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材料作文的审题技法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so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写作材料作文时,会遇到古诗文类材料作文,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因为无法把控诗词的深层意蕴,继而影响作文的立意。我们先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第一,认识不足。有相当多的同学因对作文审题这一概念缺乏充分认识,有的断章取义,随便撷取其中某一词句作为立意角度;有的囫囵吞枣,摸个大概就匆匆行文;有的不求甚解,凭着感觉定方向就下笔挥洒……从根本上讲,这些同学还没弄明白审题的内涵。
  一般而言,一道作文题常含核心事件、分析评论、写作指令及具体要求等三部分内容。如北京2007年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引发后面各种评述的对象、由头,属事件部分;随后的“有人说……有人说……”部分,则为针对前面某一人物事件展开的评析,同时也是为同学们打开思路的一种导引。剩余文字,是命题者发出的具体写作命令及要求了。
  再如2020年全国Ⅰ卷的作文题,材料第一部分主要陈述齐桓公成霸主的原因,即齐桓公听从鲍叔谏言,重用与己有一箭之仇的能人管仲。在二人的大力辅佐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此乃中心事件。第二部分是孔子和司马迁对材料中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管仲、鲍叔的评价。这两句精当的评语,给同学们提供了思考维度和写作方向。第三部分给出的是指令(内容指令:“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和“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情境与文体指令:“班级读书会”和发言稿)与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等)。
  弄清楚了作文题目的“结构”,基本上就算明白了审题是怎样一回事了。也就是說,我们不光要理解吃透材料,抓住事件的中心、重心和内在逻辑联系,还得充分借助材料中那些显山露水式的精辟剖析,打开思维,寻觅到最佳的立意角度。当然,全部的写作要求也必须在审读范围内。像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要求中的内容指令二,如果在写作中忽略“最”字,即在没有进行比较权衡就得出结论,则视为未能完全完成写作任务,就会被扣掉相应分数。总之,审题时要顾及方方面面,绝非走马观花式粗览材料后,就动手写作。
  第二,储备不够,方法不对。同学们应主动并广泛学习中国古典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厚植传统文化因子。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一般性的诗词谚语理解起来就不费功夫了。更何况,题目中总少不了一定的提示。
  就如2007年的北京题,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解读,“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这段提示语应该说得比较明白了。我们以第二种、第四种说法为例来说明。第二种“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细雨”突出其小、轻、柔,但润物无声;“闲花”指凋零的花瓣;“落地无声”强调甘愿化为泥土,呵护“鲜花”。这种自我奉献、不求名利的做派不正是恬淡的做人境界?第四种“‘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雨”虽细,也“看不见”,却“湿衣”了;“落花无声”,虽不惊艳,可也能“护花”。这都说明其虽自甘寂寞、默默无闻,却能有所作为。不追逐名利,却恬淡释然,能有所成的处世之道。从这层意义上理解,大有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味道。在解构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领悟材料的内涵外延,进而揣测出命题意图,同时也慢慢启动了多维思考。换言之,后面的“有人说”都可以作为本题立意的方向角度。这其实就是不少同学方法不对的地方——不善假于物也。只不过,同学们要挖掘出观点与材料间的逻辑联系。
  第三、缺乏系统的审题指导训练。作文素来不受大家待见,能避则避,实在躲不过,也是应付了事。如此一来,在心理上自然就有了抵触,要想仔细、全面、正确读好题目,是不大可能了。实际上,练就一双慧眼,准确无误看懂作文题目,是需要长期系统的专门训练。毕竟,不同类型的作文,审题的侧重点、思维方式以及方法都不同。如时事类材料作文(2015年高考题:举报父亲高速路上开车打电话),侧重如何看待女儿举报父亲的这一行为;名言类材料作文(2017年高考题:根据古诗句自选角度行文),需读懂每句古诗的含义,并从中建立起某种关联,作为立意方向;史实类材料作文(2020年高考题: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哪个感触最深),就要求讨论的文化信息或历史人物的能力、品质等须源于材料,且在权衡思辨中对三个人物做出选择,并阐释理由;漫画类作文,除关注画面的主要构件要素外,必须依据画面基本内容挖掘出蕴藏的寓意,并结合社会相关现实阐述,才能算合格的审读题目。总之,不同类型的材料作文,在具体的研读审判过程中是有区别的。所以,平时我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每一类型的作文题目都要进行训练,并在实践中,自行摸索出依“类”(类别)依“内”(内容)的基本审题要领及规律。
  接下来谈谈怎样看懂题目。
  首先,判别作文类型。前面我们已提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不再赘述。但得强调一点,不论什么样的题目,粗看一眼,多少有一种懵懂的味道,特别是看到古诗词就发怵,切莫慌张,静下心来,从头到尾,认真品读每个字词,充分利用好材料中的暗示语以及前面介绍的注意事项,看进去、走出来是不成问题的。
  其次,灵活运用审题方法。平常我们用的较多的作文审题方法有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分析关系法、多向辐射(思维)法、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等。这里,着重讲解由果溯因法。
  众所周知,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如2020年全国Ⅰ卷,材料中有哪些“果”?无外乎,有“鲍叔力荐管仲”“齐桓公重用管仲,完成霸业”“管仲助力齐桓公,成就美名”等“结果”。找出“结果”后,依托现有材料及相关的历史资料,展开探析。比如对“鲍叔力荐管仲”一“果”,我们可作如此分析:鲍叔之所以能放下立场,抛开个人荣辱、前程,大胆向齐桓公举荐齐国公敌管仲,是因为他深知管仲的才干远胜于人,要帮齐桓公完成统一大业,非管仲不可。在个人私利和国家大义面前,鲍叔识大局顾大体,甘居人下,展现出宽广的胸怀和知人善任的眼光。他知人善谏,懂得在有才能人的面前,要甘拜下风,要有爱国情怀和雅量等,就是“鲍叔力推管仲”的内在原因。又如对“齐桓公重用管仲,完成霸业”——“果”,可分析为:面对鲍叔推荐的昔日仇人,身为国君的齐桓公没有勃然大怒,下令斩杀以报一箭之仇,反倒听取鲍叔谏言,将管仲放在身边,并予以重用,因为他明白,要一统江山,眼下自己最需要的是人才。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位目标远大、胸怀宽广、善用重用人才的明君。这便是他一匡天下的原因所在。从挖掘齐桓公称雄天下的原因出发,立意又出来了:成就大业需要目标远大、胸怀宽广、善用重用人才的品质。所以,学会了“由果溯因”这万能审题法,就不再惧怕读不懂题目啦。
