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桥》看废名小说意象运用的特征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eng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桥》是“京派”小说鼻祖废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废名的文学特色。本文通过对《桥》中的意象排列组合的跳跃性、运用联想的创新性和取代人物的主导性三个运用特征的分析,探究废名小说意象的形式特点及其独特内涵。
  关键词:意象;跳跃性;创新性;主导性
  废名的小说为“京派”小说开辟了道路,并形成了中国现代抒情写意小说不绝的传统,其独特之处在于其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融,尤其表现在其意象之上。废名作品的意象取材于古典诗词和乡土事物,极具诗性内涵。然而废名以众多意象直接连缀成篇,却恰恰反映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鲜明特征,即小说形式上的诗化和散文化。当本是诗歌最小单位的意象成为一部小说的基本单位时,小说从内涵到形式上的诗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作为废名的代表作,《桥》的意象运用在内涵和形式上都别出心裁,每一个章节的小标题几乎都是意象,包括《桥》这个总标题也源于小说中众多小标题之一。然而《桥》在意象的运用上,内涵和形式都极有深意,并非全如作者所言一般随意。本文将通过探究《桥》中意象运用的特征,分析废名小说中意象的形式特点和独特内涵。
  一、意象排列组合的跳跃性
  为追求行文的简净,《桥》常常在语句中省略介词、连词、代词以造成跳跃感。这些词被省略之后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实词意象,这些意象因为缺乏虚词的连接,而表现出碎片化的跳跃的美感,类似于列锦手法,借助几个特定的意象,便生成完整的意境。如《沙滩》一章寥寥数笔引出史家庄女子洗衣的地点沙滩,“迤西,河渐宽,草地连着沙滩,一架木桥,到王家湾,到老儿铺,史家庄的女人洗衣都在此。”几乎没有虚词,名词动词占了绝大多数,代词完全被省略,就像倒装省略情况极多,淡化语法规范的诗的语言。
  尽管在句子开头以“迤西”二字提示这段话以移步换景的线索串联诸多意象,但是意象的排列组合依旧是跳跃性的。如上文从河写到两岸的草地沙滩,没有任何提示就出现了“一架木桥”这个意象,如同雨后彩虹,使人突然有视觉与想象上的,意料外情理中的触动。
  类似的意象排列组合的跳跃性语句在《桥》中比比皆是。如“一轮落日,挂在城头,祠堂,庙,南门,北门,最高的典当铺的凉亭,一一看得清楚。”、“一棵樹,不同那密林相连,独立,就是道旁,满树缠的是金银花。”这些句子里,意象的排列组合都与传统的语序语法规则大为迥异,但废名运用这种方式,尽量使行文简练以便突出主要的意象,形成简净诗化的作品风格。
  二、意象中运用联想的创新性
  废名小说的意象大量运用联想手法,吸收了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主义小说在此方面的经验,同时另有创新。这种创新性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联想的广泛性;二是赋予旧意象以新联想;三是意象含义的朦胧性。
  任何意象都可引发联想且有多种表现形式,《芭茅》中小林在“家家坟”的联想正是如此:“草是那么吞着阳光绿,疑心它在那里慢慢的闪跳,或者数也数不清的唧咕。仔细一看,这地方是多么圆,而且相信它是深的哩。越看越深,同平素看姐姐眼睛里的瞳人一样,他简直以为这是一口塘了,——草本是那么平平的,密密的,可以做成深渊的水面,两边一转,芭茅森森的立住,好像许多宝剑,青青的天,就在尖头。”草在阳光下显得绿油油的,是“吞着阳光绿”,本为静物的草还有“闪跳”和“唧咕”的动态美。又从草地的“深”联想到瞳仁和水面,接着笔锋一转,由芭茅联想到宝剑,又联想到“宝剑的尖头”上“青青的天”,这些联想看似无理,实际上则一气呵成,流畅奇丽毫无斧凿痕迹,写出孩童内心的独特世界。
  孩童的思维是充满着毫无逻辑性却新奇有趣的联想的,废名借助了孩童式的联想赋予了旧意象“花”新的内涵。但是废名对“花”这个意象并没有浓墨重彩地渲染或不断地重复,以提示读者该意象的重要性。这就不同于其他现代主义小说对象征主义和联想手法的运用。废名只是将关于花的联想娓娓道来,又淡淡地将花这个意象略过不提,看似没有技巧,实则大音希声。“花”也没有确切的含义,或许象征着童趣、想象力以及一切美的事物的绽放,但含义的解读是朦胧的。无论含义如何,废名笔下的意象极具创新性的联想富有废名式独特的含蓄美,却是不可否认的。
  三、意象取代人物的主导性
  《桥》的各章节故事几乎都以主人公的活动为线索,将章节里诸多意象相串联,形成一个片段式的故事。在这一过程中主人公的形象有时竟有虚化或意象化的趋势,这使意象反而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桥》的情节非常简单,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也并不甚鲜明,一些次要人物的形象更是极朦胧。原因就在于废名对意象的重视和将人物意象化,导致意象取代人物,居于小说的主导地位,这有别于将人物塑造或故事情节作为小说的重点和主导的传统。
  废名对意象的重视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直接将意象作为章节题目,二是在小说中大量描写意象,三是将特定意象作为章节的核心。
  意象取代人物的主导性也表现为人物的意象化。在废名小说中,可以作为意象的不仅是静物,更可以是人物。《桥》的很多章节都像抒情或写景散文,至多是叙事散文,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废名在代表作《桥》中对意象的运用,表现为意象排列组合的跳跃性、意象中运用联想的创新性和意象取代人物的主导性。这些特征不仅表现在《桥》中,也表现于废名的其他作品,尤其是注重意境营造的乡土小说。如《桃园》中的阿毛对桃园、天狗、日头等意象的联想运用了意识流手法,这些意象排列组合的跳跃性和联想内容的创新性就十分显著。废名的小说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将诗性的写意抒情贯穿于文学作品的传统内涵,又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诗化、散文化小说的形式,传统性和现代性交融并存。这开创了小说不以“说故事”为主,而以“营造意境”为主的新形式,从而也奠定了废名在小说文体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来中国的抒情写意小说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语文教材中为数不多的现代诗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被编入教材的讨论一直持续不断。