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互融共促育人论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l45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互融共促育人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不仅具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行性.立足当前高校现状,可以在共建机制、挖掘课程资源、拓展课外教育载体等方面积极探索二者互融共促育人途径.
其他文献
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有力且高效地指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初中学生在学校接受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依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素材,在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在心灵深处感受到祖国的繁荣与昌盛.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在这一个时间段中,学生更容易受到自身压力以及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初中三年级的班主任需要重点开展德育工作,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去改变学生的想法,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同时班主任也应该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缓解压力的同时,尝试着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尝试着帮助初三年级的班主任解决学生不服从管理的诸多问题.
个性化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和根本目标,自适应学习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方式.自适应学习起源于人类对教育本质的探究,伴随着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而兴起,并在现代智慧教育的环境下蓬勃发展.理解自适应学习的内涵和外延是将其应用到系统的前提,而实现系统机制则需掌握相关的学习理论、知识测量理论等,并依赖于教育数据科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技术的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目标,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的教育目标.议题情境是学生去往核心素养的“桥梁”,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切入口.本文以荣获福建省一等奖的教学设计《意识的能动作用》为例,试从虚实相生、前挂后连、收放有度、循序渐进四个原则来阐释有效的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促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生长.
故事教学是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中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为党育人的现实需要,更能让教材鲜活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参与动起来,极大地增加思政课堂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在实践教学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运用“听·思·启”三环教学模式,循循善诱,知、情、意并进,不断提升思政课实效.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机械工程材料这门课程为例,探索了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的实施方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专业认同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有机统一起来,早日成为担起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栋梁.
针对当前高中政治课程教育而言,存在明显的课程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在教育阶段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会直接影响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和新课改要求并不相符.因此,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这种教学模式.而新课改提出要构建政治学科的活力课堂,帮助学生激发学习热情,提高积极性.对此,本文针对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活力课堂的构建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其构建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升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工作须依托思政课教师的教书育人和思政辅导员的管理、服务育人协同开展.正确处理好两支育人队伍的关系,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精度和思政辅导员管理、服务育人的深度,进而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教育改革持续开展的背景之下,培养高中生的综合能力,就成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此,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就具有其必要性,教师需要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认知到当前教育的宗旨,并营造出生动的政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当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强化自身的政治素养,除此外,对多元教学方法的使用,还能够进一步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整体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使命感是一种超然的召唤、一种目标感和意义感,一种利他的倾向.本文首先综述了使命感的概念;其次从大学生和国家、社会的角度探讨了将使命感教育融入商学院课程教学的必要性;最后从使命感的三方面定义出发,以营销学基础课程为例,提出了将使命感教育融入商学院营销课程教学的三点实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