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典的心情对待语文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hu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汉语言文化有它独特的诗性特质,学生以古典的心情学习语文,会让语文课堂诗意浓浓、魅力无穷,让教师的教学生命更幸福,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丰盈。本文对何谓以古典的心情对待语文,进而怎样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古典的心情 诗意
  
  所谓古典的心情,我认为应是高雅、淡泊、从容、淡定而非功利的。正如陌上开花需缓缓而行,以悠然的心态细细品尝,此时引景是绝不宜马蹄声声、嘶鸣陈陈的。
  一、何谓“以古典的心情对待语文”
  “语文”,简而概之就是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有着五千年璀璨文明的中国,汉语言文化有它独特的诗性特质。张西海曾在《漫话语文》中这样诗意地描述:“两千年前,汉赋吐蕊;一干三百年前,唐诗怒放;八百年前,宋词绽朵;六百年前,元曲含香。”诗人郑敏曾这样写道:“每个汉字都像一张充满感情向人们诉说着生活的脸。”我们的汉语言词句篇章之间无不满溢出独持的诗意之美、民族之美。作为传播民族文化主阵地的语文课堂,尤其是有引领作用的小语课堂可谓是任重而道远。长期以来,无数教育先辈、教学同仁致力于小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于漪老师人文教育的温情与细腻,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的温馨与浪漫,于永正老师“五重”课堂的智慧与扎实,窦桂梅老师主题教字的激情与亮丽……每一次探索都如同培植出一片小语课堂教学的芳草地,都让诗意的绿色染透学生的双脚。王崧舟老师“诗意”语文的提出更让我们眼前一亮。细细品味,每一位老师又何尝不是努力创建属于自己风格的诗意语文课堂呢?以古典的心情对待语文课堂学习,它才会焕发出语文自身潜在的诗意。
  所谓诗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语文的诗意,就是营造出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它是一种境界,是师生在语文教和学的实践过程中共同营造的一种和谐自然的内在审美心理状态及外在的情境。所谓意语文课堂,我认为应该是师生双方的一种诗意状态,师生双方无拘无束的境界,是师生双方在教学与学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幸福体验。它关注学生的心灵能否愉悦,学生的人格能否健全发展,更关注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每个人都步履匆匆、忙忙碌碌,过于追求看得见的价值,却忽视了自己的心灵,无瑕顾及自己的心灵,忘了倾听心灵,甚至忘了感动。本应是诗意意葱茏、活力无限的语文课堂许多时候变得机械枯燥,对课文内容繁琐的分析友离了原本景与人与情的浑然天成,瓦解了文章本身应有的审美情趣与价值。教者累、听者闷,失却了语文应有的美感,失却了语文课堂应有的活力与热情,学生也无从体验语文的魅力,久而久之也失却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
  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为小语教学研究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看到了小语教坛一片亮丽的风景。如何打造诗意语文课堂,如何诗意地教语文,如何教出语文的诗意成为许多教师思索探讨的课题。诗意语文课堂并不高深莫测,它并非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都如《大明宫词》那样高雅、严谨与端庄。它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活学生想象,激发学生自主幸福的体验。总而言之,它更注重“情感效应”。“情”蕴含着巨大的教育潜能,情能生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是引领学生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诗意语文课堂关注培养学生的“乐”学精神。唯有如此,才能令学生充分领悟语文之魅力,从而更加“乐”语而不疲,而不会谈语而不心生厌。这与新课程标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有异曲同工之趣。那么怎样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呢?
