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第1期毛主席伫立湘江岸边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到13期雷锋发出“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的人生价值叩问,一共7问历史,问出了理想和追求,问出了责任和担当,问出了宗旨和情操。从本期起,我们回到现实,策划了5篇反映湖南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思考的文章,这是第一篇,敬请读者垂注。——编者
城市经济的根本特征是空间性及聚集性,可以说城市经济就是空间经济。在高铁时代、信息时代、发展新常态等新形势下谋划好湖南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不仅是“十三五”规划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的重大举措。优化湖南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关键在于以变革时空观念为先导,用时间距离重塑现代空间,即:以时间距离为标尺,计算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缩小心理距离,引导城市合理布局和分工;以时间距离为界限,筹划全省快速交通体系建设,缩短空间距离,形成对外畅通、对内循环的5小时、2小时、1小时、半小时经济圈;以时间距离为优势,缩短经济距离,引导各类生产要素聚集,提升湖南省经济整体竞争力。
现代空间重塑的关键时候
目前湖南省城市空间重塑,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性关头,有下列三个方面的机遇和动力:
“一带一部”的新定位。在国家新的发展战略中,湖南的定位就是“一带一部”。这个定位具有下列几个特性。首先是目标性、指向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经济体系和城市体系已经形成,珠三角、长三角已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及金融、贸易重要中心,“一带一部”就是要借加入泛珠三角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从而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和城市体系。其次是独特性、成长性。放眼全国,像湖南这样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省份寥寥无几,这意味着湖南省在东中西互动、南北中合作中大有可为,是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增强我国全球影响力的重要一极。再次是开放性、融合性。与周边省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随着快速交通走廊的建成,既为彼此间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大可能,也带来区域间竞争加剧。第四是过渡性、梯度性。从经济实力看,东强西弱;从产业层次看,东高西低。这些差异将带来要素加速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湖南既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利,也有“水过三丘车不转”的风险。我们应找准“一带一部”的坐标,自觉融入国家的战略格局,把湖南作为一个空间整体来规划和建设,并站在这个高度重新审视和完善湖南省城市空间布局。
交通巨变的新契机。近几年湖南省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尤其是高铁在全国的领先发展,给湖南发展带来的机遇将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全省除益阳、常德、张家界、湘西之外,其他10个地级市均通高铁,共设站点21个,高铁的空间覆盖率将达到71%,在全省的人口受益率则接近8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地级市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省近90%。高铁带来的影响,一是“走廊效应”,缩短空间距离,突破城市边界,促进城际协作和城市群一体化;二是“催化效应”,凸显城市区位优势,促进城市重新定位、产业转型;三是“水池效应”,加速人员流动和聚集,在特定地区形成“劳动力池”,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并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四是“创新效应”,使人们面对面交流机会增加,有利创新思想的激发、新知识的创造和扩散。同时,一些研究表明,高铁也并非点石成金的“神器”,甚至还会引起贫困地区资源的更多流失,带来新的更大的贫困。我们要深入研究高铁等大通道对湖南省经济的影响,及早制定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的应对之策。
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一方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湖南省城市转型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这意味着首先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空间、土地和其他资源利用效率,以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在科技创新强大引擎带动下,长株潭等区位条件优越的中心城市“腾笼换鸟”,越来越多地发展高端产业,原来较为低端的城市二产逐步疏散至周边区域及城镇,从而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自动调整,进而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用时间距离重塑现代空间
