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龙洞,又名西溪洞或斜溪洞,位于南漳县西北山区李庙镇闫坪乡茅坪村,距离南漳县城约50公里。
瞻仰了 “千字碑”后,再向前走,山势变陡,小溪变成了深涧,显得天高山险,谷窄沟深。拨开路边的杂草灌木,但见涧内水清石美,每一块石头因长满青苔而显得圆润如玉,涧两边长满绿树和青藤,偶尔一只小鸟从树上飞起,倏地不见了,使人想起韦应物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诗句来。这分明又是一条翡翠峡。
继续上行没多久,只见路边横亘一道高高耸立的崖壁,堪称绝壁指天,这就是太子崖,也有说叫太子坡。高约10多米,宽20多米,整体向外倾斜,呈扇形张开。这里,至今流传着老龙王助唐皇太子李世民剿匪的故事,由于此崖与李世民派兵有关,故名太子崖。
告别了太子崖,再向上走一段陡峭的山路,约20分钟后便来到了老龙洞前。一进洞,只见右侧贴近洞壁处,几块青石板拼凑成一香案,正面立一石碑,上书“万民敬仰”。最里端摆放有三尊小菩萨,菩萨前香灰成堆,看来时至今日,这里香火依然延续不断。沿着洞内石路向前走几步,便踏上老龙洞松软的石地了,石地成浅红带白色,之所以松软,估计是发大水时带出来的泥土在上面吧。洞地中间一条窄窄的沟中正向外流着清水,往里进约六七米,又见一直径约3米圆形大水潭,清流温碧,波澜不惊,电筒光线下,但见眼前一米左右只60公分深,里面的石头清可见底,仔细看发现时有水泡翻出,转眼即逝,才注意到水底石头上爬着两只石蛙,电筒光晃一下,只见一只石蛙一下子从水底蹦出,很快不见了,另一只却稳坐钓鱼台一动不动,这种石蛙据说只能在非常干净的水中生存,可见此水之清洁。从洞内向外走,感觉洞的形状很怪异,似乎是老龙腾飞撞山而出形成的通道,这大概便是老龙洞名字的来源吧,想到此,不由得心生敬意,小心地抬脚,生怕一不小心惊醒了神圣的氛围。此洞虽不大,名气却很大,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出得洞来,我在二潭灌了一瓶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但愿此水能甜美我今后的人生。
(选自2015年6月12日《襄阳晚报》,本刊有删改)
本文从题材上看,同《阿里山纪行》一样,属于游记散文。文章有着清晰的游览顺序,着重介绍了南漳县老龙潭的独特风光。
文章善于引用古诗名句,不但增添了文学色彩,还让读者产生无尽的联想,渴望随之前往。四字词语能够生动刻画出潭水的特点,例如,“清流温碧,波澜不惊”,将潭水之清、绿、静的特点清晰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也随着观赏景物的变换而变化着,丰富饱满。
1.本文结构清晰,是因为在写作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2.结合文章,谈谈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瞻仰了 “千字碑”后,再向前走,山势变陡,小溪变成了深涧,显得天高山险,谷窄沟深。拨开路边的杂草灌木,但见涧内水清石美,每一块石头因长满青苔而显得圆润如玉,涧两边长满绿树和青藤,偶尔一只小鸟从树上飞起,倏地不见了,使人想起韦应物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诗句来。这分明又是一条翡翠峡。
继续上行没多久,只见路边横亘一道高高耸立的崖壁,堪称绝壁指天,这就是太子崖,也有说叫太子坡。高约10多米,宽20多米,整体向外倾斜,呈扇形张开。这里,至今流传着老龙王助唐皇太子李世民剿匪的故事,由于此崖与李世民派兵有关,故名太子崖。
告别了太子崖,再向上走一段陡峭的山路,约20分钟后便来到了老龙洞前。一进洞,只见右侧贴近洞壁处,几块青石板拼凑成一香案,正面立一石碑,上书“万民敬仰”。最里端摆放有三尊小菩萨,菩萨前香灰成堆,看来时至今日,这里香火依然延续不断。沿着洞内石路向前走几步,便踏上老龙洞松软的石地了,石地成浅红带白色,之所以松软,估计是发大水时带出来的泥土在上面吧。洞地中间一条窄窄的沟中正向外流着清水,往里进约六七米,又见一直径约3米圆形大水潭,清流温碧,波澜不惊,电筒光线下,但见眼前一米左右只60公分深,里面的石头清可见底,仔细看发现时有水泡翻出,转眼即逝,才注意到水底石头上爬着两只石蛙,电筒光晃一下,只见一只石蛙一下子从水底蹦出,很快不见了,另一只却稳坐钓鱼台一动不动,这种石蛙据说只能在非常干净的水中生存,可见此水之清洁。从洞内向外走,感觉洞的形状很怪异,似乎是老龙腾飞撞山而出形成的通道,这大概便是老龙洞名字的来源吧,想到此,不由得心生敬意,小心地抬脚,生怕一不小心惊醒了神圣的氛围。此洞虽不大,名气却很大,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出得洞来,我在二潭灌了一瓶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但愿此水能甜美我今后的人生。
(选自2015年6月12日《襄阳晚报》,本刊有删改)
本文从题材上看,同《阿里山纪行》一样,属于游记散文。文章有着清晰的游览顺序,着重介绍了南漳县老龙潭的独特风光。
文章善于引用古诗名句,不但增添了文学色彩,还让读者产生无尽的联想,渴望随之前往。四字词语能够生动刻画出潭水的特点,例如,“清流温碧,波澜不惊”,将潭水之清、绿、静的特点清晰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也随着观赏景物的变换而变化着,丰富饱满。
1.本文结构清晰,是因为在写作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2.结合文章,谈谈作者所表达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