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概念教学促进学生物理思维发展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jianju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理论,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初中学生处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而概念教学既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渠道.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讨强化概念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感悟和思考.
  1 初中生概念学习和思维发展的现状
  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很多学生在智力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学习上也同样努力,但是学习成绩却相差很大,有的学生无论如何努力,总是成绩平平;还有不少学生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时间也比较紧,但是进步总是非常慢.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学生对问题认识和思考仅仅停留在小学形象思维的阶段,学生不能更好地把握物理概念,感悟物理原理和定理,对问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不能进行很好地变通.
  知识之间总是有着相互的联系,有着内在的规律.因此,学习知识需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更高层次的掌握.这也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也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由肤浅到深刻、由基础向更高层次迈进.可是目前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只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能够课上专心听讲,课下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活动,对相同的问题做简单的重复模仿,以巩固课堂所学,这虽然说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学习当中应该做的一些最基本的学习工作,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种固定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很无聊,同时,这些简单机械的重复,也消耗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学生负担.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能力没有提高,不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发展要求,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总是非常有限,因为最为关键的是思维不发展,能力就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很难提上去.
  2 概念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2.1 物理概念的导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瑞士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这时学生的思维特点是还不能完全脱离形象物质,是在物体的具体形象下进行思维和推断,也就是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初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对于学生来讲较为抽象,尤其是对于从小学到初中,这样一个过渡的学生来讲他们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对很多概念的理解感到较为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在引入概念时,首先应该还原人们研究认识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带领学生从零开始,让学生感知这些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已知概念向新概念过渡,不出现抽象思维的跳跃,而找出一定的规律,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这样带领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在具体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认识知识,教给学生认知的方法,这样不论多么高深的知识,多么抽象的概念,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学习都能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可以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学习“力”的概念,这个概念较为抽象,就可以从日常现象入手,人用力推车,小车会向前运动;用磁铁靠近铁钉,铁钉就会由静止开始运动;用力拉引弹簧,这其中的“推”、“吸”、“拉”都是物体间的作用形式,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具体动作使另一个物体状态或者形状发生变化,得出力的概念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把这种方法应用到新的物理概念中去,就会自觉地去感知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认识过程,养成一种非常好的认知方式和有序的思维习惯.
  2.2 以概念的建立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
  在学生初步建立了物理概念,引导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不唯书,不唯上,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勇于把自己的认识迁移到别的知识上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个概念在表述过程中,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这个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其次是这一概念区别于另一个概念的最为本质的特点或者性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已知概念入手,分层次把握概念的本质性特征,逐层分析,真正把握概念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多维性.
  比如教学速度的有关概念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定导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自己的一些体验感知,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有关的概念.比如对速度的感知,就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方式,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之后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的学生会认为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一个物体运动的距离更远,哪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就快;或者在相同的距离当中哪一个物体运动的时间更短,哪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就快.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对于速度的基本感知和理解.这个时候可以对学生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要进行百米比赛,怎么来判断谁跑得快谁跑得慢呢?学生就很容易判断用第二种方法更容易判断,比较速度的快慢的方式更为简便.
  2.3 把握概念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概念和概念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很多的新概念都是在原来给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发明创造,因此,物理概念教学一定要把握概念之间的联系,把握概念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一,直接定义的概念,比如,温度、电压、质量、电阻等,他们都有规定的单位大多都能够通过相应的仪器进行测量,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这个概念表示的是物质或者物质的什么性质?(2)它规定的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3)用来测量的仪器是什么?
  第二,间接的概念.比如速度、密度、功率、热值等等,这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简单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运用表格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他们的联系和区别.因此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给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做好概念的分析和比较,把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让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归纳的能力.
  2.4 概念的深入探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物理概念要揭示事物本质的属性,引导学生探究概念内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抓住问题的核心.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钻研、寻根究底,让学生的深刻性思维得到锻炼.如何锻炼学生的深刻性思维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引导.在物理概念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对概念探究,引导学生合作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概念的深入理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让学生的思维不浮于表面,而是抓住概念的更本质的特点.