综观全世界,新的快速立体交通体系的构建,必然带来新的时空观念,就是以时间距离为标尺来计算空间关系,这是时空观念的一次革命。以此为视角,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用时间距离重塑湖南省现代空间,如同剥洋葱,有四个层面的文章可做:
缩小大空间。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谋划:一是把湖南省当作全球的一个“点”。从全球看,湖南只是一座城,或者说一个点。要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把湖南作为一个空间整体来规划,着眼于增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等具有国际市场意义的资源优势,将湖南打造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成长性最好的经济新高地。二是把湖南省当作全国的一个“极”。以湖南为圆心,以5小时距离为半径,可以覆盖全国几大主要经济圈。由于高铁带来的人员流动加速、生活方式变革,湖南省将会成为全国几大经济圈的“劳动力池”和最佳旅游休闲地。要抓住发展新战机,建好东南西北四个大门,推进东拓西进、北靠南接全方位战略开放。为此要大力推动出省跨境交通“大动脉”建设,确保长株潭往北至北京、天津,往东至杭州、上海,往西至成都、昆明,往南至广州、南宁,都能实现5小时内通达。三是把全省当作一个经济“圈”。就是要着力打造全省2小时经济圈,以2小时距离为界限,通过高铁、城轨、支线飞机、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走廊,构建全省主要节点城市2小时之内通达的交通新格局。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高铁的全覆盖。随着黔张常快速铁路获批开建,长沙-益阳-常德线的高铁建设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张家界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如果与长沙之间实现高铁或快速铁路连通,则可将长沙作为游客集散转运中心,有效整合全省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张家界—吉首—怀化线也应及早规划建设高铁或快速铁路,实现全省市州中心城市的高铁全覆盖。另一个问题是支线飞机的公交化。湖南省现有机场大部分因为航线少、客流少,处于亏损状态。要学习欧美国家经验,非省会城市应重点发展支线航空,朝“支线飞机公交化”努力,探索小机型、大密度、低票价、高效率的快线运营模式,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并与机场建设同步考虑地空换乘的便利性、快捷化,打造全省2小时经济圈的空中走廊。 聚集中空间。就是以高铁为轴线,以市州中心城市为节点,以1小时距离为界限,变“3+5”为“1+N”,构建全省城镇体系“一核、数带、多群”的有机板块结构,形成若干个“一小时经济圈”和特色经济带,开创“四大板块”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核”,就是做大长株潭这个核心。长沙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在竞争力和影响力上与武汉比肩,必须不失时机、毫不迟疑推进长株潭同城化,沿着“规划一体—经济融城—体制合一”的路径推进,努力建成人口过千万的特大城市——大长沙市,使之成为全省经济的核心增长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区域性特大都市区。“数带”,就是以高铁为轴线,形成数个经济带。要注重发挥高铁带来的走廊效应和容易突破城市边界的特性,推动全省沿高铁带发展、城市沿高铁带集聚。全省现已形成呈大十字型交叉的两轴:一是武广高铁沿线岳阳—长株潭—衡阳—郴州组成的南北轴,这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带,也是全省发展的主轴,定位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工业走廊、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带。二是沪昆高铁沿线怀化—邵阳—娄底—长株潭组成的东西轴,这是长江南岸的骨干大通道,将来的定位可以是机械制造、能源和新材料、食品加工及湘中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经济带。在两条发展轴的框架上,未来可规划用高铁或城际铁路连通,再构建若干条特色经济带,例如沿长沙—益阳—常德—张家界线,打造沿路沿湖沿边的“三沿”开放经济带;沿张家界—吉首—怀化线,打造大湘西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经济带;沿桂林—永州—郴州—赣州线,打造南向开放经济带,等等。“多群”,就是在高铁沿线布点,培育若干个区域性城市群。比如,常德、益阳、岳阳可以组团发展,建设洞庭湖城市群;衡阳、郴州、永州组团发展,建设大湘南城市群。此外,以市州中心城市为次核,因地制宜发展多个区域性城市群,如岳阳长江新区城市群、益沅桃城市群、津澧新城、怀化鹤中芷城市群、邵阳东部城市群、娄涟双城市群、衡阳西南云大城市群、郴州大十字城市群、永州潇湘城市群等。