  (一)教师应有举重若轻的教学功力,有一颗未泯的童心,有一腔浓厚的教育情怀。我认为诗情语文课堂的创建是由教师的学养、气质、经验等因素组成。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就要不断吸取文化养料,厚重自身的文化底蕴。诗意课堂不刻意追求表面上的热烈与喧闹,许多的公开课上课时热热闹闹、形式多样,学生又是画又是唱又是演,忙个不亦乐乎,而当繁华散尽,学生的心里真正留下些什么呢?读音无痕,无痕的诗意更需要教师淡泊的心境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少一分刻意追求教学效果的焦虑,多一分闲庭信步的从容。如于永正老师执教《第一次抱母亲》,教者娓娓教来,没有似火的激情,没有纷杂的教学设计,细细品读,竟致语不成声,那般的质朴自然。教者诗意的话语如叮咚的泉水,如潺潺的溪水,轻轻叩响孩子的心灵之门,因而诗意浸润了课堂,更浸润了孩子的心灵。
  除了深厚的教学功底未泯的童心外,浓烈的教育情怀也尤为重要。2500年前的先圣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更是一位童心未泯的人,一位关爱弟子的人。《孔子游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教育的伊甸园,绿草如茵的河畔成了教育的舞台,师生一起感受山水的宁静、博大、秀美,师生一道精神漫游,歌舞同乐之中,形成了笃厚的情谊。试想有哪一位学生能不被这样的老师所深深折服,能不被这样的语文学习课堂而沉迷?孔子“乐在其中”,颜回也“不改其乐”,因而孔子才有“弟子三干,贤者七十二”的满园桃李。
  (二)重视语感,注重朗读训练,是诗意语文课堂的支点与原点。引导学生在韵味悠长的语言世界流连忘返,从读中感受美、领略美,是诗意语文孜孜以求的目标。语感是对文字灵敏的感觉,如见了落叶就会感到生命轮回之无常、生命消失之寂寥;见了“新绿”不仅想到绽芽的新苗,而且会想到希望,等等。汉字本身就充满了感性色彩。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字词句篇的赏析,引领学生穿过字词句的丛林,流连于课文描绘的万紫千红、奇山异水、人情学态之中,浸润于语言所表达的意蕴之中,令人或感动或沉醉或悲愤或沉郁,或欢悦或激昂,这就是妙不可言的语言的魅力,也是语文的人文精神。贾岛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语言的美非读非吟不可,否则文中诸多的美便无处彰显,便会沉睡。有人这样说:“文字平铺在纸上,既无色彩又无动感,可是经过老师的一读一点,文字便从纸上立了起来,学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来样子:花儿开了,人物活了,海中涌动着波涛风里鼓荡着清香,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机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三)诗意语文课堂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空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文可以成为话剧、诗歌,可以成为音乐、舞蹈。诗词可在这儿交汇,音乐绘画可在这儿融合。生动的演绎可以令沉默的课本灵动起来。好的语文课堂应成全孩子的发展,引领学生敞开身心全程参与,自主体验个性表达,师生徜徉其间,亲历、实践、创造并共同成长。如我在《槐乡五月》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又是一年五月来,我们丰县的槐花开放了,我们多想把这花开的消息告诉远方的朋友、亲人,为此,老师改写了一首歌,大家想不想听。
  学生学唱:请到五月丰县来(歌词)
  请到丰县来,
  五月丰县洋槐花儿盛开。
  花香似海,蜂蝶儿醉。
  你若来了也乐开怀。
  请你喝口槐花蜜,
  给你摘枝槐花戴。
  请你常到丰县来!
  以这种方式让学生敞开心灵,聆听槐花绽放的声音,创设课堂诗意,瞬间让诗意朗照课堂。音乐的美,语言的美,情感的美,铸就出语文课堂诗意之美。
  (四)注重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体验,拨动学生的“情弦”,激活想象,启迪智慧。语文课堂应拉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距离,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悟内蕴的情,从而经历情感美的陶冶与熏染。好的语文课堂应是一首精美的诗,让幼小的心灵得到诗意的激荡,情感得到丰富,性情得到陶冶。诗意语文课堂注重学生独特的感悟,激活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对人生万象、世间万物深切关注,学会思考,这就需要师与生、生与生思维的相互碰撞,需要课堂如窦桂梅老师所讲,要有“温度”、有“广度”,还要有“深度”。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师生之间用心灵交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用心灵对话,全然投入,物我两相忘,这就是语文课堂的诗意。
  语文是一种雅致的文化,更是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因而语文教学应弘扬学生的灵性,洋溢着人性之美。诗意葱茏的语文课堂,将会令师生的生命之树更加繁茂,以古典的心情学习语文,让语文课堂诗意浓浓、魅力无穷,让教师的教学生涯更幸福,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丰盈。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出版社,2002.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张西海.漫话语文.齐鲁书社,2009.3.
