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汇 继承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绘画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延传相续、嬗变演进,形成了古老的传统。这种传统风格和民族的审美需求又在时代的前进中不断地得到充实、突破和创新,并又孕育造就着新的风格,成为华夏艺苑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花园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至今,中国文化在西方经济强势的文化飓风当中,中国人似乎犹豫了、彷徨了、迷茫了,虽然在努力去辨别前进的方向,但是却在前进中迷失了自己该要找寻的目标。面对大量西方现代艺术思潮派的涌入,我们当下的文化似乎已经陷入到邯郸学步的尴尬境地之中。同时,有一部分人产生了对古典传统艺术的“知识老化论”、“束缚论”之说,甚至有的人抛弃了对传统的继承,片面盲目地追随西方现代艺术思潮,更是借着中国文化与“国际文化”接轨之时,粗暴地对待传统文化,这种对艺术轻率而不严肃的态度,对传统的藐视行为至今仍有蔓延之势。
  历史上的中国曾无数次地抵制和融合了外来的强势文化,使这种文化在全世界唯一传承五千年以上而不断代。传承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融汇中西,不断审视、完善本民族优秀文化,才是历史发展的方向。
  追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可以看到有无数的画匠和著名艺术大师,上下求索,不断创造,历经时间的淘洗与磨练使中国书画达到了令世人惊叹的艺术高度。
  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京东燕郊认识了艺术家任子千。第一次欣赏到他的水墨作品时就顿觉眼前一亮。仿佛是尘埃四起的天空中,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光阴荏苒,转瞬已近十年,岂胜长叹。古人云:“作画者当十日一山,五日一水”。子千作画,亦是惨淡经营。那是种慢工出细活式的画家,即使是小品,他也需要推敲再三,九巧一罢,尽量使作品体现出构思、立意、取象、造景、运笔、施墨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境界上直追汉唐北宋;画面神秘莫测,笔墨考究,有明显的古典大师所称道的恒定感。虽然感觉他在承接传统方面有极深的渊源,但作品的面貌又全然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古人云:“文以载道,艺者通神”,从古至今,也许艺术与宗教都源于这个命题,(我们能否认知这个世界)。这就是宗教与艺术共同追求的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子千十五年前即拜入五台山上慈下觉禅师门下参禅修道,对佛、道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曾说:冥想、神游、心物感应,是东方关于生命宇宙之谜求索求解的一种特殊体认方式。艺术家只有到了一种物我不二的境界,才能称其为是真正的艺术家。
  这么多年来,他用中国文人的情感和责任一次又一次地审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审视西方文化,并深得其精髓。中国水墨画是传统文化的宿影,文化的深度决定着其艺术的高度,子千不仅从绘画上感受,更是从文化宗教的更高层面上去学习感受,他上从秦汉六朝,下到隋唐宋明,外从西方古典主义到印象派,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并以一个艺术家的睿智,准确地找到了东西方艺术精神本质的契合点,并融通于中国水墨艺术,创造出了与时代同步并具有东方民族精神的作品,实难可贵。
  水墨艺术离不开笔墨,笔与墨的结合,乃是来自于五代荆浩的思想,他说:“吴道玄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浩兼二子所长而有之。”这说明中国画技法的演进,是笔墨缘起的真正动因。甚至与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可见笔墨二字在中国人的心目里,已经不仅是强调绘画的技术问题,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心性本真的表露,古人对笔墨是非常讲究的,如“一波三折”,如屋漏痕等,现代宾翁也提过“七墨法”、“五笔法”。然今人能得三分者,已不多见,尤其是那些把意笔草草却美其名曰是“逸品”者,更是可笑之极。真是画道之衰,皆因文人未潮流江湖朝市之弊。子千曾说:“真正好的笔墨你是看不出它的痕迹。就像一颗自然界生长的小草,它的生长轨迹我们是看不出来的,它既不狂放,也不滞碍。此所谓自然之道也”。可谓一语中的。
  说到底,文化的本质是人的问题,是认知的问题。中国文化传承了五千年,怀疑或忽视这种文化的传承都可见为一种无知的表现,中国文化是开放的,有着大海一样的品质,生生息息,我们只有在延续、传承的基础上拓展,才是正道、大道。
  责任编辑:韩少玄
其他文献
问:除了汉字在中国的崇高地位外,您认为还有什么其他因素影响了中国书法的发展?  答:毛笔和宣纸。中国的诗、书、画常常统一在一张作品中,西方国家没有这种形式。除了美学上的原因,有一个非常重要、而大家又常常忽略的物质因素,那就是中国的毛笔和宣纸对中国书法的影响。西方人很重视工具,把工具分得很细,写字用鹅毛笔和书写纸,画水彩用水彩笔和水彩纸,画油画有油画笔和油画布,而且工具又不断地更新,他们最早的纸应该
期刊
