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个物种令我怜惜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到我的妈妈,我很无语,如果非要我出个声,那我只有一句:“呵呵。”
  我妈妈的一天是从唠叨开始的:汤汤,起床去早读……背完了刷牙洗脸,刷牙要超过两分钟啊……她一会儿在厨房做早饭,一会儿跑我屋来看看……直到我背上书包出门,她幼稚地来一句“宝贝再见喽”才结束。中午放学回到家,这个唠叨便从头再来……周而复始,从不改变。
  妈妈是个文学编辑。所以,你们懂的,她看不上我的作文,说我写的不是没有中心思想,就是语句不通;不是太幼稚,就是装成熟……总之,我的作文在她眼里狗屁不如。有几次老师选了我的作文去参赛,她竟给老师说了一堆我作文的毛病,最后建议老师不要拿出去。
  如果有谁说有个当编辑的妈妈,作文便会好,我只有呵呵了。
  我觉得我的妈妈是个多面人。她在旁人面前表现得很温柔,可是跟我说话就完全不同了,简直是河东狮吼。她有一件衣服,白色底子,胸前印着一个黑线条的大老虎头像。我觉得这件衣服特别符合她,这件衣服代表了她的内心,暗藏杀机。
  如果有谁说我的妈妈很温柔,我只有呵呵了。
  但妈妈有时也挺幼稚的。她捡了一只小猫,给它取名小七。小猫一天天长大,在家里跳來跳去,她每天都要感叹一番,说:唉,我要是有小七那样敏捷就好了。有时她跟小七互相凝视,喃喃自语:小七,咱俩换一天吧?你当我,我当你。
  我对此嗤之以鼻。
  有时候,她很过分地和我吵架后,会自责,事后又向我赔礼道歉,然后还会装着有意无意的样子问我:汤汤,你恨妈妈吗?
  我看她真情流露,便实话实说:当时恨,过去便不恨了。
  她大吃一惊,随后肩膀垂下来,声音变得小心翼翼:你真的恨我吗?
  我只好安慰她:当时你吵得那么凶,难道那会儿你让我爱你吗?我知道,你都是为我好,我就那么不喜欢你一下,有什么奇怪的。
  她听了这话,才算放心。我在心里笑她,也不是多么强大嘛,还要靠我爱她才能变得强大。
  我不想在最后说一句“虽然我的妈妈怎样怎样,但我还是爱她”这样的话,因为什么是爱谁会真正懂?就像我妈妈有时吵我,她一天三顿给我做营养餐,逼我运动锻炼身体,时常吵闹,偶尔温馨……如果这些都是爱,那么我也是爱她的。毕竟,世界上永远会有“妈妈”这个物种,仅此一点,这个物种应该是值得我们这些妈妈的小孩怜惜的。
  不要问我为什么会在这里用“怜惜”这个词,这是我刚学到的一个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一米阳光摘自《中国校园文学·少年号》2018年2期)
  【链接】
  关于妈妈的话题多得说不完,妈妈这个物种本身就有很多面。这篇诙谐的文章中,其实藏着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看过这些可爱的小吐槽,不妨再去读一读那些经典的文章,比如席慕蓉的《生日卡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在这个温暖的季节里,静静体味一下母爱吧。
其他文献
1860年8月5日,路易斯·韦恩出生于伦敦。也许是因为天生兔唇,路易斯性格古怪,不喜欢和人交流。成年后,路易斯爱上了妹妹的家庭教师——比他大十岁的艾米丽。这样的选择令两家人都感到失望。1884年1月30日,路易斯和艾米丽结婚,双方家人都不在场。有喜欢的绘画工作,有爱恋的女人,且暂时不必去想那些繁重的家庭负担,他感到很幸福。  不久,一只叫彼得的猫闯入他们甜蜜的二人世界。这个家庭小成员改变了路易斯的
期刊
刚到伦敦,我最不适应的,既不是一日三场雨,也不是难吃的英国餐,而是伦敦的时间。这大概是因为,大雨也好,汉堡也罢,若不喜欢,都可以躲一躲。唯一躲不掉的,是笼罩着这座大都市且全民执行的时间。  最初让人体会到这种时间上的差异的,是快递服务。  在国内,在高效有序的快递小哥的帮助下,时间成了可以随时拿捏、任意截取的对象。寄快递时,收件小妹总不忘提醒:“你寄的价钱是要隔天到的哦!”单这一句,就让你知道自己
期刊
