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大遗址保护展示方式的案例梳理,分析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已成为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趋势之一。
【关键词】大遗址保护 考古遗址公园 展示方式
一、引言
2009年,国家文物局提出“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大遗址保护理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重要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并印发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旨在通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管理,使大遗址保护更好地融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此后,各级地方政府和大遗址保护管理机构积极响应,纷纷启动相关工作,建成了一批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挥了大遗址保护的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大遗址保护展示方式的案例梳理,分析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趋势。
二、国内大遗址保护展示案例
2010年,国家文物局评定了首批国家考古遺址公园。此处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案例对象,对其大遗址保护展示方式进行梳理。
(一)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金沙遗址是以商周时期古蜀文化为主体的古代蜀国都城遗址之一。
金沙遗址博物馆将考古发掘现场展示、出土文物组合展示和园区的文化景观展示有机结合,凸显了金沙文化魅力。
金沙遗址博物馆与成都演艺集团等机构合作,创作了《金沙》音乐剧、《太阳神鸟》歌舞剧、《魔幻金沙》杂技剧、《梦回金沙城》动漫电影等,有效延伸了金沙文化的宣传与展示。
金沙遗址也积极开展公众考古的探索。组织考古“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参观考古发掘现场,并经常在遗址内开展“模拟考古”、“我是小小考古学家”、“圆梦金沙——金沙寻宝活动”等参与实验活动。
(二)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圆明园是清朝大型皇家宫苑。从1984年至今,圆明园完成了对园内绝大多数景点遗址的廓清、整理和保护,圆明园的山形水系得到整理,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得以恢复改善。同时,通过开展长春园宫门复建保护工程、正觉寺修缮和复建工程、遗址西部(九州景区)环境整治等加强遗址展示。
圆明园常年举办园史展览以及圆明园缩微模型展,通过展板、模型、录像及少量实物,展示一代名园的昔日风貌、惨毁历史及遗址现状。同时,每年举办有“踏青节”、“春节庙会”等传统文化旅游活动,以圆阴园的优美风光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吸引着各地游客和北京市民的目光和脚步。
(三)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明宫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中古时期的皇宫遗址。
大明宫采取了遗址原貌保护展示、修建遗址保护展示厅和局部基址复原保护展示、太液池修复性保护展示、绿化标识展示、地面不同材质标识展示等形式丰富遗址保护展示方法,充分展现遗产价值。
通过遗址公园内的丹凤门博物馆、地下博物馆、含元殿窑址博物馆、书法艺术博物馆和牛文化陶瓷艺术博物馆等5个博物馆,对历史、考古和相关文化进行诠释。同时,还采取了大明宫微缩景观、紫宸殿构架诠释、考古探索中心建设、雕塑、图板、模型、影视和演出等,进一步开展与遗址相关的文化诠释。现已制作了讲述历史的大型纪录片《大明宫》、3DIMAX电影《大明宫传奇》;同时,通过大唐服装秀、皇家舞马表演、丹凤皇家仪仗迎宾、百官上朝等多个活态演艺互动项目,诠释大唐历史和宫廷文化。
(四)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遗址现场展示。先后建设了汇观山、瑶山、塘山、良渚古城四面城墙墙基的展示点和文物修复现场,并将考古发掘现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公众开放。
通过良渚博物院进行文物展示;采用多媒体、4D 影院等现代科技表现演绎手段,再现良渚文化和良渚遗址的实物与场景;同时,通过遗址公园周边的服务设施和玉文化鉴赏旅游体验区,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参与原始农耕纺织、制陶、琢玉等项目,领略良渚文化神韵和遗址公园的田野风光。
(五)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周口店遗址是我国著名的出土古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古生物化石的史前遗址。
周口店遗址分遗址区和博物馆两部分,常年向观众开放。遗址区有著名的猿人洞、新洞、山顶洞等多个化石地点。博物馆包含七个展厅,藏有大量珍贵的文化遗物、动物化石、石器,以图文并茂的展示形式向观众诠释了周口店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馆内还有三维动画、模拟发掘、动手制作、磨制骨针、模型装架等特色科普互动项目。
三、分析
遗址保护和考古工作是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首要前提,遗址展示与文化展示,则是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如何展示遗址、利用考古遗址公园平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对于考古遗址公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国际国内的遗址展示和文化展示的案例,可以看出遗址展示通常是将考古发掘的遗迹展示和遗址景观再现结合在一起,形成考古遗址公园的遗址景观展示体系。文化展示是依据展示对象的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展示设计,包括举办展览,进行行为再现等。国内各个地区虽然程度不同,但都很注重遗址展示和文化展示。其中,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已成为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文物保发〔2009〕44号
