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的高职教育中,专业技能教育不断加强的同时,高职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不容忽视。人文素质是高职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也是高职生加强专业素质和综合职业素质及能力的重要基础,高职教育应坚持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观点,适应新时期国家建设和发展对大量综合型高质量职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加强;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39-02
1996年我国颁布《职业教育法》后,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此后,在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高职教育也随着整个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几年来,高职院校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开始了全国高职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时期,这是高职教育在不断探索、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发展的结果。
提高学生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人才是高职教育的职责。在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学生的人文素质也不容忽视。国家教委早在1995年就开始在部分高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建立了一批全国示范性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于1998年出台《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转变,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首批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以后不久,高职教育工作者们就意识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做了很多尝试和改革。当前,高职生的人文素质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人文素质的含义及现状
(一)关于“人文素质的内涵”是什么
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给出了很多定义和解释,在理解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看法,我比较认同以下观点: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表现出一定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内在品质;人文素质首先包括人文知识,比如历史、文学、法律、艺术、道德、语言等知识;其次包括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如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热爱真理,拥有科学求实的精神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当代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再次,还包括一些偏重于人文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叫人文能力,比如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的能力等。
人文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其领会人文精神、掌握人文能力的教育,使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精神和人文能力的职业人才。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十几年来,高职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围绕“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目标,对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就业效益等进行了深刻的改革,促进了高职院校极大的发展。然而,老师们可以看到,多数学生在校学习的短短两年多时间内,一边忙于应付专业课的学习,一边忙着计算机、英语等各类资格证、上岗证的考试,再就是到处打听联系将来的就业去向;学生们的技能水平是在不断提高,时常听到高职院校学生举办各种技能大赛的报道;但同时也能感觉到,多数高职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是他们获得更好专业成绩和成为更优秀的职业人才一个制约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人文素质有待于提高。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日新月异,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在身心发展逐步成熟的人生重要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具备认识和分析辨别外界事物的能力;社会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学生要有适应新环境、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需要学生具有风险意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经济发展日益社会化和全球化,学生要有更好的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需要大量优秀人才,我们的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这些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责无旁贷。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能更好的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说: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要求,也包括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要求,在教育实践中,无论偏废了哪一方面,都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职业院校要“把握方向,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当前,民生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而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顺利就业。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对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正像多数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的、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一个能够“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仅仅制造出一件高级“工具”。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人文素质教育更是如此,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胡锦涛同志也强调:高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 厚实的人文素养是学生提高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同时,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教育能力,交流、协作、组织管理、创新创业能力等,也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职业能力,加强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使学生在求职面试、胜任工作和创新创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适应力、较大的发展潜能和优势。从现状来看,人文素质较高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好,职业能力相对较强,就业竞争力也较高;相反,如果各方面都缺少优势和发展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就可能面临被淘汰、不能顺利就业的结果。所以,人文素质教育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人”,顺利走上就业岗位。
三、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院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一)深刻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职业人才观上坚持“与时俱进”
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濟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也是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坚持的办学宗旨;但是,我们或多或少有一些这样的认识: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为中心,就是要突出“一线”、强调“岗位针对性”,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在无形中相对弱化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我们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专业能力强、思想文化素质好的综合型人才”,更能适应需要,能更好的就业。所以,既注重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培养,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真正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
在职业人才观上,坚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坚持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观点,探索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深刻认识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目标。
(二)精心组织、认真研究,制定和落实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1、制定科学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领导和老师都重视,认真研究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安排合理的课时,开设系列人文课程,必修课、选修课、人文讲座相结合,偏重于人文知识的、人文精神的、人文能力培养的课程和讲座相结合;2、还要制定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探索实践教学的载体和形式,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进一步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人生目标合理定位;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投身社会做好思想准备。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校园文化的人文氛围,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既包括文化的设施、组织和管理制度等,也包括高职院校师生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等,也是高职院校教风、学风和校风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人文氛围中,得到熏陶、受到启迪,升华精神、提高素质。
总之,关于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广大职教工作者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付出艰辛的劳动,为高等职业教育在“十二五”期间的更大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冯晋祥.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职成教司.“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汇编·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研究分卷[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关键词:加强;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39-02
