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因素的分析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s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定向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的职业认同感直接影响着学习质量、未来的职业自豪感并进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定向师范生招生培养政策目标的达成与否。分析影响定向师范生形成积极职业认同感的相关因素,对于定向师范生培养院校如何培养和提高他们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分层随机抽样、座谈等形式,就抚州市首届定向师范生对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和增强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定向师范生 职业认同感 影响因素 对策
  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教师职业合理的认识、端正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所组成的内部心理机制。它包括个体对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等的认识和看法,对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的素质的认识,个体乐于从教的意愿以及从教时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定向师范生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教师情感最持久的原动力,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从2007年秋季以后,江西省普遍开始招收定向师范生,为农村培养小学教师。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省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一、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现状
  1.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淡薄,从教意愿尚待巩固,对将来成为农村小学教师这一角色认识不足。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跟学生当时选择填报定向师范生非自愿性有关。以抚州市首届五年制大专定向师范生为例,据调查得知,当时选择填报“定向”的动机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非潜力型学生,这类学生在中学时成绩不是特别优秀,觉得自己继续读高中,没有什么潜力,将来能考上一所较好大学的希望不大;二是经济制约型学生,这类学生初中成绩较好,读书也努力,但因家庭经济状况不佳,无力承担读高中及大学的教育成本;三是父母安排型学生,这类学生主要是出于将来就业有保障的考虑,受家长安排的意愿就读。三种类型的定向师范生表现为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选择填报定向生都是非自愿性,所以来到学校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专业理想不够巩固。
  2.定向师范生对待教师职业的态度明确,但流于肤浅与功利。根据调查,认为教师职业“清贫”的雄踞第一,认为教师是“一般职业”的名列第二,认为教师职业虽然“崇高”但不可取的居于第三,认为教师职业“崇高”,愿意终身从事教师职业的仅占少数,位居第四。这表明,定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发生了偏离,对职业价值的取向及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他们对待职业的态度更多的是从实惠、行业比较与经济的观点出发。
  3.定向师范生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较充分的认识,但自身存在较多缺陷且职前准备与训练不足。在调查中,多数定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特点与性质有较为明确而充分的认识,但对自身将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较全面且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的认识不足,导致不能自觉刻苦训练教育教学基本功。
  4.定向师范生对从事教师职业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据调查,在被问及“把从教看作一种乐趣”及“和学生在一起是幸福的”时,仅有1/5的定向师范生表示认同。这表明,大多数定向师范生仅仅把教师职业看作是一种谋生的途径或普通职业,不能从教师“育人”的职业中得到愉悦、充实的情感体验。
  二、影响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因素
  造成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感淡薄的因素主要有:
  1.社会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能成功实现自身的价值,寻求自我才能的最大发展,社会个体必然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师的经济地位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是其最根本的制约因素。毋庸置疑,近年来,许多地区教师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有限且地域性差别很大。
  2.学校因素。师范院校中教师的生存状态以及师范院校本身的培养质量对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有着巨大的影响。就目前而言,师范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提出“向综合大学看齐”,过于强调“学术性”,忽视“师范性”;任务、性质和培养目标与其所开设的课程极不相称;追随市场经济的需要,设置了许多非师范性的课程。作为师范院校,背离“师范性”,不去追求塑造学生的“质”,反而追求论文发表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师范教育的作用。这对定向师范生的择业取向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了定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认识的不明确。
  3.个体因素。在影响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中,个体因素尤为重要。一方面是定向师范生职业理想趋向于功利化与多元化,多数定向师范生明确表示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这是因为定向师范生目前的职业理想很大程度上受利益取向的制约,对职业的报酬、福利、社会声望、经济待遇和实际利益的考虑往往居于首位。此外,当问及“你最想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时,选择“教书育人”的仅占少数,而选择“军政、司法、工商贸易”的比例较大。这种功利化、多元化的选择是定向师范生受市场经济和多元化价值观冲击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师范生的心理和个性的不成熟也影响着其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心理学家利特尔在进行相关研究后发现,“考取大学的青年,渴望需要长期、专门而高度训练的职业,但较多的人只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渴望这样的工作,甚至有的还未毕业,其目标就改了”。由此可见,师范教育的实施期正是学生自我意识与职业有机结合形成职业认同感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发展不平衡、不稳定、易产生变异的时期。所以,由于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和自身情绪的不稳定性,当他们觉得教师职业不能很好地促进自我发展,或者经受某些挫折后,思想上就会产生激烈的斗争,经常处于相互矛盾的自我困扰之中,进而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展某些新的职业意向,导致定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逐渐淡化,从而谋求另外的职业。
  三、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培养的对策
  培养和增强定向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既是促使定向师范生扮演好教师角色的根本动力,也是对其实施的根本策略。
  1.注重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一是引导定向师范生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判断未来职业的价值,树立终身从教的人生理想。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特别是作为心理稳定倾向的人生价值观,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人的心理机能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从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和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对定向师范生职业同认感的教育中可以看出,定向师范生的职业价值观更倾向于“社会促进”,当他们真正认识到教师职业对社会促进的贡献时,其职业认同感会很强。二是要做好定向师范生政策的宣传工作。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不能不关心自己未来的政治、经济等待遇,定向师范生也是如此。把国家的定向师范生政策向他们作全面讲解分析,突出落实这项政策的深刻意义以及对他们自身发展的好处,不但能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中来,也能够提高现有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使他们更乐意从事教师职业。
