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亲属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内涵初探

来源 :民族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lkl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种语言的亲属称谓系统的构成特点反映着使用该语言民族的社会文化特点,体现着文化和语言的关系。道孚藏族亲属称谓系统作为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本文试图通过对道孚藏族血缘亲属称谓系统本身及其使用特点的综合分析,探讨道孚藏族亲属称谓所反映的亲属关系和婚姻家庭制度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道孚藏族;亲属称谓;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2)06—0059—05
  亲属称谓(Kinship terms)是具有血统和婚姻连锁关系的亲属之间的称谓。 “它的社会内涵十分复杂,通常是与婚姻、家庭、地位、权利、义务等内容联系在一起的”[1]。它体现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承担的义务和应有的行为态度。自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开创亲属制度研究先河以来,亲属称谓制度一直是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亲属称谓与亲属关系相比,在变化中呈现滞后性,某一社会的亲属关系已经变化了,而反映亲属关系的亲属称谓往往没有随之改变,那么,通过在新的亲属关系中尚存较古的亲属称谓,可以解决现实亲属关系与亲属制度相矛盾的问题,构筑古老的婚姻和家庭形态。本文即以甘孜道孚语言区的亲属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内涵为例,对藏族族群亲属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内涵作一初步探讨。
  一、道孚藏族的亲属称谓系统
  众所周知,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亲属称谓系统。在这些不同民族的亲属称谓系统中,除了大都具有相同和相似的称谓词外,还存在着个别各具特色的独特的地域性称谓词汇。这些独特的地域性词汇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应地反映出了各民族语言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渐变性特点,以及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上的不平衡状态。道孚藏族作为甘孜藏区的古老族群之一, 在保存藏族传统的亲属称谓系统词汇,如父母、叔伯、舅舅等通用亲属称谓词汇外,还保存着部分古老的道孚语亲属称谓词汇,这些独特的亲属称谓系统是道孚藏族社会对亲属称谓长期约定俗成的结果。由于道孚地处甘孜横断山区,交通险阻、来往不便等原因, 造成了道孚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道孚语言孤岛”现象的产生,这也就直接决定了道孚藏族称谓系统中部分的出现和保留了某些地域性固有称谓词汇,因而,道孚藏族亲属称谓系统在康巴藏族中别具风格。为了描述的方便,本文以“我”为基准, 将道孚藏族血缘亲属词按直系和旁系划分,直系血亲指的是与亲属关系人“我”(Ego)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即生育自己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如:父母亲,“我”的子女和兄弟姊妹。而旁系血亲指的是与亲属联系人“我”(Ego)有间接血缘联系的亲属关系,在血缘上同出于一个祖先的亲属。如,父母的兄弟姐妹,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儿女,亲属联系人“我”(Ego)的兄弟姐妹的儿女等来分析。具体分析见下表:
  (一)直系血亲称谓
  (二)旁系血亲称谓
  综合以上两表中的核心要素,以“我”为基准作为计算起点的个人,用“□”表示“我”;并取上下五辈的主要亲属,△:表示男性;○:表示女性;=:表示夫妻关系;∣:表示父母和子女关系;∩:表示兄弟姊妹关系。那么道孚藏族亲属称谓系统大致如下图所示:
