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荆的归程

来源 :西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unchao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也没想过,老荆的终点会在宜宾的李庄,太突然了。
  4月11日晚7∶30左右,北京的十八个人终于从车上下来了,老荆和老孟并排走着,我上前从背后用右手拍了一下老孟的肩膀,又用左手拍了一下老荆的肩膀。老孟转过头来,看见是我,停了下来;老荆的头也转了一下,但似乎又并没有反应,继续往前走着。这场面闹哄哄的,况且天也黑了,我拍他肩膀,他没反应,我也没觉着有什么不妥,我又忙着跟别人打招呼了。
  几分钟后,东捷过来说,老荆病了。
  我说,什么病?
  东捷说,心脏有点毛病。
  我说,啊,老荆有心脏病的,快。
  东捷说,去医院了。
  前年冬天,鲁一同学会,欧阳黔森组织的,在贵州黔东南,夜里,一群人聚在房间里喝酒,不知怎么的,就说到了老荆的心脏病,王松说,天津有个牛逼医生,在国内数一数二的,他认识,他来联系,来天津做。老荆对自己的病,好像并不那么在意,被王松逼急了,边喝酒边笑着说,那手术我问过,太恐怖了,开膛剖腹,不做,不做,要是真不行了,死了拉倒。我也不懂病有时候就如同死亡,是不能开玩笑的,我跟着老荆不知说了一句什么,反正王松是生气了,几乎是训斥了,他大声说,你给我闭嘴。
  一会儿,东捷问我,老荆这个病叫什么病,医院在问他的病史。我忘了,我说,王松知道。东捷就给王松打电话。说真的,此刻,我还没有意识到,老荆的情况会如此严重,我以为不过就是去一趟医院,心脏的毛病来得快,去得也快,等会回来,又可以一起喝酒了。
  饭才吃到一半,陈继明过来低声说,老荆不行了。我、陈继明、邵丽,三个鲁院同学,立即就去了医院。当时,老孟站在边上,也想去,我知道老孟生过病,不宜熬夜,不让去。李庄小,从饭馆到医院也就几分钟,医院倒是不错,是同济大学援建的,就叫李庄同济医院,医院方面的人好像都知道老荆的病情了,刚进大门,就有人上来告诉我们,在抢救,还有微弱的心跳。我松了口气,不管怎样,这比陈继明说的要好些,有微弱的心跳,我觉着老荆还是会好起来的。
  医院也不让我们进重症病房,听说就东捷在里面,我们三个站在过道中间,面面相觑。陈继明垂着一个光脑袋,看上去特别凝重,邵丽则满脸疲惫而又痛苦,过了很长时间,或许也就几分钟,陈继明说,我差一点就握着老荆的手了,就差那么一点,但是他没有理我,他好像不认识我。我一惊,我也想起来了,我拍他肩膀,他也没有反应。就是说,老荆从车上下来,就已经意识模糊了,但是,同行的人,大多也是老荆的朋友,都说从机场到李庄的路上,老荆还是有说有笑的,并无异常,在飞机上,好像是说过有点不舒服,起来走了走,飞机坐久了不舒服,起来走一走,也是正常的,总之,一路上,老荆看起来都是正常的。事后,医生说,老荆的病应该4个小时前就发作了。我们推测,老荆自己是吞了几颗速效救心丸的,然后忍着,他也没觉着事情有多严重,他不想惊动别人。
  是的,老荆肯定觉着自己的病没多严重,我们守在病房外面,我们也不相信老荆真的会死,一个人的死,无论如何不会走着走着,倒下去,就死了。不会这么简单的,没那么容易的。可是,老荆真的就這么走了,十点半左右,医生出来宣布,不行了,不能继续抢救了,再继续,遗体会变形。
  东捷也从病房里出来了,表情木然,《十月》在李庄颁奖,老荆是他邀请来颁奖的,老荆这么突然离世,可以想见他的心情。
  一会儿,李庄方面也来了不少人,把我们叫进一间休息室,开始商量后事,大致就是这么几件事,一是遗体不能运回北京,只能就地火化,得送殡仪馆;二是医院方面的一些签字,由谁代签;三是遗容是否马上化妆,前面两件事其实是没得商量的,我们能决定的也就是不给老荆化妆,得等他的亲人到了再化妆。
