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悲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2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运用以诗论诗的形式,从审美的角度探讨诗歌的各种艺术风格。司空图生活的晚唐,盛唐气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社会动荡、时局剧变。如果说司空图《诗品》中“雄浑”“豪放”“劲健”等诸品都符合盛唐诗人创作的艺术风格,那么“悲慨”这一品则是司空图纵观诗歌艺术的流变,对当时诗坛普遍流行的苦闷徘徊、哀怨惆怅的艺术风格的揭示和总结。
  一、《诗品·悲慨》的文本阐释
  “悲慨”是《二十四诗品》中的第十九品,其品曰:“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通读《悲慨》篇,人们可以发现,这是一首情感真切和寓意深沉的抒情诗,通篇纯用艺术形象描绘,没有用逻辑语言概括和提出文学理论判断,这给人们认识它的理论含义和理论价值带来一定难度。人们通过解读诗句外在的艺术形象,从而深入理解思想内容。
  《悲慨》诗的首二句先描写自然景象,大风卷起水浪,树林均被摧折。通过景物描写,该诗用因果连绵句点出了一种“悲慨”之境。联系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大风卷水,林木为摧”可能是此时晚唐动荡局势的象征。
  中间八句,从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向了思想精神的层面,逐渐烘托出一个忧国忧民、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和悲叹人生的雅士形象。第二句“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的意思是正当思想痛苦到了极点,想一死而解脱的时候,召唤好朋友陪伴,以缓解思想、精神和心理上的苦闷,可是没有看见他的到来。第三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这里诗人慨叹人生短暂,认为富贵如冷灰,不足为道。“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四句更是表达了诗人面对晚唐社会黑暗的愤懑和对世事前途的慨叹。世道日益沦丧,而谁才是今日之雄才,自己有“壮士拂剑”的报国志向,一腔正气却只能换成一声哀叹。
  最后一句“萧萧落叶,漏雨苍苔”再次写景,落叶萧萧落下,残雨滴落在苍苔上,与开头首位呼应,更增添悲戚的力量。
  全诗虽无明显的理论结论,但可以从中窥见司空图的艺术主张。首先,创造悲慨风格的诗歌需要真实地描绘凄切苍凉的客观环境,选择适合的意象,营造一种悲戚的氛围。例如,本诗选择了“大风”“林木”“萧萧落叶”“漏雨苍苔”等意象描写了凄凉悲苦的环境,为全诗奠定了悲慨的基调。其次,要形成悲慨诗风,诗歌还应显示出形成悲慨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因素。诗歌中“大道日丧”揭示了社会沦丧、世道沉沦是悲慨之源,“壮士拂剑”不仅仅是个人的无奈,还包含着时代、国家的悲哀,从而揭示出悲慨诗风形成的内在成因。最后,把握和处理好主客关系,使个人的主观愿望、情思、审美意趣等表现与社会的、自然的客观景象的描写达到高度和谐统一。《悲慨》一诗景和情并没有割裂,首二句诗人因客观环境而陷入思想精神的苦闷之中。“大风卷水,林木为摧”不仅仅是简单的环境刻画,还暗喻当时黑暗的、动荡的社会现实,包括诗人在内的知识分子一腔报国之志没有办法实现,痛苦悲愤之情跃于纸上。诗人只有将具有深切社会意义的浩然之哀与个人生活不幸之哀进行融合,才能创造出成功的悲慨作品。
  二、“悲慨”的悲剧意蕴
  《悲慨》这一品不同于其他诸品的描述的劲健、冲淡之美,表现了别具一格的悲剧风格美,传达出中国传统诗歌艺术中蕴含的悲剧意识。诗歌发展到晚唐时期,已经一扫盛唐气象那种激昂奋发、积极乐观之态。动乱的社会现实反映到文学创作中,许多晚唐诗人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社会生活体验,创造了大量悲慨风格的诗歌。司空图敏锐地捕捉到了在艰危时局下社会心理的变化,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站在风格理论建设的高度,创作了《悲慨》诗,探讨了“悲慨”诗风产生的成因及其艺术特征。
  (一)忧国愤世、无法改变的无力之感
  《悲慨》诗中提到诗人因为“大风卷水,林木为摧”,而“适苦欲死”。根据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大风卷水”可喻指整个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林木为摧”可喻指当时在混乱的社会局势下,黎民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精神苦闷已经到了一个极点,唯有死方可解脱。《新唐书·司空图传》记载:“朱全忠已篡。召为礼部尚书,不起。哀帝弑,图闻,不食而卒。”唐亡后,司空图对现实感到绝望,并且无法排除精神上的痛苦,最终走上了“不食而卒”的自杀之路。任何一个有国家使命感的诗人,面对动荡的局势、国家危难,自己空有一腔热血,但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油然而生一种悲戚之感。
