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鹰的羽翼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0631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昭觉,彝语意为“山鹰的坝子”,这是一方传奇而神秘的土地。“不到昭觉不算到凉山”,此话一点也不为过。曾作为凉山州首府的昭觉,素有“彝族服饰之乡”、“彝族文化走廊”、“骏马之乡”的美誉。地处大凉山腹心地带,昭觉彝族服饰综合并且吸收了周边各县的精华,古朴、独特,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彝族传统风格和特色。
  彝族服饰的灵魂
  在西昌坐班车即可前往“服饰之乡”昭觉,一路县乡山道,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走得颇为艰难。途经的乡村,随处可见村民左手拿着云团似的羊毛,右手搓着轻轻旋转的纺锤,慢悠悠地捻着毛线。
  “加什瓦拉”(彝语)是彝民族族徽的象征。生活在大凉山高寒环境中的彝族人,不断总结经验,制作出“白天保暖,夜间被盖,雨天挡雨,天凉避风”的加什瓦拉。“加什”是一种天然羊毛擀制的披毡,“瓦拉”为巧手妇女用传统腰机纺织的羊毛织品。雪白的瓦拉、镶绣纹饰的蓝黑色瓦拉、白色做褶双层加什、黑蓝色做褶双层加什……工艺独特的羊毛擀毡、纺织技艺,成为彝族人的传统手工绝技。
  在沙马阿西嬢嬢的指引下,我们来到昭觉有名的瓦拉市场。所谓的市场,其实就是一个个的摊位,摊主们都在忙碌着,捻线的、拼织布的、做流苏吊穗的……阿西乌国的摊位位于市场最里端,她从事瓦拉制作买卖几十年了,可能是见多识广的缘故,她能言善道,会讲川话,与我们交流起来基本没有问题。
  阿西乌国的摊位上瓦拉颜色品种很多,我便向她询问了不同颜色瓦拉的区别。“黑色(彝语“阿诺”)的是老年人穿的,深蓝色(彝语“乌诺”)的一般中年人穿得多,再浅一点的蓝(彝语“乌库”)青年人穿,而羊毛色谁都可以穿,年轻人更喜欢一些。”
  经过阿西乌国一番指点,我们了解到市场上瓦拉品种其实分了三个等次。最好的瓦拉约1000元,使用上好的羊毛原料,所织的布面纹理细腻精致。中等瓦拉约700至800元。但平时市场上卖得最好的是价值三四百元的普通瓦拉,纹理较粗糙、颜色暗淡,但因为价格便宜,所以广受欢迎。
  现在有许多彝族人已经不穿传统衣装了,但是在T恤的外面总要披上一件加什或是瓦拉,想来是几千年的习俗已深入到他们的骨髓中,无法舍弃吧。
  翩翩荷叶当帽戴
  行走昭觉,我们发现许多妇女头上戴着一顶形似荷叶的帽子,同行的彝族小伙儿铁哈介绍,这就是彝族特色的荷叶帽。
  世代生活在大凉山的彝族人,将“头”看做是人接受天神庇护的通道,因此诞生了富丽多彩的头饰文化。彝族男子从小就要在头顶蓄发,而后向右盘结而成锥髻状,俗称“天菩萨”,再以长巾缠绕成“英雄结”。与男子威武阳刚的发饰不同,彝族女子从出生起就与无数的帽饰结缘,这些帽饰尽显女性的婀娜端庄。孩童时的鸡冠帽、“叮叮”帽,出阁前的瓦片帽,成为妈妈后的荷叶帽等。
  在昭觉县畜牧局对面,有座不大的院子,那是制作荷叶帽为生的手艺人吉合尔扑嬢嬢家。
  初次见到吉合尔扑嬢嬢,我就被她那双通亮的大眼睛吸引住了,看得出这是位开朗豪爽的女性。“我12岁就跟着妈妈学习做荷叶帽,到今年正好30年。现在我的女儿也在家跟我一起做,做好的帽子就拿到美姑去卖。”   看到嬢嬢正在制作一顶帽子,心想这一定就是荷叶帽了,但是仔细一看这顶帽子与在市集上看到的有些区别,不禁询问嬢嬢。“我手上这顶是年轻人戴的帽子!你看到的荷叶边往下压的,那是老人家戴的!”说完,嬢嬢爽朗地笑了,“女人年龄越大,荷叶帽的边沿就会越往下收。”原来彝族人正是利用荷叶帽巧妙描绘出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妙龄时自信张扬,中年时温和端庄,待到年华老去,内心便增添更多平静祥和。
