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包容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6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初,德国检察机关宣布,涉嫌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杀害中国公民林俊的加拿大人卢卡·罗科·马尼奥塔将可能在本月底之前被送回加拿大受审。德国方面已经正式启动了引渡马尼奥塔的法律程序,并将有关材料送交柏林地区高等法院审批。
  对于这个杀害了我们同胞的所谓艳星兼同性恋兼变态狂的下场,相信国人一定很关注。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一个不太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节:马尼奥塔为何要“不辞辛劳”从加拿大飞往巴黎,再“风尘仆仆”地乘大巴从巴黎赶往柏林?柏林警方称,马尼奥塔被捕后一度试图隐藏身份,宣称自己没有证件,来德国是“看朋友”。但几分钟后,他就供出了自己的真实姓名。
  我认为,马尼奥塔冒着被国际刑警追捕的风险去看的“朋友”,应该是他的同性恋伴侣——“同志”,而这与他的同性恋身份是吻合的。在德国,同性恋不仅是合法的,而且在官方正式注册过的同性恋伙伴之间还可以享受与已婚配偶同样的继承权。柏林在许多同性恋者中更享有“同性恋之都”的称谓,是同性恋者的圣地。在这样一个对同性恋异常包容的国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同性恋的柏林市长(此公去年还成功连任)和同性恋的外交部长了。曾经听过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德国外长韦斯特维勒打算带着他的同性恋伴侣到一个国家访问,但恰好这个国家偏偏不认同同性恋,由此产生了一个外交难题:该如何界定这种同性伴侣的身份?礼宾座次如何安排?如何给对方的领导人介绍这位伴侣?等等。
  笔者当年在瑞士时,曾经认识一对当地的伴侣。这两个人相濡以沫、相亲相爱25载。即使我们大家在一起交流时,他们之间相视时的眼神也充满了爱。我感动于他们之间这种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爱情,但也纳闷他们为何如此相爱却不结婚。当然对于这种异性之间的长期同居而不走入婚姻,我尚能理解,但对于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另类包容,却实在有些不敢认同。
  德国每年都要举行一次“爱情大游行”,就像一场爱的狂欢。持各种性爱观点的人都在这一天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感情。但见识了几次这种爱的狂欢之后,我真的对德国人的包容佩服得五体投地。狂欢之时,不参加者往往要绕道而行;狂欢之后,常常会垃圾遍地,而且或多或少都会有人被送到医院。记得有一年的狂欢,还发生了踩踏致死事件。狂欢之后,人们又纷纷收起狂态,西装革履地出现在不同的办公室内。
  除了对同性恋的包容之外,德国还有一些奇怪的法律。在读了相关的案例之后,我坚定地认为,这些法律一定是女权主义者制订出来的。比如,一个男性离婚了,但只要其前妻未再婚,他就必须负担前妻的生活费用,哪怕他自己已经再婚。我所知道的一个德国前政要,离了四次婚。要命的是,他的N个前妻居然都未再婚,只与他人同居。而按照德国的相关法律,这位倒霉的前政要,不仅要养活自己现在的妻子,也要供养他的N个前妻。
  实事求是地说,我是非常喜欢德国的生活环境的。在柏林工作了若干年,已经习惯了那里原生态一般的生活环境、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朴实和善的邻里关系和价廉物美的生活消费……但不习惯的仍然不习惯,比如对同性恋!
  我在柏林有个同性恋邻居。每当我的幼子与其小伙伴在楼下的沙坑里玩耍时,他就会出现在阳台上,对着楼下天真的孩子们哇哇大吼。我也曾与其交涉过几次。但儿子却渐渐地习惯了,他甚至还会模仿着那个同性者的样子对小伙伴吼:“你们还不回家?我是同性恋!……”
  据说,在国内,“同志”的着装都有特殊的讲究,圈内人一眼便能识别。但如果不是在比较私密的场合,这些“同志”也不会有太亲昵的举动。而在柏林,却经常可以看到一对年轻女子在一起拥吻,或者两个魁梧大汉手拉手逛街。前者倒也罢了,后者却往往给人毛骨悚然的感觉:两只毛茸茸的大手十指相扣地纠结在一起,心理上总让人感到不那么舒服……
  回到国内之后,我发现自己习惯的柏林生活已经离我是那么的遥远,甚至有恍若隔世的感觉。难道这就是北京与柏林之间的距离?但有一件事倒是相差不大:北京也有了一个比较庞大的同性恋群体,甚至还听说北京的元大都遗址公园已经成了同性恋相聚之地。一些国人也像德国人一样对同性恋包容如斯!在某些小圈子里,同性恋甚至成为时尚……
  国内某些人与国际接轨的速度着实不慢!但笔者认为这种异类的爱是与我们这个社会的传统价值观相背的,也是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相背的。爱无疑是温馨的,但有悖于人伦的异类的爱,却很难被理解和包容……
其他文献
只要争议地区边界迟迟无法最终划定,双方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停火。    积怨太深 冲突频发今年2月,泰国、柬埔寨两国军队围绕边境上的柏威夏古寺所有权发生了激烈冲突,后双方于2月19日签署停火协议。但自4月22日起,两国军队在泰柬边境的达曼和达格罗贝古庙地区再次交火,目前已造成双方数十名士兵死伤。4月28日,柬泰两国前线指挥官在边界口岸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同意立即无条件停止边境武装冲突。但当日晚间和次日凌