1996年我国颁布《职业教育法》后,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此后,在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高职教育也随着整个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几年来,高职院校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开始了全国高职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时期,这是高职教育在不断探索、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发展的结果。
提高学生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人才是高职教育的职责。在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学生的人文素质也不容忽视。国家教委早在1995年就开始在部分高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建立了一批全国示范性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教育部于1998年出台《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对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转变,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在首批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以后不久,高职教育工作者们就意识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做了很多尝试和改革。当前,高职生的人文素质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人文素质的含义及现状
(一)关于“人文素质的内涵”是什么
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给出了很多定义和解释,在理解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看法,我比较认同以下观点: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表现出一定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并形成相对稳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内在品质;人文素质首先包括人文知识,比如历史、文学、法律、艺术、道德、语言等知识;其次包括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如自觉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热爱真理,拥有科学求实的精神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当代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再次,还包括一些偏重于人文方面的综合能力,也叫人文能力,比如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创新创业的能力等。
人文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其领会人文精神、掌握人文能力的教育,使学生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精神和人文能力的职业人才。
(二)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十几年来,高职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围绕“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目标,对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就业效益等进行了深刻的改革,促进了高职院校极大的发展。然而,老师们可以看到,多数学生在校学习的短短两年多时间内,一边忙于应付专业课的学习,一边忙着计算机、英语等各类资格证、上岗证的考试,再就是到处打听联系将来的就业去向;学生们的技能水平是在不断提高,时常听到高职院校学生举办各种技能大赛的报道;但同时也能感觉到,多数高职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是他们获得更好专业成绩和成为更优秀的职业人才一个制约因素,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总体人文素质有待于提高。
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日新月异,不仅要求我们的学生在身心发展逐步成熟的人生重要时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具备认识和分析辨别外界事物的能力;社会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学生要有适应新环境、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需要学生具有风险意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经济发展日益社会化和全球化,学生要有更好的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需要大量优秀人才,我们的学生要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这些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人文素质教育责无旁贷。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能更好的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说: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不仅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要求,也包括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要求,在教育实践中,无论偏废了哪一方面,都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职业院校要“把握方向,适应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加快改革与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新使命”。当前,民生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而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顺利就业。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对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正像多数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的、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一个能够“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仅仅制造出一件高级“工具”。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人文素质教育更是如此,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胡锦涛同志也强调:高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 厚实的人文素养是学生提高专业素质的重要基础;同时,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教育能力,交流、协作、组织管理、创新创业能力等,也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职业能力,加强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使学生在求职面试、胜任工作和创新创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适应力、较大的发展潜能和优势。从现状来看,人文素质较高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好,职业能力相对较强,就业竞争力也较高;相反,如果各方面都缺少优势和发展后劲,在激烈的竞争中就可能面临被淘汰、不能顺利就业的结果。所以,人文素质教育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社会人”,顺利走上就业岗位。
三、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院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一)深刻理解“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职业人才观上坚持“与时俱进”
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濟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也是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坚持的办学宗旨;但是,我们或多或少有一些这样的认识:落实“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为中心,就是要突出“一线”、强调“岗位针对性”,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在无形中相对弱化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我们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专业能力强、思想文化素质好的综合型人才”,更能适应需要,能更好的就业。所以,既注重专业素质、专业能力的培养,又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真正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
在职业人才观上,坚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坚持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观点,探索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深刻认识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目标。
(二)精心组织、认真研究,制定和落实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1、制定科学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领导和老师都重视,认真研究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安排合理的课时,开设系列人文课程,必修课、选修课、人文讲座相结合,偏重于人文知识的、人文精神的、人文能力培养的课程和讲座相结合;2、还要制定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探索实践教学的载体和形式,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进一步了解国情,认识社会;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人生目标合理定位;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投身社会做好思想准备。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校园文化的人文氛围,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既包括文化的设施、组织和管理制度等,也包括高职院校师生共同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生活方式等,也是高职院校教风、学风和校风的集中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人文氛围中,得到熏陶、受到启迪,升华精神、提高素质。
总之,关于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广大职教工作者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付出艰辛的劳动,为高等职业教育在“十二五”期间的更大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冯晋祥.中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教育部职成教司.“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研究与开发项目成果汇编·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研究分卷[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