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猫家记

来源 :散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yk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念中学时,他的同学家里面养了好多猫,其中有波斯猫。听说波斯猫的两只眼睛是两种颜色,是不是这个样子的猫就叫波斯猫,到现在我也弄不清楚,因为毕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送到我们家的小猫确实一只眼睛是蓝色的,另外一只眼睛是琥珀色的,非常漂亮,一身白毛没有杂色,真正地被当成宠物养了。当时家里的房子已经换了,非常暖和还向阳,小猫来了之后还算享受,但却有点享受过分了。由于家里生活条件改善了,它来的时候很小,就喂它喝牛奶,吃鱼也是吃熟的,火腿也不吃凉的,要烧烤的。
  小猫长得很出息,但是时间一长就发现,相对于胖胖的身子,腿显得短了一点。小猫和我越处越好,经常一起玩耍。在它长大了以后,本性使它要练习捕捉。早晨我还没有起床就先把胳膊伸出去,小猫就钻到床单下面,从床单后偷偷地隐蔽钻行到我的胳膊下面,然后往上一扑,居然能够咬住我的胳膊荡秋千。只要我稍微一动,它就做逃跑状。仔细看我的胳膊,只是有一个红点儿,却一点儿也不伤及皮肤,这种程度的拿捏让我感到很是惊讶。于是一次一次逗它,它就一次一次来捕捉、悬挂。次数多了,我也感到烦了,就不让它来了,它显露出很失望的样子,悻悻而去。
  我把大人对小孩的那种溺爱转移到猫的身上了。这只猫不吃活鱼,它只喜欢吃熟的鱼,最好还是烤的鱼。有一次,别人送来几条小活鱼,收拾得很干净,我就给了它两条吃,它吃是吃了,吃后却出了问题。很快我在屋里闻到一股臭味儿,心知是它的胃肠出了事,循着臭味儿找到源头一看,知道需要清理。它凑到旁边,好像有一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的表情。我又采取过去的老办法,捏着它的后脖颈,给了它两个小嘴巴,意思是今后不许随地大小便,随处便溺,这是不可以的,因为地上还有地毯。等放下猫以后,我没再留意它,一直到晚上很晚时才发现猫找不到了。我们全家到各个地方去找,一边喊着猫的名字,一边到处打听,可是好长时间也不见猫的踪影,最后只好忧心忡忡地回家。将近半夜时,突然听到床后的旮旯里有点儿小动静,起初还以为是老鼠,后来到那儿一看,发现是猫老老实实地在那里一动不动,于是赶紧把它抱出来。知道它听不懂我的话,但我还是向它道了歉。第二天,一切就都回归正轨了。
  就在这一年的夏天,我的儿子要中考了,而这个季节却是猫的发情期。它是个小公猫,如果很残酷地把它圈在家里面不放出去,对它来讲,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应该的。可是放出去,怎么回来?我们家住在四楼,又不能够跳窗户,这是个麻烦事。正值此际,我的一个老同学,当时是什么气功大师,在外地很出名,说是有半仙之体,要到我家来看我。当他来到我家,看到猫以后突然“嗷”的一声叫道:“这猫是我的。”我一寻思他是一个有点信仰的人,那么猫到他家是吃不了亏的,借此机会就赶快给它找一个更好的主人吧,于是就答应了他。他说:“我明天回大庆,早晨五点钟车到你院里,你把猫给我准备好,我就带走了,这就是我的猫了。”我说:“行。”第二天早晨四点多钟,我就起床给猫预备吃食,给它倒上鲜牛奶和它平时爱吃的东西。一开始它吃得很好,但是一吃完就一下子钻到厨房的碗柜底下不出来了。我很着急,因为眼看就快到五点钟了。我用棍往外挑它,可是怎么也不成功。直到我的老同学来到我家,我俩合作才把这只小猫从柜子底下请出来。我预备了一个小筐,还有一条毛巾,并把毛巾缝到小筐上面,免得路上小猫有什么闪失。临别时小猫从小筐的边缘露出了小脑袋,用一种无法形容的眼神儿定定地瞅着我。我们之间虽然不能够用言语来交流,但是我内心的悲凉,真真切切的和小猫融合到一块儿了。