  图示说明:
  1.爷爷(外祖父);2.奶奶(外婆);3.父;4.母;5.父之兄弟;6.母之姊妹;7.父之姊妹;8.母之兄弟;9.兄弟;10.姊妹;11.父之兄弟之子;12.母之姊妹之子;13.父之兄弟之女;14.母之姊妹之女;15.父之姊妹之子;16.母之兄弟之子;17.父之姊妹之女;18.母之兄弟之女;19.儿子;20.女儿;21.我兄弟之子;22.我姊妹之子;23.我兄弟之女;24.我姊妹之女;25.孙子;26.(外)孙;27.孙女;28.(外)孙女。
  二、道孚藏族亲属称谓的特点
  亲属称谓是对家庭成员及代表这些成员的亲属关系的称谓。毫无疑问,亲属称谓与社会形态和婚姻制度密切相关。通过对上图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道孚藏族亲属称谓系统的主要特点:
  (一)男女有别。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人与生俱来就带有性别的差异:男性或女性,不存在通性。自然在亲属称谓系统中就有与之相应的称谓。在道孚藏族亲属称谓中不管是同辈的兄弟、姊妹之间,还是长辈之间,男女性别区分得很清楚,不同性别的个体在本族群的亲属称谓系统中都有自己专属的称谓词汇。比如,道孚藏族亲属称谓中用-p a表示男子、-sme表示女子,有时也在词语加后缀-v、-mu帮助表示性别判断,如侄孙辈中的-h v表示侄子,即男性;-h mu表示侄女,即女性,因此,判断性别还可以从词语的词根或后缀中很清楚地呈现出来。
  (二)内外无分。内外无分是指道孚藏族亲属称谓系统中各个辈份的个别父系称谓词和母系称谓词可以采用统称的方式,父系和母系称谓词区分得不是很严格。比如,在父辈中,把父亲的哥哥、弟弟、姐妹以及其他平辈的兄妹、姐弟用-a kh和-a ne来统称,把母亲的哥哥、弟弟、姐妹以及其他平辈的兄妹、姐弟用-a u和-a jɑ来统称;在己辈中,把兄弟和其他平辈兄弟用- i或-rm sti来统称,把姊妹和其他平辈姊妹用-sno来统称;在子辈中,把儿子和男性晚辈男孩用-p a来统称,把女儿和女性晚辈女孩用-sme来统称。此种称呼方式表明,道孚藏族的亲属称谓方式明显带有血缘家族的痕迹,亲属称谓无内外之分。与之相反,汉族称谓系统中内外有别,把反映亲属关系亲疏程度的父系母系区分得很清楚。
  (三)重视核心家庭。核心家庭主要是指由一对配偶及未婚子女组成,不仅在经济上共同合作,还需要负担起抚养子女的责任,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道孚藏族非常重视核心家庭,在这种核心家庭之中,亲属称谓是描述式的。如-a pa父亲、-a ma母亲、- i/rm sti兄弟、-sno姊妹、-ze儿子、-sme女儿都有严格区分。但在核心家庭之外,亲属称谓则是描述式和类分式并存的。比如,同性同胞之间互称为- i,异性同胞之间互称为-rm sti;兄弟关系互称为- i,姊妹关系互称为-sno;姐弟、兄妹称为-m sno,区分得相当严格。值得注意的是,在道孚藏族亲属称谓中对姑母-a ne和姨母-a jɑ又有严格的称谓区分,这也是道孚藏族亲属称谓有别于周围其他藏族族群亲属称谓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四)区别辈份。从前面的道孚藏族称谓图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道孚藏族亲属称谓系统的又一语义功能就是辈份区分。即以“我”作为平辈为例,往上数两辈:即祖辈,如爷爷(外祖父)、奶奶(外婆);上一辈为父母辈,如:父亲、母亲;下一辈为子女辈,如:儿子、女儿;下二辈为孙辈,如:孙子、孙女;下三、下四辈等以此类推来区分不同的辈份。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道孚语中包含了很多泛指同胞关系的诸如兄弟、姐妹这样称谓词用来统称,但是这些称谓词中却又包含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4种亲属关系,还严格界定了他们的长幼辈份关系。如统称姐妹的称谓词-sno中还要区分大姐,二姐、小妹等等,像这样的区分辈份长幼的例子还很多。