  2.重视榜样的力量。定向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态度是受到自己的某位老师的影响而产生的。这些榜样有的是他们自己的中学教师,有的是父母、亲戚本身就是出色的教师,有的是上了大学后遇到了他认为可以称之为榜样的教师。这些榜样直接影响了定向师范生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和评价,进而也将影响他们今后在教师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优秀的教师榜样,是定向师范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因此,师范院校的教师要人人具有榜样意识,人人要成为定向师范生最接近、看得见摸得着的角色榜样和学习的楷模。同时,要鼓励定向师范生学会捕捉典型和发现身边的角色榜样。这些做法,对定向师范生坚定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很大的帮助,对增进定向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在实践中培养职业情趣。首先,应该鼓励定向师范生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掌握教师所需技能。定向师范生培养院校应该从低年级就开始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掌握教师所需的各项技能,让他们能够更加全面了解教师这一职业,能够通过实践认识自己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目前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加强,以便在学习生涯中加以注意和提高。其次,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定向师范生在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时发挥聪明才智,让其潜能得以充分展示,体验从事教师职业获得成功的愉悦和自豪。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在对抚州市首届定向师范生培养中开展全面的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教育见实习活动,许多学生通过教师基本功训练,在参加国家、省、市的书画音乐舞蹈等比赛中获奖,在见实习过程中受到见实习学校师生欢迎,增强了他们从事教师职业的兴趣和成就感,增强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和坚定服务教育事业的理想。再次,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可让定向师范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促使他们尽快调适自己,制定奋斗目标,进而形成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确定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这样更有助于定向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提升。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 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
  责任编辑:廖肇银
其他文献
一、谈话设疑,直奔主题  师:(出示天鹅图片)同学们,这——就是天鹅!谁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天鹅给你留下的印象?(生说)  师:是啊,纯洁、美丽、高雅,这是天鹅留给我们的印象!可是有一群天鹅,特别是一只老天鹅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使一位猎人永远挂起了他的猎枪!这是为什么呢?  二、读写结合,倾诉感动  师:(出示“冰封湖面”的画面)那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些候鸟从南方飞来,可是突然寒潮降临,北风呼啸
期刊
作文教学中除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还要写出创意。这创意就是新意,只有在学生的求异思维渐渐得到培养的基础上才可能萌发出来。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或扩散思维,它是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的答案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这种思维方法不受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束缚,提倡从不同甚至是不合常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它使不同的思路犹如发源于不同高山的大川一般,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最后殊途同归,流入“创新”的汪洋大海之中。  
期刊
摘 要:教学《先秦诸子选读》并非枯燥乏味的梳理文意,而是一种与“那些遥远而亲切的灵魂”对话,从而让学生洗亮眼睛,净化心灵。选读本为我们提供了最佳诠释。  关键词:先秦诸子 教学激趣 诵读思辨 涵泳其中   先秦,是华夏民族理性自觉的年代,更是华夏民族正源生成的年代。经过两千多年积淀,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先秦诸子选读》已然成为人们精神的后花园。易中天读孔子见“恻隐之心”,得“仁爱精神”,读孟子见“浩
期刊
当前,农村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改变农村学校薄弱环节、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平等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在农村学校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硬件”与“软件”的和谐发展  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一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因为现代化设施仅仅是一种工具,如果理念没有更新,其效果只能是“新瓶”装“老酒”。有一位教育哲学家曾经说过,现代
期刊
作业虽只是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却对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课内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其作用在于加深和加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通过作业的检查批改,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知识或技能缺陷,加以纠正,并作出评价和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议。因此,作业的有效性及其价值是在设计作业时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学作业设计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新课题
期刊
六年前,初次执教《孔乙己》。即时教学完全遵照传统解读,对孔乙己的认识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教学目标的最终指向理解鲁迅先生对封建科举制度残害读书人心灵之罪恶的批判。——对鲁迅先生的理解仅局限于其革命性上,即对“恶社会”的批判。  在教学过程中,含有以下问题设计——  (1)孔乙己的“名字、穿着、话语”各有什么特点?  (2)孔乙己“遭丁举人毒打”,说明了什么?  (3)联系《范进中举》一文,请你
期刊
不论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都是人类的生活史和斗争史,是不同时代不同群体活动留下来的事迹。站在历史面前,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初中历史有许多培养积极情感的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形象生动,倾注情感  初中历史课堂面对的是12岁至16岁的青少年,他们愿意听、乐于记形象性很强的人物事迹和故事。在授课时应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因势利导。讲历史事件,要渲染气氛,把简单枯
期刊
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授新知识前,教师往往会强调预习,但对预习的具体内容以及预习所要达到的程度却很少提出明确要求,导致不少学生在预习时无所适从。有没有什么合理的方法解决如下三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既能先行接触学习内容,自主探究、尝试解决相关问题,又能让教师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作出合理、有机的安排。二是让教师把课堂
期刊
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脱离情感的认知,也没有脱离认知的情感,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兴趣和情感。情感教学就是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以积极的情感为动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古人也曾说:“情乃文之本,情者文之径。”可见,情感教学在语文课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慈
期刊
一、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文辞表达出来。因此,作文教学应该有意识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抒真情、吐真言,让学生在运用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