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银:“走出去”的“十五年”

来源 :中国纺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_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出去”对于今天中国的纺织企业来说,已经成为了发展战略研究日程上的必然课题。
  随着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日益大幅上升,原来赖以竞争的优势日渐殆尽,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来自印度、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的不断挑战。尤其是在棉纺织行业,近年来倒挂的内外棉价,畸形的原料市场使得越来越多的生产订单出现 “出走和转移”。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国家的用工成本仅相当于国内的60%左右,原料成本只相当于国内的70%左右,综合成本优势比较明显。”山东岱银纺织服装集团董事长赵焕臣告诉记者。而岱银集团也是中国纺织企业中较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拨跋涉者。
  征程:从斯里兰卡、美国、到马来西亚
  2000年,中国还未加入WTO,纺织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还未到来,岱银集团作为当时颇有冲劲年轻企业,率先迈出了“境外投资”的第一步。
  “当时主要是为了应对加入WTO后国际市场越发激烈的竞争局势,突破发达国家设置的种种贸易壁垒,岱银集团在斯里兰卡建成了‘岱银兰卡服饰有限公司’,这是山东省第一家境外服装带料加工项目,也是当时中国在斯里兰卡独资建设的投资最大的项目。”赵焕臣告诉记者。目前,岱银兰卡服饰有限公司已拥有各类生产设备1500台/套,生产规模达到20条服装生产线,年产服装230万件;公司安置当地人员就业1200余名,生产的产品100%出口,有力地增加了当地的税收和出口创汇,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
  除了“生产走出去”,岱银还尝试了“品牌走出去”。岱银集团在国内工厂投资4亿多元建成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德国吊挂式西服流水线,年产高档精品西服100万套,为了实现经营方式由贴牌加工到品牌化运作,集团于2007年在美国成立了贸易公司,注册了“雷诺”服装商标,开始了“美国市场的中国自主品牌直销开拓”。目前“雷诺”已在美国各州建立起庞大的销售网络,进入当地的多家超市、卖场,实现了从设计、生产、出口到批发、零售的完整产业链,提高了品牌溢价能力,在发展自主名牌出口、提高品牌附加值的路子上迈出了全新的步伐。赵焕臣说:“今年1~10月份在美国市场实现自主品牌服装销售16万余套,全年将突破20万套。”
  


  不断的“出走”不仅给岱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增强了它继续“出走”的决心。经过多次考察,岱银决定在马来西亚投资设厂。岱银集团在马来西亚注册成立了马来西亚岱银公司,投资1.6亿美元建设20万纱锭精梳纱项目,该项目是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投资最大的项目,年产高档特种精梳纱6万吨,年产值20亿元、利税3亿元。
  赵焕臣告诉记者:“岱银马来西亚20万锭精梳纱项目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古来市,该项目的建设能有效避免国内外棉花差价过大、用工成本过高等不利因素,有效规避美欧等国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实现纺纱国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实力。”据悉,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10万锭精梳纱项目已于今年1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厂房建设,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明年3月份实现投产达产,年产高档特种精梳纱3 万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 亿元、利税1.5亿元。企业将以该项目为依托,全力打造马来西亚最大的纺织服装工业园,带动更多的国内纺织企业入驻发展。
  从2000年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岱银斯里兰卡服饰公司、岱银美国贸易公司、岱银马来西亚公司三家公司,“十五年”的发展,岱银集团成功地将设计、生产、营销各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逐步建立起跨国企业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带动了企业进出口贸易业务的快速发展壮大,企业出口产品也由最初的十几个品种扩展到现在的面料、服装两大类100多个系列3000多个花色品种,出口市场分布在全球80多个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从2000年的260万美元增长到了2013年的2.2亿美元。
  经验:风险管控最重要
  谈到这“十五年”岱银的“走出去”探索,在境外投资建厂的运作心历,赵焕臣告诉记者:“做好风险管控非常重要。”
  首先是要“发挥比较优势,稳步走出去。”赵焕臣说,在境外投资办厂的风险性相对较大,在决策之前必须充分搞好市场调研,反复论证分析,坚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稳扎稳打,一定要避免盲目投资。岱银在境外办厂时,对自身优势、项目类别、地区选择、投资方式都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论证,才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其次是要“努力适应境外国情,实行本土化经营。” 赵焕臣表示:“到国外办企业,面临着全新的环境,如果继续按照在国内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模式来行事,很可能会到处碰壁,因此,在境外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必须要学会与当地的经济环境、资源、文化、风俗习惯等相融合,尽量实现本土化,积极征求当地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而岱银集团在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正是以聘请外籍人员为主,实施本土化管理,融入当地文化,这一点可谓是境外投资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不二法则。