  荷叶帽上有剑形图案,看似不起眼,却是点睛之笔。剑形图案制作是整个帽子中工序最复杂的一环了,需要大概七段布条,一层一层压叠而成,每一层布条都需经过对折处理,且每层都只能露出极细的部分。一般手艺人会做很多个备用,每次做帽子的时候直接取来。
  取一条长2米、宽约半米的长布条对折缝成筒状,将剑形图案缝于线迹正中。以中间的针脚为基点,再将这条长方形布条缝成近圆形。缝合后的帽子雏形会放置到一个圆盘形的篮子里进行内部结构整理、打褶。凉山地区喜用硬性塑料剪成帽子的形状,夹在帽子里辅助打褶。制作好的荷叶帽再加上一些芒状图案银饰,在市场上能卖到200多元。
  整个午后,就在吉合尔扑嬢嬢院子里我们观摩了制作荷叶帽的整个流程。嬢嬢和女儿的手都特别巧,针迹比机缝的还要好,她们的手、眼、心配合得如此和谐,在这一刻看她们做手工与欣赏一件艺术品又有何区别呢?
  走访日记
  日期:7月10日来昭觉的第一晚
  地点:彝族同伴家中
  菜品:一箱箱的啤酒、坨坨肉、苦荞粑粑、土豆、玉米饭特别体验:餐桌上学唱“果它擦”民歌
  彝族人个个都是喝酒能手,平时迎客大多喝啤酒,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彝族久负盛名的杆杆酒。之所以称为杆杆,是因为按照传统的习惯是需要用黄竹制成的细竹竿饮用,这种酒用五种粮食混合制成,颜色曙红,味道酸酸甜甜,但是后劲很大,历史上也流传着“千颗明珠一盏收,英雄到此也低头。”
  除了大口喝酒,彝族人还喜欢大块吃肉。著名的菜肴坨坨肉就是把切成大块的猪肉煮熟,然后撒上辣椒、花椒、木江子等,直接用手抓起来吃,足显游牧民族的豪爽大气。彝族传统用餐方式是不用桌子、筷子,而是席地而坐、使用马勺。主食、菜用盆盛放中间,大家一手握马勺,一手拿肉,非常随意。我最爱吃苦荞粑粑,特别劲道,回味里带有一点苦涩。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是大凉山的特产,少有的药食两用的食品。
其他文献
店名:青图腾手工馆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五塔寺西街宏博花园商业区1楼8号  电话:0471-5961982    草原上的牧人用牛皮妆点生活,皮雕马鞍,皮绘酒囊,战鼓鼓面上的图腾图案,有意无意间,成就了许多艺术作品。而今,走在内蒙古的各个景区,牛皮艺术商品都会充斥着你的眼球。但学院派的牛皮艺术,在内蒙古却是独树一帜。木仁的青图腾手工馆就是这个学院派小圈子中的代表。  店主木仁在呼和浩特艺术学校任
很多人都还记得电影《花样年华》里那忧郁的旗袍和伤心的高跟鞋,仿佛尘封的旧忆全从那台老式留声机里流淌而出。呷一口卡布基诺,在小角落里看浮华人世,耳边飘过的旋律渗透进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这就是留声机的魅力。  初秋的午后,慕名前往上海浦东某住宅区里,数百台各式各样的留声机令人大饱眼福。主人庄诺,是一个被称作游走于房地产市场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商道文人。收藏古董留声机,是他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从1881年
三五马尾以白色丝线缠绕勾勒图案,五彩丝线充实蝴蝶花草色彩,一款名为“珍宝蝴蝶”的手包使用了精湛的马尾绣技艺,美轮美奂。不论是手工植物染的面料、刺绣工艺还是图案色彩,手包都回归古老马尾绣的本源,同时赋予它新的功能,融入现代生活。  “刺绣应该回归本源,和它被创造出的时候一样,应该是为人们生活所用的。” 韦祥龙,贵州黔南都匀土生土长的布依族孩子。这个80后小伙子,对美丽的马尾绣技艺有着深深的思索。  
