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思路初探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I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新常态。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基础,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需要顺应国内外生态文明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大趋势,努力谋划好建设思路,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绿色发展,提升全省生态文明水平。
  关键词: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挑战;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8-000-02
  一、“十三五”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外部形势
  (一)从国际看,绿色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环境污染、生态退化、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等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通过不断的谈判与合作,全球和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机制逐步形成[1]。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制定和实施“绿色新政”,通过开发新能源、发展生态工业、研发节能环保新技术等,培育新的增长引擎,促进经济复苏和转型。生态环境保护还伴随着利益之争,导致绿色保护主义上升。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或者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名,对进口提出了更高的环保标准,制造绿色贸易壁垒[2]。“十三五”时期是“绿色新政”的深入推进期,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潮流,也是国际合作与竞争的焦点。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引发越来越多的世界关注,国际上关于增加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呼声日益增强,履约压力不断加大。“十三五”及未来更长时期,我国都需要立足国情,创新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主动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从国内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常态下协调发展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有利于实施生态文明战略来统筹谋划环境与发展问题,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状况。生态文明建设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从指导方针看,更加强化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破坏生态环境的原因之一是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型使用。单纯的末端治理治标不治本,对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越来越小,“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强化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指导方针,从源头和根本上化解新出现的环境问题。坚持节约优先,推动资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逐渐化解资源瓶颈制约,同时资源消耗减少相应地降低污染物排放。坚持保护优先,从空间格局上看,加强空间开发强度、耕地保有量、生态保护红线等空间管控,保护生态空间;从方法上看,突出污染源头控制、过程监管,减少污染物排放。坚持自然恢复为主,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降低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利用自然恢复力提升环境承载能力。
  二是从建设路径看,更加强调绿色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一系列部署,绿色发展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主基调,体现出绿色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要求人们面对自然无所作为、停止经济社会发展、回到原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强调在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过程中,积极努力消除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威胁,保护好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做到发展和保护相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三是从建设动力看,更加强化制度建设。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有自然和历史原因,也有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主要从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评价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方面入手,尤其是要发挥市场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动力。
  四是从建设目的看,更加强化以人为本。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享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也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近年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持续完善,实施力度不断加强,但是环境质量与人民期待有不少差距。“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将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如雾霾、水污染等,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二、“十三五”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内在挑战
  “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安徽省提出建設生态强省,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目标任务。经过全省上下大力推进,各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逐步提升,各类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不断推进,配套政策逐步完善,为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工作基础和社会氛围。但是安徽省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挑战:
  1.节能减排难度加大
  一方面国情决定了“十三五”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安徽省节能减排任务更加繁重;另一方面,影响节能减排成效的因素较多。首先安徽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消费水平升级也伴随着生活领域能源需求量和污染排放水平提高;其次经过自“十一五”以来的节能减排工程推进,全省常规的节能减排工程手段如淘汰落后产能、污水处理设施等节能减排潜力逐渐减小,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服务业发展提速,对“十三五”节能减排有效的监管体制、政策工具、节能减排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生产经营困难增多,也会影响节能减排积极性。
  2.产业发展对资源环境影响较大   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看生态环境问题,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尤其是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至深至远。作为发展中省份,“十三五”时期安徽省工业化仍处于快速推进阶段,虽然优化升级成为工业发展的主旋律,但是由资源禀赋决定的石化、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等仍在产业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对全省资源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新增量增长影响较大。尤其是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呈逆向分布,煤炭产业发展加剧皖北地区水资源约束,对行业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技术也提出更高要求。
  3.市场化手段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手段在强化内在约束,以达到促进污染减排、推进科技创新、降低环境治理与行政监控成本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作用,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资金投入。但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安徽省生态文明领域没有充分发挥,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不足以弥补环境质量改善的资金需求;生态补偿机制处于起步阶段,影响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手段基本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4.环境问题区域性特征越发明显
  2015年安徽省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仍为轻度污染,劣Ⅴ类水质断面占比仍有 11.1%。重点流域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随着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和 “一带一路”等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及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对产业资源环境准入管理、防止环境污染转移提出更高要求。大气、水等污染物具有迁移与转化特征,会发散性地影响源地以外的地区,大气环境受周边地区影响显著、淮河输入性污染等问题加大省内污染防治工作难度。
  三、“十三五”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思路
  生态文明是对传统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也是协调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时期安徽省要顺应国内外生态文明战略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的大趋势,积极应对省内各种挑战,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绿色发展,提升全省生态文明水平。
