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及癌旁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87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蛋白及β-G mRNA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半定量分析显示β-G mRNA的表达在肝脏癌组织(3.71±0.32)与癌旁肝组织(1.83±0.22)以及正常肝脏组织(1.71±0.32)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而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到肝癌组织β-G蛋白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48.2%±5.5%)、(56.8%±6.2%)和(83.8%±9.1%),呈递增趋势(χ2=42.33,P<0.01);β-G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病人的门脉癌栓以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因素有关(P<0.01),而与肿瘤大小、AFP水平无关.结论 β-G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密切相关,可能在肝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病人男性,62岁,因发现右上腹肿块伴腹部不适及消瘦1月余入院.曾餐后呕吐胃内容物数次,发病以来体重减轻5 kg,腹部肿块明显增大.查体: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右上腹明显隆起,可及约17 cm×17 cm×5cm肿块,质中,界欠清,表面欠光滑,不能推动.CT示右上腹腔囊实性肿块,与肝左叶、胆囊、胃窦分界不清,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大;左肝内胆管结石。
期刊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面世以来,在临床手术处理血管方面显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2004年以来,笔者使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腹腔镜肝切除中作了初步尝试,现报道如下。
期刊
至2005年6月,本中心已完成肝移植380余例,随着移植手术的成熟,已有多例术中失血量很少,术中及术后均未予输血.但我们仍会遇到术中无法用常规方法止血的情况,在此我们尝试用纱条填塞止血,共有5例病人使用纱条填塞均取得很好的止血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的适应证与疗效评价.方法 从2002年6月至今,采用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64例肝包虫病病人.结果 全组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残腔积液、出血、感染等较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胆瘘(3.13%),术后分别于第9和第12天愈合,随访4~32个月,目前尚无一例原位复发.结论 肝包虫囊完整剥除术治疗肝包虫病可消除以往传统的内囊摘除术导致残腔复发和胆汁瘘等问题;与肝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作为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在得到临床医生重视的同时,尽早界定RFA的评价和地位是临床应用的迫切需要,但其界定又不得不等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期刊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一种难以确切定义的胰腺慢性炎症性病变,1988年被Marseille-Rome定义并分类为"胰腺的持续性的炎症性疾病,以不可逆转的外分泌实质的毁损和纤维化为特征,直到晚期胰腺内分泌实质毁损."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几年后引起胰腺外分泌不足.到了疾病的晚期,由于胰岛细胞的丧失,60%的病人发生内分泌不足症状。
期刊
腹腔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腹部外科多种器官的手术治疗,但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例应用报道较少.1991年腹腔镜技术尝试用于脾脏切除获得成功。
期刊
目的 建立能反映肝癌肝移植特点的肝癌复发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实验组大鼠给予联合免疫抑制方案(MP+CSA+MMF),对照组仅同法使用生理盐水,两组均接受经门静脉系统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株手术,术后10 d处死、剖腹探查.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6.65±0.42)min,对照组为(26.20±0.30)min,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大鼠在试验期间均
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SP法研究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PLC)TNM分期、复发之间的关系。
期刊
HC-A液(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液)是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何长民等)与上海市中心血站(刘书元等)在Ross溶液基础上加以改良而成,经过约20年的肾移植临床应用,获得广泛的肯定.但HC-A液对于肝脏、胰腺和心脏的保存效果较差,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因此,笔者对其进行改进,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命名为F-Z液,下文就是在内皮细胞水平,对两者的保存效果进行比较的结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