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精神在职教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教生已成为我国生产第一线的生力军。如何提高职教生的综合能力,为其以后的发展道路铺路垫石,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将是我们职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新课标 终身体育 素质教育 竞争意识
  
  众所周知,大部分职教生毕业后将会是第一时间加入到各个领域生产第一线,企、事业单位对他们的要求将随时代的需求而不断的提高。职教学校如何面对不同的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合格社会人才将是其第一要务。学校体育由于其教育工作的直接实践性,较之其它学科,合理的组织更具有教育效果。我们应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运用各种方法培养与提高职教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把教育方式贯穿于学校体育工作之中。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与实践,其精神更为符合与有利于职教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鉴于此,作为职教学校体育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一、“安全第一”意识的培养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精神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全面贯彻“安全第一”安全意识的培养。这与职教生毕业后步入企业生产领域中的首要要求有完全吻合之处。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全面的、不间断的培养与提高学生这一意识习惯,以此为学生的生命安全与社会安全生产负责。在职教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在各种具有安全隐患的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如:铅球、体操等项目。教师应严格要求、不断提醒学生,做到通过教学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安全第一”意识的培养。
  二、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充分开展学校体育,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应当成为我们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共识。
  我们应重视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中的作用。根据职业教育阶段不同年龄、性别学生所具有的生理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体育课、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锻炼、课余训练和竞赛,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和内脏器官机能发展,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培养健壮的体格,全面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走、跑、跳跃、攀登、负重等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进行日光、空气、水的锻炼,增强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疾病的抵抗能力等;并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有选择地增加一些与职业相关的体能训练,如建筑业多增加一些有助于增强攀登、悬垂、支撑、负重等能力的练习内容。旅游业多选择一些增强长距离走、跑、攀登等能力的练习内容,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培养以健康为主的“终身体育”意识,通过言语与实例的运用,让学生体会与领悟其精神: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三、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社会正稳步的进入诚信时代,正是“人无信,而不立”,尤其是将成为生产第一线的职教生,其工作直接面对生产具有价值的产品,作为工薪阶层的他们如果不能把持自我,将可能造成终身遗憾。体育教学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如:遵纪守法、吃苦耐劳、自信等将有助于学生本身的发展的同时,还有助于社会生产的安定繁荣。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中长跑、障碍跑、攀登等教学与教师的言传身教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坚持下去,我们终会走到人生1000米的终点。可通过自律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教学,教师可通过鼓励与惩罚等手段培养学生诚信、自觉等品质。
  四、促进自我智力开发,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精神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职教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我智力开发更显重要。职教生毕业后将从学校步入社会的大课堂,专业知识领域的不断更新与需求都要求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这样才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体育虽不能取代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在培养观察、想象、思维、判断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等习惯和能力上,却具有独到之处。如排球准备技术要点:“观、判、移”,首先要求我们观察对方技术动作等,再通过想象思维,判断球的落点等,最后根据判断决定是否调整我们的接球位置和方法等,在一些学校体育竞赛中,赛前准备,赛中调整,以及赛后的总结等,无不要求我们具有良好的智力去观察,了解对方与自身,通过想象、思维和判断,最终综合自己的对策。于无形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各类球类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教会学生的一些基本技、战术,至于后面学生是否能做到熟练与变通只能靠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达成。这样,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增值提供良好的帮助。
  
  五、拓展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有创新才有发展,职教生如果在工作中只能按部就班的机械性工作,势将处于被动状态而被社会所抛弃。相反,如果他们在工作实践中能发挥其创新思维与能力,改革与改造产品或工作环境,将走向成功。在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体育教育是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及的优势。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与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发挥。如在跳绳活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散自我思维,创造各种花样动作并把个人能力表现出来,一来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二来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习惯,为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其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六、培养与提高组织能力与竞争意识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倡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职教体育教学是没有运动竞赛与升学考试压力的,主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于学生组织能力与竞争意识的引导与培养。如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将每学期的教学内容与任务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不偏离教学内容的情况下组织与编排好每一节课,并以一名小教师的身份去给同学上好每一节课。如:篮球课,可引导学生如何组织同学们进行三人、五人的小场比赛,如何设定活动方案与规则,如何安排与分工,如何与他人协作完成等,逐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尤其是学校内的各种运动竞赛,如果我们能根据竞赛特点,放手让学生组织、策划与编排,发挥学生协作与交流的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只作适时的、恰当的引导,这将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学生步入社会后,这方面的能力更是可直接运用于其所在的企业,可间接的提高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评价,从而有利于我们学生的发展。学校运动竞赛,始终伴随着成功与失败的体验,让学生预先体味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苦涩”,并从中领悟竞争的“冷酷无情”,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就能为走上工作岗位,经历市场竞争的风雨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2]顾海明.学校体育与职教生基本素质.教师报, 2004.3.10.第6版.
  [3]体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4]广东省教育厅体卫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资料—文件汇编.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有机分散'理论与'新都市主义'理论,对工业革命以后城市发展的不同见地,提出城市是在吸引与排斥的相对运动中获得发展,在集中与分散中取得平衡.
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要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强调创意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来提升创意能力,以实现广告作品最大化的传播
<正>数学方法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认知、发现、发明和创新能动的思维源泉,它源于数学具体内容,但却高于具体数学知识,本文从
自助法和刀切法是在小样本条件下对总体进行估计的非参数统计方法.本文除介绍其基本原理外,主要是阐述其在小样本条件下估算胸径、冠幅、材积、树高。根径等森林调查因子和可
本文主要讨论在不违背保里原理和洪特规则的前提下,能量最低原理和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首先探讨对多电子原子的轨道能级顺序的理解;进而得出核外电子的排布,应使体系总能量保
本文利用熔融缩聚反应以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和双酚A为基本单体合成一系列具有不同配比的液晶共聚芳酯,通过X衍射技术和热分析技术,测定了聚合物的形态,研究了聚合物结
该文给出了n阶(p,q)图当q≥Cp^2-1+1时G为泛圈图的充要条件.
现阶段严峻的就业形势必然促使师专生中的一些人走自主创业之路。据研究可知,影响师专生创业成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自信心、意志力、创新能力、诚实守信、沟通合作和自我调节
从中学化学例题讲解的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思维发散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得到有机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