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肇庆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吸收外资的方针,努力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量和质的飞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外经贸综合实力提升迅速
前不久,记者赶赴肇庆,采访了肇庆市外经贸局唐海洲局长。唐海洲介绍说,改革开放的30年,是肇庆市外经贸事业大发展的30年,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变化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外资质量不断提升。从改革开放初期至1983年底,全市批准的“三资”企业项目全部由香港商人投资。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肇庆投资,先后办起了13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包括日本本田、韩国SK、韩国现代、日本丸红、美国LP汽车等世界500强和美国500强企业。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肇庆先后引进了亚洲铝业、鼎丰纸业等一批投资超亿美元的基础龙头企业,外资投向从以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逐步转向以生产性项目为主,外商投资领域以第二产业居多,实际吸收外资比重达85%,对加快肇庆工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集聚不断加快。随着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优势越来越明显,初步形成了汽配、五金、建材、电子、鞋类、服装、造纸等集约化产业,对全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的全面优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了肇庆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经济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社会效益不断增大。万亚电子、中宇科技、金宝利鞋厂等10多家企业先后进入过全国外商投资企业500强行列。肇庆市在“十五”期间建成投产的三资企业宗数比“八五”、“九五”期间翻了一番多,开放型经济对全市税收的贡献率超过五成。
——外贸增长不断提速。肇庆近年招商引资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肇庆对外贸易的发展。2003年至2007年,每年进出口增加值均达上亿美元,年均增幅在20%以上。其中有三个特点:一是出口市场不断拓宽。目前肇庆已与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进出口贸易关系,远洋贸易市场的出口比重提升到70%以上;二是外贸出口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国有、三资、民营企业共同分享国际市场大蛋糕;三是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从粮品、食品、土产、工艺、轻工、五矿六大类100多个品种发展到今天的建材、五金、机电、服装等上千个品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从1979年的22.3%上升到95%以上。
——口岸物流不断发展。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有力促进了肇庆口岸物流业蓬勃发展。2007年通过肇庆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191.2万吨,比上年增长8.32%,进出口货物总值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7%。海关征收进出口税款从2003年的1.79亿元到2007年的12.21亿元,是2003年的6.8倍,口岸物流对肇庆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外贸增长方式实现转变
随着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壮大,肇庆市产业集群优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金属加工、机械和汽车配件三大主导产业和生物工程、造纸和木材加工、食品饮料三大优势产业以及新型建材、林产化工、纺织服装三大传统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食品饮料、金属加工、汽车配件、林产化工六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对全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的全面优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了肇庆市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经济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肇庆市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大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重点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积极引导轻纺、轻工等传统行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创新品牌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抓好自主出口品牌工作。进一步完善肇庆市创建自主出口品牌的工作机制和扶持品牌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创建自主出口品牌的培训与指导,增强企业品牌意识。
——狠抓一般贸易出口。落实鼓励一般贸易出口政策,支持国有外经贸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扩大一般贸易出口,推动中小企业进入跨国公司采购网络,带动配套产品出口。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开拓俄罗斯、东盟、中东、非洲和南美等市场,构建更加多元、稳定的国际贸易格局。
——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鼓励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增资扩产、扎根发展,积极稳妥推动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把技术含量和增值率高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肇庆市。
——继续壮大外向型民营企业。加强对外向型民营企业的培训指导,完善政策、技术、信用担保等服务体系,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品牌和技术创新,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积极扩大出口。加强对肇庆市主要进口市场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多渠道多形式扩大进口,重点扩大先进适用技术、关键设备、重要原材料和资源性产品进口。
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
近年来,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已成为肇庆市招商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3年开始,肇庆市每年组织到佛山、东莞、广州等地举行经贸洽谈会,加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经贸联系,积极推介肇庆的投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珠三角企业转移到肇庆市。据统计,从2000年至今,从珠三角转移到肇庆市的外商投资已报批项目累计142宗,投资总额10.6亿美元,注册资本4.8亿美元。
2008年8月22日,肇庆市由市委书记覃卫东、市长杨浩明带队,有关市领导以及各县(区)、肇庆高新区主要领导和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等组成肇庆市党政代表团100多人赴东莞参观学习,并举办实施“双转移”战略经贸合作交流会。在交流会上,肇庆共签约项目40宗,投资总额达68.19亿元,取得了良好成效。
唐海洲说,要把握住“双转移”这一战略机遇,促进肇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是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区域性、行业性合作,吸引珠三角行业群体到肇庆市投资发展。其次是为“双转移”提供更便捷的一条龙服务,与工商、海关、外管、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为企业迁移提供“绿色通道”,尽可能让其做到不停产转移,简化手续。再次是充分利用工业园区这个承接载体,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肇庆高新区作为广东省吸收外资重点工业园区和广东省山区吸收外资示范区,已成为承接“双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工业主战场。