  第三是要“加强与国外企业的沟通联系。”在境外办企业,由于距离远,环境不同,特别是随着经营实力的壮大,相应决策自主权的扩大,容易造成管理上的失控,需要国内企业从经营、财务以及业务等各方面加强境外企业的监控力度。岱银的做法是:“我们注重与境外企业的沟通、督导,每月进行一次财务报表汇总,保证了境外工厂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最后一点是要“培养一支国际化人才队伍。”“在境外办厂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外经贸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会外语、懂业务、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在国外投资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赵焕臣告诉记者。岱银集团采用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出了一支国际化人才队伍,为境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目前集团的两位副董事长都是国际经贸人才,22位总经理助理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中接近一半是国际经贸人才。   收获: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
  经过这“走出去”的“十五年”,岱银成长了。从一个山东新晋民营纺织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棉纺织行业内的龙头跨国集团公司,从一个最初仅靠贴牌加工生存的本土纺织企业发展成为拥有自主品牌并成功实现国外落地的国际化品牌运作企业。目前,山东岱银纺织服装集团已发展成为集纺纱、织布、服装、国际贸易、跨国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具有30万纱锭、1000台织机、3500台(套)缝制设备的生产规模,系全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排名前20强企业、全国服装双百强企业、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山东省重点工业企业集团。
  经过这“走出去”的“十五年”,岱银实现了中国传统产业的华丽转身,岱银是中国纺织行业“走出去”的一个榜样,而其自身也因为“走出去”收获满满。 这个收获岱银自己总结成为了“六点”。
  首先是“全球化视野的形成”。赵焕臣说:“通过进行跨国布局投资,使岱银集团站在了一个全新的战略高度俯视企业的发展。以全球视野考虑未来的发展空间,加快了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步伐,立足全球眼光对企业自身重新定位,突破国界的局限,确立起更加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战略目标,更好地利用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实现了发展壮大。”
  其次是“经营管理理念的提升”。岱银集团通过走出去,建立境外企业,增加了与国际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学习的机会,借鉴他人的优秀管理理念和先进管理方法,逐步实现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国际化,在管理上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在业内都处于先进水平,各种棉纱、牛仔布、毛呢、服装产品的商检合格率均保持100%。
  第三是“品牌意识的强化与创建”。通过在境外投资建厂,改变了岱银集团传统的贸易增长方式,逐步实现了由OEM向OBM的转变,经营方式由贴牌加工发展到岱银美国贸易公司、岱银加拿大贸易公司的品牌化运作,进行自主品牌直销,直接介入了国外营销网络。品牌意识的强化和品牌战略的实施,提高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价值链上占据的层次,提高了企业的利润水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持了优势地位。
  还有就是,岱银集团通过岱银兰卡服饰公司、岱银美国贸易公司结识了多家欧美服装客户并与其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如美国的WOOMA公司、JACAPANE公司以及欧洲一些大的服装公司。这些客户的结识不仅为兰卡工厂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市场保证,而且使岱银集团真正步入了欧美的服装市场,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国外营销网络,企业由原先单一的被动“接单”,逐渐转化为向客商主动“择单”,企业的风险防范力也得到有效增强,为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再有就是“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通过“走出去”,促进了企业的创新,企业持续不断地在研发设计、品牌定位、高新技术专业人才引进、跨国营销体系的建立、跨国采购的采用等方面进行创新,并争取一切可能机会与国际知名品牌开展合作,综合竞争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最后一点就是“参与国际竞争信心的确立”。赵焕臣说:“企业‘走出去’是一种进步、成熟、自信和胸怀,岱银集团通过‘走出去’,将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各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逐步建立起跨国企业的发展模式,增强了企业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仍未结束的情况下,企业坚持积极、勇敢地‘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有效地绕开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拓展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
其他文献
