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教学的主流认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值得深入思考.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要素,其中生命观念是第一要素.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培养生命观念素养的关键在于建立生命与生活关系的认识,即生活中与生命观念相关的事物,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重要基础.将生命观念的培养镶嵌于生物学科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自主形成关于生命观念的认识,而这正是生命观念素养的本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命观念;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0-0108-02
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教学的主流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值得深入思考.目前比较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是最终必须达成的一个目标,而根据基本的逻辑关系,目标的达成一定需要一个具体的途径,那么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当中,这个途径应当是怎样的呢?回答这个问题,既需要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思考,比如说可以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等等,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品格的培养与能力的培养,而在品格和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当中,必然存在着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于是核心素养也就得到了养成.与此同时回答这个问题还可以从课程的角度来思考,生物学科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之一,其具有独特的课程特点,因此当把核心素养与高中生物学科结合起来的时候,也就形成了属于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认识.根据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界定,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要素,其中生命观念是第一要素,也是生物学科发展中应当着重强调的一个要素.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很大程度上首先就是生命观念的培育,考虑到生命观念概念相对抽象,因此在思考其培育的时候,需要坚持寻求科学解读、探究培育途径、教后深入反思的思路.
一、生命观念素养解读
从概念逻辑的角度来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是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高中生物学科中那些更为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终身性的特征.显然,这样的界定来源于核心素养这一宏观概念,而作为一线教师对学科的解读,需要结合其四个要素来进行.
以生命观念这一核心素养为例,一般认为,生命观念就是人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显然,生命观念是在生物探究的过程中经过证实而形成的想法与观点.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培养生命观念素养的关键在于建立生命与生活关系的认识,也就是说生活中与生命观念相关的事物,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重要基础.
之所以这样理解,是因为生命观念不仅依赖于生物学科知识而存在,更应当依赖于生活事物而存在,而且生命观念是要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也只有能够真正影响学生对生活事物判断的生命观念,才是真正的核心素养形态的生命观念.譬如当前比较热门的一些社会话题,如校园暴力、学习压力所导致的中学生自残甚至是自杀事例等,本质上都需要用生命观念的视角去审视.
当然,生命观念的培养基础,还是具体的生物学科知识,结合具体的知识教学去发掘生命观念培养的素材、捕捉生命观念培养的契机,应当成为生命观念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思路.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但是生物学科当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所以说在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时候,既需要基于生物学科的知识来进行,也可以适当的从人文角度来进行.因为生命原本就不只是指生物角度的生命,也指人文角度的生命,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只有从生物以及人文两个角度来认识生命,才有可能形成更加科学更加完整的生命观念.当然从当前的生物学科教学来说,这样的认识实际上是一种拓展与延伸,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出新的努力.
二、生命观念培养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考虑到生物学科教学强调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四个维度,因此在此四个维度的基础上进行生命观念的培育,从而引导学生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就是生命观念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之源,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体的策略的关键在于“心验”.笔者这里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教学来阐述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生命观念培养情境
向学生提供事前准备好的学生家长的照片,然后用PPT呈现出来以让学生判断是谁的父亲或者是母亲.这个情境学生非常感兴趣,而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认知再提出问题:人们常说“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筯”,这是生活中的通俗表述,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人们这么说呢?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会这么“像”呢?事实证明,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可以驱动学生对生活事物的思考,并对其背后原因的探究.
2.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寻找生命观念的培育点
实际上,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第一反应往往是“DNA”,也有学生说是“基因”.正常情况下,此时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并厘清.比如说可以向学生介绍人体内的大肠杆菌,让学生去分析其中的DNA分子实际上是拟核中的环状DNA分子,其后就可以通过计算DNA分子数目与基因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基因就是一段DNA的结论.其后再可以思考人内的基因碱基数量与DNA碱基数量总数的关系,就可以得出基因是一段DNA而一段DNA未必是基因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推理,学生既可以发现两者的区别,同时也为建立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认识打下基础.
3.引导学生进入“心验”阶段,领会生命观念的内涵.
