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为心画 畅神而已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中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以其形象构成的角度看无外乎三种形态:一为具象,二为抽象,三为意象。比较中西方美术形象发展历程,从主流看,西方美术走过了写实造型的漫长道路,一直沿续着再现客观对象的发展方向前进,几千年来几乎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变化。尽管欧洲的中世纪文化对于“意”的传达有过一些思辨,但文艺复兴的浪潮却义无反顾的抹平了形象图式上本来就不多的变革痕印,继而将写实造型的技能推向了时代的高峰。西方绘画从哲学意义上说真正的抽象只是在理论上存在,作为图式性抽象则是在本世纪才有的事情。本文着重探讨和思考的是关于中国绘画图式的“形与意”问题,中国绘画图式一直烙守“心画”意象的美学品格,沿着本民族传统的审美追求,中国画的先祖们走过了一条经历数千年而持续发展的民族艺术道路。在21世纪初的今天,在当代艺术及其繁荣丰富的时代再来思考中国画追求“形与意”的精神,有着正本清原、发扬光大本民族传统艺术的积极意义。要展开“形与意”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还必须充分注意它的一个实质的本体问题,这就是处理好“形”与“意”之间的关系。也正是由于“形与意”的关系构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本源本体的传统文化。因此中国绘画形式中的形与意的辩证一直成为中国历代画家和理论批评家们所重视和论述的话题。
  从最早的重“形似”发展到重“神似”,绘画从表现客体对象的形态、体悟对象的神韵到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思想品格,都经历过“存形状物、以形歇神、遗貌取神”的阶段,中国绘画历练了从“必然王国”的尴尬,到“自由王国”的潇洒,在这个过程中极大的拓展了绘画的表现领域;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一书记载的“画狗马难,画鬼魅易”是绘画重写形的最早论说;西汉《淮南子》首次突破了形似的观念,有“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的言论;东晋的顾恺子“以形写神”和南朝的谢赫归结中国画之“六法论”,以其“气韵生动”的学说阐述了“形神兼备”之正理;南朝宗炳的“念道映物”;唐代张彦远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中矣”的画论也可以说是在“形神兼备”学说中“形与意”审美的萌芽时期;北宋文豪苏轼写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对中国画图式中“形”的认识的高度深化认识。他评文如同画竹“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把“意”即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融入提升了一个新的的审美高度;元代的倪云林说“余之画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从中可以看出画家的胸中之气心中之画的端倪。清代绘画大师石涛说的“不似之似似之”的艺术主张更使中国文人画对形的态度作了鲜明的表态。
  凡此上述种种,说明历代画家都主张写心写意,崇尚神韵!这些关于中国绘画“形与意”的思考也是历代画家一直在不断延续、继承的过程中总结,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精辟的论述著作。这些宝贵的画论中诸多关于“形与意”拓展和研究,奠定了中国绘画的辉煌未来。
  关于“意”的表现境界,笔者认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思想规范中孕育起来的。潘天寿大师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解释有两段甚为精辟:“画中之形色、孕育于自然之形色,然画中之形色、又非自然之形色”。“故画之贵乎师造化师自然者,不过假自然相耳”。相传苏东坡用朱色画竹曾引起旁人的惊讶,其答曰:颜色及物之形表,绿色。墨色、朱色无关紧要,写竹传神达情即为上乘。画家笔下的山水花鸟草虫处处有空白,中国绘画中的留白是形象的生命力即“画眼”所在;是给观者充分会“意”的驰骋空间;留白是中国画“意象”造型的一个有别于西画的鲜明特征。在花鸟绘画中画家的主观感受很能说明对“意”的审美情趣:自然的花一般要比绿叶亮,但因为花是传情达意的部分,故画家常用浓墨或重彩绘之而用淡墨染叶。再如,自然造化的天与水相连之处,虽然天水一色但毕竟还是可以区分,中国画为了表意的需要可以将不同的时空景致构成一个画面。八大山人的《鱼乐图》大片空白是因为画家的意象里天水浑然无间;王维的《卧雪图》中物与雪相晕表“意”,虚幻处滋生清逸妙境……这些都是画家们以形取神以神达意抒怀而创造的中国绘画图式的形式美,而这种对绘画图式的形式美追求也正符合了中国画家“畅神”抚慰心灵审美精神。
  中国画“形与意”的关系还表现在它的实与虚的两种艺术形象,即虚中有实,虚而不空,实而不塞,画面空灵处虚中有物,这就从根本上与西洋画造型技法拉开了距离并高胜一筹。宋代马远的《独钓寒江雪》的舟、渔翁独钓之姿的实写表现烟波渺渺的江水,虚实相生烘托为趣的艺术效果,其境界大大扩宽了意的思想内涵,给观者以含蓄的审美享受。
  五代画家荆浩曾在太行山对松树写画曰:“凡数万本,方如其真”,什么是真?荆浩说:“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胜”。气与质的把握是中国画家关于“意象”追求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中国画还以“真为美”,既重视形的似与不似,又重视“不似之似”审美原则。大画家石涛对中国绘画的精辟论述尤为宝贵。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画“形与意”的进一步思考。如“搜尽奇峰打草稿”,“黄山是我师”等名言。这其实是艺术家情感与意念外化的自然流露、是对现实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是艺术家穷其毕生追求他们在思想、品格、情趣、追求形与意、形神兼备的伟大理想。
  在“形与意”之间,“意”本是无形的想象因此难以把握,但它既然寄托在“形”之中而又表现在画面之上,那么,大自然运行变化的规律和法则也就必然在绘画中体现出来。中国古代画家认为,中国画的表现形态是外界物象作用于画家的感官后才有所体悟而成的。因此中国绘画图式也是“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结果,只有自然之物与画家之神产生共鸣才能使作品“迹化”上到更高的境界,所以“迹化”才会绘画中的结出丰硕的成果。我们知道任何有价值的艺术作品的创造都不可能仅仅是对客观事物忠实的再现和机械的摹仿,而是艺术家精心锤炼而修铸而成的。中国绘画图式的形成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形与意”完美的结合起来,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意象万千的艺术境界。