  (二)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无奈之感
  人的生命不是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消逝。不少诗人很早就敏感地意识到时间面前,人的生命是短暂且脆弱的,这种对人生苦短、时间易逝的慨叹很早就形之于诗歌之中,如曹操的《短歌行》。人作为短暂而渺小的个体生命在永恒流動的时间面前是无奈的,对时间流逝的无法掌控,使人们产生一种忧伤的情愫。
  司空图在《悲慨》诗中也流露着这样一种情愫,他说“百岁如流,富贵冷灰”。人生百岁不过如流水般转瞬即逝,一往不回。满堂富贵,热闹非凡,到头来不过是一堆冷灰。在这里,富贵如冷灰似乎是引起悲慨之情的直接原因,但悲慨的根本原因则是对“百岁如流”的无奈。人的一生短暂一去不复返,富贵功名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空。纵使人生富贵荣华,不过是匆匆百年,怎么不引发人感慨呢?
  (三)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感
  人生苦短,时光易逝,古人很早就意识到要想追求生命不朽,只能让自己的思想精神功业永垂不朽。人的一生只不过短短的百岁光阴,想立下千秋伟业是很难的。千古以来,对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慨叹是诗歌永恒的旋律。历代许多文人都借助诗歌倾诉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感。
  《悲慨》篇塑造了一个忧国愤世、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这位壮士本应该雄姿英发,仗剑而行,建功立业,但是由于“大道日丧”,自己空有雄才,也无法实现报国立功之志,只能在“萧萧落叶,漏雨苍苔”的悲凉之景下,拔剑慨叹,一腔正气只能化成一声声哀叹。《悲慨》篇中的这一壮士形象,是诗人自己,也是中国千百年来所有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有志之人的代表。
  三、“悲慨”与司空图创作取向
  最符合司空图美学要求的典型悲慨作品,应该是李白的《行路难》,这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时的悲慨之作。诗中极言自己忧国愤世之情和鸿鹄之志。司空图的“壮士拂剑”与李白的“拔剑四顾心茫然”意象一致。但李白的悲愤之情并没有停留在“浩然弥哀”上,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及沧海”慷慨激昂地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胸襟以及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与向往。
  司空图自己也有创作诗歌,他不仅是晚唐时期重要的文学理论家,还是一位重要的诗人。司空图一生都处在这个大混乱时期,对唐朝失去信心后,司空图告别官场,回归山林生活。回归平静的司空图心灵却不平静,他有一腔报国立业之志,又无能为力。司空图的诗歌也有大量的悲慨作品,这与司空图的人生经历和美学主张有关。而司空图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也集中在悲慨诗方面。例如,《退栖》“官游萧索为无能,移往中条最上层。得剑乍如添健仆,亡书久似失良朋。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诗中化用了两个历史典故,分别是“燕昭怜马”和“支遁爱鹰”,诗人借以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燕昭王这样重贤爱才的君主的追慕,自己虽然退隐但仍胸怀支遁爱鹰之壮志。
  司空图创造的悲慨诗作注重渲染凄切苍凉的环境气氛,写出形成悲慨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因素。司空图的诗作中多次表达对晚唐社会的动荡、战乱的哀叹和无奈,自己退隐山林,心却跟随着大唐社会的脉搏跳动,感受着时代的哀愁和国事的哀叹。司空图的悲慨诗始终停留在“哀”上,并没有达到“壮士拂剑,浩然弥哀”的境地。但是,诗人能够将社会之哀与个人之哀缜密融合,使诗作的情感浓郁,感人至深。
  (华南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目前市场上有关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的著作很多,对于学习者来讲,其实用性并不是很好。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和自身不断的学习与探索,笔者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以快速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本文就手绘效果图的线稿绘制方法和马克笔设色方法展开论述。  一、线稿的表现技法  (一)线的练习方法  线条是手绘的灵魂,每一幅成功的画作都离不开高质量线的表达。绘画和书
期刊
桃树,落叶小乔木,叶形小如针形,蔷乔木植物。春季三月开花,花朵呈淡红、粉红或白色。果实呈球形,桃叶茂盛,桃果硕大,表面带有茸毛。桃生长于我国北方地区,栽培历史悠久。《诗经·周南·桃夭》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后来,许多文人赞颂桃,它成为文人的一种精神寄托。  从古至今,“桃”在陶器、年画、雕刻、
