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课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应该贯穿于课程的始终。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行动。本文以人际交往为例,浅谈心理课模块式课程内容的构建。
关键词:知行合一;心理课;模块式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模块式课程内容构建本着教育与训练、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旨在使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心理课的调查研究中,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居多,也有学者对心理课模块式课程内容的构建进行研究,但对于模块式课堂内容的研究较少。
模块式课堂内容,以每一堂课的具体内容为出发点,以模块为单位编排设计课程,共分为五个一模块,包括一个游戏、一个实验、一个概念理论、一个互动、一个案例思考。以人际交往为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一个游戏
通过各种热身游戏,营造一种轻松和温暖的氛围,让全体学生感到放松愉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游戏的形式可以多样,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与课堂主题密切相关,也可以是完全为了活动课堂气氛。
游戏之你说我画。这是人际交往的一个互动游戏,老师提前准备一幅几何图形,邀请一位同学描述这副图形,其他同学按照这位同学的描述进行作画。游戏结束后,一部分同学可以正确完成,一部分同学会有些许差错。邀请几位同学谈谈作画成功的秘诀和差错的情况,在互动中导入主题。
二、一个实验
心理学实验主要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解释心理现象,研究行为背后的意义。课堂上讲授心理学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心理学专业知识,同时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现象和意义。与主题相关的实验,会吸引大家的兴趣和参与性,让同学们参与到实验中,或者让他们猜测实验结果,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之人际剥夺实验。人际剥夺实验室由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完成的,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薪酬招募志愿者,要求志愿者在其创设的一个房间里去居住,居住的时间越长,得到的报酬越多。先后有5人应聘参加了这个实验,实验的结果是:1个人在小房间里待了2个小时,3个人待了2 天,一个人待了8天。这个待了8天的人出来以后说:“如果再让我在里面待1分钟,我就要疯了。”这个实验充分地验证了作为社会属性的人,离不开与人交往。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三、一个概念理论
概念和理论是为了更好地传递知识,这是知识传授的重要环节。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的更深入更具体。
概念之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通过概念,可以了解到交往无处不在。PAC人际交往理论,是人际交往理论中涉及到人格特质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儿童”状态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PAC分析,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如父母--父母,成人--成人,儿童--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会无限制地继续下去。如果遇到相互交叉作用,出现父母--成人,父母--儿童,成人--儿童状态,人际交流就会受到影响,信息沟通就会出现中断。
四、一个互动
通过课堂的互动过程,学生各抒己见,不断地建构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开拓视野,达到信息的交流、感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的目的。
互动之人际交往的艺术。互动时间为10分钟左右。首先请每位同学在一张白纸上写出自己想到的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式方法,请写得最多的同学阅读下他的方法,然后开始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其他同学补充,不断完善丰富。教师在互动中,不断地激发学生思考,通过罗列和总结,将人际交往的策略和方法反馈给学生。
五、一个案例思考
案例分析主要是提供一段案例资料,向学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请学生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思考和分析,或做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思考,做到知行统一,学生强化知识记忆的一个过程,又是深化知识理解应用的过程。
视频案例之“宿舍你我他”。本视频以一本小说《粉红暗战》引出话题,用小说来写宿舍里面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大学生宿舍交往,成为大学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部分,很多交往问题都从宿舍问题开始。通过观看和分析视频交往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在人际交往中你学到了什么。
模块式课堂内容,以模块为单位,每个模块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通过丰富完整的组合排列,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唐继亮,姚本先.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思想对高校心理健康课的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
[2]周宏,邵昌玉.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个性化模块内容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
[3]马一波.对心理健康课“体验教学”的叙事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
关键词:知行合一;心理课;模块式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模块式课程内容构建本着教育与训练、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原则,旨在使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心理课的调查研究中,对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研究居多,也有学者对心理课模块式课程内容的构建进行研究,但对于模块式课堂内容的研究较少。
模块式课堂内容,以每一堂课的具体内容为出发点,以模块为单位编排设计课程,共分为五个一模块,包括一个游戏、一个实验、一个概念理论、一个互动、一个案例思考。以人际交往为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一个游戏
通过各种热身游戏,营造一种轻松和温暖的氛围,让全体学生感到放松愉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游戏的形式可以多样,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与课堂主题密切相关,也可以是完全为了活动课堂气氛。
游戏之你说我画。这是人际交往的一个互动游戏,老师提前准备一幅几何图形,邀请一位同学描述这副图形,其他同学按照这位同学的描述进行作画。游戏结束后,一部分同学可以正确完成,一部分同学会有些许差错。邀请几位同学谈谈作画成功的秘诀和差错的情况,在互动中导入主题。
二、一个实验
心理学实验主要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解释心理现象,研究行为背后的意义。课堂上讲授心理学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心理学专业知识,同时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现象和意义。与主题相关的实验,会吸引大家的兴趣和参与性,让同学们参与到实验中,或者让他们猜测实验结果,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实验之人际剥夺实验。人际剥夺实验室由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完成的,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薪酬招募志愿者,要求志愿者在其创设的一个房间里去居住,居住的时间越长,得到的报酬越多。先后有5人应聘参加了这个实验,实验的结果是:1个人在小房间里待了2个小时,3个人待了2 天,一个人待了8天。这个待了8天的人出来以后说:“如果再让我在里面待1分钟,我就要疯了。”这个实验充分地验证了作为社会属性的人,离不开与人交往。人际交往是人的一种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三、一个概念理论
概念和理论是为了更好地传递知识,这是知识传授的重要环节。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的更深入更具体。
概念之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也称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通过概念,可以了解到交往无处不在。PAC人际交往理论,是人际交往理论中涉及到人格特质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成人”状态表现为注重事实根据和善于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儿童”状态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PAC分析,人与人相互作用时的心理状态有时是平行的,如父母--父母,成人--成人,儿童--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对话会无限制地继续下去。如果遇到相互交叉作用,出现父母--成人,父母--儿童,成人--儿童状态,人际交流就会受到影响,信息沟通就会出现中断。
四、一个互动
通过课堂的互动过程,学生各抒己见,不断地建构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开拓视野,达到信息的交流、感情的沟通、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的目的。
互动之人际交往的艺术。互动时间为10分钟左右。首先请每位同学在一张白纸上写出自己想到的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式方法,请写得最多的同学阅读下他的方法,然后开始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其他同学补充,不断完善丰富。教师在互动中,不断地激发学生思考,通过罗列和总结,将人际交往的策略和方法反馈给学生。
五、一个案例思考
案例分析主要是提供一段案例资料,向学生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请学生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思考和分析,或做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将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思考,做到知行统一,学生强化知识记忆的一个过程,又是深化知识理解应用的过程。
视频案例之“宿舍你我他”。本视频以一本小说《粉红暗战》引出话题,用小说来写宿舍里面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大学生宿舍交往,成为大学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部分,很多交往问题都从宿舍问题开始。通过观看和分析视频交往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在人际交往中你学到了什么。
模块式课堂内容,以模块为单位,每个模块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通过丰富完整的组合排列,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唐继亮,姚本先.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思想对高校心理健康课的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
[2]周宏,邵昌玉.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个性化模块内容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
[3]马一波.对心理健康课“体验教学”的叙事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