當学生认识到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后,可以进一步结合分子模型,去解释在生命繁衍的过程中,基因所起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相貌上,还体现在性格上.也就是说基因相当于父母与子女之间信息复制的载体,在建构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发散思考,以让学生认识基因复制信息的过程,本质上也是生命繁衍的过程,其中彰显着整个人类抑或生命个体的人性光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生命观念培养,需要结合具体的知识来进行,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形成的生命观念变得过于空洞.当然如同上面第一点所分析的那样,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方式去进行,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人文视角.在上面所举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这一知识的教学中,当学生看到基因的时候,很自然的就能想到基因的复制等,还有学生能够明确提出“克隆”的概念,这个时候教室就可以做适当的延伸,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科知识以及生命伦理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学生就容易得到具有辩证意味的结论,从而丰富他们对生命观念的理解.
三、生命观念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在建构生物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形成生命观念.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在感叹生命信息遗传过程中的神奇时,也意识到生命的传承也是人文精神的传承,因而在生活中更加应当关注生命个体、珍惜生命.甚至有学生说“对生命的关注,不应当只是面向人,而应当面向所有的生命”,在笔者看来这就是带有博爱思想的认识,是生命观念的形成与升华.
生命观念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生命观念是植根于具体的生物学科知识基础之上的,也是在学生建构生物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当然这个形成过程是一步步累积出来的,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非常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会运用多种方式,教师所进行的人文点拨也可以是多元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生命观念,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形式是比较多样的,这符合当前多元社会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应当说在高中阶段进行这样的生命观念教育,既契合了生物学科的基本特征也满足了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育应当是一个较好的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过程.
进一步反思生命观念的教学,笔者还发现将生命观念的培养镶嵌于生物学科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自主形成关于生命观念的认识,而自主形成的认识显然更容易让学生形成观照生活事物的意識,而这正是生命观念素养的本质,这也证明,这样的生命观念教养思路也应当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思路.由此总结高中生物学科教育中的生命观念培养,关键还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去实现生命观念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7(3):71-73.
[2]张祥.例谈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理解与培育[J].中学生物学,2017(12):55-56.
[责任编辑:季春阳]
作者简介:陈景云(1983.6-),女,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生命观念;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30-0108-02
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教学的主流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值得深入思考.目前比较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是最终必须达成的一个目标,而根据基本的逻辑关系,目标的达成一定需要一个具体的途径,那么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当中,这个途径应当是怎样的呢?回答这个问题,既需要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思考,比如说可以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等等,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品格的培养与能力的培养,而在品格和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当中,必然存在着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于是核心素养也就得到了养成.与此同时回答这个问题还可以从课程的角度来思考,生物学科作为高中课程体系之一,其具有独特的课程特点,因此当把核心素养与高中生物学科结合起来的时候,也就形成了属于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认识.根据新修订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界定,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要素,其中生命观念是第一要素,也是生物学科发展中应当着重强调的一个要素.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很大程度上首先就是生命观念的培育,考虑到生命观念概念相对抽象,因此在思考其培育的时候,需要坚持寻求科学解读、探究培育途径、教后深入反思的思路.
一、生命观念素养解读
从概念逻辑的角度来看,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是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高中生物学科中那些更为关注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具有综合性、发展性、终身性的特征.显然,这样的界定来源于核心素养这一宏观概念,而作为一线教师对学科的解读,需要结合其四个要素来进行.
以生命观念这一核心素养为例,一般认为,生命观念就是人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显然,生命观念是在生物探究的过程中经过证实而形成的想法与观点.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培养生命观念素养的关键在于建立生命与生活关系的认识,也就是说生活中与生命观念相关的事物,是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重要基础.
之所以这样理解,是因为生命观念不仅依赖于生物学科知识而存在,更应当依赖于生活事物而存在,而且生命观念是要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的,也只有能够真正影响学生对生活事物判断的生命观念,才是真正的核心素养形态的生命观念.譬如当前比较热门的一些社会话题,如校园暴力、学习压力所导致的中学生自残甚至是自杀事例等,本质上都需要用生命观念的视角去审视.