  这一别,使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资格养猫的人,和我见识过的那些真正爱猫的人完全无法相比。
  我见过的爱猫家的第一位,是季羡林教授。我认为季先生是一位合格的爱猫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和几位学者朋友策划了一套“二十一世纪世界文化热点问题丛书”,由季先生担当总顾问。他很负责任,对于丛书的很多重要问题都给予了指导,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对此,我一直感念至今。我到他家去很是有一些次数的。每一次到季先生那儿,在他的旁边儿总是趴着一只白猫。他的宠物白猫,初次看的话,实事求是地讲,恕我不恭,颜值不高。有一次,我看季先生很高兴,就聊起了猫的话题。我说:“我也养过猫。”季先生眼睛一亮,问我:“养过什么样的猫?”我就把自己当时养的波斯猫活灵活现地向季先生描述,说自己的猫颜值如何高,如何优秀。看先生的表情并没有点赞的意思。他问道:“你的猫能够陪你散步吗?”我说:“这个不能。猫和狗可不一样,我从没有过猫陪主人散步的体验。”季先生告诉我:“我的猫能陪我散步。”猫陪季先生散步的照片,我好像看过。在我们三个人和季先生合影的照片上,那只猫居然像一个小主人一样在他怀里一动不动,很配合地取景入框。有时我会问看照片的人:“照片上几个人?”被问者一愣:“不就是四个人吗?”我说:“五个,那个小一点。”听者乃恍然大悟。
  说起第二位,那就要讲一个国际小故事了。在我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于日本东京涩谷的国学院大学留学期间,大学研究生院里有一位女资料员非常喜欢猫。当时她是独身,养了三只猫,把猫照顾得相当周到。她经常帮我复印资料,在学习方面也给了我不少帮助。她喜欢汉语,又想到中国来,我就给她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的一个汉语班,后来她就来学习了。在长春见面后聊起猫,我说现在不敢养猫了,没有条件。她回国后不久,就给我来了一封很长的信,我以为信中有很多事情要说,展开一看,这封长达七页的信中竟然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来谈猫。她在信中说自己养了三只猫,一只老猫,一只中猫,还有一只小猫。她觉得老猫太老,已经不活跃了,将来说不定哪天就没了,于是就养了一只别人给的很可爱的小猫。因为小猫到她家时刚刚断奶,所以她对小猫照顾有加,可以算得上是溺爱了。小猫在她那儿生活得很愉快,成长得也很好。突然有一天,她发现那只中猫不见了,就以为走失了,于是到处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而周围的邻居并没有把别人的猫据为己有的习惯,她就一直寻找着。大概过了一周,她忽然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发现了那只中猫。那只中猫和她四目相视。她激动得赶紧招呼那只猫回来,可是那只猫并没有靠近她的意思,而是转身绝情而去。隔了一周,她在别的地方又发现了那只中猫,她同样热情地呼唤,可是那只猫还是不予理睬。回家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掉眼泪,她想,是她太溺爱那只小猫,这只中猫感到被冷落了,在家庭里面没有了地位,于是就采取了离家出走的策略,而且义无反顾。
