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亚东 大部分女人都不会穿衣服

来源 :成都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shuang_1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亚东的工作室里,唯一与其“制裘匠传人”这一身份相关的物品,是一只狐狸皮草标本。这只“狐狸”被挂在缝纫室里,只有在冬天才会派上用场,“我的围巾。”他本来可以成为一名行业稀缺的制裘匠,但他更愿做个无欲无求的小裁缝。
  祖传的技艺被他给断了
  在向亚东的雅安老家,制裘曾是不少人生存的饭碗和代代相传的技术。向亚东家族四代制裘,但到了他这一代,他没再吃这碗饭,家乡的制裘师,也只剩下一个。以8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普遍对制裘已经没有概念,但若换个词语一皮草,不少人兴许会条件反射般地脱口而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血腥,这正是第四代家业传人向亚东放弃祖传技艺的主要原因。在他的老家,至今收藏着一些祖上制裘时生产的成品或废品,各种真材实料、全手工制作的皮草大衣、裤子或者被取过内脏、风干后的动物标本。这些画面是静态的,是手艺人精湛技艺的历史产物,向亚东不怕它们,他怕的是动态的、带着杀戮性质的过程。
  六七岁时,在爷爷和父亲工作时,向亚东开始在一旁看。看他们用铲皮刀,把收回来的动物剥皮开膛,加入米浆发酵,然后打板、剪裁、缝制成衣,如同一种古老的仪式。爷爷当然希望孙子能将技艺传承下去,孙子在看,他便开始教。向亚东也喜欢做个裁缝,当同龄人统统在外疯耍的时候,他在家学打板,学剪裁,学缝制,独独不肯学剥皮。到了12岁,向亚东已经可以独立做些小东西,但再不肯学制裘。“我喜欢这手艺,但排斥血腥的杀戮。要做衣服,还有其他路。”
  随着向亚东考上成都一所大学的服装设计系,向家的制裘业就此断了后续。爷爷没有勃然大怒,父亲在此前已经转行,向亚东庆幸自己有选择的权利。
  与“时尚”绝缘的务实派
  从某种角度来说,向亚东不是个让家长省心的孩子。他虽没有不良癖好,从小懂事又目标明确,但却总做些叛逆的事情。比如,在大学的第三年,他退学了!
  “一时冲动。”但向亚东不后悔,“学校教的东西满足不了我的需求。”理论说教,无休止地画图,却很少有机会上手实践,这样的教育模式让从小在裁缝店里耳濡目染长大的“小制裘匠”厌倦又疲倦。他开始闭门自学,从此不需要考试,不用死记硬背,只需要读适合的书,然后反复实践。自然会遇到瓶颈和困难,而且没有老师可以帮助他,只能失败了,再来,再失败,再来……周而复始,直到攻克难关。
  从很早开始,向亚东就笃信:“服装是有规则的,这个规则就是扎实的基本功,是手艺。设计概念浮在天上,没有基本功做梯子,你上不了天。”所以,他喜欢叫自己“小裁缝”,与服装结缘近20年,他始终在沉迷并做着最基础的工作——学技术。他的工作里没有秀,没有发布,没有品牌,只有缝纫机踏板哒哒的声音,剪布嘶嘶的声音,画图时沙沙的声音和思考时的沉默。
  他几乎与似乎早已“滥市”的时尚绝缘了。书架上堆的是大本大本的“练手艺”的专业书籍。唯一让他仔细研究的与时尚搭边的书,多是设计师的成长传记,如薇薇安·维斯特伍德的传记。书中讲到,“西太后”曾用复刻古画上衣物的方式练习基本功,这让向亚东十分受鼓舞。“其实,麦昆也好,加里亚诺也好,维斯特伍德也好,这些以浮夸、华丽、怪异的时装风格著称的顶级设计师,无不首先是个手艺精湛的‘裁缝’。”
  生活是一部默片
  退学6年后,向亚东在成都有了一间集工作和生活于一体的工作室,最初依靠朋友介绍做点简单的“裁缝”生意糊口。如今,客人大多慕名而来,他却将更多精力放在了个人创作上,创作概念天马行空,时而走繁复的结构主义路线,时而简洁无比。最近,他迷上了民族风的东西。而他靠做衣服赚的钱,几乎全部又变成了“衣服”。
  向亚东的工作室简朴得让人看了“心酸”,除了与制衣相关的各种机器,一台用来和远在德国的伴侣视频通话的电脑、一张舒服得坐下去就不想挪动屁股的沙发,就是他最贵的家具。而如果在工作室里装一个摄像头,制作成的影片该是一部默片,片中,向亚东会像是“配饰”,他养的小猫疯疯却会成为主角。比如,向亚东喜欢陷在沙发里画设计图,疯疯在他身边跳来闹去,他不恼不烦,一画就是几个小时,甚至整天。等他反应过来,疯疯已经从阳台跳出去玩儿了一圈回来,躲在红色窗帘下四脚朝天地睡着了。又比如,在最漫长的一次沉默里,他关掉手机,推掉生意,整整15天没有说话。
  他收了几个徒弟,教这些喜欢裁缝的人一些基本功,有徒弟沾沾自喜地表示自己已经学会了爱马仕的锁边方法,向亚东只是笑而不语。跟他说话,无需拐弯抹角,因为他没有功夫去研究你背后的意思。
  他要表达的东西,都在手艺里。
  问他
  量体裁衣是对身体的正视
  Q=《成都女报》 A=向亚东
  Q:定制服装的流程是怎样的?
