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数学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gy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因材施教是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同一班级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从而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面向全体学生的、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以获得最佳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的实施过程可分解为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因材施教、分层评价四个环节。
  【关键词】 因材施教 分层达标 因材施教模式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客观上要求按教学规律办事,即结合学生实际,遵循循序渐进和可接受性原则[1]。然而同一班级学生往往知识和能力参差不齐,若按同一标准和要求对待所有学生,必然不能发挥某些学生的特能和特长,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今天,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这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要达到这一目的,"因材施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因材施教"的观点。早在2000多年,孔子创立了一套典型的教育体系--个别化教学,他的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和教学方法,在中外教育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现今教育体制下,班级容量、教学进度和教材都不可能有太大变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统一,确实是我国现代基础教育中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因材施教的定义
  所谓因材施教,是分类因材施教的简称,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情感等几方面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和类别,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学手段,确立评估方法,从而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最佳发展。
  (二)因材施教的意义
  学习心理学指出:学习是认识结构的重组,是主动形成新的认识结构的过程。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中已有知识经验的清晰度、学习动机在新的学习中起重要作用。
  1.初中生由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不同,对学习的兴趣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而就产生了优、中、差等不同类型的学生,而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最大发展的需要。
  2.以往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不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心理基础、知识结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都"一视同仁",而这样就会导致"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现象。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势必会产生"优者不优,差者更差"的两极分化局面。
  成功教育理论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成功者的愿望和需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2]。
  3.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反复失败会形成失败者心态,而通过"因材施教"可以不断帮助这类学生取得"成功",以成功后的欢乐和满足来强化学习动机,改变自卑者心态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内化教育要求,启动和形成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三)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主要儿童个体的差异和智力的多元化。
  1.个体差异:众所周知,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学生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就其表现来看,可以分为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个体间差异指不同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存在的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如学生视力、听力上的差异,气质、性格、兴趣能力、学习方式上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构成了因材施教的生物学基础如有一些学生学习很刻苦,学习态度也很认真,但就是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案例。
  2.多元智力: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基本包括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随后,心理学家相继提出了智力群因论、智力结构论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元智力理论产生了广泛影响按照加德纳的MI(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和自然智力这个理论框架是可以随时研究、补充的,因而,人的智力还不只这八种[3]。每个人都有这些智力中的几种,但各种智力间的组合不同,每种智力发挥的程度各异。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智力理论,坚信每个受教育者都是独特的。由于智力上的差异,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风格、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各自的兴趣必定存在差异,有时用逻辑-数理智力学不会的内容,可能动用身体-动觉智力就很轻松的学会了这就要求教师狠抓学生的智力差异,设计出符合其学习特点的活动,如果教师能用多种方式教学,为学生取得成功提供多种选择,就会大大减少他们所遭受的挫折和学业上的失败。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二.中学数学的因材施教模式
  (一)中学数学因材施教的目标
  因材施教的最终目标是让各层学生"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化解了学生差异性与教学统一性的矛盾[2]。因材施教使人人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了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发现和鉴赏数学美的能力得以提高[3]。让差生不弱,中等生势头正旺,优等生更强。在数学的学习上出现你赶我超,共同进步的局面。
  (二)中学数学因材施教的方法
  1.学生分层:学生由于受数学基础水平、数学知识经验等智力因素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影响,产生了数学成绩、能力上的优等生、中等生、差生。所谓的优等生、中等生、差生是相对的,是可以改变的。理论上说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变成优等,也可以变成差生。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可以把把优等生、中等生、差生分成A,B,C组,教师对各组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差生能掌握数学教材最基础的知识,基本能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中等生能较好地掌握数学教材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优等生则要发展思维、拓展视野、提高能力,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分层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每个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逐步缩小学习成绩差距。
  2.目标分层:目标是教学的归宿。因材施教,要从分层次备课入手,根据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既可以实现又不是轻而易举。教学目标按时间分类,有近期目标(主要是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按内容分类,包括基本目标、中级目标和发展目标。在传统教学中,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可能被忽略掉,但对因材施教而言,这两类目标都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运用"因材施教"的核心。目标分层的指导思想是差生学生采用:降低起点,补缺补漏,扶着上马,多方鼓励;中等学生采用:大纲要求,夯实基础,分步前移,反馈回授;优等学生采用:灵活运用,主动出击,拓宽思路,提高能力。
  3.教学分层:一提起"因材施教",大家想到的是教师按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授完整堂课,然后在布置作业时,分出必做、选做,就以为这就是"因材施教"。其实,这种对"因材施教"的认识仅仅是流于表面。要想使"因材施教"真正产生实际效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预习分层:由于学生存在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的差异,所以在布置预习作业时不能做统一要求。对于差生们而言,只需要初步了解新学内容,知道内容的重点是什么,自己预习过程中弄不清楚的是什么,并试做课后小练习。而对于优等生而言,则要求他们在弄清内容重、难点的基础上,对课本内容进一步深化,寻找解题过程中的规律、方法和蕴涵的数学思想,并布置相应的习题来对预习要求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检测。