  [4]王崧舟.语文的诗意之思.大夏书系,2008.10.
其他文献
摘 要: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永别了,武器》中多场雨景的分析,透视一代人对战争、对社会、对人生的迷惘。  关键词: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迷惘 雨景    1.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作为经历了一个特殊年代的著名作家,海明威赋予其作品以深刻的时代烙印,其创作风格与个人经历紧密结合。  海明威的作品主要有三种创作风格
摘 要: 2009年1月,英国政府出台了《新机遇白皮书》,要求加大教育投入以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并为抓住未来世界经济的各种机遇做好准备。本文从《新机遇》的出台背景、战略目标、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说明,并对其意义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英国 《新机遇》 教育    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风险。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在数月内横扫全球,再
一    即将过去的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经历了汶川地震与北京奥运的大悲大喜后又迎来了百年难遇的经融海啸,当雷曼公司宣布破产的哪一刻,许多人还沉浸在后奥运时期的欣喜之中,并没有意识到经济的寒冬,书画市场的寒冬即将来临。从雷曼总裁夫人等许多收藏当代艺术的经融机构在欧洲各大拍卖行纷纷抛售藏画,到刚刚落下帷幕的北京、上海等国内各大拍卖行秋拍的成交结果来看,书画市场也如现在的气候一样进入了寒冬
摘要:影片《红色康拜因》在叙述亲情的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类型片的元素。在此基础之上,导演注入的,是对中国当下的社会现状的一些困惑和反思。也许一部影片对当下社会进程的现实意义是软弱无能的,但它给予了我们去探询的勇气,并在艺术表现方面,以公路片的主要类型模式,利用残酷的现实主义笔调,以及诗意的色彩与镜头渲染,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关于亲情的故事。  关键词:在路上 “弑父”主题 现实主义 诗意渲染 
摘 要: 如今,诗词鉴赏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有鉴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从吟诵涵咏,品位意境;深入探究,披文入情;咬文嚼字,深化拓展;教师参与,促进发展四个方面,对诗歌鉴赏教学作了探索,以期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鉴赏 高考    古诗鉴赏融入高考已有多年,题型由最初的选择题转型为简答题,分值由5分逐渐增加
摘 要: 九尾狐,最早见于《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在这样一段记载之中,九尾狐的正邪并没有被作出明确的界定,同时可以看出,九尾狐是具有灵性的。至汉代,九尾狐被作为祯祥的象征,而至晚到宋之一代,九尾狐已经从瑞兽堕落为精怪了,而《封神演义》中苏妲己形象的出现,使得九尾狐直接成为祸乱人间的代名词。本文旨在就中国文献记载中的资料,浅析九尾狐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其自身品牌形象的塑造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本文以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其在品牌形象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学院品牌形象塑造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品牌形象塑造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对策    21世纪的中国教育进入了崭新的时代,现代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高职教育正是在高等教育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中诞生出来的新
摘 要: “以生为本”,在高校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念,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高校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高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都应该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工作来进行。本文首先从“以生文本”的理念入手,阐述作为高校的两大核心部门——教学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在工作中形成合力的必要性;其次深度剖析了目前高校在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上合力机制的缺失,然后提出在合力
摘 要: 隐喻不是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而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作为一个认知机制,一个认知域(源域)部分映射于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上,目标域因为源域而得到部分地理解。隐喻是诗歌的灵魂,和诗歌同质。本文从隐喻的认知功能角度分析艾米莉迪金森著名小诗《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运用隐喻的认知理论对比分析英诗文本,可从诗人的认知层面更深层次地体会诗人对世界、对人生独特的理解和诗歌本身的意义是如何建构的
摘 要: 谁会想到《石头记》的作者真的是李鼐?谁会想到《红楼梦》与《儒林外史》之间是真的会有联系?谁又会想到是“真”的没有想到?巧合的背后往往是事实的真相。  关键词: 李鼐 吴敬梓 《石头记》 《红楼梦》 《儒林外史》    因为本来对《儒林外史》和吴敬梓了解得既不多又不深,并且压根也没有想到研究《红楼梦》还需要专业地研究《儒林外史》与吴敬梓,故当我在2008年年底于山东昌邑发现了姜氏族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