  家庭里面猫与人的关系,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感情问题一定要处理好,不能够有远有近,有亲有疏。动物同样不愿意被边缘化,它们也是有感受和感情的。我想,即便是研究动物的专家大概也不会反对这样的结论吧。
  第三位,是我真正佩服和非常熟悉的爱猫家。认识和了解她多年,我更坚定不再养猫的信念。这位养猫者和我是同龄人,十四岁就当了演员,演过《红领巾的故事》。1960年在吉林省电视台刚刚成立后不久就成为首席主持人,是位美女,颜值很高,家世也非常好,是秋瑾家族的后代。无论从哪方面来讲,素质都是非常优秀的。她的母亲对我很好,每一年在几个时间节点上我都要去看望她老人家,到她家做客。第一次到她家时就知道她家有一对白猫,一雌一雄。那对猫正处于青壮年时期,每一年都能生好几窝小猫。她告诉我,每次有了新生下来的小猫,她都是很认真地将它们送给真正喜欢猫的人,而且过后也一直关注着。
  猫老了以后皮毛会稀疏发硬,就和人头发的情形差不多,而且不愿意和人接触、亲近。她的住宅在那个时候算是可以的,她就把一个小屋开辟出来专门养猫。即便是像她那么讲究清洁的人,屋里面还是有一股猫味儿。她对猫的照顾可以说是无以复加。虽然在那个时候她已经不做主持人了,但还是会经常出席一些活动。毕竟是公众人物,穿戴还是很讲究的。有几次我们一起出席活动到餐厅吃饭,我们在她的后边走,看到她的回头率不说是百分之百,也差不多。这么高素质的人,这么漂亮的女人,在她华丽的服装上面居然每次都能看到残留的猫毛。有时和她特别熟悉的人就给她往下择猫毛,她说:“不用了,怎么搞也搞不干净,随它去吧。”最后,她把家里两只老猫完美送终,对两只猫来说,享这么大的福大概也是一种缘分。我想,养猫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是一种真正的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真正的共同生存,這样才算合格。
  养猫的道理,得要真正入心,才能够做出合格的事。为了一时的兴趣,为了解闷而养猫,肯定是低层次的。要想达到一定境界的话,不把猫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是不行的。
  责任编辑:沙爽
其他文献
这是个让人过目难忘的人:默然无语中,一张肌肉松弛下垂的长脸毫无表情;一双眼皮耷拉的眼睛总是呆呆盯着某处,仿佛时刻都对世间做着努力的探究;容易露出牙齦的嘴总是闭着,似乎习惯用沉默保护自己,只是突然爆出的笑声总容易令人感到莫名其妙。他是我居住小区的保安,高大的身躯显得笨重,行动迟缓,我学着别人叫他福哥,具体的名字不详,更不想知道。门岗的保安走马灯般换人,说不定哪天,他便永远消失于我的视野,然后由岁月渐
期刊
杨花榆荚核桃花  春意的加深是从柳絮颜色开始的,先是鹅黄,后是淡绿、深绿、苍绿,最后便化作漫天雪飞。我的同乡昌黎先生叹道:“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柳絮其实是比杨花更早的先驱。不过现在城里也看不到会飞的柳絮了,每一棵柳树上都插着几个针管样的东西,是专门用来抑制柳絮变成雪绒花的。现代科技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却扼杀了许多古来的诗意。  每次去清河边散步,看见那一条条绿丝绦上悬垂生长的柳絮,一天
期刊
从早晨开始,我就提醒自己:该去买一条裤子了。天开始变冷,不能老穿那条浅色裤子。倒是有一条纯棉的裤子,穿着蛮舒服,但不知为何在屁股上破了一个洞;以往都是裤腿弄烂、裆部开线,这次裤腿、裤裆均好,却在腰下、屁股上的部位磨破,真不知它几个意思。  到下午,不买不行了。骑上破自行车转,不想小区门口便有,是临时来摆摊儿的,摆着不少,还有我中意的屁股上破洞的那种。一问,五十元一条,更加高兴,以往在商场、服装店都