  (2)课堂练习设计分层: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对同一组练习题,优等生用5分钟就可以完成,而差生需用10多分钟才可完成。这样前者就有5分钟的时间在等待中被浪费。鉴于这种情况,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可设计四分之三的习题用于落实双基,四分之一的习题为拓展延伸。基本习题每个学生都必须做,拓展延伸题则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做。这样既减轻了差生的课业负担,又为另一部分早慧的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可能。
  (3)家庭作业布置分层:学习的基本环节是预习-听课-复习。作为重要环节之一的复习,它主要是靠做作业来实现的。所以作业完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习效率。那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作业布置的动态、开放、多元化,可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从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
  (4)辅导分层:后进生由于存在着智力或非智力因素上的缺陷,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上要相对弱一些,对知识的消化上要相对慢一些。所以教师可以采用"集中授课、分层辅导"的办法。
  4.分层评价:分层测试是衡量因材施教效果的主要依据,学生成绩的检查和评定是测试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在掌握知识的技能方面还存在的差距,借以调整今后的努力方向,还可使学生增强学习动力,而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学有所得,并逐步向各自的"最近发展区"递进,从而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但不管怎样提高,一个班级内学生层次始终存在为了更好的发挥分层促进作用,在考核和评价中也应分层次化。既然有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分层,那么分层测试就成为必然。试卷内容应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通过这样考评可改变一张试卷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现状。这样既能使差生也享受到高分的喜悦又能避免优等生因为总得高分而产生的骄傲自满。对于做出高一层题目的学生给子鼓励,增强他们向高层次迈进的信心。
  (三)中学数学因材施教的效果
  中学数学因材施教实践的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程度差的学生,因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因此,以往那种在课堂上听不懂,没事干的"陪读"现象少见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参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也"吃得饱"了.同时由于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增强了学习的竞争性,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
  2.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更加自觉,学习成绩也自然有了提高。由此可见,因材施教使好生的比率明显上升,同时差生率也明显下降。
  (1)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毕业生合格率:以往的毕业生如果不升入普通高中继续学习。他们在社会各领域不知道将所学数学知识怎样去应用,造成学用脱节。通过实验,使各层次的学生基本上都能适应社会各个领域的需要。初中毕业生的合格率受数学成绩影响较大,通过实验毕业生的七科合格率由原来的57%上升到70.52%。
  (2)实现了差生转化,培养了大量合格生、优秀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2004年的初二1班,在学校组织的检测中,数学及格率、优秀率低于其他班级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经过一年的教改实验,取得显著效果,2005年在毕业、升学考试中,数学及格率达94%,优秀率达42%。比以前毕业、升学考试,数学及格率提高了4.19个百分点。可见,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3.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因材施教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每一个学生都学得"痛快"了,先痛苦后快乐,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同时,分层的不固定,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促进了教学互动,有利于建立民主的、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形成互帮互学、携手共进的团体精神。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在班级集体中进行,他们随时都会受到周围同学的影响,既有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一面,又有相互竟争、你追我赶的一面。后者不仅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动力。RMo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个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学会既最终必须保证学习后进的学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靠近,允许成绩好的学生超大纲学习。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气氛的形成,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
  三.结论
  因材施教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另一方而更促进了老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世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法举隅[J]皖西学院学报,1999,(04).
  [2] 赵临龙,张祥生.常微分方程与中学数学的关联[J]安康师专学报,1999,(02).
  [3] 吕雪梅.中学数学教学浅谈[J]安徽教育,1999,(Z2).
其他文献
磁铁矿矿石磨矿时,其磁化率降低并可用下式表示: X_u=X_0(1-e~(-0.1d)) (1)式中:X_u、X_0——磨碎的磁铁矿和环状试样品的比磁化率,相对单位;d——颗粒粒度,mm。已知,自发磁
在采矿过程中,出矿是连接崩矿和运矿工序的纽带。现代大直径深孔爆破技术的发展,可根据需要连续崩矿;振动运输机和皮带运输机的发展,使采矿连续运矿成为可能;在有底柱采矿法
【摘要】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诱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民主氛围 培养 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
6年前,国家保密局科技司调研员董守吉来到天山脚下,踏上了援疆之路;1年前,身为中央援疆干部、兵团保密局副局长的他再次请缨,来到了位于巴楚县和图木舒克市之间马扎山下的三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立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进而达到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的目的。本文就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认识谈几点看法,以供大家探讨。 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 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渗透 探讨   一、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概念及相互关系  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
期刊
【摘要】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又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达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真正的目的,那种把学习理论和实践相割裂的得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它不仅违背了数学教学的规律和数学教学的初衷,更违背了数学实践功能。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就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谈几点看法,以供大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个例题不能将学生说懂的情况,需要教师即兴再出一道或几道类似的题目加以说明。如果教师不能熟练地掌握解决此类题的技巧,教学时就没有了底气,不想再出题,只是将原题重复讲一遍,结果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进程。这就要求我们做教师的平时要博学善思,多掌握一些题型的解题技巧,即使不用笔解答,也能知道结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传授知识时驾驭课堂,释疑知识时游忍有余,梳理知
期刊
在江苏东北部这条巨型磷矿带上迄今发现4个大中型、3个小型磷矿床,北起黄河之滨的大浦,经过连云港市的新浦、陶湾、锦屏,至沭阳县 Up to now, 4 medium-sized and 3 small-
【摘要】 在目前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作为教师,掌握各种教学模式,根据已有的教学条件和自身特点对教学模式作出适当选择,综合运用,融汇贯通,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为基础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操作价值。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数学 教学模式 讲解 合作 讨论   本文将对数学教学模式的几种基本类型、意义和作用作简要介绍,分析其优劣。研究各种数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兼收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