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针对目前广泛应用于测绘工程中的全站仪测绘、GPS测绘以及新兴的无人机测绘、RS(遥感)测绘,摄影测量五种测绘技术对测绘工作中特殊地形的测绘进行分析,旨在提供借鉴与参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目前广泛应用于测绘工程中的全站仪测绘、GPS测绘以及新兴的无人机测绘、RS(遥感)测绘,摄影测量五种测绘技术对测绘工作中特殊地形的测绘进行分析,旨在提供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2019年11月1日下午,"《地理学报》创刊8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隆重召开。《地理学报》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地理学报(英文版)》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廖小罕研究员出席并致辞。出席大会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王颖、傅伯杰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共计400余人。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
温湿指数是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之一,通过温度与湿度的组合反映人体与周围环境的热量交换,本文利用2003-2018年浙江省及其周边71个气象站点月平均气温、地面水汽压数据,以及MODIS水汽产品,基于GridMet模型模拟了浙江省各月温湿指数空间分布(100 m×100 m),分析了浙江省温湿指数随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变化的特征;讨论了各地形因子对温湿指数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海拔、
围填海是沿海地区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及时准确地监测地区围填海时空动态变化对于合理保护海岸带资源和推进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遥感、GIS技术,结合多种数据源,提取并分析1974-2017年山东省大陆海岸围填海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3年来山东省大陆海岸围填海面积持续增长,到2017年总面积达到4649.26 km~2,围海为主要利用方式。围海活动多分布于黄河三角洲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唐群署等通过同一位置、前后相差约3d的两张反射地震图像,发现一个位于560m深、上百km长的水体反射界面,并正以4cm/s左右的速度生长。这项研究揭示了该界面所处的海洋环境和经历的海洋过程,并证明反射地震技术可以应用到其他海洋观测中。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通讯》。
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为了更精确地表达地球表层系统各种过程的动态演进,解决数据同化系统观测误差的估计与处理已经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地球科学系统数值模拟中,一般采用集合数据同化来探讨地学变量预报时的各种误差。集合类卡尔曼滤波通常会由于集合数过小而带来欠采样、协方差低估、滤波发散和远距离虚假相关等问题。针对背景误差协方差被低估问题,局地分析方法(Local Analys
蒸散发(ET)是水文能量循环和气候系统的关键环节,研究ET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对于理清流域水资源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MOD16/ET数据集定量分析了海河流域2000-2014年ET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时序气温降水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定量探索了ET与气候因子的驱动力关系。结果表明:①海河流域2000-2014年ET表现为较为显著的空
光度立体视觉作为一种精细三维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三维重构、缺陷检测、生物医疗等领域,但传统反射模型对材质真实物理特性的反映能力有限,对于如光亮金属等具有非线性光反射特性的非朗伯表面适应性不佳,极大地限制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多尺度卷积架构的光度立体视觉算法,实现了对非透明材质表面在任意光照条件下的高精度法向量恢复.算法在深度网络中设计了多尺度卷积结构,小尺寸卷积核强化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