我家养过很多的猫。仔细想想,与其说是我养着它们,不如说是它们某天路过我家,一看,猫窝、猫食、猫砂都是现成的,就住了下来。  有一只最可恶。平时在镇上浪迹江湖,一到快临盆的那两天就蹲在我妈赶集必经的路口等着。一看到我妈,远远迎上前,蹭裤腿,舔手指,极尽谄媚之能事。我妈无奈,只好抱它回家。  我翻出件旧毛衣垫在一只柳条筐里,给它准备了一个五星级猫窝当作产房。结果人家还没看上。我又去找细软一点儿的衣服。
期刊
我有一个老式的烧水壶,净水器的出水孔很小,装满水壶起码需要三分钟。  三分钟说长又短。如果就干巴巴站等,不夸张地说,长得让人百爪挠心。打开水龙头后,总是闲不住地做点儿别的事。忙着忙着就把水壶忘了,直到传来哗哗哗的水流声,大叫一声“不好”,冲到水池边,晚了,水漫金山,悻悻地哀叹,三分钟怎么又如此短暂呢?  某天,和往常一样去装水,开好水龙头,却没有立即返回来,我反常地在水池边站了一会儿,水池对面就是
期刊
近日,旅游传记《15岁,我在非洲》在各大平台正式上架。作者郭霁莹,是个标准的“00后”中学生,这本书记述了她跟随父亲去非洲生活和学习的经历。  “奇葩”是书中的高频词,而郭霁莹的非洲生活确实可以这样形容。  郭霁莹就读的Hillcrest学校植物丰富,如同一个生态公园,老鹰、猴子等动物朋友会随时闯进来做客。“一次下课后,走在我前面的同学边走边吃一个面包,忽然间我觉得耳边有风声,一只老鹰就那么俯冲下
期刊
从7万年前智人的“八卦”,到《荷马史诗》的吟唱,到庄子的寓言,到莎士比亚、维多克·雨果,再到迪士尼动画,人类为什么一直需要故事?这其实涉及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意义在哪里?小到一次事件,大到人生、世界的意义。  故事是日常所有这些信息碎片的连接方式,本来这个事情没有什么意义,但是故事让这些碎片连接在一起,就有了意义。  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偶尔看到一本书,后来我就尝试写了点东西。上了初中我把
期刊
这世界,有一种独特,叫别人家的教授。这个让人津津樂道的教授就是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信息学研究所的王毅,他开设的《从神农本草到现代中药》通识教育课,吸引了众多学生报名,已经达到了授课的上限。  为什么王毅教授的医药课这么抢手?那就要从他独特的授课方式说起了。    提到中医,给大家的第一感觉可能是高高在上,远在天边,只有非常专业的人士才能接近。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认知,王毅几句话就消除了学生与中药的距离
期刊
吴伯凡老师有一个观点,说船是由谁设计的?表面上看,船是由各个时代的工匠设计的。但是,你稍微放长远一点看,船的设计师其实是大海。什么样的船好、适合航行,是大海的意志决定的。那些不安全的、效率低的、成本高的船,虽然暂时风光一时,但是最终都会被大海无情淘汰。所以说大海才是设计师,它才是船这个物种,无法违背的最高意志。我自己创业这几年,最深刻的体会也是这个。没创业的时候,觉得做生意拼的是智商和行动力,是技
期刊
最近,很想去西安摔个碗,去武大看场樱花,再顺道去郑州喝杯“网红奶茶”……有同感没?这都是“抖音”短视频深度痴迷的症状。十几秒的短视频迅速霸占了我们的手机屏幕,引得我们蜜汁上瘾,一天不看就觉得生活里少点啥。来,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短视频,想没想过为啥它能撩到你呢?本期一起说说“短视频里的秘密”吧。  苏丹阳:  我喜欢看有创意的搞笑小视频,不是纯恶搞的,要有故事情节。比如前段时间的“土耳其冰淇淋”视频
期刊
我写作文跟放牛是分不开的,因为每一篇作文都是放牛时在山上写完的。趴在地上写,作文本上就难免会留下蚂蚁的脚印、我的手印,还有牛尾的泥浆……反正最后就成了一个大花本。  有一阵子,我的语文老师见到我的作文本就皱眉,总是教导我说:“你看看你的同桌,本子多干净!”  那一阵我抬不起头,就埋头看同桌的作文,稀烂,写的啥玩意儿嘛!于是,我也皱眉。  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换了语文老师,她叫阎花兰。一开始,她也皱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