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休后,经常到外面走一走以练腿脚,成了我和家中另一成员L的必修课程。最近我们又在城里城外走了一些地方。下面记述的便是城中行的实情。
想起了熊壮
2010年11月的一天上午,我和L在红卫下公共汽车后,北行进入动力设备厂所在的长沟。经过大坪居民小区,到达动力设备厂大门前,从这里往北是小炉子沟,往东是大炉子沟。有一说法是,炉子沟之名的由来,是因为在很早的时候两条沟里都有铁匠炉。
我们先去了小炉子沟,到小炉子沟小区,未走到尽头即折返而回。因为已经有点累了,我们没有去大炉子沟。
L是第一次进到这长沟的深处,我则不是。二汽建厂初期,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调来二汽的好友熊壮,因在动力厂工作,暂住在大炉子沟。大约是在1971年春节的一天上午,我应邀带着长子去访他家,并在他家吃了午饭。那时熊壮的老母亲还健在,她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活着做饭做菜,一看便知她是那种愿为子孙后代的幸福操劳终生的老人。那时,熊壯大概是动力厂的工程师吧?他家住在一栋小楼房的二层,相对于当时许多家庭都还住在芦席棚里,他家的居住条件算是不错的了。熊壮是一个工作狂,聪明能干又善动脑筋。后来他因在电力技术上有革新成果,工作成绩突出,曾被评为劳动模范。他从电力处领导岗位退休后,重拾摄影的爱好,并且成为东风公司老年摄影协会的骨干分子。我曾在公司工人俱乐部前面的宣传橱窗里看到他的摄影作品。2003年2月,他送给我一幅他和夫人张春鸢、三个女儿及一个外孙女往游新、马、泰时,在新加坡自拍的合照。他的二女儿几年前已到苏州工作,他和夫人便也在苏州买了房子,去那里居住。因还有一个女儿在东风公司工作,老两口又常回十堰在女儿家里住些日子。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话我在小时候就听人说过。从长春调来十堰后,我曾两次去苏州。2003年春天与L一起去苏州,感到那里的气候太潮湿,风又大,有点不适应。近年有一次在十堰遇到老熊,问他苏州的气候是否还潮湿,他说这些年好多了。
岁月催人,年华易逝。总是戴着一副眼镜的老熊,已经是霜染满头了。但我仍未忘他当年那热情似火,英姿勃发,锐气里兼有儒雅风的样子。
走过镜潭路
在去过小炉子沟的第二天,我和L去镜潭路。在红卫下公共汽车,西行不远南拐,走过专用设备厂大门前和修造厂新村东边的大道,便进入了镜潭路。
专用设备厂就是原来的设备修造厂。所谓修造厂新村,是设备修造厂的生活区,改名专用设备厂时,生活区旧有的名称没有改,沿用了下来。大约是在1970年的11月或12月吧,二汽发动机厂的热处理车间进入试生产阶段,因为回火炉尚未建好,试生产的某些工件需要到兄弟厂求援。那时,我是热处理车间的一名工人。一天上午,我和一个工友受派每人肩扛着一根二轴,到设备修造厂热处理车间求助,用他们的回火炉回火。回完火又把两根二轴扛回去。往返除中间一段路程乘公共汽车外,两边的路程都需要肩扛二轴。建厂初期就是那样的工作条件,今天当然不会再有那样的事情了。
自从扛二轴去设备修造厂后,很多年里我又去过两次。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我在十堰市文联工作期间去那里找一位同志办事,没有找到便回去了。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我在二汽电视台工作期间,某年的冬天去那里参加二汽宣传系统大联欢。那天,在设备修造厂俱乐部联欢后,大家又乘车去车身厂。设备修造厂离车身厂很近,车行不长时间就到了。那时的镜潭路两边尚比较空旷,没有多少建筑。现在从镜潭路走过,见路两边增添了不知多少工厂、公司和住宅楼等,显得十分拥挤。在这条本不大宽的路上,来往车辆尤其是大卡车特别多,长长短短的车笛声和车辆驶过的隆隆声不绝于耳。路两边的居民会不会感到那些声音喧嚣难忍呢?
