生们在完成自己题目的情况下讨论,目的性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参与性强,切实体现了课堂讨论的实效性。潜能生就出错的题目或不会的题目向优等生求助时,优等生需要先做完题目才能对症讲解,这就增大了课堂容量,也体现了“隐形动态分组”中“隐形”二字的作用。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在各小组之间巡视。当潜能生在优等生的帮助下学会相关题目后,我会鼓励他挑战难度稍微高一点的题目,潜能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知识面得到提升,满足感得到提升。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课堂展示环节,展示小组的潜能生和优等生都可以展示,其他小组的同学也都能倾听,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有目的的倾听训练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在倾听中学会尊敬他人也学会尊敬自己。展示与倾听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思考能力。全班合作时间,就用来解答同学们都解决不了的共性的问题,总结出错率高的易错题。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提升。
  为了检测学生们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课堂小测环节,我依然按梯度设置了习题,特意按照讨论环节中最难的一道练习设置了一道同等难度的习题。学生的准确率要比“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高,特别是最难的这道题准确率超过百分之五十。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我将这道难题做以点评,又将一部分同学拉入准确率范围之内。
  下课铃声响起,我已经完成了本节课所设计的所有项目,完成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教学内容。
  课后,我讲这三节课简单的做了对比。发现“隐形动态分层”相对于“异质分组”和“同质分组”更具有灵活性。它们三个并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隐形动态分层”重点在“动态”。要用隐形动态分层,首先学生们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小组内每位成员都有明确的任务。其次,在设计谈论题目时,可选题目分组不要太多,以两组、三组最为合适,每一组题目即要控制好量,更要掌握好梯度。题与题有区别,组与组有差别。最“隐形动态分层”重点在“动态”。
  能力及时做出调整。
  “隐形动态分层”虽然好,但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我们探索新的课堂模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所以,“同质分组”也好,“异质分组”也好,“隐形动态分层”也好,只要能树立学生们的学习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率,确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最终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就是最好的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只要课堂授课方式还在,探索更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脚步就不会停下。我特别喜欢华国栋教授的一句话“教师之间也是有差异的,每位教师的课堂也都是不同的,我们要正视差异。”只要我们教师有敢于打破传统课堂、重建差异课堂的勇气,就能在遵循教育规律,还原教育本真的前提下,更好的,利于学情差异,找到越来越好的科学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他文献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反思性学习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学生的反思学习能力没有突破性进展,反思性学习与常规学习没有完全分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要求学生依据学生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的、重复的、直觉的操作活动,没有真正指导学生开展探究的、理性的反思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它不但"学会学习"为目的,更关注学习的直接结果又关注
期刊
复习课是在学习较为完整的知识单元后,通过疏理知识结构和查缺补漏,促进知识系统化,从而达到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的教学目标的一种课型。实际教学中教师常用做题和考试、讲解知识点的方式替代单元复习,导致学生形成的知识框架不完整,思维和能力无法得到充分提升。本文以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为例,探索构建以提升学科素养为目标的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的模式。  一、初中物理单元复习课的模
期刊
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生活中每一件事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学校学习,需要理顺和老师同学的关系;走出学校,需要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因为人不是独立的存在,所以你要成功完成某件事,就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和能力。正如一位阿拉伯哲人所说:“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是艘陆地上的船,永远也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的彼岸。”小学阶段的孩子,则会因为共同的爱好,迅速结成好朋友。交际的成功会给孩子
期刊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明确的建议: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全面推进,教材的“双线组元”的特点与编排结构受到一线教师的全面认可。单元整体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科性质、学生特质、学习本质,重构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情境,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具体的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善于利用本土优质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携手,充分发挥周边社区及地域的优势来开展本土课程……”。泉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元素民间艺术资源,值得传承与发扬。加上我园积淀丰富的木偶文化教育资源,借助“木偶文化”,携手家长、社区共同架构家园德育网络,探寻创新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从而不断增强学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家园社区携手,
期刊
前言:一直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成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而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则较为枯燥,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热情,数学课堂氛围过于沉闷,难以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深入沟通与互动,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数学课程学习效果。为了改变此种不良的情况,教师需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保证数学教学工
期刊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新课程标准将统计与概率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现在我以《从统计图分析数据的集中趋势》为例进行说明.首先通过选择合适的素材。数据分析必须面对一堆数据,人人都都有可能感觉枯燥乏味。通过学生自己小组合作制作直观的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规律性和奇妙,让孩子“亲近”数据,加强孩子对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一、培养统计意识是学习“统计与概率”最重要的目标  “统计观念”的首要方面是能
期刊
学校文化建设对办学的质量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纵观办学的实践,学校文化是学校一切发展的基础。正如美国一位著名政治学家所说:“对于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一所学校,如果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就难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就不能成为一所名校。  学校管理的对象是人,是在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其行为受思想支配。而影响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文化。
期刊
统编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统编教材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笔者结合统编三年级上册教材,谈谈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化与整合,以提高教学整体效益,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一、读懂教材,认识整合的重要性  从三年级上册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让学生本单元的学
期刊
生物链指的是: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互相提供食物而形成的相互依存的链条关系。回想我们的音乐课堂,又何尝不是由相互的各种链条关系前后串联,如:知识链、情绪链、师生的双边活动链等。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处理好音乐课堂的这些链条关系,又何愁我们的音乐课堂不出彩呢。  一、“知识链”——音乐课堂的主体。  看事物要看到事物的本质,音乐课堂同样如此。各知识点(一系列歌曲、乐曲)的罗列设置就像事物的现象摆放在我们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