  三、道孚藏族亲属称谓系统的文化内涵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丹麦的拉斯克在其著作《古代北方语或冰岛语起源研究》中认为:在没有书面文献之前,要找出任何民族的历史,语言就是一个最重要的工具,因为这个民族的宗教、风俗、法律和制度往往在语言中保存下来。正如其所说,道孚藏族亲属称谓系统作为道孚藏族婚姻、家庭形式的反映和记录,其与亲属关系相比,在变化中呈现滞后性。即使道孚藏族的亲属关系已经变化了,而反映亲属关系的亲属称谓往往并没有随之改变,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在新的亲属关系中尚存的较古的亲属称谓,可以构筑和窥探出道孚地区曾经流行和存在过的古老的婚姻和家庭形态。下面我们就从道孚藏族独特的亲属称谓系统来分析和探讨蕴藏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一)“小家庭”制的组织形式。道孚藏族作为川西藏族的族群之一,其社会组织形式同周边其他藏区一样(扎巴除外),也是一种主要以核心家庭为主的小家庭制的社会形态。在这些核心家庭内部,父母及未婚子女的关系非常密切。子女长大成人后,一直延续着家中只留一子(或一女)坐家继承家业,其他子女或是婚嫁或是另立门户的传统习俗。正是在以这种核心家庭为主组织形式的影响下,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主要接触的是跟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直系血亲,即自己的父母、子女、同胞等,关心重视的是这些直系血亲成员的区分和核心家庭成员的内聚关系,因而凡属于核心家庭成员都有专门的称谓词。如上表所示中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自己的儿女等,因此在这种“小家庭”制的组织形式中亲属关系越近,相互之间的义务越明确,亲属称谓也就越清晰;相反,亲属关系越远,越是属于旁系血亲,其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就越淡薄,相应地称谓词中也就出现了泛指统称的现象,称谓可能是概括性的,父方母方的旁系血亲、姻亲也不像核心家庭内部成员一样在称谓上加以严格划分。
  (二)道孚藏族亲属称谓的辈份级别之间界限分明,反映了道孚藏族实行的是“等级内婚”的婚姻制度。道孚藏族的语言是藏缅语族中一种古老的语言,它是随道孚藏族社会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道孚语中的亲属称谓作为亲属制度的文化符号,反映了道孚藏族早期的亲属关系及家庭婚姻制度。据调查,解放前,道孚藏族社会中等级制度森严,人们的社会地位悬殊不等,特别是表现在婚姻的缔结上实行的是严格的“等级内婚制”。土司头人与平民、农奴等不同等级之间有许多限制,而且择偶时看重对方的血统、地位、门第和财富,追求“门当户对”的婚姻,在等级内部婚媾的同时,道孚藏族存在着血缘外婚的习惯,严禁父系血统和母系血统之间的恋爱和通婚,违者视为犬马,并受到法律和道德的惩处。解放后,这种等级观念的婚姻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已日益淡薄。
  (三)母系社会的影响。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许多民族都经历了从母系到父系的发展历程。道孚藏族的亲属制度也是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发展进化而逐步完善的。从现存的“舅权”性质来分析,道孚也曾普遍盛行过以母系家庭为主的社会结构。舅舅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至今犹存,享有很高的权威,特别表现在对侄儿侄女的管理权、婚姻的决定权等方面,这也正是道孚藏族社会从母权发展到舅权,再从舅权发展到父权的历史演变过程最真实的写照。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虽然道孚藏民把有亲属关系的人区分为-rs、-ɡdo(意为“骨”系)和-a(意为“肉”系),把“骨”系等同于父系、“肉”系等同于母系,把“骨”系抬高到超过“肉”系的地步,但从上面的亲属称谓表中可以看出,这些称谓体系和现实的称谓词是有矛盾的。称谓上的这种二元对峙局面暗示着很可能在不太遥远的过去,道孚地区流行着以母系计算血缘的风俗,也许在当时的称谓体系中,表达母系亲属的称谓词比现在还要多。从现在依然存在的以母方为尊的特点可以看出道孚藏族早期亲属制度的舅权性质,是母系氏族亲属制的残余。
  (四)道孚藏族亲属称谓系统中的某些词汇记录和反映了道孚藏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存在过的几种不同的婚姻形式。
  1.抢婚制形式。道孚语中-n ja“媳妇”一词与藏语中的-na ma“媳妇”是同语族的同源词。道孚语中的-n ja“媳妇”一词有“拿、取、抓”之意,通过n→na的语流音变和语义演变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n ja“媳妇”一词应与道孚藏族社会早期实行父系从夫居的婚姻制度有直接的关系,主要来源于道孚地区历史上的抢婚制形式。在道孚语中至今还保留着与-n ja“新娘”一词,当和n→na等在音义上同源,比较同语族中与此相关的词语,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包括道孚在内的甘孜藏族曾普遍存在婚娶过程中实行暴力的抢婚制形式。