皮雕并不仅仅表现曼妙的唐草纹,其实,脑海中的任何画面都可以雕刻、革染在皮子上,制作成别具一格的钱夹、手提包……  春暖了,少女的梦里,花已经盛开。     1.剪版:外面20cm×20cm雕刻皮1块,里衬:17cm×20cm(中间挖开装拉链的空间)1块、20cm×20 cm(中间有挖空)1块、20cm×4.5cm 2块、20cm×5.5cm 1块、20cm×8.5CM 1块、20cm×7.5cm
彝族姑娘一曲醇厚苍凉的歌谣,让大凉山这方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再次走入我们的视野。火焰一样炽烈的百褶裙,月亮一样柔美的瓦拉,苍穹一样神秘的漆器纹样……纵贯四川省西南部的大凉山,世代繁衍生息一个崇尚火的热情民族——大凉山彝族,也哺育着最古朴、浓郁、独特的彝族传统手工技艺。  闭塞与贫穷使美丽的大凉山手工技艺一度被遗忘在角落。走至今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使越来越多的族人出走异乡,民族文化、民间工艺慢
助推项目:漳纸工坊  支持对象:湖北南漳漳河源中场造纸作坊  项目活动:手工纸创新、纪录片拍摄、手工纸文化陈列室以及观光小径建设  开展机构: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    “回到田野,守望故乡”,一个纯粹的民间志愿者团队倾注在荆山峡谷一处造纸作坊的情意,随着不舍昼夜的漳河水,绵绵流淌。     在湖北省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处造纸作坊。作坊主人姓陈,世世代代以造火纸为生,家族长者、年逾八旬的陈三爷
在北京西四环外长安街路边。竟然别有洞天地藏着一个全国最大的DIY手工场——清缘坊。外面是车水马龙的北京主干道,一门之隔的里面,小酌清茶,耳际边响起来的却是吱吱的织布声。原以为自己淘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所在,却不知这里早已经名声在外了。不经意一抬头。你就会看到走廊上满满地挂着几十个明星名人来此的相片。其实都是在共享DIY慧指兰心的魅力。    手工大杂院    清缘坊一看就像一个作坊。里面有纺车、有染
她永远只有4岁,却梦想当韩国小姐。这样的童稚天真,让童心未泯的女孩们如逢知己。    店名:迷糊娃娃专卖店  地址:上海天钥桥路580号星游城B104      迷糊娃娃是谁    “迷糊娃娃”叫Ddung,来自韩国,她是个天真可爱、拥有超人气的玩偶娃  娃,受到年轻女孩尤其是80后女生们热烈追捧。  迷糊娃娃的创作者在怀孕期间希望生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孩。有位朋友说:“现在的孩子不是令人讨厌的7岁了
来惠山古镇,是慕泥人之名,寻那些在古镇上空回荡了数百年的打泥声。令人遗憾的是,整个古镇,除了惠山泥人厂外,已经找不到几家像样的泥人作坊,惠山泥人博物馆在周末也闭门谢客。  遍寻古镇,只找到零星几家卖“粗货”的泥人商店。最终,在问了古镇管理人员后,我们在一个偏僻的小巷找到一家名为“缘泥坊”的泥人作坊。作坊的主人是一对年轻夫妻,男主人谈吐儒雅,老板娘外形靓丽,我们迟迟不敢把他们和泥人联系在一起。看出我
中华手工:张会长,您好!云南工艺美术行业门类众多,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历史悠久,您入行多年,请您谈谈其产业现状和特点。  张化忠:2008年我们做过一次普查,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现有生产企业2300余家,从业人员60余万人。这些生产企业中,职工人数200人以上的仅为1%,绝大多数企业的职工人数都在50人以下。在60万从业大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农村从事民族刺绣、木雕的人员。  至于特点,可说是“三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