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困境分析

来源 :开发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民族地区是我国典型的落后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本文基于对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深入调查,分析了该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5-0028-04
  
  临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临夏州)是甘肃省所辖的两个民族自治州之一,也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全州总面积8 169km2,共辖一市五县及两个自治县:临夏市、临夏县、永靖县、康乐县、和政县、广河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全州总人口180多万,生活着22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达102.7万人,占州总人口的56%。从地理环境看,临夏州处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丘陵沟壑区,境内耕地面积稀缺,农民人均耕地只有1.1亩,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且地域差异大,干旱山区、高寒阴湿区和川塬区各占1/3。长期以来,全州各主要经济指标均排在甘肃省14个地州市的后列。据统计,临夏州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62.51亿元,占甘肃省GDP的2.7%;实现工业增加值13.91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6%;大口径财政收入4.8亿元,占全省的1.6%。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两项指标则长期位列全省倒数第一。从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中的排名来看,近年来临夏州各主要经济指标基本都位列于第20名之后。
  作为寻求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突破口,甘肃省政府和临夏州政府试图通过改制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制定并实施了“打民族牌,走民营路,谋富民策”工业强州战略,至2002年全州全面完成改制,民营经济成为全州经济主体。甘肃省政府还将临夏州作为全省民营经济示范区来重点发展,先后颁布《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非公有制保护条例》、《临夏州建设全省民营经济示范区若干优惠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以及人多地少的强制性矫正、本地区传统的商贸意识和人类流动偏好,为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但问题并未全部解决。
  1.临夏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困境
  
  1.1 资本投入短缺,抑制规模和效益提升
  资本投入短缺是制约该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临夏州民营经济的固定投资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一直比较低(见表1)。
  


  2006年该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 016万元,占全省102 487亿元的2.5%,其中,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74 103万元,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2 780万元,股份合作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 822万元,三者相加占该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9.27%,而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仅占总额的30.73%。这与临夏州民营经济对全州生产总值68%的贡献率极不相称。另一方面,临夏州民营经济面临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等突出问题。从融资渠道来看,无法满足抵押要求是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最为常见的原因,加之评估费用较高,物权抵押手续多,担保机构不健全,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另外,由于国家金融体制商业化改革,临夏州作为信贷的高风险区,省级银行上收了当地金融机构的大额信贷经营权力。投融资渠道短缺使本地区民营经济只能依赖自身缓慢的资本积累维持简单再生产,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还由于效益低,生产要素疏离或流出,特别是资本流出现象十分突出,本地民族经济的发展步履维艰。
  1.2 居民收入较低,消费拉动不力
  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扩张是在市场供给相对不足,竞争程度相对缓和的环境下完成的。民族地区的经济由于起步较晚,其发展壮大必然处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内市场相对过剩的环境中。先天的成长缺陷,使民营经济的市场扩张能力基本上取决于本地区的消费能力。而长期以来临夏州区域内消费需求并不景气,由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弱。临夏州人均收入与全国、甘肃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见下图)。
  西部大开发以来,临夏州人均收入水平绝对数虽然逐年有所提高,但是与全国和甘肃相比较,差距却在逐渐拉大。2006年,临夏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 479元,是甘肃省的69.3%,是全国的4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 385元,是甘肃省的60.3%,是全国的45.8%。目前,全州各类市场已达135个,基本上1.5万人拥有1处市场,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占生产总值的28.4%,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为827元,人均消费仅为全省的1/3。说明市场交易活跃,但消费能力不足,拉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不够。
  1.3 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差临夏州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单一、产品类同,致使因小而散,因小而乱。如在皮革、毛纺、硅铁等行业中,许多企业一哄而上,内部搞压价竞争,对外形不成竞争优势,致使企业停产、倒闭。2006年全州各类所有制企业亏损面达29.82%,其中民营经济的亏损面远大于这一比例。这一问题还可以从全州财政收入结构中得到证实,2006年民营企业上缴税金占全州财政收入的17.01%,户均上缴税金不足4 000元(见表2)。民族地区吃财政导致税收减免有限,以及地费、租费的一次性支付,大大挤压了利润增长的空间,民营经济表面繁荣,有商无市的现象十分突出。还应指出的是,本州民营经济与本地资源优势、特别是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不强,资源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从110个涉足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的民营企业来看,其产值只占民营企业总产值的0.8%,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0.03%,其利润占总利润额的0.9%。这对以农业为主体的临夏州而言,无疑是极大的缺陷。
  1.4 科技含量低,产业结构落后
  从产业结构看,在全州22 097个民营企业中,从事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与社会服务等行业的户数共计13 341个,占总数的77.1%。而工业企业只有4 188个,占总数的19%。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简单、投资不大、易于模仿、便于进入市场的行业,如低档服装、鞋帽、食品、日用小商品等,或者就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加工产品,如洗毛、制革、电石、碳化硅、牛毛绒等。总体而言,现有的企业基本上集中在初级产品的制造、冶炼、加工和建筑等领域,而没有涉足电子、精密仪器、设备制造等高科技领域。从工业总产值与生产总值之比来看,除了永靖县借助刘电、盐电、刘化、盐化等省属大中型企业的优势,工业总产值与生产总值的比为1.5∶1,其他各县(市)的比值均低于0.8∶1,最少的积石山县仅为0.1∶1。可以看出,受历史、自然资源、科技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工业经济发展严重不足。与此相对应的是,信息化建设十分滞后。民族地区各行业信息不畅通,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统一协调的信息服务管理机制,大量的新技术、高科技信息既传不进来,又结合不上,导致难以找到发展的突破口,严重影响了产业升级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1.5 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
  