  2.逃婚制形式。道孚语中-zei i mbin“换鞋带子”一词有婚姻信物的寓意。比如,男女双方在社交或劳动中自由恋爱相好后,以-zei i mbin“换鞋带子”作为爱情信物,或者青年男子在节日盛会或途间拦截爱慕的未婚女子,索取恋爱饰物,有意者即相互交换鞋带,确定恋爱关系,互订婚约。如果双方有意结婚又怕家人斥责,或是双方家人不同意,为了达到结婚目的,恋爱双方往往会采取逃婚形式,相约离家出走,或投奔亲戚家,成为事实婚姻后,迫使双方父母认可,再商议成婚。这种逃婚的婚姻形式在道孚语中有相应的称谓词:-d phji意为“逃婚”,在音义上与-phji“逃跑”一词直接对应,由此可知,逃婚制婚姻形式是道孚藏族古老的一种婚姻形式。   3.包办制形式。道孚语中的-dn jio thi“喝定亲酒”、-ka va“嫁妆”等词语无不透视出包办婚这种“等级内婚制”在道孚的根深蒂固。解放前,有地位有权势的家庭,由父母包办成年子女的婚姻,主要讲究门当户对,子女无自主权,被包办的男女双方要到结婚时才认识。从-dn jio thi“喝定亲酒”到-n ja nql“成亲”都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和仪式,类似于汉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过,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等级观念的逐步淡薄,包办这种“等级内婚制”也日渐趋于淡薄。
  (五)在道孚,无论男女,每一个人都必然属于一个父系继嗣群。在这个继嗣群中己群须从他群娶得女人生儿育女延续香火,己群的女人也须出嫁到他群,为他群生养后代,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这种婚姻制度一直延续至今。道孚包括整个藏族称谓系统中,特别重视父系继嗣群,这种婚姻制度的观念还可以在日常用语中得以体现。比如,一般问一个人的-pha yul“家乡”是哪?属于哪个-pha j或-j pa“家族”通常是以父系观念为主,因为-pha yul“家乡”一词在道孚藏族的语言中有“父亲住的地方”或“祖居、籍贯”之意;-pha j或-j pa“家族”一词有“父续”或“父族”之意。此外,道孚藏族亲属称谓中,除了严格区分姑表亲和姨表亲外,还在姑表亲之间划出一道界限。如“自己”(这里指男性)的娘家称为-jjo da bu,有“房主人”或“根本”之义;而母亲和外婆的娘家称为的-a mu ji jo da bu系道孚语“母亲的娘家人”或“他者”之义,这种在语义上以父系为“主”,母方为“从”的关系突出反映了道孚藏族父系继嗣群特点,过着从夫居的婚姻形式。
  总之,有什么样的婚姻制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亲属称谓和体系。道孚藏族亲属称谓是一个复杂的、独具特色的系统,千百年来,道孚藏族处于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中,形成了以核心家庭为基础的农耕家园意识,强调等级差异、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以及以内外无别的亲属关系为纽带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家庭结构特点。道孚藏族血缘亲属称谓系统作为道孚藏族社会亲属制度所产生的文化符号,虽经几千年的演变,但亲属称谓中始终保持其基本面貌,具有稳定性的一面,此外,它还以简单的术语形式反映复杂的亲属制度为典型代表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事实,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构筑川西藏族古老婚姻和家庭形态的宝贵资料。 
  参考文献:
  [1]Tian Huigang. The Background to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J].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1993 (2).
  田惠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东西方文化背景[J].外语教学,1993(2).