  这些事情弄完,快凌晨一点了,我们想送老荆最后一程,送他去殡仪馆,我拎着老荆的一小袋遗物,陈继明拎着一大袋遗物,小袋里是手机、钱包和一个小葫芦,里面装的大概是速效救心丸吧,大袋里是老荆穿身上的衣服。我们觉着这么晚了再让邵丽也去殡仪馆,不太妥当,就没让她去。这最后的送行,跟我想的也不一样,我以为老荆是由我们陪着去殡仪馆的,其实,他是由殡仪馆的专车来接的。我们到殡仪馆,老荆已经躺在玻璃棺材里了,棺材周边也插了绿色植物和鲜花。我和陈继明把遗物放在了离老荆最近的一把椅子上,陈东捷走到棺材前头,俯下身去,脸都要贴着老荆的脸了,忽然,呜的一声,陈东捷号啕哭了起来。
  第二天,颁奖还得继续,我们换了李浩他们来守夜。回到房间,脑子里全是老荆以往的音容笑貌,老荆的脸一直是红的,红扑扑的,鼻子也是红的,原来我以为这是健康,现在才知道这是心脏不太好。老荆见人,红扑扑的脸上总带着点微笑,朴实,淳厚,看上去并不太像一个作家,他的身上没有作家常有的孤冷,他是温暖的,他可能是鲁一班上最让人喜闻乐见的人。他好酒,好烟,好呼朋唤友,上鲁院之前,他就在北京了,在故宫附近开着一家小饭馆,隔三岔五,他总要吆喝一群人去他的小饭馆吃吃喝喝,当然是他请的客。有一个晚上,我们大概是喝高兴了,大声说笑着,突然有人砰砰砰敲门,老荆开了门,门外立着一个军人,腰间别着枪,朝我们训斥道,都几点了?别吵了!老荆显然也被吓着了,关了门,低声道,隔壁住的是某某领导,刚才这人,估计是他家警卫。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太吵了的原故,不久,老荆的小饭馆就搬走了。在北京,老荆似乎并没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他的小饭馆也没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总是在搬来搬去,后来干脆搬到房山去了。我偶尔去北京,老荆照例吆喝我们去房山,去他的小饭馆喝酒,但到底是太远了,我至今没有去过。这十几年来,老荆就兼着小饭馆老板和作家这两种职业,作为老板,老荆大概不算成功,但小饭馆倒好像成全了他的写作,他就写开小饭馆的这些人,写来往于小饭馆的这些在北京被驱来赶去的外乡人,老荆作为一个写“京漂”的代表作家,我经常看见他在哪获奖了,在哪哪又获奖了。
  如果老荆不突然在李庄离去,他的归宿应该在哪呢?在北京?我在北京待过,也当过“京漂”,但我真的没兴趣在北京死去,我怕做鬼也还是个“京漂”。我不知道老荆会怎么想,我觉着一个人的生死,真的有很深的宿命,不知是谁在安排,就比如老荆,李庄,这个老荆从没来过的地方,怎么就成了他最后的归程,他来到李庄,刚刚下车,看都没看一眼李庄,就走了。但是,既然冥冥中这么安排,李庄与老荆一定是有关系的吧。
  早上,我梦见老荆了,老荆红扑扑的脸从灰濛濛的背景里浮现出来,特别清晰,他在朝我微笑,然后,什么也没有说,我就醒了。我告诉陈继明,他说他也梦见老荆了。我又告诉陈东捷,他说他也梦见老荆了。嗯,老荆是在跟我们告别了。
  还有俩人,戴来和魏微,也要来跟老荆告个别,魏微从广州来,戴来在苏州,当天上海一带没有飞宜宾的航班,戴来从苏州到上海,再从上海到广州,与魏微一起来宜宾。
  老荆走好。
  (责任编辑:丁小宁)
其他文献
评论文章写过不少,为作家长篇小说单行本代跋,却是头一遭。陈武先生厚意,实不能辞,心里还是有些担忧,怕不能担此重任。读了小说《升沉》之后,前面的疑虑,一律打消,心里倒很是有一些话,不吐不快。  有一位作家说过,小说不一定都有一个大的起势,但一定得找到一个好的入口,这个入口可以很小,但进去之后一定要有绮丽的风光。无论对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这个找好小说的入口的问题,都很要紧。《升沉》是写发
期刊
余烈在年轻作家中有些特别,明明是女性,却偏偏取了个雄赳赳的笔名;明明生活在时尚都市,却把目光投向穷乡僻壤,挖出了一些不无土产或古董意味的乡亲往事,如这一本《盘古岭》。  当下小说的主要读者购买力在都市,那么都市题材不仅富有文化新潮的高贵感,似乎也多一些亲和力与黏附性,能赢得更大市场。不过,都市题材也有风险。眼下新闻产能实在太大,都市生活通常是信息的超采区,一枚枚鲜果早被记者、自媒体、餐桌八卦等抢先
期刊