  A:首先是了解客户的喜好,这种喜好既有着装风格上的,也有生活爱好的。然后告诉对方,哪些风格是适合你的,哪些是不适合的。其次是了解客户的身体,用尺子度量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在初步了解后,如果客户与设计师达成了一致,确定了意向,设计师开始设计图纸,双方确认创意后,进入制作阶段。
  Q:以裤子为例,手工定制一条裤子的时期要多久?
  A:选材和设计需要一天,手工操作再花一天。前提是,这两天里,我只做这条裤子。
  Q:由男人给自己量身体,女人总会尴尬,遇到过什么趣事么?
  A:有两位男士陪同一位女士来做衣服,量尺寸前,女士像是抱怨似地说了句:“我貌似胸有点小,其他还好。”我量完胸围,下意识地说了句:“胸是有点小。”全部人开始爆笑,包括女客户自己。
  Q:设计师都喜欢接触身材符合黄金比例的模特或客户么?
  A:我不认为这个世界上存在所谓的黄金比例,或者说,每个人都有潜在的黄金比例,如果你穿对衣服的话。真正成功的衣服,并不是职业模特身上的那件,它需要个性化和独有化。任何身材的女人,只要穿对了衣服,都在展现属于自己的黄金比例。
  Q:那么,女人应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
  A:这就要抛开所谓的时尚再来谈了。有这样一种说法,我们看到的当季时尚,其实就是几个设计师和时尚杂志总编,搬着小板凳讨论一下午得出来的。时尚由小部分人说了算,大部分人只能跟着做。我认为潮流是一个圈,它总会转到某地,又迅速转走,而衣服不应该和潮流绝对挂钩。还有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女人在买衣服时,往往因为看到这件衣服穿在别人或模特身上时很美,将自己与那个模特重合了,忽略了自己的特点,所以当衣服穿在身上时,才发现错了。不排除有一小部分人有审美天赋,天生就会穿衣服,但大部分人要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风格,需要不断有人对他进行批评,不断摸索。可惜的是,女人往往最讨厌听到批评,也最听不进批评。
  Q:有定制服装概念的女人,是否算是摸索个性风格的进步?
  A:我接触到的女客户有两种,一种是太明白她想要什么,适合什么,这部分极少。大部分是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她知道自己绝对不要什么,这也是好事。所以,我认同这个概念,量体裁衣是对身体的正视。了解自己的身体,再去找到表达身体美的形式,即衣服。
  Q:前几年,成都女孩们多青睐日韩风潮,这几年却欧美风猛刮,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A:其实各种风格还是一直存在,只是在某个时期某种风格占了上风吧。我觉得这和品牌宣传、媒体渲染有很大关系。女人通常通过杂志、网络、广告了解时尚信息,当你翻开书,打开电脑看到的全是某种风格铺天盖地的宣传,你自然想要去尝试了。
  Q:你会穿自己的设计么?
  A:我从不穿自己设计的衣服,哈哈。我迷恋做衣服的过程,而衣服于我而言,更像是遮羞的东西。
  Q:卡尔·拉格菲尔德、约翰·加里亚诺,还有已逝的亚历山大·麦昆。为什么男人更能在服装设计界吃香?为什么好的设计师在生活里往往是个怪人?
  A:维斯特伍德曾说:“服装,是表达每个人的一种方式。”而作为设计服装的人,他的内心必须是强大而复杂的。设计需要主观,太客观的设计就不再叫设计。所以知名的男设计师,往往是个人意识非常强的人。至于设计界阳盛阴衰的说法,我不同意。这还是与标签意识相关,大多数国内媒体或爱好者,仅把目光集中在欧美几个大牌身上,忽略了其他的设计师品牌。据我所知,在北欧有非常多的优秀的女设计师,而国外的报道也会更多一些。
  Q:越来越多的女孩选择服装设计作为学业或理想职业。对她们有什么建议?