苏联没了。与二战有关的遗址、遗物、纪念碑、博物馆等已把英雄城市固定在悲壮的花耻。如果仍同属一个国家,这种永恒会是完整的。然而,如今的这些英雄城市分属于不同的国家,这种永恒也被撕裂了。  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苏联欧洲部分的主体,二战期间是苏德的主战场,战况异常惨烈。为了抵御德国法西斯军队,这里的军民浴血战斗,做出了巨大牺牲。为了表彰他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1945年1月和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
在40年的外交生涯中,我驻留时间最长的国家是越南:留学三年,工作六年。而且即便是在外交部机关上班的时候,中越关系也一直是我的主管领域。  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中越关系极为特殊,从事对越工作的一代代外交官都为之付出了辛勤劳动。如果说几十年来的中越关系是大起大落的话,那么纵横捭阖于其中的中国外交官们所面对的则是大风大浪。  本文无意讲述两国关系的经纬和沿革,只旨在记录几位我接触过的中国驻越大使的点滴过往
不久前,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的最新报告显示,2011年海湾国家从美国采购大量武器装备,总额高达393亿美元,占美国对外军售的59%。大量高技术装备涌入,会给海湾带来安全吗?  一掷千金的买家  如果说国际奢侈品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买家是中国消费者,那么国际军火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主顾当属来自海湾的白袍买家了。众所周知,海湾六国坐拥“世界油库”,世界石油储量的36~40%、天然气储量的22~23%都位于海湾地
近日,柬埔寨正式任命流亡的泰国前总理他信担任柬埔寨首相洪森和柬政府的经济顾问,并拒绝了泰国引渡他信的请求。随即,泰国和柬埔寨先后从对方国家撤回了大使,并开始驱逐其他高级外交官。  柬埔寨和泰国之间围绕流亡的泰国前总理他信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颇富戏剧性。10月21日,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愿为他信“提供政治庇护”并聘其担任“经济顾问”,为即将召开的东盟峰会投上一层阴影。10月27日,柬国王西哈莫尼果真任命他
2012年11月7日,北京时间12点17分,世界各大媒体纷纷宣告,奥巴马获胜连任已成定局。奥巴马随即在个人twitter上宣布竞选获胜,并晒出了他与妻子相拥而庆的照片。巨浪虽退,余波难消。在越来越强烈的娱乐效果之外,美国大选的一些内容也真的十分值得寻味。一个候选人,怎样才能被选民看中,或者说,怎样才能不被选民淘汰出局,从而成为这个世界最强大国家的总统?一场以貌似狂欢的形式进行的政治动员背后,反映着
美国大选又使“未来四年中美关系走势如何”被频频提起,而两位美国总统候选人在彼此竞争中也一再热炒中国话题。正是在本届美国政府在任期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而美国和西方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崛起后会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吗?不少人自然想起了西方和世界历史上那些霸权兴替的先例。在崛起过程中怎样协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样与美国相处,也是中国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副
特殊的来信  2002年7月下旬,我时任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在吉隆坡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寄信人是大名鼎鼎的画家黄永玉先生。来信称:  “正跃仁弟:我前几天要给你写信,你、小华、应文的名片放在个特别的地方,遍寻无着,幸好苗苗的名片还在,已写了信去探查求助,望其补寄你们的地址给我,好把这封信寄上。  有件事放在心上忐忑不安:在马期间为使馆画的那幅方形的画太小了,挂在你们将要搬去的官邸不太相称,我想再画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一批批中国历史学者奔赴美国学习。时光荏苒,当初青涩的留学生大多已在学术上打开一片天地。功成名就的背后,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甘苦。  王希、姚平主编《在美国发现历史——留美历史学人反思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31位当初在美国立身扎根的学者们或叙或议,讲述那一代在美国的中国历史人的种种经历。这部回忆录集的作者们虽然个人经历千差万别、研究方向迥异
不久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2012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正式生效,法案包含对伊朗实行“石油禁运”的内容,规定除非大幅削减对伊石油进口、获得美国政府“豁免”,凡是同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的国家都将面临严厉的金融制裁,美国将切断该国所有金融机构与美国银行体系的联系。  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金融体系核心,一个是世界重要的能源生产国与出口国,美国发起的单边制裁行为以自身的国家利益划线,迫使其他国家“选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