和昌小区
11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和L去和昌小区。走出我们所在小区的大门,南行过万得福大卖场前面的张湾大桥,右拐入海南路西行,行不多远即到尽头,那里有一水泥铁栏人行长桥向北跨过河去。遂过桥沿厂区铁路西行,又拐向南。将到车城西路第一座铁路桥时,从右边人踩出的一条小道下路基。过了桥洞立即向北,走过技术中心北院西墙外的宽胡同,过水泥桥,便到了建成不久的和昌小区。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河边荒野之地,如今却成了赏心悦目怡人之处。尺量刀切般整齐划一、一座座高耸的深灰色住宅楼,与东面高低错落的多色楼群隔河相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由得使人想到劳动创造生活也创造美的至理。
几年前小区初建时,开发商在宣传广告上称此处“和昌豪景湾”,并且用彩图描绘了景湾的景象。“和昌豪景湾”不知是谁想出的名称,它不但很有文化内涵,还有一点诗意。和者,和谐,和睦,和乐。昌者,昌隆,昌盛,昌明。豪是好的谐音,豪景湾就是好景湾。建成后,保留了这个名称。可是,水泥修的河道中平日并没有多少水。在小区内外,我还看到了“和昌国际城”的宣传文字,不知何故加了“国际”一词?
与别的小区一样,和昌小区也有物业办公室,也有花木、草地、假山、石雕、水池、坐凳之类。不同的是这里实行的是一种半封闭式的管理。最北面和紧邻厂区铁路的西面,建有较高的围墙。南面的胡同入口处和北面的跨河小铁桥西端,都设有岗哨和哨屋,穿特制服装的人很认真地在那里执勤。南面的胡同入口处还安装有可转动的栏杆,出入车辆必须在那里办理简单的手续。为了业主停车方便,小区里设了几个楼底地下停车场。
从似乎是入驻“和昌”不久的一个小超市门前走过,向东过小铁桥,北拐东行从海南路归来,才知道“和昌”离我们的小区并不远。
想起了熊壮
2010年11月的一天上午,我和L在红卫下公共汽车后,北行进入动力设备厂所在的长沟。经过大坪居民小区,到达动力设备厂大门前,从这里往北是小炉子沟,往东是大炉子沟。有一说法是,炉子沟之名的由来,是因为在很早的时候两条沟里都有铁匠炉。
我们先去了小炉子沟,到小炉子沟小区,未走到尽头即折返而回。因为已经有点累了,我们没有去大炉子沟。
L是第一次进到这长沟的深处,我则不是。二汽建厂初期,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调来二汽的好友熊壮,因在动力厂工作,暂住在大炉子沟。大约是在1971年春节的一天上午,我应邀带着长子去访他家,并在他家吃了午饭。那时熊壮的老母亲还健在,她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忙活着做饭做菜,一看便知她是那种愿为子孙后代的幸福操劳终生的老人。那时,熊壯大概是动力厂的工程师吧?他家住在一栋小楼房的二层,相对于当时许多家庭都还住在芦席棚里,他家的居住条件算是不错的了。熊壮是一个工作狂,聪明能干又善动脑筋。后来他因在电力技术上有革新成果,工作成绩突出,曾被评为劳动模范。他从电力处领导岗位退休后,重拾摄影的爱好,并且成为东风公司老年摄影协会的骨干分子。我曾在公司工人俱乐部前面的宣传橱窗里看到他的摄影作品。2003年2月,他送给我一幅他和夫人张春鸢、三个女儿及一个外孙女往游新、马、泰时,在新加坡自拍的合照。他的二女儿几年前已到苏州工作,他和夫人便也在苏州买了房子,去那里居住。因还有一个女儿在东风公司工作,老两口又常回十堰在女儿家里住些日子。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话我在小时候就听人说过。从长春调来十堰后,我曾两次去苏州。2003年春天与L一起去苏州,感到那里的气候太潮湿,风又大,有点不适应。近年有一次在十堰遇到老熊,问他苏州的气候是否还潮湿,他说这些年好多了。