  不过,要提醒两点,一瞅准“结果”,并从中辨识出最重要的“结果”;二分析探究的“因”,其依据必须是建立在材料本身的基础上,可适当展开联想、想象。
  最后,在整个审读题目的过程中,要遵守整体性(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多向性(多角度审视材料)、筛选性(选取最佳、最新角度)三大原则。与此同时,还要针对材料中的多个对象,分清主次,辨清关系,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立意的方向与话题。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从一出生就开始感受父母的恩惠,稍大一点就会感受到社会、他人甚至是大自然的恩惠。中国人最讲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回报的方式就是让更多人感受到你的善良、真诚与美好。如果人人都知道这一点,社会将更美好。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联系自身和社会,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学会感恩  【标题过于老套。“感恩”是个比较大众化的命题,如果标题
期刊
【例文展示】  诺贝尔曾言:“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生命难得,所以珍贵。正因珍贵,人方不可丧失明哲保身之情,亦需常备警惕防范危险之心。此亦是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宣传之本意。(使用“明哲保身”“警惕防范”等四字词语,显得用词规范、生动贴切。)  但是安全教育宣传应以“温馨提示”为上呢?还是不出“触目惊心”之右呢?于我拙见,(衔接语采用文言句式,文风灵动。)诚然“温馨提示”能在确保中学生不
期刊
一、揭示寓意法  揭示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审题时由题目的本义出发,通过分析它的作用、功能、特点等,联系到现实生活中与之相类似的现象或者其他更为抽象的东西,从而实现由虚到实的轉化,挖掘出题目比较全面的深层含义和丰富内涵,使文章立意深刻。  典例: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文章。  分析:“养分”的本义是指使生命存活和成长的营养成分,缺少任何一种养分,生命都可能受到威胁,有形的生命、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不喜欢,厌恶),故几(接近)於道。(《道德经·上善若水》)  2.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3.为长者折枝(指像攀摘树枝之类的简单事情),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4.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
期刊
“生逢盛世,定不负盛世”是钟南山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说的一句话,这也是他一生的美好诠释。钟南山院士还有一句话,他说:“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我这来!”这是他17年前抗击非典时说的一句话,他始终肩扛着医者的担当,17年后,新冠肺炎阻击战中,他又说:“抗击疫情,医生就是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控制,是党中央领导的结果,更
期刊
语言是文学的建构材料,同时又是文学的外显形式,小说是文学的一种,语言于它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说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我们读小说离不开对小说语言的感知、揣摩和领悟。借着小说的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小说的背景,构筑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和个性特征,领会小说的主旨和背后传达的深意。  小说的语言分为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两种。叙述语言成为小说语言风格的奠基石,不同的作家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有的朴素
期刊
议论文是一种论说类文体,其主要目的是使对方信服并且采取某种行动。一般来说,规范的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应该是合乎要求的,论证的思路要清晰,并且注重语言情境(比如演讲稿、发言稿等具有较强论说性的文体要求)。下面以一篇议论文为例,重点从语言情境、行文逻辑两方面探讨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1914年圣诞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场上出现了奇异的一幕:战线两侧的同盟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树高千尺,它的根深扎土壤;游子当归,游子的根扎在故乡;黄沙之上,八步沙三代治沙人将根埋入边陲热土;千年之下,璀璨耀目的现代文明将根深入传统文化;疫情期间,团聚相守,我们的根在温暖的家庭;复兴潮头,千帆竞发,新时代的“后浪”们将根植入当下中国……  世间万物皆有“根”,你如何理解“根”?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期刊
作文的发展等级分为四个方面——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有创新”这一点中又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和有个性色彩等方面。作文发展等级的优劣决定着考场作文分数的高低。本文以一篇学生习作为例,重点从材料新鲜、构思新巧两方面探讨文章新颖的写作技巧。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论语》中有句名言“三思而后行”,韩愈也曾强调“行成于思”,帕斯卡尔在他的《思想录》中指出:
期刊
议论文是高中阶段必练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议论文要求论说三要素完备、论证结构严密、语体合乎规范。但这些都是形式上的要点,议论文最重要的是进行有效的说理,使读者信服。要进行有效的说理,需要在作文的思想性与条理性方面下功夫。本文以一篇学生作文为例,重点从条理清晰、思想深刻两方面探讨优秀议论文的写作技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关于“公德”,有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一是“弱德说”。叶嘉莹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