  例如,学习“压强”概念时,就地取材,学生拿出圆珠笔,学生用双手夹压笔的两端,笔尖与笔头对食指压力相等,笔者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两手的食指感受不一样、形变不同?笔尖和笔头对两手指的压力是一样的,但作用效果是不一样的,那么到底是什么不一样才导致出现这样不同的结果呢?(控制变量思维)学生分析讨论后回答:由于受力面积不一样,笔尖受力面积小,作用力集中;笔头受力面积大,作用力分散,才会有不同的效果.顺势总结,这个不同的作用效果就是我们物理上说的“压强”不相同,压强就是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就叫做压强.压强就是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压强同时与受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这样,学生就能深刻感知定义的内涵,学生一旦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就能够很好地把这种探究的方法迁移到对于其他概念的理解,如密度、速度、功率等等,学生这种迁移能力实现了,学习能力就有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学生就具备了自己寻找物理量之间规律的能力.
  总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概念教学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和现象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立足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有序性、多维性、条理性和深刻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asdifferentasnightandday是指两样完全不同的东西,就像黑暗的夜晚和明亮的白天一样不同。下面我们来举一个例子,例句里说话的人在讲他的哥哥和姐姐。
课堂的灵魂在于思维的碰撞,物理学科中对现象背后本质与规律的分析、理解是很多同学沉浸其中的原因之一.在课堂教学经常会有些让我们眼前一亮、为之欣喜,愿意花时间去思考的的一些问题、现象,这也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乐趣所在.  1 由问题引发的思考  笔者在一节物态变化的习题课上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列举出能说明熔化吸热的事例”.话音刚落,一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冰块放在可乐里使可乐降温.”我在后面又追问了一
就物理学科而言,更应该注重课堂的教学,物理是具有创造性、想象性和理解性的一门学科,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物理的教学提出了以情景为基础,用问题点破,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来讲解物理,教师在此期间要注重对物理教学中的讲解策略进行有效的把握.  1物理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的现状  现如今的物理教学中的讲解虽然已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那样,但是还是比较死板,众所周知,高中对于学生们而言尤其重要,因为高中是决定他们人生的第
1 演示实验相关释义  演示实验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它是通过教师的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并且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操作等进行细心的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分析所看到的实验现象,由此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样一种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由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到相关原理的解释,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锻炼.演示实验也可以在课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它所包含的不仅仅是
江苏物理高考考试说明中对选修3-3和选修3-5模块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是Ⅰ级要求,近年来在高考卷上都保持中低难度,是学生容易得分的部分.在复习该部分时,笔者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不理解物理原理,不爱动脑,妄图通过死记硬背解决一切问题,题目稍微灵活变通一下就不知解题;短时记忆明显,复习到哪里就记得哪里,而更多之前已经复习过的一些内容容易遗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改善选修模块
质疑就是提出疑问.在物理学中主要表现为善于根据自然界的物理现象,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并予以解决,或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观点和方法.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狄德罗说“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质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创新学习的基础.  1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由物理学的特点决定的  物理学
1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意义及现状  1.1习题教学的意义  首先,习题可以将课本知识组织化、架构化,保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课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总括性,具体知识往往比较分散,例如在“力”相关章节的学习中,各种力的出现就非常分散,不经过有效的习题训练,在实际应用中总会出现受力分析时少算或多算的情况,笔者就经常发现有学生在对斜坡小车进行受力分析时,总是会漏掉弹力的情况.而通过习题训练的巩固,学生渐渐
剧情片段三:珠儿原打算从图里奥的精美鸟舍中逃脱,却不幸和布鲁一起落入了走私者手中。正在外面享受当地美食的琳达和图里奥接到警方电话,才知道布鲁和珠儿失踪了,一时间两人束手
实验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获取知识的重要过程和载体.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说它是手段,因为它帮助学生获取感性知识,说它是教学目的,因为通过实验学生学到了实验知识,懂得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训练了实验技能,形成了初步的科学素养.因此,在中小学理科教学中,应以实验为基础.下面谈谈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做法及体会.  1 实验教学能纠正错误的前概念,使初学者有效
I.词汇。(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补全单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