岁月催人,年华易逝。总是戴着一副眼镜的老熊,已经是霜染满头了。但我仍未忘他当年那热情似火,英姿勃发,锐气里兼有儒雅风的样子。
走过镜潭路
在去过小炉子沟的第二天,我和L去镜潭路。在红卫下公共汽车,西行不远南拐,走过专用设备厂大门前和修造厂新村东边的大道,便进入了镜潭路。
专用设备厂就是原来的设备修造厂。所谓修造厂新村,是设备修造厂的生活区,改名专用设备厂时,生活区旧有的名称没有改,沿用了下来。大约是在1970年的11月或12月吧,二汽发动机厂的热处理车间进入试生产阶段,因为回火炉尚未建好,试生产的某些工件需要到兄弟厂求援。那时,我是热处理车间的一名工人。一天上午,我和一个工友受派每人肩扛着一根二轴,到设备修造厂热处理车间求助,用他们的回火炉回火。回完火又把两根二轴扛回去。往返除中间一段路程乘公共汽车外,两边的路程都需要肩扛二轴。建厂初期就是那样的工作条件,今天当然不会再有那样的事情了。
自从扛二轴去设备修造厂后,很多年里我又去过两次。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我在十堰市文联工作期间去那里找一位同志办事,没有找到便回去了。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我在二汽电视台工作期间,某年的冬天去那里参加二汽宣传系统大联欢。那天,在设备修造厂俱乐部联欢后,大家又乘车去车身厂。设备修造厂离车身厂很近,车行不长时间就到了。那时的镜潭路两边尚比较空旷,没有多少建筑。现在从镜潭路走过,见路两边增添了不知多少工厂、公司和住宅楼等,显得十分拥挤。在这条本不大宽的路上,来往车辆尤其是大卡车特别多,长长短短的车笛声和车辆驶过的隆隆声不绝于耳。路两边的居民会不会感到那些声音喧嚣难忍呢?
和昌小区
11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和L去和昌小区。走出我们所在小区的大门,南行过万得福大卖场前面的张湾大桥,右拐入海南路西行,行不多远即到尽头,那里有一水泥铁栏人行长桥向北跨过河去。遂过桥沿厂区铁路西行,又拐向南。将到车城西路第一座铁路桥时,从右边人踩出的一条小道下路基。过了桥洞立即向北,走过技术中心北院西墙外的宽胡同,过水泥桥,便到了建成不久的和昌小区。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河边荒野之地,如今却成了赏心悦目怡人之处。尺量刀切般整齐划一、一座座高耸的深灰色住宅楼,与东面高低错落的多色楼群隔河相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由得使人想到劳动创造生活也创造美的至理。
几年前小区初建时,开发商在宣传广告上称此处“和昌豪景湾”,并且用彩图描绘了景湾的景象。“和昌豪景湾”不知是谁想出的名称,它不但很有文化内涵,还有一点诗意。和者,和谐,和睦,和乐。昌者,昌隆,昌盛,昌明。豪是好的谐音,豪景湾就是好景湾。建成后,保留了这个名称。可是,水泥修的河道中平日并没有多少水。在小区内外,我还看到了“和昌国际城”的宣传文字,不知何故加了“国际”一词?
与别的小区一样,和昌小区也有物业办公室,也有花木、草地、假山、石雕、水池、坐凳之类。不同的是这里实行的是一种半封闭式的管理。最北面和紧邻厂区铁路的西面,建有较高的围墙。南面的胡同入口处和北面的跨河小铁桥西端,都设有岗哨和哨屋,穿特制服装的人很认真地在那里执勤。南面的胡同入口处还安装有可转动的栏杆,出入车辆必须在那里办理简单的手续。为了业主停车方便,小区里设了几个楼底地下停车场。
从似乎是入驻“和昌”不久的一个小超市门前走过,向东过小铁桥,北拐东行从海南路归来,才知道“和昌”离我们的小区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