当然,生命观念的培养基础,还是具体的生物学科知识,结合具体的知识教学去发掘生命观念培养的素材、捕捉生命观念培养的契机,应当成为生命观念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思路.此处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但是生物学科当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所以说在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时候,既需要基于生物学科的知识来进行,也可以适当的从人文角度来进行.因为生命原本就不只是指生物角度的生命,也指人文角度的生命,尤其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只有从生物以及人文两个角度来认识生命,才有可能形成更加科学更加完整的生命观念.当然从当前的生物学科教学来说,这样的认识实际上是一种拓展与延伸,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出新的努力.
二、生命观念培养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考虑到生物学科教学强调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四个维度,因此在此四个维度的基础上进行生命观念的培育,从而引导学生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就是生命观念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之源,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体的策略的关键在于“心验”.笔者这里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教学来阐述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包括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生命观念培养情境
向学生提供事前准备好的学生家长的照片,然后用PPT呈现出来以让学生判断是谁的父亲或者是母亲.这个情境学生非常感兴趣,而在学生的兴趣基础上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认知再提出问题:人们常说“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筯”,这是生活中的通俗表述,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人们这么说呢?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会这么“像”呢?事实证明,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可以驱动学生对生活事物的思考,并对其背后原因的探究.
2.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寻找生命观念的培育点
实际上,学生对上述问题的第一反应往往是“DNA”,也有学生说是“基因”.正常情况下,此时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是模糊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并厘清.比如说可以向学生介绍人体内的大肠杆菌,让学生去分析其中的DNA分子实际上是拟核中的环状DNA分子,其后就可以通过计算DNA分子数目与基因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基因就是一段DNA的结论.其后再可以思考人内的基因碱基数量与DNA碱基数量总数的关系,就可以得出基因是一段DNA而一段DNA未必是基因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推理,学生既可以发现两者的区别,同时也为建立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认识打下基础.
3.引导学生进入“心验”阶段,领会生命观念的内涵.
當学生认识到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后,可以进一步结合分子模型,去解释在生命繁衍的过程中,基因所起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相貌上,还体现在性格上.也就是说基因相当于父母与子女之间信息复制的载体,在建构这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发散思考,以让学生认识基因复制信息的过程,本质上也是生命繁衍的过程,其中彰显着整个人类抑或生命个体的人性光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生命观念培养,需要结合具体的知识来进行,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形成的生命观念变得过于空洞.当然如同上面第一点所分析的那样,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方式去进行,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具有一定的人文视角.在上面所举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这一知识的教学中,当学生看到基因的时候,很自然的就能想到基因的复制等,还有学生能够明确提出“克隆”的概念,这个时候教室就可以做适当的延伸,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科知识以及生命伦理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学生就容易得到具有辩证意味的结论,从而丰富他们对生命观念的理解.
三、生命观念教学反思
实践证明,通过上述教学策略的运用,学生在建构生物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形成生命观念.体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在感叹生命信息遗传过程中的神奇时,也意识到生命的传承也是人文精神的传承,因而在生活中更加应当关注生命个体、珍惜生命.甚至有学生说“对生命的关注,不应当只是面向人,而应当面向所有的生命”,在笔者看来这就是带有博爱思想的认识,是生命观念的形成与升华.
生命观念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生命观念是植根于具体的生物学科知识基础之上的,也是在学生建构生物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当然这个形成过程是一步步累积出来的,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非常丰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会运用多种方式,教师所进行的人文点拨也可以是多元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生命观念,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形式是比较多样的,这符合当前多元社会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应当说在高中阶段进行这样的生命观念教育,既契合了生物学科的基本特征也满足了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从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育应当是一个较好的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的过程.
进一步反思生命观念的教学,笔者还发现将生命观念的培养镶嵌于生物学科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自主形成关于生命观念的认识,而自主形成的认识显然更容易让学生形成观照生活事物的意識,而这正是生命观念素养的本质,这也证明,这样的生命观念教养思路也应当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思路.由此总结高中生物学科教育中的生命观念培养,关键还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去实现生命观念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7(3):71-73.
[2]张祥.例谈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理解与培育[J].中学生物学,2017(12):55-56.
[责任编辑:季春阳]
作者简介:陈景云(1983.6-),女,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