通过采取各项措施,肇庆市2008年以来外经贸各项指标均保持平稳增长。据统计,2008年1至10月份,全市实际吸收外资6.95亿美元,同比增长22.7%;进出口贸易总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出口贸易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通过肇庆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187万吨,同比增长15.3%;进出口货物总值32.79亿美元,同比增长22.4%。海关税收13.6亿元,同比增长28.17%。
以积极态度应对危机
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唐海洲说,肇庆市积极应对,努力促进肇庆市外经贸的平稳发展。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肇庆借鉴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全省“双转移”战略决策为契机,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辐射,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推动经济新一轮发展,尽快融入广佛经济圈,促进无缝对接的区域经贸一体化。
——调整优化引资结构,积极扩大招商引资。肇庆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和方式,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大力引进对肇庆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有重大拉动作用的创税型、科技型、生态型大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档次和水平。围绕肇庆市主要产业等开展招商引资,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同时加强与重点跨国企业的项目对接,多种形式推进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交流,鼓励外商把更高技术水平、更高附加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肇庆市。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把吸收外资与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针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结合肇庆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国际产业发展方向,鼓励内资企业进入国际化产业链中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环节,逐步提升肇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巩固市场份额。面对当前严峻的国际金融形势,肇庆市各企业纷纷调整经营策略,以巩固产品的市场份额。首先是产品销售市场走向多元化,由原来集中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转变为分散向多个国家、地区出口或将部分市场转向国内消化,减少产品库存积压。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如中东、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拓宽肇庆市外贸进出口渠道。在第104届广交会上,肇庆市参展企业成交额达1.1亿美元,在当前国际金融海啸的大环境下还能比上届略有增长,主要就是得益于肇庆市传统出口市场以中东、南美、非洲市场为主。其次是稳定经营效益。部分企业通过降低经营成本、选择接收风险较低的订单等方式以稳定经营效益。再次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各企业加大了对新产品研发和营销的投入,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增强了出口竞争力,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在客户服务上,做到全程跟踪反馈,确保客服的及时到位,力求最大限度支持客户,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链接:
肇庆市吸收外资始于1979年,从来料加工起步,当年实际吸收外资仅为17万美元;到了2007年,实际吸收外资7.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居全省第8位,连续五年稳居全省东西两翼及山区市首位。截至2007年底,全市历年累计实际吸收外资达74.95亿美元。
在对外贸易方面,1979年全市对外贸易总值仅2708万美元,到2007年已上升至34.2亿美元,是1979年的126.3倍,其中外贸出口总值从1979年的2690万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1.7亿美元。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出口总值累计164.7亿美元。(注:1994年以前出口数据已包含云浮市的出口数)
外经贸综合实力提升迅速
前不久,记者赶赴肇庆,采访了肇庆市外经贸局唐海洲局长。唐海洲介绍说,改革开放的30年,是肇庆市外经贸事业大发展的30年,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变化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外资质量不断提升。从改革开放初期至1983年底,全市批准的“三资”企业项目全部由香港商人投资。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肇庆投资,先后办起了13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包括日本本田、韩国SK、韩国现代、日本丸红、美国LP汽车等世界500强和美国500强企业。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肇庆先后引进了亚洲铝业、鼎丰纸业等一批投资超亿美元的基础龙头企业,外资投向从以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逐步转向以生产性项目为主,外商投资领域以第二产业居多,实际吸收外资比重达85%,对加快肇庆工业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产业集聚不断加快。随着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优势越来越明显,初步形成了汽配、五金、建材、电子、鞋类、服装、造纸等集约化产业,对全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的全面优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了肇庆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经济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社会效益不断增大。万亚电子、中宇科技、金宝利鞋厂等10多家企业先后进入过全国外商投资企业500强行列。肇庆市在“十五”期间建成投产的三资企业宗数比“八五”、“九五”期间翻了一番多,开放型经济对全市税收的贡献率超过五成。
——外贸增长不断提速。肇庆近年招商引资的持续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肇庆对外贸易的发展。2003年至2007年,每年进出口增加值均达上亿美元,年均增幅在20%以上。其中有三个特点:一是出口市场不断拓宽。目前肇庆已与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进出口贸易关系,远洋贸易市场的出口比重提升到70%以上;二是外贸出口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国有、三资、民营企业共同分享国际市场大蛋糕;三是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从粮品、食品、土产、工艺、轻工、五矿六大类100多个品种发展到今天的建材、五金、机电、服装等上千个品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从1979年的22.3%上升到95%以上。
——口岸物流不断发展。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有力促进了肇庆口岸物流业蓬勃发展。2007年通过肇庆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191.2万吨,比上年增长8.32%,进出口货物总值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7%。海关征收进出口税款从2003年的1.79亿元到2007年的12.21亿元,是2003年的6.8倍,口岸物流对肇庆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外贸增长方式实现转变