期刊
念青夏格尔神山,就在眼前。  遍地蒿草,雪花纷飞。羊群低语,普氏原羚停止觅食加速奔跑,宛如一道闪电。  神山不会对所有人敞开胸怀。大湖北岸的念青夏格尔神山,是千年万年风霜雨雪的杰作,以苍天为背景的沉思者。永恒、庄严。  淡雪没有停止的意思,通向神山的路被冰雪覆盖,宽阔、明净,加悟才让岩羊般跳跃,攀上一处处陡崖……  几天前,加悟才让发现了雪豹的踪迹,我跟随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李文靖博士,与加悟才让约
期刊
犁  犁,这是个含有会意成分的形声字,耕地的工具,需要依靠牛力来牵引。牛耕之前使用的是耒, 耒由木把和铁铲组成,一人拉,一人扶,生产力之低下可见一斑。犁就复杂多了,不用说当代的钢铧犁、机耕犁,就是尚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木犁,也可以就它做出一篇大文章来。  犁身可以分为四大件、三小件、两配件。四大件指犁辕、犁牮、犁底、犁把。犁辕是供牛拉拽的木杠,相当于汽车的大轴,用结实的粗杂木刨凿而成。松杉之类直纹
期刊
一  我起了个大早,驱车前往村子。  三个小时后,终于顺利抵达。  村名杨庄,由三个首尾相连的自然村组成,居民有藏人,也有汉人。记得二十年前,杨庄只三十来户人家,现在竟发展到了整整六十户。  在村口的白塔旁,遇到了堂弟道吉。  道吉人高马大,比我小七八岁,也就四十岁左右,但脸黑,皱纹多,背又驼着,看起来像五十几岁的人。他左手斜挎着背篓,右手持铁叉,在铲拾路边的牛粪。  我停了车,摇下玻璃窗问道吉:
期刊
阴阳师  阴阳师最初诞生在峚山脚下。阴阳师区别于凡人的特征是,如人体以鼻子为中线进行轴对称折叠,他们的身体一半黑一半白,可以左侧黑、右侧白,也可左侧白、右侧黑,后人称其为阴阳师。阴阳师分不同等级,初级阴阳师黑白之分不明显,只是隐约可感觉到;越高等级黑白越分明,最高等级的阴阳师一侧纯黑、一侧纯白。  阴阳师人数极少,他们的诞生与峚山出产的玉膏有关。阴阳师的祖上用玉膏浇灌丹木,经过五年的生长,丹木就会
期刊
一  夜深风寒,一城人静。写了“蒲宁寓”的灯柔和地亮在门外,等着深夜里前来叩门的人。  青石阶梯,古色木门,门上黄铜的门环,一一被灯光照着。头上是青瓦的门檐。踏进去,里面是一方小的天井,出天井往左,才真的进了院子。  下廊下火盆里的炭火已经烧得很旺。近前去,一团暖烘烘的热气扑来,扫去半身寒气。凳子是围着炭盆置好的,人这里才坐下去,那厢便有粑粑卷送上来,说,这夜深风寒的,怕是饿了,让在炭火上烤热了吃
期刊
一  强烈的阳光透过舷窗,打在翻开的《看不见的城市》一书内页上。阳光切出书页上的一块,照耀着其中文字:“旅途终于把你带到了塔马拉。你沿着两边墙上挂满招牌的街巷走进城市,眼见的不是物品,而是意味着其他事物的物品形象……”阅读使人困倦,机上的假寐又让我陷入杂乱无边的想象。我去往的是之前从未去过、从不知晓的一个县城。连续三个月因疫情对人员流动的严格限制刚被解除,六千米高空上飞机沉闷的肚腹内的乘客的脸庞全
期刊
三张床整齐地摆开。  住进去才知道,这本是两张床的空间。天花板上悬垂下来的两个离地不高的蓝色布帘子严重错位,暴露了这一切。床多了,帘子没有多,隐私只能遮挡得影影绰绰、犬牙交错。  最里边靠窗户,躺着一个瘦削老人,床头挂着吊瓶。老头八十一岁,来之前还和小他一岁的老伴种地。老伴十多年前患上了帕金森,偶尔会糊涂。这老两口的经历,给我一个错觉,那就是在土里刨食的人身體皮实,性命结实。老头的胆出了问题,被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