我看见他从会场的侧门走出来,他朝我挥手。虽然光线有点灰暗,但我能看见他脸上的笑容。好像马上是一次胜利的会师。远处的树下只有我一个人。我是第一个从会场里走出来的。我从后排的座椅上站起来,脚步啪啪地朝外走。会场里所有人都盯着我,目光像黑暗中手电筒的亮光在我的后背上扫来扫去。人们看见我经过主席台,朝一侧的边门走过去。我是努力仰起头的。主席台上正在讲话的校长停顿了几秒,我不知道他有没有侧过头看我。但我感觉
期刊
按:魏颖,策展人、研究者。“泛生物艺术工作室” (PBS) 创始人,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员。于近期获得“Hyundai Blue Prize”(中国青年策展人艺术大奖), 由她策展的获奖科技艺术大展“准自然:生物艺术、边界与实验室”正在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现代汽车文化中心展出(2019.3.22—2019.6.16)。她近期的研究及兴趣方向包括:生物艺术、后人类语境下的科技艺术、科技与社
期刊
因为那是有形世界的最小部分。  ——博尔赫斯《环形废墟》  据我所知,景是在遇到大蝴蝶的第三个黄昏出发的,随行的只有她的影子。前两个昼夜她都将自己锁在屋里翻阅各类古旧典籍,查寻有关梅花、蝴蝶与星辰运行的记载,试图猜解这个终于向她闪耀的幻相世界的普遍谜题:不寻常的蝴蝶指示了唯一的静止所在。第三天黎明,她寂然跪在地板上,无限感恩命运及时的谕示。现在黄昏来临了,她穿过草木衰颓的北城门,沿着青石板路往河边
期刊
那医生是一个远亲的远亲,爸爸让我叫他涂叔叔。我没叫出口。“涂主任。”我说。我们在电话里确定了时间,下个星期二。妈妈问我,那是几号?我说了一个日期。妈妈算了算,说,噢,初六啊。  妈妈给大姑打电话,知会她,终于讲通了。让她放心。妈妈还说,到合肥去,肯定得麻烦她。大姑骂妈妈假客气。事实上,妈妈要麻烦的是我那位当官的大表哥。大姑父肝癌去世后,表哥把大姑接去合肥同住。她老了,不能一个人待在老家,那样对双方
期刊
按:  亚利珊德拉·恰内蒂(Alessandra Cianetti),伦敦策展人,创意制作人和写作者。她与伦敦巴比肯中心、现场艺术发展机构、泰特英国美术馆、伦敦南部美术馆等艺术组织和机构合作,并且在英国、欧洲和东南亚开展跨学科的现场艺术和视觉艺术项目 。从2013年到2018年,亚历珊德拉一直是伦敦艺术策展团体“人性的事”联合负责人。2018年,她创立了名为“演绎边界| 现场”(Performin
期刊
走过隧道  一个人走过隧道  一处黑暗走向了另一处黑暗  这一小段路,在这个深深的夜里  充满温暖  灯光照临,身影  像一颗子弹,穿膛而出  要寻找什么?那么迫不及待,决绝  我又一次将自己曝光在  新的黑暗里  月亮  月亮从山顶冒出来  像一只白炽灯泡  大地因此更加黑暗  所有的指责都开始于此  呼吸变得小心翼翼  举着火把夜行的人  越来越安静  我已经十分谨慎地想象  那些多余的生活 
期刊
2018年7月,我和爽姐在《收获》杂志与清华大学组办的“青年作家工作坊”第一期班上见面。那之前几天,我们通过朋友圈点赞,发现她要好的哥们和我要好的姐们是一对恋人。而我在新疆的一个朋友,也是军嫂,曾编过爽姐的书稿。  用爽姐的话说,就算不在清华我们也会在某地相识,时间早晚的事。这一年多我们没再见过面,保持着微信联系。我虽然姓董但不懂的很多,不时向她求助请教。她每每有求必应,不管手头在忙什么,总先回复
期刊
从来没写过什么人的“印象记”,这儿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从前鄙人当了很多年城市记者,采访过的人上万,皮肤颜色集齐,语种丰富,觉得人留给我的印象大致能归成一定类别,特别没兴趣研究类别里的个体。相同类别里的哥们气质相近,对记者而言,想起一个就拉出一串。柚子归柚子,橙归橙似的。  应邀写写雷默,虽然某种程度上是却之不恭,也因为雷默在我印象里归了一个挺好的类。归到这类别里的人人数不众,颇得我个人好感,以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