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技能教学法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n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中国的英语教学中,英语语法教育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关于语法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问题依然存在着不少错误的理解。这些错误的认识或来源于把语法本身当作是一系列关于语言固定结构的任意性的规则总和;或是认为语言结构是不需要被教授的,而是由学生自己习得;另外一旦开始讲授语法就会使学生厌烦等等方面。
  事实上确实有人能够比较自然的习得第二语言。但是他们没有看到,这种情形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语言学习者,即使是掌握了英语使用的移民们的英语水平也尚未达到语言准确性的要求。而且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学习英语的青少年没有处在英语的生活环境,在语言教育中他们进行的是外国语学习(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而非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on)。虽然在国际上这两种教育常常被一起讨论,但两者在教育上还是有区别的。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语法知识的讲授能否帮助学习者达到准确掌握语言目标。事实上即使是最有技巧的英语学习者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掌握语法。这样问题就转变为英语语法知识的教授能否加速学生的自然语言习得。关于这个问题已有许多研究成果。
  语法由三个方面构成:形态句法(morphosyntax)-形式(form);语义(semantics)-意义(meaning);语用(pragmatics)-使用(use)。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一个方面的改变将导致其他方面的改变。同时者三个方面在语法中又各有侧重。要能使学生在适当是场合准确的运用语言表达完整的意义就必须完全的掌握者三个方面。
  语法不仅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英语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出一些能够清楚背诵语法规则却不会运用它们来进行交流的学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以一种非自觉的方式运用语法规则来进行语言交流。实验表明让学生们通过分析输入语言信息发展能力比给学生语法解释后再让他们做语言表达训练要更有效。
  语言是复杂多变的,因此语法规则无法解释所有的语言结构。例如,大多数教科书都规定进行时态不能与静态动词连用,因此下面这句句子:I am wanting a new car.是不正确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表达确实存在,而且本土人士更倾向于把进行时态与完成时态连用。
  I have been wanting a new car (for some time)关键在于语言是不断变化的,语法的规则也是相对的。
  以上是对英语语法本身和教学的再研究,在对英语语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后,下面将阐述关于综合技能教学法的使用。
  编织英语教学就是把教师、学生、环境和相关语言等交织到一起的过程。从教学这部织布机织出一张宽阔的、强韧的、美丽的“织毯”,在其中所有的“知线”都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排列。例如,教师的教学风格配合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而且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环境设置的资源及评价为语言教学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这种“织毯”式的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式就是综合技能教学。(Integrated-skill)
  综合技能的学习已经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和使用。现行的教材中有专门的部分。在具体教学时间中有两种主要的形式:内容型(Content-based)和任务型(task-based)。前者比较注重通过语言学习内容;后者强调进行带有交际语言使用的任务训练。两者都应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占有重要部分。
  英语教师该怎么做,在运用综合技能法教授英语语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
  第一、肯定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向学生确立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正确位置。从形式、意义和使用三个方面向学生解释语法结构。以被动语态为例,这种语态具有明显的形式:最少是由一个动词和过去分词构成。出现施动者时会由介词by引出,被动式也拥有语法意义。它表明重点结构,强调接受者或动作的承受。在例句中“bank”是被强调的重点,这与其在主动句中的地位不同。我们何时使用被动,是否出现施动者等等这些问题就是关于语言的使用问题。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结构也发生改变。
  第二、安排各种锻炼综合技能的活动,创造生动的环境让学生能发展语言能力。例如在学习关于过去式一般疑问句的回答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改变以下自己。她脱下鞋子,拿掉手表,戴上眼镜,穿上外套,拿掉戒指,然后让学生提问来只出她的改变。学生可以提问:“Did you take off your shoes?”“Did you put on your coat?”这样的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为学生提供了需要思考的环境,避免了机械性的重复回答。
  总之,为了让英语学习者能够正确的运用语法规则表达出准确的意义,英语教师必须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综合技能的训练环境来教授语法。教师应把语法看作一个有逻辑的动态私通由形式、意义和使用三个方面交织构成。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方式和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更有效、科学的综合各种技能的训练,英语教育这块“织毯”一定会越织越好。
其他文献
在引入信息技术之后,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变革,能改变了传统的枯燥课堂氛围,使其更加生动、更加具象.运用信息技术活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优化学习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速度,农村地区许多劳动力大量举家或夫妻弃家弃农田与孩子北上或南下城市打工,融入城市的生活中。由于我们学校属于开发区中学,录取了很多进城打工的孩子就读。附近农村的孩子也有部分孩子前来就读,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或忙于生意,孩子则由公婆或外公外婆等亲属隔代抚养,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心灵上的抚慰,大多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如偏激、叛逆、自私、自卑等极端情绪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重点板块之一,通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深化阅读理解,引导合作交流,丰富阅读感悟,借助比较阅读,培养阅读思维的策略,能够让阅读教学走向高效.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的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的教育任务中,数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积极改善数学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添加数学教育游戏,减烦琐的数学教育内容,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但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模式.
一个班级能否形成优秀、团结、进步的集体直接取决于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能力。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出了一些班级管理经验,那就是“引”“培”“范”“管”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一、“引”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正面引导,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素质,有利于班级活动的良性循环。《21世纪班主任工作艺术》对班主任的含义有这样的阐述:“班主任不仅
期刊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最基础的一门的学科,对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有些教师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与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严肃,同时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很多小学生并没有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没有实际参与到课堂当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小学生天性活泼,较为贪玩,基于此,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用游戏教学,将游戏引入到课堂当中,引导学生结合游戏学习知识.游戏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对于提升课堂的教学
期刊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创新改革始终不变主题,只有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可保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小学体育作为小学重要学科之一,其课堂教学效率十分关键,持续性坚持体育锻炼的学生,从智力、体质等方面均强于锻炼较少的学生.为保证小学生全面发展,需注重小学的体育教学,要从多层次、多视角创新当前的教学方式,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保证小学体育教学更具高效性及合理性.
期刊
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以致学生在学习水平方面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教学评价作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需求,正确看待及尊重学生的不足,给予其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学习水平.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小学语文高效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展开与实践中,教师可以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升,逐渐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在让学生充分落实课内文本阅读的同时,也适当接触合适的课外阅读素材.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训练,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本出发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接触各种课外阅读素材,在进一步强化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的同时,优化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阅读中可以让学生见识到书本中丰富的世界,从而获得人生的感知,积累自身情感,实现个人语文水平与素养的提升.本文通过主题阅读的巧用,丰富小学语文课堂形式,推动教学效果与质量提升,为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综合水平的提高打下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