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出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全世界都在改革音乐教学。21世纪的人才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他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做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致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作用。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我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中,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审美特质。将学生接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的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完整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容易被激发出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效果更强,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增强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作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强化了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在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盎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的强调,增强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提升对美的认识和分辨能力,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使全体学生都能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快感。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效果,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养自信心,树立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CD、VCD等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键在教师
  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都是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乐业,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钻研教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程序,努力营造美的氛围,从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美,到授课的每个环节都有美育的渗透和参与。此外,教师还必须培养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尽可能自己制作音乐电脑教学课件。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意,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音乐课的美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愿望,大胆表现美好事物,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总之,我们应采取多种手段,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体验,教师是描述音乐的进行,而不是解释音乐。音乐具有不既定性,具有特殊功能。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的审美能力、自信心、创造性。我们一定要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观念,弄清技能技巧只是手段,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中学体育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育 转变观念 强身健体 提高素质     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的任
摘 要: 本文以《数控车削实训与考级》教学为例,从教材选择、创设问题情境、评价反馈三个层面分析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以及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数控车削实训与考级》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自信心和自我反思的习惯,表现为自控能力不够,学习和生活中一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目标;怕动脑筋,分析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全社会都在关注教育,教育为兴国之本,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源头上重视教育,也就是说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就对下一代寄托很大希望,家长开始积极地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对幼儿的艺术教育逐渐开始关注起来,可见艺术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艺术教育正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本文主要论述艺术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旨在使家长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教的十分卖力,自认为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完成了教学三维目标,可是通过教学测评考试却发现学生学业成绩极其不良,教学效果极不理想,究其原因,除去社会、家庭、学生因素。我认为更大的因素来源于教师。因为中学化学的教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明确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是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摘 要: 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我实现理论及其“患者中心”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启示。  关键词: 人本主义 中学英语教学 启示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arl
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哪个老师都喜欢;学困生、调皮捣蛋的学生,总是不招人喜欢。对于学生的缺点,用简单、粗暴,批评、训斥的方法来纠正,常常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实,对于“问题生”,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来对待他们的缺点,那就是用优点来点击他们的缺点,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改正缺点。多一点赏识,多一点鼓励,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恰恰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  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前不久我下乡听课一位老师教《青蛙看海》(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刚读了两遍课文,老师就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位同学啰啰嗦嗦说了半天,近似于复述课文,老师不满意。第二位同学干脆从头开始背诵课文,老师很不高兴地打断了他的背诵。尽管老师反复强调要用自己的话说,语言要简洁,但是很明显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课后老师抱怨学生连这样简单的问题也答不出。其实,这不能怪学生,问题出在教师身上,是教师随意拔高了
摘 要: 博大精深的《论语》作为一门课程进入高中课堂,教师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儒家经典呢?作者从《〈论语〉选读》的教学感悟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个层面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今后这门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论语〉选读》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作为国学经典和儒学源头,《论语》一书所折射出来的儒学思想深邃而丰富,无论在怎样的时代里,都不会过时,即使到了今天,《论语》
一、教学目标分析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安排的后继学习内容,是学生进行测量、认识长度单位的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长度单位间进率、图形测量与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
摘 要: 教育是一个各部门彼此相连的系统工程,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教育的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不是太紧密,中学和大学之间分工不是很明确,区域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理论和实践之间也彼此割裂。我们主张注重教育的实践性,注重田野作业,关注弱势群体,唯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教育的和谐,也才可以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去破解“钱学森之问”。  关键词: 安龙一中 钱学森之问 留守儿童    以下是我去贵州省兴义市安龙第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