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对待儿女的方式,决定了儿女今后会如何对待我们。
只要当过妈就能体会,带孩子出门,遇到其他家长,聊几句自家娃的事那是社交必须。一般流程是这样的:
“你家孩子几岁了呀?”
“X岁。”——
对话A:“哟,那差不多哦!来,XX,叫阿姨!”
对话B:“吃饭吃得好吗?”
对话C:“睡觉睡得好吗?”
对话D:“会说话了吗?说得好不好?”
……
假如聊天下来,对方孩子在某方面不如自家的,接下来必定会有诸如此类的后续:“我家这孩子啊,就是胆小,不叫人。”或“我家这个不爱吃饭,挑食!”“我们就是喜欢晚睡!”“我家这个只听不说,急死我了。”……聊天的話题自然方方面面,但绝大多数家长,特别是老人,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孩子贴标签”,这件事他们甚至都没意识到。
他们会给孩子贴上诸如“胆小”、“鲁莽”、“怕生”、“不爱看书”、“不爱说话”、“不爱吃饭”、“性格倔”等标签,一方面为此苦恼,一方面却又不停强调。我一般都会赶紧偷偷告诉这些家长,千万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强调他们的不足,当心越说越那样。可总会遇到越说越大声的:“啊?还不能说了?这孩子就是这样的嘛!”
哎,这位家长,如果有人从小就在你耳边说你蠢,你还能自信爆棚,除非你是傻。
不信请仔细回忆一下,你小的时候父母都是如何评价你的,如今的你,是否基本还是他们评价的那样。从小被父母指责“脾气大、叛逆”的,现在多半也不是什么温柔性格;从小被父母说“不爱学习就爱玩”的,现在多半也没多成功;从小被父母评价“严重偏科,理科差”的,现在多半在从事文职相关的工作;从小被父母说“学习效率高,会安排时间”的,现在工作能力往往也容易得到领导肯定……
日语里有个词叫做“言灵”,意即言语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经常说,就能让事情按照所说的方向发展。在英文里,也有soul of language、spirit of language、power word等词,来强调言语的力量。说白了,就是语言有强烈的暗示作用,会让人们不自觉按照言语的内容去达成某件事。
正因为这种言语的力量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专家们才会呼吁家长们对孩子“正面管教”(甚至还出了书),呼吁家长尽量多肯定、多鼓励孩子,强调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而绝不可以一再提示孩子的短板和错误。
那若孩子某方面实在是做得不好,难道非要虚伪地夸奖不成?
要知道,所有的“标签”都源自比较,“胆小”的潜台词是“你比大部分孩子胆小”,“倔强”的潜台词是“你比别的孩子倔强”。家长要彻底放下“比较心态”,忘记自己的孩子相对于别的孩子的不足,做到“眼中只有自己的孩子”,才能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发现TA的小小进步,肯定TA的小小努力。
举例来说,也许你的孩子的确相对胆小,但哪怕他只有一次主动开口和别人打了招呼,你就该给予大大肯定,应具体地表扬孩子:“你今天主动和XX打招呼了,做得真棒。”假如下一次他并没有如你愿继续主动打招呼,也绝不能立刻说“你怎么又这么胆小”,可以先引导,“你可以像上次一样,大声说‘你好’。”强化孩子正面记忆,如果达不到效果,就干脆淡化此事,等下次再说。
其他事也是一样的原则——强化正面记忆,具体而微地肯定进步,千万不能因为气急败坏,就给孩子贴上各种负面标签。同理,你对孩子正面评价的语言,也正以不可思议的力量,指引着他向那个方向走去。比如“你真体贴,懂得关心妈妈”、“你真能干,会帮妈妈做事”、“你真勇敢,不怕电吹风了”、“你真爱看书,一次看了那么多”……
随着时间推移,你终会发现,孩子真的按你贴的标签长大了。说是“言灵”也好,说是“正面管教”也罢,坏的标签引导孩子走向迷途,好的标签引导孩子走向光明。人心向好,多年后你的孩子定会知道,是妈妈充满爱意的美好言语,带他走进了光明的未来。
只要当过妈就能体会,带孩子出门,遇到其他家长,聊几句自家娃的事那是社交必须。一般流程是这样的:
“你家孩子几岁了呀?”