  临夏州的民营经济既缺乏具有现代化管理素质的经营者,又缺乏高素质的生产者。其中,除了营销人员中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以外,其管理者多是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而企业主基本是清一色的商贩出身,几乎都没有受过正规高等教育,受雇的员工很多也是只能识几个字的文盲、半文盲,其愿望仅限于拿到当月或当年的薪酬,至于当我们问及是否享受“三金”或某些保险时,既无意识也无要求。整个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仅限于老师傅带小徒弟的方式,一般不会专门送出去进修。民族地区人力资本严重不足,这从基础教育的有关数据就可看出。以临夏州所辖的东乡县和积石山县为例, 2005年积石山县小学在校生35 750人,初中在校生5 336人,锐减30 414人,减少85.1%,高中在校生2 288人,比初中又锐减了3 048人,减少57.1%,全县教职工2 495人,其中专任教师1 492人,只占总数的59.8%。教育滞后使民营经济很难获得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也为未来发展产生了严重制约。
  1.6 企业层次低,家族式管理占主导
  企业的整体层次较低,即大部分的企业还是传统的企业形式,现代公司制企业数量有限, 92.4%的企业是传统形态的个人独资企业(见表2)。
  


  此外,有些企业尽管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但只有形式,而无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即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而且对那些少有的现代公司制企业而言,家族企业的股权高度集中,造成运作上的透明度低,缺乏有效监管的机制。企业产权与亲缘关系相融合,造成企业管理方式落后。企业主的家长作风,任人唯亲的用人机制,既导致经营决策的非科学化、非规范化,仅凭决策者的感性了解和经验来驾驭企业,又导致那些优秀的非家族成员游离于企业的领导核心之外,从而限制了优秀人才的引进和企业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不可否认,就落后地区的民营经济发展而言,在初创阶段,家族式管理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家族式内部的信任关系降低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管理者集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于一身,两者不但没有冲突和矛盾,甚至在一定程度和一段时期内有互补作用。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这种管理模式就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了。
  
  2.临夏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2.1 政策援助,政府扶持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落后地区由于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或初始条件的缺失,因而特别需要政府来“替代”市场,发挥“第一推动力”的作用。民族地区作为典型的落后地区既无物质资本的积累,也无人力资本储备;既无对外来先进技术引进、吸收、消化的能力,也缺乏对区域外先进制度的学习和移植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民族地区缺乏形成这些初始条件的市场机制。因此,有力的政策援助和政府扶持是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政策援助应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
  2.1.1 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抓住交通设施建设,这是核心。一要有步骤的修建联结省会城市的高速公路,要逐步提高现有国道的等级;二要增加铁路复线,延伸省区境内铁路里程,提高铁路运输能力,临夏州等地区要尽早结束无铁路运输的历史;其次,政府要花大力气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邮电通讯、生活住宅、园林绿化、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条件,城市形象的改善无疑增加了其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再次,要注重板块经济区的构建与活力的发挥。板块经济区的功能在于能带动一方经济,活跃一方市场,方便一方生活,政府在开发经济区时要把有限的生产要素合理使用,切忌到处开花,“撒胡椒面”,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1.2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大障碍就在于人力资源的缺乏。因此,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最迫切的是扭转轻视文化、甚至鄙视知识的错误认识,努力消除知识贫困,积累人力资源,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知识发展差距。
  一要以教育为先导,普及教育,为民营经济提供丰富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二要彻底改变旧的人才开发模式,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三要加快通讯、网络设施建设。国家应加大民族地区通讯、网络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帮助其充分利用先进地区的技术和经验,要利用网络来组织、整合产业链,同时以网络为纽带从事虚拟经营,及时把握市场动向,赢得更大商机。
  2.1.3 积极有效的财政金融政策
  首先,要克服民族地区民营企业的融资瓶颈困难,为其发展输送血液。政府应尽快梳理、规范非正规金融并使之合法化。应扩大民营企业担保的受惠面,为那些有市场潜力的民营企业进行贷款担保,对能明显增加就业、有前途的重点项目给予长期低息贷款。应整顿规范中介机构,帮助民营中小企业解决贷款过程中遇到的房地产抵押多头登记、多次收费和重复评估等实际问题,同时还可考虑以行会、商会、保险、证券、财务公司等为主体筹建服务于不同对象的多元化的信用担保机构,并按市场化原则运作。当然,民族地区的商业银行要确实转变观念,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民营企业自身自强,讲求诚信,努力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其次,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优惠刺激资本流入欠发达地区,可以考虑通过自由贸易区、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2 实行正确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临夏州矿产资源贫乏,但农产品资源、民俗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就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化开发之路,培育支柱产业,发挥比较优势。一要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及加工业。如临夏州的花椒、啤特果、花卉、烤烟等在全国市场很受欢迎,可根据市场需求扩大种植面积,进行重点培育。要紧紧围绕这些优势特色农业,努力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增值。二要重点开发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扶持壮大现有清真牛羊肉、乳制品、地毯、皮革等加工企业,开发最终产品,培育民族品牌。三要做大做强特色旅游业。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为目标,推进旅游产业开发,加快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着力打造好黄河三峡、古动物化石、民族风情等旅游商品。为此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引导同类企业加强联合,逐步形成一批专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临夏州制作的回族帽、保安腰刀、哈萨克毯等在国内伊斯兰地区和中东伊斯兰国家已经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特别是要运用临夏州穆斯林群众与中东、中亚国家民间往来的优势,开辟这些地区的伊斯兰市场;要鼓励支持企业进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
  本文涉及的数字均根据《二00六年度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提要》、临夏回族自治州《辉煌五十年》编纂委员会.《辉煌五十年 1956~2006》以及调研的有关资料整理所得。
  