  关于中国绘画图式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关于“形与意”剖析思辨只是本体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形与意”的界定、演绎、转换、融合标志了中国画的发展历程,折射了时代的艺术追求精神,在绘画图式的构成、语言方式、创建和内涵上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 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已引起教育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试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入手,提出一些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 政治教师;素质    教师是辛勤培育人才的园丁。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质特别是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尤其是中学政治教师,是中学教师队伍中担负着特殊任务的群体。他们通过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
期刊
【摘要】 纵观现在中职学校的发展,无论是公办的、私立的和短训的,可以说早已遍地开花、争奇斗艳,学校之间的竞争局面早已硝烟弥漫、日趋激烈,每年都有几家欢乐几家愁。在激烈的竞争中,学校暴露出的形象建设问题也就凸现出来。作为公办中职学校,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自身实力与品牌价值,强化自身形象建设,我觉得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对提升学校的形象,实行品牌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形象视觉识别
期刊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作用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被广大教师所认同,随之,自我反思也将成为一名教师的必备能力。然而在我们不断强化自身的同时,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勿庸置疑,这种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途径和策略浅析如下:     一、在预习中学会反思     学生也有自己的见解和经验,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建构新知,高
期刊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文明最精细地表现在情感的文明里。学校里学习的许多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人的思想接触过的文化财富,会在我们的心灵里留下痕迹。”《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  【关键词】 教学语言;情感;个性    伴随新世纪的脚步,课程改革如一场空前的教育革命,给我们教育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
期刊
【摘要】 数控加工作为一种先进的加工方法,被广泛地用于航空工业、舰船工业、电子工业等高精度,复杂零件的加工生产。在数控加工中,从零件图纸到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是一环套一环既复杂而又严密的过程。每个阶段的某个环节出问题,都会使加工过程中断。本文针对数控加工中的主要要素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主要要素;关键;加工;数控;刀具;零件;程序;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是一种高效率的自动化设备,是现代机械
期刊
现在中学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进入新的时期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但由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思想及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政治课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下面结合我个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政治课教改的一些想法。    一、政治课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我们现在大
期刊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因此,根据高中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与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该强调在进一步发
期刊
一、质疑    “学贵有疑”,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意识,首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其次根据具体的内容,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提出概括性、置疑性、探究性或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解决。另一方面,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认真思考了问题。  比如在“集合”的教学中,学生对“空集”的有关问题提出质疑,为什么要“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这是
期刊
传统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学数学主要是学会计算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观念不仅是许多学生家长的看法,更有甚者许多教育者本身也是这种心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已不再是教学生计算和培养思维能力了,而是把“学以致用和教书育人”的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   数学教育在一个人的生长生活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从呀呀学语时父母就教给我们数数和简单的加与减。在旧的教学理念下,人们从数
期刊
生物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主动的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实验——躬行实践,增强探究体验    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最直观最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