  (一)谋划好推进机制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形势,科学评估全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制定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形成省市县分级负责、各部门协作联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把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减少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加快由大量消耗能源资源转向更多地依靠技术、人力资本、信息等高级要素上来。对于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要强化节能减排降碳目标责任,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完善环境保护、能效等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
  (二)构建好建设模式
  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做到统筹兼顾,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3]。“十三五”时期,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空间开发模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因地制宜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全省角度来说,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新技术打造新产业,培育高成长性产业,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推进产业园区化、集聚化发展,对各类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进行循环化改造。从各地发展来说,要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推动形成城市化战略格局、农业战略格局、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尤其要以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为契机,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引导城镇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增强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加强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优化美化绿化生态环境。
  (三)奠定好建设基础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任务。遵照自然规律,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提高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强化城市大气污染防治。以巢湖、淮河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为核心,抓好畜禽养殖业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重点行业废水深度治理,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强化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大沿江化工、造纸、印染等排污行业环境隱患排查和集中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和治理长江水污染,加强生态保育,打造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水环境补偿试点。实施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稳固的大别山区生态安全屏障。
  (四)打造好建设载体
  从省级层面看,生态强省是生态文明建设载体。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认识不断深化,内容更加丰富。生态强省也要适应形势需要,拓展建设内容和建设任务。从重点区域看,以各类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先行示范,以点带面引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已获批的巢湖流域和黄山市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完善流域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体系、创新区域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等生态文明制度创新为核心,先行先试,力争突破。加强大别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良性互动[4]、淮河流域水生态文明等研究,探索建立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
  (五)完善好建设保障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也是一种新的理念,许多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5]。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研究,加快建立适合省情、系统完整、可操作性强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激励约束,以保障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具体要求能落地。发挥法制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制定完善循环经济、生态补偿等有关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体系。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指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鼓励和引导省内流域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生态受益区对生态保护区实施生态补偿,探索资金补助、对口协作、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横向生态补偿方式。建立健全省内、省外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治新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建立适合省情的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按照“排污者付费、治污者赚钱”的原则,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参考文献:
  [1]石晨霞.全球治理机制的发展与中国的参与[J].太平洋学报,2014,22(1):18-28.
  [2]张梅.绿色发展:全球态势与中国的出路[J].国际问题研究,2013(5):93-102.
  [3]汪秀琼,彭韵妍,吴小节,李双玫.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与空间分异[J].华东经济管理,2015(4):52-56.
  [4]周燕林.关于安徽省大别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4(36):33-35.
  [5]王毅,苏利阳.解决环境问题亟需创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J].环境保护,2014(6):23-27.
其他文献
期刊
在新的中国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辽宁广电传媒产业作为弘扬辽宁文化的载体,并且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正日益显现。本文运用社会科学领域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对辽宁广电传媒产业现处的环境进行分析,只有了解优势与劣势,才能使辽宁广电传媒产业更好的发展。
期刊
摘要: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为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收入,让农牧民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实施危房改造等“十个全覆盖”工程。乌海市通过两年的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规划起点低、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增收慢和增收方式单一等问题。本文就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提出系統规划、强化产业支撑、绿色发展、推进规模化和农村公共服务等对策。  关键词:农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
期刊
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关键在于选对发展路径.绿色经济因为符合当前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特点,做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举,实现低碳环保、资源高效、社会包容的有机统一,正在成为
期刊
摘要:通过选取1985-2013年福建省人均GDP以及以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SO2和烟尘排放量为代表的环境污染指标,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VAR模型,验证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福建省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两者之间没有像其他城市一样存在倒U型关系;在污染指标中,固体废弃物及SO2排放对福建省经济增长起主要抑制作用,工业废水及烟尘的排放影响相对较弱。  关键词:经济增长;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宏观经济不稳定因素增多,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再度重视实体经济,提出“再工业化”以及“工业4.0”等发展占率,东部沿海制造业企业出现回流及向东南亚国家迁移迹象。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建湖县域经济形势业出现了新的变化,建湖县也更早、更深刻地遭遇到了诸如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水平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可持续发展难度较大、国民收入分配失衡等制约县域转型升级的共性问题。因此,建议优化发展环境、促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摘要: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受此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呈现了与之前不同的发展态势,即“新常态”。2014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此背景下,无锡高新区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通过产业创新,闯出一条转型升级的新路,成为迫切且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为此,我们在回顾“十二五”期间无锡高新区产业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找出影响产业发展的制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