  A:我其实很不想打击有梦想的人,但我只能说4个字:自求多福。
其他文献
照片是会欺骗人的。这并不是指兰惠真人在外表上与照片相差很大,相反,她坐在遮阳伞下,明艳得没人能够忽略。可是照片是静态的呈現,兰惠是个生动的活人,她一开口,一笑,你顿时会觉得照片欺骗了你:比起照片上的“她”,她本人活泼多了。  对女人而言,高尔夫意味着什么?  记者第一次约兰惠时,她高高兴兴地回答:“能不能改天?我要去打高尔夫。”终于见到兰惠,她十分放松地坐在餐厅放置于户外的椅子上,几乎每5分钟接一
期刊
你可能自己试着织过一条围巾,你也可能自己绣过十字绣,但是你听说过有人自己做一件婚纱,并在自己的婚礼上穿出来吗?她就是杨倩丽。  想得再好不如动手试试  25岁的杨倩丽是个自贡姑娘,现在在成都做着一份行政工作,每天过得都很平静,“不像你们做记者,每天都见识到新的东西,我的工作相对来说没那么丰富。”她除了上班就是在家宅,过得跟很多二十五六岁的人差不多:拿着固定的工资,计划着自己的小生活,偶尔有个吓到自
期刊
成都工美·让爱带你悠游世界  成都工美作为四川地区最大的珠宝卖场之一,联手四川铁航及9大境外航空公司携手推出“让爱带你悠游世界”公益创意活动。活动历时1个月,数千人参与,最终9对爱侣以“拥抱爱,传递爱”的名义获评受奖。此刻,我们邀请他们齐聚成都工美,拍摄珠宝大片,拥抱爱情的甜蜜,共铸的爱情誓言。对于成都工美而言,珠宝只是理想的承载,我们感动于你们爱情本身的力量,我们乐意去做真诚爱情的忠实传递者。 
期刊
范晓萱选择了爵士乐这种沉甸甸的音乐,陪衬自己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妈妈,并妄图用这份礼物,来满足妈妈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愿望。  母亲节的时候,我给妈妈做了顿饭,买了两套衣服,这个节,也就算是过了。而妈妈没表现出太多激动,她只是说,衣服穿着很舒服。  女人跟妈妈的关系永远是这样,说出一半,藏起更多的另一半,总觉得任何情感一旦变成语言讲出来,就特别浮夸做作,无事生非。  作为女儿,范晓萱显然做得比我们大多数
期刊
有的时候觉得养个小孩真麻烦,但是经常在这个念头闪过之后,马上又觉得少了眼前这个孩子人生就不完整了,于是付正会就这么烦并快乐着,伴随着刘宇恒每一天的成长。  大问题 电视控制着儿子的生物钟  “现在是广告了,让电视休息一下吧,电视很累了,关了哈。”付正会一边哄着刘宇恒,一边悄悄把电视遥控器拿了起来,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刘宇恒算是个“电视人”了。只要刘宇恒回家,那么家里的电视就只有少儿频道可以看,没
期刊
The Met Gala全称是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Costume Institute Gala(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装学院庆典)。今年春季展览主题是艾尔莎·夏帕瑞丽和缪西娅·普拉达:不可能的对谈(Elsa Schiaparelli and Miuccia Prada:Impossible Conversations)。在之前举行的时装学院慈善晚会的红毯部分,
期刊
抢眼的色彩,在本季重磅出击,艳丽如同绚烂的霓虹般,强烈冲击着你的视觉,炎炎夏日的自然生机也在悄然中被无限放大。但要掌握大面积的鲜艳色彩并不容易,我们从T台找寻灵感,让你在工作、派对、郊游、运动中展现个性自我。  张扬红色 热情且纯净  相比Valentino以纯净的红,流畅的线条演绎出的时尚,Bottega Veneta在今季就设计出一系列令人惊喜及炫目的服饰,以别致材质与精细工艺为基调,透过特别
期刊
在听到片名时我以为这是部烂片,后来看了才知道,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大烂片。  对于晚间八点档的电视剧来说,观众本来就没指望着能得到什么深刻的人生指导意义,无非就是图一乐。尤其是近两年来热播的婆媳剧,编剧们一门心思地把剧情往糊弄里整,往不靠谱整,觉得越被骂得凶收视越长红。得了便宜的剧组主创同时还要为自己开脱,说什么拍摄该剧的目的就是要让观众忙碌了一天后,感到轻松幽默,要拍得让观众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电视一
期刊
《毕业生》被认为是安妮·班克罗夫特最成功的电影,而片中那句“罗宾逊太太,你正在企图引诱我,对吗?”是电影史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之一。虽然安妮·班克罗夫特已经于2005年6月6日逝世,但她的作品,确实仍在引诱着人们。  “海伦·凯勒”系列前影后跑着龙套  23岁的斯塔克是美国戏剧界的当红小生,他向CBS电视台讲起了自己13岁时的一次奇遇。在和父母旅行的路上,斯塔克帮助一个老奶奶修理了电脑,而那个老
期刊
有趣、现代和充满色彩的设计配饰,是每个女人梦寐以求的。承袭一贯美轮美奂风格的配饰,在本季大放光彩,既注重美丽而得体,又采用明亮的色调来表达夏季的激情,更在细节处体现了时尚与典雅的独到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