精细小空间。小空间指单个城市空间。精细小空间,就是要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推进城市集约紧凑精明发展,形成市区半小时经济圈。一是打造“人气之城”。就是要突出以人为本规划和建设城市。所谓“人聚财聚、人去财散”,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人”,要从重视“城”转向聚焦“人”,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让人们用脚投票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防止政府盲目决策,建成空城、睡城甚至鬼城。二是打造“品质之城”。城市建设重在提质,要把每座城市都当作精品来打造。要以半小时距离为界限,合理划定城市边界,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无序开发、过度扩张,集约节约利用城市土地。要积极推动城市产业空间重组升级,利用级差地租的市场杠杆,实现中心城区和重点地段的“退二进三”,发展金融、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提升“经济密度”。三是打造“畅通之城”。就是要缩短贯通城市的时间距离,着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要加快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增加路网密度,优化道路功能,构建市区内30分钟通勤圈。要推进城市交通内外一体化,实现对外交通与市区交通的无缝对接、零距离换乘。要坚持“公交优先”方针,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要推进交通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着力解决中心城区进出通道、跨河通道和卡口路段交通拥堵问题。四是打造“两宜之城”。就是要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合理安排城市的产业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使城市成为既宜业又宜居的幸福家园。要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在新城区建设中统筹生产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使城市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实现人财两旺、可持续发展。
高效微空间。就是推进城市微空间的集聚发展,缩短经济距离,提高空间和资源利用效率,以亩产论英雄,打造“亿元楼”“千亿园”等高密度、高效率的经济单元。从湖南省实践看,打造高效微空间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如核心商务区等,依托市场优势,推进叠加式集聚。城市核心商务区的典型特征是“楼宇经济”,产业层次高,投资强度大,经济效益惊人,是城市中最富活力和现代气息的城市中枢地段。其基本要求是土地容积率要高,路网密度要大,交通快速化和生活便利化要统筹兼顾。二是如高铁新区等,依托交通优势,推进整合式集聚。高铁、空港、航运码头等交通站场的周边地段像“水池”一样聚集大量要素资源,多种城市功能整合联动,如果再争创综合保税区等体制创新优势,肯定是成长性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黄金码头。高铁等交通枢纽类新区建设,关键要找准定位、集约高效,与城市整体发展相契合,不能相距太远,不能贪大求全,要与老城区无缝对接、融合发展,否则有可能变成空城、孤城。三是如产业园区等,依托产业优势,推进链条式集聚。比如株洲提出打造“中国动力谷”,就是发挥动力产业比较优势,推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风电等产业集聚,是典型的产业链集聚模式。为此,政府除提供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外,还必须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等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形成产业集聚的高地。四是如电子商务等,依托科技优势,推进平台式集聚。简而言之,就是要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平台经济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整合产业链、融合价值链、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众所周知的阿里巴巴、淘宝就是典型的平台企业。发展平台经济,前提是抓好平台建设,包括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金融及资讯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对接的物流平台等,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政策上给予倾斜。
务实之策
当前湖南省正在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式扬帆起航,高铁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在这样“三期”叠加的历史机遇面前,重塑湖南现代空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引导全省上下充分认识高铁带来的深刻变局和巨大机遇,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中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以全新的视角、思路谋划全省和地方的发展。由有关部门牵头,邀请国际国内一流的城市规划专业机构参与,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组织编制全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作为全省的基础性、战略性、约束性规划。开展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可列出若干专项课题,如国家战略及“一带一部”的定位,高铁对城市的深刻影响,区域产业布局及分工协作,长株潭同城化,区域性城市群建设,发展平台经济等,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进行集中攻关。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城市经济的根本特征是空间性及聚集性,可以说城市经济就是空间经济。