其他文献
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搬上春晚,一时唱遍大江南北。辛丑之夏,我接到参加赴新疆木垒写生采风的通知,十分高兴,尽管近来有些忙,还是满口答应了,感恩的是退休十几年了,组织上还能安排我参加活动,确实有点受宠若惊。凌晨三点便乘专车到漳州市区集合,前往厦门高崎机场。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走进机舱落窗而坐,飞机缓缓升起,一会儿便钻入云层。想起第一次乘飞机,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县潮剧团工作,从
期刊
一条条公路,一条条海岸线,与巍巍青山或奔腾的九龙江,牵手并肩共舞。蓝天、碧海、阳光,一路有歌声,有花开;棵棵树若路的睫毛,往事深深;蓦然回首,不经意间,公路人正见证着漳州公路的华丽转身……  时光飞逝,日新月异,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生活四要素中的“行”,就是我们一出门就必须面对的“路”,挑起山梁,架过江河,属于我们公路人的足在伸长,无论技术专家,还是一线施工者,他们让路走出了智
期刊
[摘要]依权力的支配大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使用暴力或强力的权力以及使用非暴力的权力。前者更多是跟战争、强力以及暴力紧密相连,而后者则是在文明化社会之后的一种权力表达方式,是采用一种符号、象征以及让渡等等形式来达成的一种支配形式,在不同的社会中,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是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是一种文化的表达。  [关键词]权力;文化的表达;非暴力支配;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脚步走在心上  朝晨已逝,  中午也过去,  落日的余晖在消失,  天时已晚了。  鸟儿开始唱着困倦的歌。  而我却  在草地上坐了下来。  在我的心处,  反复地想了又想,  梦想着你突然来到我身边。  我明白,  只要一看见你,  幸福的时光便倾泻而至。  你是我没有穷尽的欢乐之源。  我知道这不是别的,这是我们的爱。  我曾含着羞涩,  约定要一同前往。  多少个岁月過去了,  你的每一个脚
期刊
夏至,蝉始鸣,半夏生,万物繁茂时。  《礼记》曰:“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至到,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纷纷开花 ,夏为大,至为极,日渐升高的气温,宣告仲夏时节已经来临。  夏至一候时,鹿角继续长,达到极大,于是鹿角上的表皮开始变得粗糙、皲裂,甚至脱落,故曰“鹿角解”。夏至二候时,从地下钻出的蝉成熟后活跃起来,尤其雄性蝉到了发情期,很不安分地振腹鼓噪起来,到处是蝉鸣之声,故曰“
期刊
许地山名赞堃(1894~1941),笔名落华生。生于台湾台南,他在六个兄弟中排行第四。父亲许南英,是台湾历史上的第25位进士、台湾爱国诗人。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日本,许南英时任台南筹防局统领,然独木难支,谓最后离开台湾的抗日将领,带着全家迁回大陆,落籍龙溪(即现今漳州市)。幼年四岁的许地山曾在漳州读过私塾,启蒙老师是吴献堂先生。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许南英出任漳州新政府民政局局长,
期刊
前日,夜宿长泰县龙人古琴文化村,这是一个风景清幽,雅音袅袅的地方。晚餐之后,随同几位老师在文化村的园区里散步,园区颇大,四周被荷塘环绕。月色朦胧,荷叶田田,荷影婆娑,即兴的话语随着深深浅浅的脚步在夜风中飘散。远远近近绕了一圈,倒也走得微汗沁出。“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老师们回去了。我兴犹未尽,心里尚念念着夜色中的荷塘。上午进入文化村时,一眼就被这碧绿葱笼的荷塘所打动。其实,平生见过的荷塘
期刊
自从圣王大道开通,自南而北,从漳州城的北边贯通向长泰县的南边,就像一道划开记忆的新痕,其左右两边的景观好似历久弥新,赋予了一种崭新的意义。长泰县城到漳州市区更快了,飞驰的车影好似鼓足动力的GDP一样,让人有种热血沸腾的想法,更想意气风发了。北溪大桥,是这条大道的必经之路。北溪大桥的建成通车让家乡人赞叹起中华好汉们的造桥修路速度,老一辈的人们都说,几里路长的大桥飞架南北,好似一夜之间,像一道彩虹,横
期刊
去东溪窑,自然是为了寻瓷。  东溪窑有上东溪和下东溪之分,上东溪的窑址主要分布在华安县的高安镇三洋村,下东溪的窑址主要分布在南靖县龙山镇的梧营村。我去的是南靖的东溪窑,也就是下東溪。其实上下东溪只相隔一条山沟,它们在历史上属于一个整体,所以无论是南靖还是华安,都叫东溪窑。其实就是连成一片的窑址,规模约十平方公里,因为分别属于两个县的行政管辖权,而被分开成两部分。在一群文友有关东溪窑的谈论中,我们到
期刊
云水谣古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本来叫长教,因为同名电影在这里拍摄,就叫成现在的名字了。以前的名字有点说教的味道,现在的名字很有诗意,这恐怕也是吸引许多人来此一游的原因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条溪,有点宽,还清清且涟漪,溪岸种满大榕树。这榕树有十三棵,起码百年、千年,很是壮观。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将近两千平方米,树丫长达三十多米,树干底端要十多个大人才能合抱。这么大的一棵榕树,恐怕也绝无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