为把握和引领行业趋势,适应市场变化,2014年10月,已举办十年的“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正式更名为“中国服装大奖”,并将在2015年正式启用。届时大奖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全力打造全社会关注参与的以时装为主线的同时极具权威性的全民时尚活动。  “中国创造”照亮品牌方向  更名后的“大奖”不仅是一个表彰中国自主服装品牌的荣誉舞台,重要的是为社会大众带来了一手的品牌、时尚及服装财经资讯,更像是一场服装
期刊
轻薄导湿型涤毛混纺内衣面料的开发及产业化  上海嘉麟杰纺织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是中国纬编生产工艺的引领者。2013年成功开发了轻薄导湿型涤毛混纺内衣面料。通过优选染料、助剂和原料,降低涤毛织物的染色温度,选用羊毛专用染机,对定型后面料进行光洁处理,解决了羊毛混纺针织面料布面毛、羊毛损伤大的难题;通过制定合理的纺纱工艺、织造工艺、前处理工艺和柔软工艺,解决了羊毛混纺面料导湿能力差的难
期刊
2014年12月10日,由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办,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隆”)协办的“Eco FRESH Yarn?技术及产业应用专题研讨会”于北京成功举行。会议主要围绕百隆和美国陶氏化学合作研发的Eco FRESH Yarn?专利技术特点、产品开发优势、产品开发方向及产业应用研究展开探讨和分享。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斌红、百隆副董事长杨卫国、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产品事业部主
期刊
2014年12月12日,2014年度第六次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成员日”活动(以下简称“成员日”活动)在北京成功举行,48家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的80多位高层管理人员、产品开发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等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成员日”活动由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秘书处策划与筹备,特别邀请2014年度最佳女装设计师讲解服装品牌设计需求以及如何进行系统创新与设计的方法;趋势专家解读2016春夏国际女装
期刊
为推进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品牌发展战略的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4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年度工作会议”于12月15~16日在浙江省海宁市召开。本次会议总结了纺织服装行业年度品牌建设工作,发布了《2014年中国纺织行业品牌发展报告》;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重点跟踪培育服装家纺自主品牌企业(2014年)”,2014年纺织行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企业名单
期刊
2014年在新常态经济的形势下,纺织产业转移结构调整已进入关键时期,这给产业转移提出了新的课题,也带来诸多挑战。为进一步在结构调整中总结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的经验,加大园区建设先进经验的传播力度,在行业及全国各地区中有一大批记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发表了许多宣传产业转移的文章,激发和鼓励社会及行业媒体对纺织产业转移新闻宣传工作。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收集了一部分新闻作品,根据主题
期刊
12月11日,“2014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于北京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时尚谷)、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美国棉花公司、苏州志向纺织科研股份有限公司、欧瑞康化学纤维、上海鼎天时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各部门及专业协会、国内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国内外纺织服装企业,以及国内纺织服装院校的
期刊
转眼间,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已经站到了十年的岔道口。它面临的,是来自时代变迁下产生的许多新挑战,不管是来自本身的还是外界的。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促使国际贸易格局、产业分工体系、先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形式等发生重要变化,为全球纺织产业谋求新突破、实现新发展提供重要契机。加强融合发展,实现互补、互助、互利,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纺织产业有效把握新机遇、担当新责任的重要途径。  2014年,面对国
期刊
新常态、新机遇、新责任,这是今年纺织行业的真实写照。伴随新常态,中国纺织行业将步入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持续低速增长阶段,这一点也已成为共识。而未来,与全球纺织产业加强融合发展,则成为中国纺织行业努力的主要方向。  2009年,纺织行业掀起从中小企业蔓延到大企业的“倒闭潮”,被称为“史上最困难的一个纺织年”。此后,纺织行业一直在震荡中前行。2013年,有些企业老板甚至表示2013年比2009年的形
期刊
去年12月8日~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联合组织,以“产业用纺织品纺粘熔喷新技术”重点成果为主题的现场推广活动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活动以会议交流互动、现场参观等形式,向业界展示了5项纺粘熔喷重点新技术。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顾问陈树津、中国工程院院士郁铭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主任彭燕丽、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以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