【关键词】大遗址保护 考古遗址公园 展示方式
一、引言
2009年,国家文物局提出“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大遗址保护理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重要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并印发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旨在通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管理,使大遗址保护更好地融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此后,各级地方政府和大遗址保护管理机构积极响应,纷纷启动相关工作,建成了一批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挥了大遗址保护的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大遗址保护展示方式的案例梳理,分析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趋势。
二、国内大遗址保护展示案例
2010年,国家文物局评定了首批国家考古遺址公园。此处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案例对象,对其大遗址保护展示方式进行梳理。
(一)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金沙遗址是以商周时期古蜀文化为主体的古代蜀国都城遗址之一。
金沙遗址博物馆将考古发掘现场展示、出土文物组合展示和园区的文化景观展示有机结合,凸显了金沙文化魅力。
金沙遗址博物馆与成都演艺集团等机构合作,创作了《金沙》音乐剧、《太阳神鸟》歌舞剧、《魔幻金沙》杂技剧、《梦回金沙城》动漫电影等,有效延伸了金沙文化的宣传与展示。
金沙遗址也积极开展公众考古的探索。组织考古“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市民参观考古发掘现场,并经常在遗址内开展“模拟考古”、“我是小小考古学家”、“圆梦金沙——金沙寻宝活动”等参与实验活动。
(二)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圆明园是清朝大型皇家宫苑。从1984年至今,圆明园完成了对园内绝大多数景点遗址的廓清、整理和保护,圆明园的山形水系得到整理,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得以恢复改善。同时,通过开展长春园宫门复建保护工程、正觉寺修缮和复建工程、遗址西部(九州景区)环境整治等加强遗址展示。
圆明园常年举办园史展览以及圆明园缩微模型展,通过展板、模型、录像及少量实物,展示一代名园的昔日风貌、惨毁历史及遗址现状。同时,每年举办有“踏青节”、“春节庙会”等传统文化旅游活动,以圆阴园的优美风光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吸引着各地游客和北京市民的目光和脚步。
(三)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明宫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中古时期的皇宫遗址。
大明宫采取了遗址原貌保护展示、修建遗址保护展示厅和局部基址复原保护展示、太液池修复性保护展示、绿化标识展示、地面不同材质标识展示等形式丰富遗址保护展示方法,充分展现遗产价值。
通过遗址公园内的丹凤门博物馆、地下博物馆、含元殿窑址博物馆、书法艺术博物馆和牛文化陶瓷艺术博物馆等5个博物馆,对历史、考古和相关文化进行诠释。同时,还采取了大明宫微缩景观、紫宸殿构架诠释、考古探索中心建设、雕塑、图板、模型、影视和演出等,进一步开展与遗址相关的文化诠释。现已制作了讲述历史的大型纪录片《大明宫》、3DIMAX电影《大明宫传奇》;同时,通过大唐服装秀、皇家舞马表演、丹凤皇家仪仗迎宾、百官上朝等多个活态演艺互动项目,诠释大唐历史和宫廷文化。
(四)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遗址现场展示。先后建设了汇观山、瑶山、塘山、良渚古城四面城墙墙基的展示点和文物修复现场,并将考古发掘现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公众开放。
通过良渚博物院进行文物展示;采用多媒体、4D 影院等现代科技表现演绎手段,再现良渚文化和良渚遗址的实物与场景;同时,通过遗址公园周边的服务设施和玉文化鉴赏旅游体验区,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参与原始农耕纺织、制陶、琢玉等项目,领略良渚文化神韵和遗址公园的田野风光。
(五)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周口店遗址是我国著名的出土古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古生物化石的史前遗址。
周口店遗址分遗址区和博物馆两部分,常年向观众开放。遗址区有著名的猿人洞、新洞、山顶洞等多个化石地点。博物馆包含七个展厅,藏有大量珍贵的文化遗物、动物化石、石器,以图文并茂的展示形式向观众诠释了周口店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馆内还有三维动画、模拟发掘、动手制作、磨制骨针、模型装架等特色科普互动项目。
三、分析
遗址保护和考古工作是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首要前提,遗址展示与文化展示,则是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如何展示遗址、利用考古遗址公园平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对于考古遗址公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国际国内的遗址展示和文化展示的案例,可以看出遗址展示通常是将考古发掘的遗迹展示和遗址景观再现结合在一起,形成考古遗址公园的遗址景观展示体系。文化展示是依据展示对象的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展示设计,包括举办展览,进行行为再现等。国内各个地区虽然程度不同,但都很注重遗址展示和文化展示。其中,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已成为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文物保发〔2009〕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