这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对于文本的价值争议,也包括了教学模式的僵化和教学效果的下滑等。本文通过分析该篇課文在阅读教学中的通病和困境,结合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要求,提出有利于改善阅读教学的策略,寻找现代新诗阅读教学的新出路。  关键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阅读教学:困境:策略  《面朝大海春暖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发扬的重要渠道,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对整个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又是我国当前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诉求,更是在当前教育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教学方式的一种创造性应用,对于整个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起到了促进和扩展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
期刊
摘要:《雪地上的星星》与《丛林下的冰河》分别属于留学生文学和新移民文学,它们都是北美华人女作家写的以女主人公情感经历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分析两篇小说的主人公性格特点,可发现她们都具有探寻者的特质,而这种特质,表面上是青春与时代的错位造成的,而深层里却也受到文化夹缝中生存压力的影响。  关键词:《雪地上的星星》;《丛林下的冰河》;探寻者;青春;时代;文化  19世纪中国的封建大门被列强的鸦片和炮火强制
期刊
摘要:余华的短篇小说《现实一种》中用冷酷平静的笔调构筑了一个夸张骇人的艺术世界,讲述了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互相残杀复仇的悲剧。小说情节离奇荒诞,感情基调冰冷黑暗,却是现实生活和人性黑暗面的映射,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对小说中在黑暗环境的扭曲下人们的行为表现和遭遇感到悲哀、同情和怜悯,从而产生对丑恶的憎恶之情,催生对美好社会风气和人性的向往以及追求的决心和勇气。
期刊
摘要:“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主席的这短短十四字,饱含了大风大浪过后的沉稳和随和。宋代著名词人苏轼,无论是在文学成就上,还是在思想道德上,皆为后人所敬仰。其胸怀和眼光真正体现了这句“风物长宜放眼量”。本文将从苏轼著名词作《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入手,浅析他豁达开放的处世哲学。  关键词:眼光;胸怀;乐观;豁达;处世哲学  引言  苏轼的这首《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写于1082年,适逢
期刊
摘要:马原的《虚构》和残雪的《雾》皆刻画了一种“怪诞行为”,本文以自然意象的阐述为基点,从畸变的“性替代”和人的本质“隔离”这两大方面,对两部先锋小说所存差异进行解读,并试图构建其先锋意义。  关键词:光与雾;怪诞行为;性替代;隔离  由于无法砸碎模式化观念,当代小说在广度、力度似乎尚存某些缺陷,譬如复杂人性的潜在、变质以及畸形都远没有被发掘透彻,给读者以振聋发聩之新响,这是先锋作家所希冀能填补的
期刊
摘要:写作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内容,是个人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优秀的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锻炼出来的,需要经过长期的阅读积累和写作锻炼,加之正确的写作技巧和教师的指导。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日常学习中点滴积累,把好词、好句内化为自己的素材,从而为高考作文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写作习惯  身为学生,我们都想找到捷径的提升语文写作能力的方法,然
期刊
摘要: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反映了人类伦理道德建设的进程,体现了古希腊伦理观念的演变过程。它不仅是一出命运悲剧,也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悲剧。因此,本文从俄狄浦斯逃避神谕、破解斯芬克斯之谜、揭露真相的三个人生阶段,来分析他自我意识的建构与发展历程。  关键词:俄狄浦斯;自我意识;命运人  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誉为“十全十美的悲剧”,它反映了人类伦理道德建设的进程。
期刊
摘要:本文将从通过对十七年文学中典型的散文作品《花城》进行分析,结合建国初期的文章特色特点,解释与总结秦牧先生在撰写花城一文中所使用到的写作理念与艺术方式,从而实现对《花城》全篇文章的进行详细的艺术分析。  关键词:十七年文学;《花城》;艺术分析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逛花市是每一年过年时必不可少的活动,故而读到秦牧先生写于五十多年前的《花城》一文时,仍感触颇深,文中所述的南国春色以及广州的
期刊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语文阅读能力对学生的各个学科的学习水平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必须对语文教育教学模式方式进行创新,必须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特别是朗读训练,加强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抓好语文阅读中每个步骤环节的教学,按照语文阅读教学规律,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创新;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