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几则实验的反思案例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daxia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技能、获得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得出化学反应的规律、物质的共同性质、物质反应的本质。
  化学实验是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失误的环节,以至于达不成教学目标。那么教师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做哪些思考呢?
  一、甲烷是学生是初中化学学习中,接触到的可燃性气体。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教材中要求学生观察甲烷的颜色、状态;点燃前,检验甲烷的纯度和探究甲烷的元素組成,增加学生对物质的感性认识。这样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准备,准备好制取和收集甲烷的装置和药品,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怎样制取甲烷气体呢?我第一次做实验时,将醋酸钠和碱石灰按比例混合,放入大试管石灰进行加热,结果几乎得不到任何气体。如何才能制得甲烷气体呢?我在网上进行查阅,得知制取甲烷的药品要干燥才行,实验室中的药品多数存放时间较长,已经吸收水分潮湿了。我把药品放在石棉网上进行加热,结果药品竟然变成液态。我重新将醋酸钠放入蒸发皿中进行加热,不断进行搅拌,直到它变成固态。将碱石灰也进行加热去除到一些水分,然后将它们按比例充分混合好,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这一次成功了。课堂上我让学生进行观察甲烷后提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呢?有人指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理由是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小。我问: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呢?我启发学生我们是如何比较氢气和空气密度的?学生马上想到:用氢气吹肥皂泡。有人说用甲烷气体吹肥皂泡,实验效果很好。
  反思:不论是学生实验还是演示实验,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实验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减少课堂上出现失误,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有助于增加学生对物质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对知识的迁移运用。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和概念。
  发现问题,教师要认真分析,要借助于网络查阅资料和与他人进行交流,便于问题的解决。
  二、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活动和探究。
  教学时间恰好是二、三月份,所需的材料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很难找到。怎样才能顺利地完成实验呢?我在平时就注意收集一些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和苋菜等晾干后,保存备用。春天里菠菜、青菜、迎春花较多,也可用他们来替代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进行实验。有同学提出家中的茶水颜色很绿,能否做酸碱指示剂呢?我就泡了一杯浓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茶水于,向其中一支滴加稀盐酸,茶水的颜色慢慢消失了;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颜色不消失。然后我又用酒精来浸泡茶叶,溶液的颜色更浓,效果更明显。
  反思:有些实验材料的季节性较强,教师要有计划的收集好,以备实验时使用。也可以寻找生活中的其他材料进行替代。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一些化学实验中出现的用品和材料,如:饮料瓶,石墨电极、易拉罐,不锈钢材料,钢锯条,镀锌铁丝和镀锌自来水管等。以备课堂教学中进行使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酸碱中和反应是酸碱的重要化学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去实验,现象是明显,但是多数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补充做了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让学生观察有无现象发生,猜想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怎样才能“变看不见为看得见”,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有学生提出利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添加酸碱指示剂。然后再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添加指示剂进行实验,显示化学变化。接着做课本上的实验,再用微观粒子示意图来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经过用对比和微观解释宏观的学习,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有更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两个图像曲线图的对比,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的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趋势和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并要求学生认识到在PH>7、PH=7、PH<7时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什么?有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分析和讨论,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实质和酸解中和反应与溶液PH的变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反思:化学反应大多是发光、发热、有气体、有沉淀生成和颜色变化等现象的。对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教师要引导学生想办法“变无形变化为有形变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的分离和重新组合,宏观现象是微观变化的表现,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仅停留在宏观现象上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运用微观示意图来解释和说明化学变化很形象、直观。
  图像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法,在溶解度的学习中,运用图像曲线对学习有了很大的帮助。在酸碱中和反应学习中运用图像曲线,表示溶液PH的变化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在课前备好实验,动手做实验,充分理解实验的作用,思考为什么验要做这个实验;如何做好实验;如何指导学生做实验;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从而提高实验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淳县椏溪中学 )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前景与空间,为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多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我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有了一些感悟,下面我们做一下简要的说明。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可以应用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技能指导与训练是小
期刊
时光匆匆,太匆匆!  当我静静地坐下来,准备在电脑上写下自己这两个月的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思绪万千,心中没有多少清晰的头绪,是因为头绪太多了。  总的来说,每天都希望学生有新的变化,有新的进步,例如更加遵守纪律,作业更认真,学生更懂礼貌,学习有新的进步。好像总是希望学生有好的变化,只接受孩子们好的变化,积极的方面。对于一些不积极的变化非常的排斥和抗拒。甚至是想,哪怕原封不动,也不要往坏处发展。  殊
期刊
根据观察,发现有不少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单亲家庭的问题带来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为了有效的预防和矫治学生的心理问题,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单亲家庭学生的特点  1、父母离异,学生自己套上了枷锁,唯恐别人知道,更怕同学嘲笑。一旦有别人凑在一起说话,便马上联想到是不是在谈论自己。所以做事过于拘谨,即便是
期刊
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当前,大多数父母只重视培养幼儿的智力而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  养,我认为: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这一点,我谈谈自已在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一、自信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今天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主
期刊
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同属于“道”的运行范畴。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形态与人的心灵内外交感,人在与外在世界的观照中体味着自身的存在。中国
期刊
《卢沟桥烽火》①一文再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基于此,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为凸显文章主旨,我确定点活课堂的支点是抓住“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冒着敌人的炮火”“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②等几个能鼓舞士气的关键语句进行教学。  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语句的作用时,首先让学生回
期刊
一、我认为要想上好一节课,营造好的课堂气氛是很重要的。  第一、在教学中,要想营造好的课堂气氛,上好一节课,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教師应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师生、生生应互相尊重。  第二、课堂气氛和谐也是很重要的。不要让课堂死气沉沉,过于严肃,语言亲切、表情丰富都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气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自然是轻松的活跃的。  第三、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给别人的印象就是老师在不断地对每一篇文章的字词句进行不厌其烦的讲解,而学生就是大量地背诵,花的时间多,但成效似乎不大。学生普遍对学习语文兴趣不大,觉得学的东西与考的东西不一样,没有能意识到学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过程。语文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人文学科。语文之所以充满魅力,就在于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以及解读语文的灵活性与不确定性。  有的学生到了高三,對其他科目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