  参考文献:
  [1]潘进哲.临夏州个私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观察,2005,(8).
  [2]郭洲.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资本扩张问题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04,(1).
  [3]张深溪.国外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极其借鉴[J].经济经纬,2002,(3).
  [4]马尚坤.全面落实党代会精神 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临夏州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N].2007-06-14.
  [5]陆德明,王必达.我国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经济地理,2002,(5).
  [6]黄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来自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自治州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7,(2)
  
  [作者简介]李海月(1977-),女,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曾云(1981-),男,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收稿日期]2008-08-17(责任编辑:罗哲)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环渤海经济圈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又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环渤海地区经济的腾飞。关键是京津能否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合作发展,辐射“三北”,对接东北亚,能否充分展现区域“龙头”的作用。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北京和天津双核心的带动并没有完全发挥。本文应用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及其两个经验性推论、城市流强度等对京津产业雷同性和京津因相互竞争,产生的辐射干扰性进行了数据分析、原因
期刊
内容提要:以1995~2006年期间,全国30个省、区、市(不包括西藏自治区)的财政支农资金、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农村社会救济投入、农村自然灾害救济投入以及农村医疗点和农村用电量等数据,采用Panel Data模型,在分析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平均影响和各省、区、市地区效应的同时,重点研究了各地区不同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对本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并进行了全国比较。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温州服装产业集群的实地调研,结合定量分析,认为提高集群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集群合作系统的构建与完善。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力;集体合作;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12008)06—0109—06
期刊
内容提要:如何实现散落的文化资源转变为有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本,文章提出必须通过引入CIS战略,对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形象设计,创造城市差异化的“城市统一识别系统”,以求产生“城市注意力经济”。文章同时认为高效的文化资本运作需要利用文化营销以打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动因”从而实现城市文化资本差异发展优势。  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资本;CIS战略;城市文化营销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
内容提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特殊生态区。该区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区内社会稳定及流域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工程—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如何选择三江源地区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是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根据这一特殊贫困地区(藏区)生态移民的生存与发展要求,首次应用PRA方法,提出了目前适合当地的不同类型生态移民可供选择的后续产业发展项目
期刊
内容提要: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的开发与创新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南宁作为广西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首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其城市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颇具典型意义。认真研究南宁城市文化建设的得失,十分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文化建设的规律,正确选择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文化开发与创新的路径,更好地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民
期刊
内容提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充分有效的发挥金融服务民族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找准金融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多层面分析了金融服务民族经济面临的瓶颈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金融服务;民族地区;实证调查  中图分类号:F1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8)05-0025-03    
期刊
内容提要: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对建国后关中地区两个村庄之间关系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考察。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制度作用下,乡村区域治理秩序不同,乡村区域公共产品和参与公益事业的水平也不同,借用象限来表达三者间的动态关系。以此为视角,文章认为在新农村建设时期,由于村庄利益博弈、基层政府理性不作为以及国家刚性制度的缺失,该地区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乡村区域治理秩序。文章最后认为在新农村建设时期要形成良好的乡村区域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苏浙沪两省一市1985~2006年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存量、进口流量、出口流量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长三角地区外资、外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外资和出口贸易在长期和短期都具有经济增长效应,而进口只在长期具有经济增长效应;在短期,外资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出口能够拉动进口。文章最后根据实证检
期刊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对甘肃省静宁县新农村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探讨。调查中发现,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农民增收困难;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未满足需求,农民素质亟待提高。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在强化舆论宣传、加大资金整合、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增加农村基础投入、强化劳动力培训等方面加大对农村的支持。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视角;贫困村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