随着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壮大,肇庆市产业集群优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金属加工、机械和汽车配件三大主导产业和生物工程、造纸和木材加工、食品饮料三大优势产业以及新型建材、林产化工、纺织服装三大传统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食品饮料、金属加工、汽车配件、林产化工六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对全市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的全面优化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了肇庆市工业化的进程,促进了经济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肇庆市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大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重点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积极引导轻纺、轻工等传统行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创新品牌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抓好自主出口品牌工作。进一步完善肇庆市创建自主出口品牌的工作机制和扶持品牌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创建自主出口品牌的培训与指导,增强企业品牌意识。
——狠抓一般贸易出口。落实鼓励一般贸易出口政策,支持国有外经贸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扩大一般贸易出口,推动中小企业进入跨国公司采购网络,带动配套产品出口。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开拓俄罗斯、东盟、中东、非洲和南美等市场,构建更加多元、稳定的国际贸易格局。
——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鼓励现有加工贸易企业增资扩产、扎根发展,积极稳妥推动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把技术含量和增值率高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肇庆市。
——继续壮大外向型民营企业。加强对外向型民营企业的培训指导,完善政策、技术、信用担保等服务体系,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品牌和技术创新,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积极扩大出口。加强对肇庆市主要进口市场的信息采集和分析,多渠道多形式扩大进口,重点扩大先进适用技术、关键设备、重要原材料和资源性产品进口。
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
近年来,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已成为肇庆市招商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3年开始,肇庆市每年组织到佛山、东莞、广州等地举行经贸洽谈会,加强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经贸联系,积极推介肇庆的投资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珠三角企业转移到肇庆市。据统计,从2000年至今,从珠三角转移到肇庆市的外商投资已报批项目累计142宗,投资总额10.6亿美元,注册资本4.8亿美元。
2008年8月22日,肇庆市由市委书记覃卫东、市长杨浩明带队,有关市领导以及各县(区)、肇庆高新区主要领导和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等组成肇庆市党政代表团100多人赴东莞参观学习,并举办实施“双转移”战略经贸合作交流会。在交流会上,肇庆共签约项目40宗,投资总额达68.19亿元,取得了良好成效。
唐海洲说,要把握住“双转移”这一战略机遇,促进肇庆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是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区域性、行业性合作,吸引珠三角行业群体到肇庆市投资发展。其次是为“双转移”提供更便捷的一条龙服务,与工商、海关、外管、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为企业迁移提供“绿色通道”,尽可能让其做到不停产转移,简化手续。再次是充分利用工业园区这个承接载体,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肇庆高新区作为广东省吸收外资重点工业园区和广东省山区吸收外资示范区,已成为承接“双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工业主战场。
通过采取各项措施,肇庆市2008年以来外经贸各项指标均保持平稳增长。据统计,2008年1至10月份,全市实际吸收外资6.95亿美元,同比增长22.7%;进出口贸易总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其中出口贸易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通过肇庆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量187万吨,同比增长15.3%;进出口货物总值32.79亿美元,同比增长22.4%。海关税收13.6亿元,同比增长28.17%。
以积极态度应对危机
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唐海洲说,肇庆市积极应对,努力促进肇庆市外经贸的平稳发展。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肇庆借鉴珠三角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全省“双转移”战略决策为契机,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辐射,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推动经济新一轮发展,尽快融入广佛经济圈,促进无缝对接的区域经贸一体化。
——调整优化引资结构,积极扩大招商引资。肇庆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和方式,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大力引进对肇庆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有重大拉动作用的创税型、科技型、生态型大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档次和水平。围绕肇庆市主要产业等开展招商引资,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同时加强与重点跨国企业的项目对接,多种形式推进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交流,鼓励外商把更高技术水平、更高附加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肇庆市。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把吸收外资与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针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结合肇庆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国际产业发展方向,鼓励内资企业进入国际化产业链中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环节,逐步提升肇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巩固市场份额。面对当前严峻的国际金融形势,肇庆市各企业纷纷调整经营策略,以巩固产品的市场份额。首先是产品销售市场走向多元化,由原来集中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转变为分散向多个国家、地区出口或将部分市场转向国内消化,减少产品库存积压。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如中东、非洲、大洋洲等新兴市场,拓宽肇庆市外贸进出口渠道。在第104届广交会上,肇庆市参展企业成交额达1.1亿美元,在当前国际金融海啸的大环境下还能比上届略有增长,主要就是得益于肇庆市传统出口市场以中东、南美、非洲市场为主。其次是稳定经营效益。部分企业通过降低经营成本、选择接收风险较低的订单等方式以稳定经营效益。再次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各企业加大了对新产品研发和营销的投入,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增强了出口竞争力,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在客户服务上,做到全程跟踪反馈,确保客服的及时到位,力求最大限度支持客户,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
链接:
肇庆市吸收外资始于1979年,从来料加工起步,当年实际吸收外资仅为17万美元;到了2007年,实际吸收外资7.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3%,居全省第8位,连续五年稳居全省东西两翼及山区市首位。截至2007年底,全市历年累计实际吸收外资达74.95亿美元。
在对外贸易方面,1979年全市对外贸易总值仅2708万美元,到2007年已上升至34.2亿美元,是1979年的126.3倍,其中外贸出口总值从1979年的2690万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1.7亿美元。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出口总值累计164.7亿美元。(注:1994年以前出口数据已包含云浮市的出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