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来源 :党的生活·青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a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这是生者和亡者距离最近的时候。土培了,香燃起,纸烧过,头磕毕,土冢前头,总要盘桓一个时辰。跪在坚硬的黄土之上,膝盖底下,七尺深处,是亲人的骨骸。“纸灰飞做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生者的念想,骨骸是否知道?浇奠的酒食,亡灵能否享用?一霎时,会有一些疑惑泛起在心头。但这个问题,不好细究。若说是地下有知,却为何“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若说是地下无知,却为何要如此虔诚地借助香蜡纸烛传递心语?
  清明的坟头前,集中了关于人生归宿的困惑。人们习惯于用“风俗”二字来解释这一天的行为。可是从祭奠规模的不断升级,祭奠花样的不断翻新又可以看出,“风俗”之中有了越来越多的“确信”。比如,对九泉下人的日常生活用度,考虑得日益周到。点香,按照旧俗,3柱即可达意,如今是大把大把地插;纸,过去只烧一沓,如今是成捆成堆地烧;祭品,青海传统的做法是四色凉盘、一副馒头而已,如今是海陆兼备,品类繁多。每当浇奠过后,坟头上汤汤水水,一片狼藉。还有数额巨大的冥币(暂时还没有人想到烧银行卡)。如果是新亡之人,下葬时除了烧化冥币,还有纸制的别墅、汽车、家用电器、保险柜、麻将桌、保姆,乃至宠物等等。但凡能够想到和能够办到的,都办了。
  人们如此一丝不苟地对待亡灵的日常生活需要,好像确信灵魂不死。既如此,必将衍生出一系列问题:既然灵魂不死,最终魂归何处?是早已转生他方还是长守土冢之中?再者,亡灵幸福不幸福,是否取决于后人在坟前烧化的东西?天堂之路如能用冥币铺就,该下地狱的人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冥币那样廉价。如果不相信冥币的效用,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死后的苦乐?是生前的行为吗?如果是,那么至少不去作恶,不去损人利己,这才合乎逻辑。反观活着的人,在这个土冢之前盘桓半晌之后,很快忘却曾经涌动在心头的一点疑惑,一回到滚滚红尘,依然我行我素,天不怕地不怕。
  生死问题上的迷惑颠倒导致丧葬陋俗的难以改变。许多自称唯物主义者的人却十分向往土葬。他们总以为遗体躺在棺材里,比起进火化炉舒服得多。如果棺木一直不朽烂,遗体也一直会舒服下去。只此一个愿望,就把坚持了一生的信念打得粉碎。
  柏木资源日见紧缺,森林管理日益加强,求购一副柏木棺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但很多人对死后肉身安逸的向往并不稍减。
  热衷于为祖宗修墓,也是今天富裕起来的人们竞相效仿的一件事,从另一方面表达着某种明确的向往。
  相比于今人的迷信,古人倒是清醒得多。孔夫子曾多次对人说:“吾闻之:古也坟而不墓。”“吾闻之:古不修墓。”(见《礼记·檀弓》)孔子父母的遗骨合葬那天,下起了雨。孔子磕完头先回了家。等他走后,他的门人们把封土堆高了一点。孔子知道后,气得流泪了。
  为这么个事,气得流泪,至于吗?至于。因为门人的做法违背了他老人家的生死观。他从来不相信修墓会给祖宗带来福气。
  而在今天,许多以无神论自诩的人,面对身后的事,都露了怯。他们不敢面对那个困扰人的问题,于是采取回避,而在行动上,则表现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谨慎,深恐后人处置不当,让自己的灵魂受了委屈。
  作为单个的人是如此,作为普遍的社会观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常见这样的场景:为悼念遇难者,人们习惯于在广场上点灯祈福。那么到底谁能赐给亡灵幸福呢?这是心照不宣的事,不去说破也罢,反正不是人类。在这种时候,人们早就超越了唯物论。但这类事发心善良,无可厚非。如果有人指责这是在搞迷信,必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一个英雄走了,十里街头,万人送葬,打出的横幅上写着:某某某,一路走好!那分明是承认,除了人世,还有仙界。他或她的英灵刚刚告别阳世,正在由此岸走向彼岸。谁又能说这不过是说说而已,当不得真?如果是那样,岂不是糊弄英雄。
  在这些事情上,人们其实都很迷茫,只不过谁也不想说出来。
  再回到清明的坟前。一年365天里,只有这一天,只有这一天里的这一瞬间,人们才愿意凝神看一眼内心深处的矛盾。虽说只有那么一瞬间,但就是这个瞬间,困扰着一生一世。
其他文献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教育事业的一项奠基工程,幼儿阶段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期。农村幼儿的美工活动应以农村生活为中心,切实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通过挖掘本土
新课标指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教学上,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呢
身边总有这样一类“抱怨型”患者,抱怨社会太乱、工作太忙……或者声情并茂地讲述某日遇见一个“奇葩”人物,吐槽对方的种种不好;相反的,也有一群“奋斗型”朋友,他们中有人经历了
新课程改革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情境创设成为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
阅读理解在高考英语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备受关注。如何准确地猜出单词的含义,正确解题一直是困扰高中生的一个问题。文章就如何猜词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2012年的上半年,王某因创业需要一笔资金,遂向其朋友李某借款50万元,借据写明:今借李某50万元人民币,借款期限为1年,月利率为1.3%;若逾期还款,则每逾期1个月应支付违约金1万元。在借款
本文首先运用泛系方法论,建立评价台湾海峡两岸协同发展高技术产业前景的观控模型,并通过专家咨询、模糊综合评价等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两岸协同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前景.
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十大核心概念提出,“综合与实践”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
所谓“经济周期”的概念一般是指描述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随时间推移而出现规律性的变化。本世纪初,美国的部分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在研究美国经济增长的历史数据时发现了某些经
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伟大的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最终成就自己伟大的一生,也成为我们一代代青年敬仰和学习的楷模。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