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1. 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
2. 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多媒体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3. 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4. 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5. 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6. 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在这里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7. 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學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收稿日期:2013-08-21
【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
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1. 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
2. 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多媒体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3. 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4. 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5. 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6. 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
在这里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7. 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學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收稿日期:20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