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例——腹胀、腹块、血性腹水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65岁。以腹胀、乏力1年半,于1997年1月27日入院。患者1995年8月初始无诱因出现腹胀、乏力、纳差。住本单位医院治疗,B超检查发现有腹水,疑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并行腹穿未抽出腹水,使用抗生素和“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正规抗痨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1996年6月上述症状加重,腹部逐渐胀大,双下肢水肿伴心慌、胸闷、气促、消瘦。再次住本单位医院治疗,行腹穿抽出少许血性腹水,继续抗痨治疗无效。病程中无腹痛、腹泻、呕吐、血便;无发热、盗汗、黄疸及皮肤黏膜出血。既往否认肝炎和结核病史。

其他文献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严重的健康问题。据估计,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大约有7500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其中绝经后妇女所占比例较大。在美国和欧洲,每年大约有250万因骨质疏松症引起骨折的病人,此项医疗费用大约每年230亿美元。髋部骨折危害最大,病死率10%~20%,余下的50%将终生致残。椎体骨折为最常见,可引起驼背和身材变矮,长期随访病死率超过4%。北京地区徐氏对≥50岁妇女应用胸腰椎侧位相
期刊
为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肝脏损害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与SLE活动性的关系,对我院1990年1月至1996年6月收治住院的277例SLE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期刊
包涵体肌炎在国内鲜见,兹对其临床与肌肉病理特征作一复习。报告一例包涵体肌炎老年男性患者,隐袭起病,病情缓慢进展长达23年,临床表现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7年后出现以双侧股四头肌为主的、对称性近端肌无力和肌萎缩,胸锁乳突肌、腹肌也受累,不伴有肌痛。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肌电图示肌原性受损。血沉、肌酸激酶、免疫球蛋白G呈轻中度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肌肉活检表现为:非坏死肌纤维的单核细胞浸润,特征性的边
目的 探讨整合蛋白α5亚基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和Northern blot杂交检测整合蛋白α5亚基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结果 发现在79例癌与癌周组织a5阳性率分别为32.9%和81.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直径≤5cm的肝癌a5阳性率高于直径>10cm的肝癌(55.6%比10.0%,P<0.01),分化较好的肝癌a5阳性率高于分化不良者(40.6
为了解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内皮素、一氧化氮(NO)等的作用,对9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随机区组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依那普利、美托洛尔及硝苯地平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三组收缩压、舒张压都有显著性下降(P<0.01),以依那普利组治疗后下降较为显著。随着血压的下降,三组血内皮素、NO、环磷酸鸟苷(cGMP)及丙二醛的变化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其中美托洛尔组各指标未出现显著性改变,硝苯地平组丙
心动过速心肌病一例
期刊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主办的“全国高血压与高血压急症防治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4月16~20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与会代表158人,会议共收到论文600余篇,62篇论文参加大会交流。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学者汇集于厦门,就高血压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新成果,高血压急症防治的新经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深入的讨论。
期刊
了解右室梗塞冠脉阻塞部位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对2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血流动力学改变符合急性右室梗塞(RVMI)16例,无RVMI5例。16例中15例(93.8%)为右冠状动脉(右冠脉)近或中段阻塞,1例(6.2%)为左回旋支阻塞,无冠脉远段的阻塞。同时发现,血流动力学紊乱较重和较轻(MRAP/PCWP 0.65~<0.8)两亚组右冠脉近、中段阻塞分别为10
目的 明确广州地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再感染和溃疡复发情况。方法 以14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尿素酶、组织学及细菌培养),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根除后共184例进行2年定期随访,并配合随机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指模技术鉴定Hp菌株复发与再感染。结果 Hp根除后第1、2年再感染率分别为1.10%和0.56%;溃疡复发率分别为2.72%和0.56%;全部病例未发生溃疡出血,而同
为了解二尖瓣脱垂与感染性心内膜炎之间的关系,对本院1984年1月至1996年12月诊断为原发性二尖瓣脱垂(MVP)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IE)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占同期IE发病总数的23%,占二尖瓣脱垂的48%;其中男13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1.6∶1;平均年龄32岁(9~61岁),20~50岁者17例(占81%)。其临床特点为起病隐匿,心力衰竭、体循环栓塞(尤其脑栓塞)等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