摘 要:文章就一道中考压轴题的最后一问进行解题教学尝试,以学生的视角进行探讨,剖析学生思路受阻的原因,真实还原学生解题时面临的难点和盲点. 根据试题所蕴含的核心概念及其外延展开教学设想,设计系列问题推动教学探究,旨在逐一突破难点,并提炼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与基本“套路”,努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题教学;精准设计;教学设想  中考压轴题的最后一问通常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综
期刊
在当代艺术界,张子康与他的团队已然成为一个“传奇”。他们塑造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学术水准的中国第一所民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事、物,是中国艺术界正在上演的一出有声有色的话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美术馆,不断演绎着关于当代艺术的事件与事物,无论陈述也好,隐喻也罢,美术馆本身就是一件最具规模、最具“当代”意味的中国艺术作品。  做大事业,形诸所以,必然劳累奔忙。故此,古语有“天将降大任
期刊
摘 要: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 格点试题中渗透着对于几何直观能力的深度考查,通过对格点试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剖析几何直观能力在格点试题中的表征,即目标定位和价值导向,能带来更有价值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几何直观;格点试题;画图操作;图形变换;数形结合;分类意识  近年来,以“格点”为背景的试题以其考查范围广、知识覆盖面大、思维含量高、蕴涵多种数学思想,以及区分度明显等特征,越
期刊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主要手段的艺术,但在由书写到艺术的历史进程中,今天的书法史研究越来越支持以下的观点:视觉性的因素只是汉字书写成为书法艺术的一个因素,但并不是最关键因素。关于这一点,古代书论中常说的“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这句话已表达的非常充分,就是书法的形式来源取诸世间万物之理而非完全依靠眼睛。书法史的例证也一再说明了这一点,比如,中国古人的阴阳哲学—作为一种民族性的思维方式它深刻地影响了由汉字书
期刊
摘 要: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等概念的高度概括. 中考数学文化试题体现了新时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彰显了数学文化内涵的整体育人功能,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教育价值. 文章从中外优秀传统数学文化、中外数学家优秀成果、古代生产生活、数学名题、当代科技文化和数学图形六个方面,分析2020年中考数学文化试题的命题特色,挖掘数学文化试题的命题思想及教育价值,为如何命制新颖的中考数学文化试题提供
期刊
点击理由    杨中良的绘画,信笔写就,笔触空灵简净,清脱通畅,有如解牛的庖丁,“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笔到意行,游刃有余。至于其写松,该是中岁之体,干劲而枝繁,一冠清荫靡靡生凉;其写水,该是泉潭之流,波闲而浪静,一泓清气幽幽而来;其写屋,该是林下之筑,脊卧而檐低,彭泽石湖草屋之状;其写人,该是隐逸之士,体曲而面丰,香山六一清躯之形。以适情快意的笔墨来写物,约略物之神采,而不做繁缛的皴染
期刊
因为三门峡毕竟距离郑州较远,更因为不事张扬,樊贵敏虽身为河南省三门峡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协助主席主持日常工作,然而他的“出镜率”并不是很高,不是那种“风云人物”。他的性格真率豪爽,缜密藏于内,而诚挚宣于外,饶有古风。他能克己,不循私,对人事、艺术,一以贯之,因而有号召力,时日既久,在三门峡的青年书法家中,渐渐形成了“带头大哥”的意思。工作上的事,他敢安排,安排了能落实;艺术上的事,他敢批评,批
期刊
“草蛇灰线”的篇章结构是崔树强新著《气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一个突出特点。该书从纷繁复杂的书法美学论题中清理出“气”这样一条主线,然后以与“气”有关的概念和范畴为绾结点,再将书法美学的一般性命题分别部居,从而建立了一个颇为庞大的书法美学思想体系。全书共十章,分别以气本、气象、气势、气脉、气韵、气化、气味、神气、逸气、养气,真是一“气”贯注。但是,贯注全篇的这一“气”在行文中又若隐若显、摇曳多姿如同“
期刊
摘 要:中考试题中的图形折叠问题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和不变的数学思想,题型多样、变化灵活. 文章从动手操作、折叠后求值、折叠后确定点的位置三个类型的图形折叠问题出发,多角度分析2020年中考试卷中“折叠问题”的考法和命题特色,挖掘图形折叠试题的命题思想及教学研究趋势,为师生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折叠问题;轴对称性;命题特色;几何直观;数形结合  图形折叠是生产、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实践问题,强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