“X岁。”——
对话A:“哟,那差不多哦!来,XX,叫阿姨!”
对话B:“吃饭吃得好吗?”
对话C:“睡觉睡得好吗?”
对话D:“会说话了吗?说得好不好?”
……
假如聊天下来,对方孩子在某方面不如自家的,接下来必定会有诸如此类的后续:“我家这孩子啊,就是胆小,不叫人。”或“我家这个不爱吃饭,挑食!”“我们就是喜欢晚睡!”“我家这个只听不说,急死我了。”……聊天的話题自然方方面面,但绝大多数家长,特别是老人,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孩子贴标签”,这件事他们甚至都没意识到。
他们会给孩子贴上诸如“胆小”、“鲁莽”、“怕生”、“不爱看书”、“不爱说话”、“不爱吃饭”、“性格倔”等标签,一方面为此苦恼,一方面却又不停强调。我一般都会赶紧偷偷告诉这些家长,千万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强调他们的不足,当心越说越那样。可总会遇到越说越大声的:“啊?还不能说了?这孩子就是这样的嘛!”
哎,这位家长,如果有人从小就在你耳边说你蠢,你还能自信爆棚,除非你是傻。
不信请仔细回忆一下,你小的时候父母都是如何评价你的,如今的你,是否基本还是他们评价的那样。从小被父母指责“脾气大、叛逆”的,现在多半也不是什么温柔性格;从小被父母说“不爱学习就爱玩”的,现在多半也没多成功;从小被父母评价“严重偏科,理科差”的,现在多半在从事文职相关的工作;从小被父母说“学习效率高,会安排时间”的,现在工作能力往往也容易得到领导肯定……
日语里有个词叫做“言灵”,意即言语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经常说,就能让事情按照所说的方向发展。在英文里,也有soul of language、spirit of language、power word等词,来强调言语的力量。说白了,就是语言有强烈的暗示作用,会让人们不自觉按照言语的内容去达成某件事。
正因为这种言语的力量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专家们才会呼吁家长们对孩子“正面管教”(甚至还出了书),呼吁家长尽量多肯定、多鼓励孩子,强调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而绝不可以一再提示孩子的短板和错误。
那若孩子某方面实在是做得不好,难道非要虚伪地夸奖不成?
要知道,所有的“标签”都源自比较,“胆小”的潜台词是“你比大部分孩子胆小”,“倔强”的潜台词是“你比别的孩子倔强”。家长要彻底放下“比较心态”,忘记自己的孩子相对于别的孩子的不足,做到“眼中只有自己的孩子”,才能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发现TA的小小进步,肯定TA的小小努力。
举例来说,也许你的孩子的确相对胆小,但哪怕他只有一次主动开口和别人打了招呼,你就该给予大大肯定,应具体地表扬孩子:“你今天主动和XX打招呼了,做得真棒。”假如下一次他并没有如你愿继续主动打招呼,也绝不能立刻说“你怎么又这么胆小”,可以先引导,“你可以像上次一样,大声说‘你好’。”强化孩子正面记忆,如果达不到效果,就干脆淡化此事,等下次再说。
其他事也是一样的原则——强化正面记忆,具体而微地肯定进步,千万不能因为气急败坏,就给孩子贴上各种负面标签。同理,你对孩子正面评价的语言,也正以不可思议的力量,指引着他向那个方向走去。比如“你真体贴,懂得关心妈妈”、“你真能干,会帮妈妈做事”、“你真勇敢,不怕电吹风了”、“你真爱看书,一次看了那么多”……
随着时间推移,你终会发现,孩子真的按你贴的标签长大了。说是“言灵”也好,说是“正面管教”也罢,坏的标签引导孩子走向迷途,好的标签引导孩子走向光明。人心向好,多年后你的孩子定会知道,是妈妈充满爱意的美好言语,带他走进了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