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整体意识开展阅读教学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ku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要走出“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怪圈,需要我们从汉语言文字特点和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出发,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学生语感。在阅读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文本,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实践环节和阅读方法上进行系统训练,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全方位的认识和感悟,最大化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传统思维;语感培养;阅读教学;整体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是由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决定的、被实践证明了的高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强化训练学生语感,提高学生整体思维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一、在课内外的阅读实践中积淀学生良好的语感
  语感的本质是人们在长期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语言符号的一种敏锐的直觉,它不需要经过预先的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就能感知言语信息,因此语感具有直接性特点。本人通过对阅读优生的研究发现,那些语文学习优秀的学生都能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形成敏锐的语感。学生通过课内外的大量阅读实践,逐步积淀成语感的“相似块”,当接触到新的语言信号刺激时,就能凭语感的“相似块”识别出来,然后进行匹配,进而做出直觉顿悟,获得文本的整体信息。
  二、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整体把握,获得对文本信息全面准确的理解
  目前,仍有不少教师着力于语文知识点的落实,把文本的具体内容“肢解”开来,进行孤立的“分析—综合”。这种缺乏整体观照,孤立分析一个段落、一个层次、一个词句的做法,破坏了融合在一篇文章整体结构关系中的情境意蕴,有违汉语的特点,肢解了课文的整体美感,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品味感悟。为使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整体直觉把握。切忌脱离文本这个整体系统,抽取文中的词、句、段投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进行孤立分析理解。我们强调整体观照下对课文的整体把握,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从文本题目与文本内容的联系中获得文本的整体信息。题目好比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居高临下地透视文本的整体信息。教学中可以利用课题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大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第二,通过速读训练,培养学生快速提取文本要点主旨、关键词句的能力。宋代陆九渊强调:“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这种涵泳其实是一种研读,就是我们目前重视的精读。显然精读是一种细嚼慢咽,存在着明显的读得慢而少的弱点。所以我们在搞好精读的同时要注重速读。所谓速读就是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感知文本信息,它是一种高级的阅读形式。其核心是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快速进行文本信息的接受、编码、存储和反馈。这就要求学生掌握默读、跳读、猜读的方法。阅读时视幅要宽阔,要以词或句,甚至段为阅读单位进入眼球,迅速捕捉文眼和重点句段,获得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把握。
  第三,在朗读中获取对文本信息的整体把握。文本的抽象性和未完成性决定了阅读者要借助想象活动和移情作用恢复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关系,潜心“倾听”作者的话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定伴随着学生自觉的想象活动和移情作用。它的内隐行为表现为学生对言语情境的重构和对作者话语的“倾听”,而外显行为则表现为学生声情并茂地对作者话语的角色表达。读《论语》,学生就把自己想象成孔子,读《背影》,学生就要扮演朱自清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学生没有获得对文本信息的整体理解,读文本时就很有可能读不出节奏、轻重和语调。所以,朗读其实质就是对文本整体信息的涵泳,朗读时必须有对文本整体理解的参与。
  第四,整体设计“主问题”,培养学生整体感悟能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对问题的设计过于细碎,造成了教学中的烦琐分析。这样不便于学生对文本整体宏观的把握,给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基于此,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化繁为简,着眼文本整体设计有思考价值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有效传达文本的整体信息。这个“主问题”,是引发学生参与的牵引力,是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如何设计“主问题”呢?
  (1)整体感知阶段,围绕文本题目设计“主问题”,使学生快速进入阅读主题。
  (2)精读赏析阶段,用“主问题”形成对文本的深入研讨。
  (3)拓展延伸阶段,用“主问题”强化学生对文本整体的新认识,引发学生进行创新拓展,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
  从整体着眼设计主问题,对课堂教学会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简化了教学的组织程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教师要树立整体意识,整体把握要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实践环节和阅读方法上进行系统训练,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全方位的认识和感悟,最大化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走出“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怪圈。
  (作者单位:甘肃省镇原县平泉学区)
其他文献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教材创立了模块专题体例,取代了原来的通史体例。作为一名一线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新教材的模块专题式体例与原来的通史体例的巨大不同:模块专题式体
摘?要: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计算机专业的入门课程。课程内容主要介绍计算机领域相关基础知识。针对计算机导论这门课程的特殊地位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本文分析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部分教学内容的改革,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及建立合理的期末考核制度的观点。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并且使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
中学课程改革正风起云涌,猛力推进,可原来教育教学的惯性依旧强大。笔者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员,深深感慨于t71前中学语文的状况,归纳出“三小”,即教师的胆子越来越小,教育的阵地越
本文对儒、道、禅的审美观作了一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认为儒、道、禅三家不同的人格理想便形成了中国古代艺术或审美观的三种不同境界。中国古典美学所谓的阳刚之美、阴柔之
护理文书是执行医嘱和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在住院期间的客观记录。其书写是关于沟通信息、质量控制、法律依据、科研教育、效益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评价患儿住院期间有医疗争
本文就刘熙载在《艺概》中与楚辞相关的部分作了全面的关照和较为深入的探讨,涉及的内容有:(1)赋品与人品的关系,重点强调了楚辞志真情真,并看中“本色”的质的特征;(2)对楚辞多层面的艺
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语篇,因其较为完整的语言组织形态、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等优点成为了实现总体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  笔者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反思,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语篇导入时情境的创设  受李吉林情境教学思想的熏陶,小学英语教师也将情境的创设应用到语篇教学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各个小情境引导
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2例,将其病原学、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日龄0~28 d,男13例,女9例.首发症状为发热或体温不升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渗透的情感是多方面的,本文只谈其中的民族自豪感、高尚道德情操、抗挫折能力几个方面。事实证明,典型的历史片段对于学生这几种情感的加强是有很明显作用的。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是高考的热点,从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题目得分情况来看,普遍得分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轨迹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而深,它需要从众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