期刊
美术活动是一项具有娱乐性和时代性的社会活动,而群众作为群众文化传播的主要承载对象,在美术活动的文化传播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人民群众在经济和物质上得到极大满足之后,人们越来越注重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而美术活动作为群众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术活动的开展使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一、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在我国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美术活动成
期刊
电贝斯是一种电声乐器,其音量可调节,通常用于现代电声乐队中,可以极大地丰富乐队的音色。本文阐述了电贝斯的历史、种类与品牌、入门演奏时需要的基本设备,使得更多初学者深刻了解电贝斯这种乐器,进而形成良好的艺术语言与演奏风格。  一、电贝斯的发展史  刚接触电贝斯时,很多初学者会遇到诸多问题,不甚了解电贝斯的概念、起源、款式,不知道如何挑选电贝斯及其周边设备。电贝斯起源于1920年,是从低音提琴演变而来
期刊
“等到月亮挂上天际,夜莺飞向蔷薇树,用胸膛顶住花刺整整唱了一夜。”英国作家王尔德所写的《夜莺与蔷薇》蕴含着丰富意象、斑斓色彩和诗一般的韵律,充满形式之美。本文深入挖掘童话故事的主题,结合工笔花鸟画的特点进行创作和分析。  《夜莺与蔷薇》是王尔德创作的著名童话故事,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笔者,因此笔者以此为素材,创作出工笔花鸟画小品《夜莺与蔷薇》。工笔花鸟画旨在精工细作,本次创作的工笔花鸟小品画是在越
期刊
刘小东是我国油画界“新生代”绘画艺术家,其绘画题材接近生活,风格引人注目,他以自己的视角来观察生活,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记录着当下社会,影响着当代中国新写实主义的油画。他用自己好的作品加上创新的精神诠释这个现实的社会,重新解释了现实主义。  一、刘小东绘画风格的形成  (一)时代与家庭背景的影响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刚毕业走出校门的艺术大学生,他们希望将在美院学到的技法与现代艺术理念相结合,表现
期刊
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其在群众文化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艺作品的要求不断提高,闲暇之余还会进行文艺创作。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参与者,文化馆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详细分析如何充分发挥文化馆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并给予合理化建议。  文化馆是指由政府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
期刊
每个人在初次选择职业时,都希望它是鲜亮的、被人羡慕的,而护士这个职业从任何角度讲都具有闪光点,因为工作特点,护士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白衣天使”。但是,如果服务对象是失去理智的“三无”流浪乞讨精神病人,你还会选择吗,还会像对待正常病患那样服务他们吗?在一所民政部门医院里,面对一群天使早晨忙碌工作的缩影和她们表现出的敬业精神,你有何感想呢?  当每天第一缕阳光洒向新安医院住院病房楼院落的时候,大楼内就会
期刊
情感是任何艺术形式的根基和灵魂,拥有情感的艺术作品,才是有灵性的,才是有生命的,才是上乘之作和精品之作。在美术艺术的绘画风景写生中,情景交融,状物传情,是作品艺术性和情感性的完美表达,也是绘画艺术魅力的精髓所在。风景写生不仅是一种绘画技巧的训练,也是对艺术感悟和情感思维的训练。本文从构图、造型和色彩三个方面,对风景写生中的情感表达进行了浅显的探讨,以供参考。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艺术和情感一直是
期刊
人不是四处游走才是旅行,安静的思考也是旅行,一切探索、追寻、触及不可知的领域,都是一种旅行。有美丽的校园,就有宁静的小路;有宁静的小路,就有探索的脚步。我和研学有个约会,约在校风务实、学风端正、教风严谨的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这里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这里是风景优美的园林化校园,这里是国家AAA级景区,还是江西省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行走于气势恢宏的神龙广场,漫步于绿树成荫的香樟路,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