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展天性,教学促发展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gl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技能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枯燥,教学效果也不好。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通过“运动技能游戏化”的学习方式让体育游戏和技术技能学习两者结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运动技能游戏化;有效性
  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常常会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是因为传统模式的。而体育游戏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所热衷的内容,甚至被认为那就是他们脑海中所理解的体育课,必定对其是积极的、向往的、感兴趣的。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体育游戏我们会常常应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迅速提高。但是如果在课堂教学基本部分技术技能学习环节又回归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这样就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体育游戏也成了为了游戏而游戏,这样纯粹的体育游戏缺乏针对性、规范性。如何让体育游戏和技术技能学习实现两者有效地结合呢?是一个值得我们体育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必要性与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体育游戏小学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并且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兴奋点易转移,因此,注意力不易集中。在低年级学生的注意中,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无意注意还占着主导地位。技术技能学习时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他们很难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听,这一特点就决定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技能传授模式不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特别是技能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只注重传授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可否认,技术技能学习本身是枯燥的,但它又是体育课程所必须掌握的。问题是不能一味地让学生玩,也不能只注重学而忽视学生的个体感受,更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要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到快乐,所以,要改变技术技能教学。
  二、创编与应用原则:适合性、锻炼性、趣味性
  1.适合性,在运动技能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的组织和评价上,都要全面地考虑学生各项目标的达到。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个体身心成长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但他们的模仿力强,所以在低年级学生体育课堂教学上运用运动技能游戏化要随着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材的内容的特点有所改变。
  2.锻炼性,是体育游戏的一个根本特征,锻炼价值是评价游戏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而任何技术技能的学习都是有明确的锻炼目的和任务,两者正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组织创编运动技能游戏化时,可根据技术技能学习的目的和任务,选择行之有效的锻炼内容作为游戏的零部件组合游戏,进行相应的练习。达到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掌握某种技术动作为目的。比如: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就要选择与下肢相关的锻炼方式,如跑、跳等。锻炼上肢就要选择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行练习。
  3.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又一本质特征,技术技能学习要结合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学习吸引力。在技术技能游戏化创编时还要根据参加游戏的人群特点和素质、技术及智力水平,在竞争性、动作的设计、胜负的判定以及情节等多方面下功夫。如果要增加竞争性,主要从活动形式和分组两方面考虑。一般来说,各种内容和各种形式的接力游戏,竞争较为激烈;而实力大致平衡的分组是公平竞争的基础、趣味竞争的保证。提高动作设计的趣味性,主要是看动作设计是否新颖、惊险(惊而无险)、象征和有一定难度。如,使生活中的常用动作戏剧化、用变异的动作替代习惯动作、用器械来限制动作的幅度和速度、把较难的专项技术动作简单化、让平时常用的动作在较高的要求下完成等。在制定判定胜负的方法时,为增加趣味性,可同时兼用计时和计数法,也可运用个人得分法结合团队积分法以及限制加倍积分法等。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在比较适用的技术技能游戏化中考虑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方法进行。
  三、“运动技能游戏化”设计与创新,讲方法、显优点
  体育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内容都需要通过反反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这样势必会使低年级学生感到单调枯燥,如果将游戏运用到技术教学中,就可以使毫无生气的练习变得生动活泼,让枯燥的反复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技能的形成。因此,在设计“技术技能游戏化”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安排游戏的形式、负荷量和需要的分组等情况来设计。最重要的是,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将运动技能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即“运动技能游戏化”,真正给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快乐。这是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学习方式变革。学习方式转变决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而是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由狭义的学习转向广义的学习,最后达到促进教学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顾明远.教育要顺应孩子成长的天性[J].基础教育论坛,2012(20).
  作者简介:徐燕,女,1980年7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如何提高不同年龄段小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摘 要:一件作品的创作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让小学生“埋头苦干”地完成一个作品是很难的。教师可以将这漫长的过程分解成段落式,一个段落一个“小成功”,靠一个个的“小成功”来刺激他们去完成一个阶段的作品后仍以饱满的情绪迎接下一阶段的创作。  关键词:多次分段式;心理规律;感受;体验  苏联教育家德廖莫夫曾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作诗和唱歌,但是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绘画是儿童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
期刊
摘 要:绘本并不是一般意义写给学生的带插图的书。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故事,表达特定情感、主题的读本,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互动来说故事的一门艺术。绘本非常强调情绪和主题的连续性,在短短的几十页之内,形成一个连续的视觉影像。一本优秀的图画书,可以让不认字的学生,“读”出其中的意思。并且大量研究表明,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以阅读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对于提高学生听、说为主的语言技能起着积
期刊
摘 要:美读,简言之就是“有声有色地读”。从目前中小学的现状来看,学生在读课文时还停留在唱读,一字一顿读状态。可以说,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唱读拖腔拉调,念读呆板,实在不能发展读的能力,更不用说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  关键词:美读;边读边想;朗读  一、教师研读,领悟情  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词发”,我们读文章则是“披文入情”。我们教师在每上一节课前,都要反复地研读教材,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懂、读顺
期刊
摘 要:儿童诗,是指一种特别重视节奏、声韵,文字流畅自然,内容生动活泼,情趣昂然,适合儿童念唱或朗诵的诗作。儿童诗对儿童陶冶情操、发展语言、丰富想象、增长知识、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观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儿童;阅读;策略  儿童诗以浅显易懂、生动活泼、朗朗上口,吸引着学生,它对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积累语言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上,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奠定学生音乐学习基础为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之中进行音乐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畅享音乐,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无限快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快乐教学;畅享音乐  音乐教
期刊
摘 要:命题作文可算是最常见、最基本、最简单的作文形式,但许多情况下学生并不能写好。其实命题作文都会考虑到学生都有内容可写,学生写的时候一般不会跑题,但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可能思考不深入,结果所选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旨都给人以熟悉之感,似乎都是人云亦云。这种情况下要想得高分,作文就必须思想深刻、表达到位。作文要写得思想深刻,给人启示,审题立意是关键。  关键词:审题;探究法;思辨法;追问法;虚实法  针对
期刊
摘 要:无论是过去“课内外衔接”的语文教学实践,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教学,都是为了回归语文课的本色。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阅读文章的过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应从文本解读、语言本色、课堂管理三个方面去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效性  阅读,体现着人格的力量,体现着教育的人文色彩。阅读,是一剂良方,是一种最佳的精神体操,拥有它,生命富足,永不倦怠。阅读教学正是为了帮学
期刊
摘 要:作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等都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语文写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也在进行着积极的革新。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探析小学生与语文写作教学之间的关系,找出一条提升我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写作;写作教学;教学设计  传统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忽视了学生在课
期刊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了教学的主要手段和主要方法。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从观念到目标、从内容到手段的深刻变革,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运用与探索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实践与应用  科技改变生活,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了教学的主要手段和主要方法。它以其文字、声音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一是要遵循新课程改革所坚持的基本理念;二是要针对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下,结合小班化的环境,课堂中的评价更显丰富。小班化教学理念所关注的是个性的发展,而现今的评价也趋向于更加立体化、多维度。根据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些小班化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体系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评价;小班化  “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教育是使人类朝着和平、自由和社会正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