在高铁时代、信息时代、发展新常态等新形势下谋划好湖南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不仅是“十三五”规划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的重大举措。优化湖南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关键在于以变革时空观念为先导,用时间距离重塑现代空间,即:以时间距离为标尺,计算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缩小心理距离,引导城市合理布局和分工;以时间距离为界限,筹划全省快速交通体系建设,缩短空间距离,形成对外畅通、对内循环的5小时、2小时、1小时、半小时经济圈;以时间距离为优势,缩短经济距离,引导各类生产要素聚集,提升湖南省经济整体竞争力。
现代空间重塑的关键时候
目前湖南省城市空间重塑,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性关头,有下列三个方面的机遇和动力:
“一带一部”的新定位。在国家新的发展战略中,湖南的定位就是“一带一部”。这个定位具有下列几个特性。首先是目标性、指向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经济体系和城市体系已经形成,珠三角、长三角已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及金融、贸易重要中心,“一带一部”就是要借加入泛珠三角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从而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和城市体系。其次是独特性、成长性。放眼全国,像湖南这样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省份寥寥无几,这意味着湖南省在东中西互动、南北中合作中大有可为,是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增强我国全球影响力的重要一极。再次是开放性、融合性。与周边省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随着快速交通走廊的建成,既为彼此间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大可能,也带来区域间竞争加剧。第四是过渡性、梯度性。从经济实力看,东强西弱;从产业层次看,东高西低。这些差异将带来要素加速流动和产业梯度转移,湖南既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利,也有“水过三丘车不转”的风险。我们应找准“一带一部”的坐标,自觉融入国家的战略格局,把湖南作为一个空间整体来规划和建设,并站在这个高度重新审视和完善湖南省城市空间布局。
交通巨变的新契机。近几年湖南省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尤其是高铁在全国的领先发展,给湖南发展带来的机遇将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全省除益阳、常德、张家界、湘西之外,其他10个地级市均通高铁,共设站点21个,高铁的空间覆盖率将达到71%,在全省的人口受益率则接近8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地级市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省近90%。高铁带来的影响,一是“走廊效应”,缩短空间距离,突破城市边界,促进城际协作和城市群一体化;二是“催化效应”,凸显城市区位优势,促进城市重新定位、产业转型;三是“水池效应”,加速人员流动和聚集,在特定地区形成“劳动力池”,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并促进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四是“创新效应”,使人们面对面交流机会增加,有利创新思想的激发、新知识的创造和扩散。同时,一些研究表明,高铁也并非点石成金的“神器”,甚至还会引起贫困地区资源的更多流失,带来新的更大的贫困。我们要深入研究高铁等大通道对湖南省经济的影响,及早制定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的应对之策。
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一方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湖南省城市转型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这意味着首先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空间、土地和其他资源利用效率,以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在科技创新强大引擎带动下,长株潭等区位条件优越的中心城市“腾笼换鸟”,越来越多地发展高端产业,原来较为低端的城市二产逐步疏散至周边区域及城镇,从而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自动调整,进而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用时间距离重塑现代空间
综观全世界,新的快速立体交通体系的构建,必然带来新的时空观念,就是以时间距离为标尺来计算空间关系,这是时空观念的一次革命。以此为视角,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用时间距离重塑湖南省现代空间,如同剥洋葱,有四个层面的文章可做:
缩小大空间。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谋划:一是把湖南省当作全球的一个“点”。从全球看,湖南只是一座城,或者说一个点。要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把湖南作为一个空间整体来规划,着眼于增强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发挥旅游资源丰富等具有国际市场意义的资源优势,将湖南打造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成长性最好的经济新高地。二是把湖南省当作全国的一个“极”。以湖南为圆心,以5小时距离为半径,可以覆盖全国几大主要经济圈。由于高铁带来的人员流动加速、生活方式变革,湖南省将会成为全国几大经济圈的“劳动力池”和最佳旅游休闲地。要抓住发展新战机,建好东南西北四个大门,推进东拓西进、北靠南接全方位战略开放。为此要大力推动出省跨境交通“大动脉”建设,确保长株潭往北至北京、天津,往东至杭州、上海,往西至成都、昆明,往南至广州、南宁,都能实现5小时内通达。三是把全省当作一个经济“圈”。就是要着力打造全省2小时经济圈,以2小时距离为界限,通过高铁、城轨、支线飞机、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走廊,构建全省主要节点城市2小时之内通达的交通新格局。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高铁的全覆盖。随着黔张常快速铁路获批开建,长沙-益阳-常德线的高铁建设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张家界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如果与长沙之间实现高铁或快速铁路连通,则可将长沙作为游客集散转运中心,有效整合全省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张家界—吉首—怀化线也应及早规划建设高铁或快速铁路,实现全省市州中心城市的高铁全覆盖。另一个问题是支线飞机的公交化。湖南省现有机场大部分因为航线少、客流少,处于亏损状态。要学习欧美国家经验,非省会城市应重点发展支线航空,朝“支线飞机公交化”努力,探索小机型、大密度、低票价、高效率的快线运营模式,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并与机场建设同步考虑地空换乘的便利性、快捷化,打造全省2小时经济圈的空中走廊。 聚集中空间。就是以高铁为轴线,以市州中心城市为节点,以1小时距离为界限,变“3+5”为“1+N”,构建全省城镇体系“一核、数带、多群”的有机板块结构,形成若干个“一小时经济圈”和特色经济带,开创“四大板块”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一核”,就是做大长株潭这个核心。长沙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在竞争力和影响力上与武汉比肩,必须不失时机、毫不迟疑推进长株潭同城化,沿着“规划一体—经济融城—体制合一”的路径推进,努力建成人口过千万的特大城市——大长沙市,使之成为全省经济的核心增长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区域性特大都市区。“数带”,就是以高铁为轴线,形成数个经济带。要注重发挥高铁带来的走廊效应和容易突破城市边界的特性,推动全省沿高铁带发展、城市沿高铁带集聚。全省现已形成呈大十字型交叉的两轴:一是武广高铁沿线岳阳—长株潭—衡阳—郴州组成的南北轴,这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带,也是全省发展的主轴,定位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工业走廊、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带。二是沪昆高铁沿线怀化—邵阳—娄底—长株潭组成的东西轴,这是长江南岸的骨干大通道,将来的定位可以是机械制造、能源和新材料、食品加工及湘中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经济带。在两条发展轴的框架上,未来可规划用高铁或城际铁路连通,再构建若干条特色经济带,例如沿长沙—益阳—常德—张家界线,打造沿路沿湖沿边的“三沿”开放经济带;沿张家界—吉首—怀化线,打造大湘西文化旅游和生态农业经济带;沿桂林—永州—郴州—赣州线,打造南向开放经济带,等等。“多群”,就是在高铁沿线布点,培育若干个区域性城市群。比如,常德、益阳、岳阳可以组团发展,建设洞庭湖城市群;衡阳、郴州、永州组团发展,建设大湘南城市群。此外,以市州中心城市为次核,因地制宜发展多个区域性城市群,如岳阳长江新区城市群、益沅桃城市群、津澧新城、怀化鹤中芷城市群、邵阳东部城市群、娄涟双城市群、衡阳西南云大城市群、郴州大十字城市群、永州潇湘城市群等。
精细小空间。小空间指单个城市空间。精细小空间,就是要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推进城市集约紧凑精明发展,形成市区半小时经济圈。一是打造“人气之城”。就是要突出以人为本规划和建设城市。所谓“人聚财聚、人去财散”,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人”,要从重视“城”转向聚焦“人”,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让人们用脚投票决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防止政府盲目决策,建成空城、睡城甚至鬼城。二是打造“品质之城”。城市建设重在提质,要把每座城市都当作精品来打造。要以半小时距离为界限,合理划定城市边界,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无序开发、过度扩张,集约节约利用城市土地。要积极推动城市产业空间重组升级,利用级差地租的市场杠杆,实现中心城区和重点地段的“退二进三”,发展金融、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提升“经济密度”。三是打造“畅通之城”。就是要缩短贯通城市的时间距离,着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要加快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建设,增加路网密度,优化道路功能,构建市区内30分钟通勤圈。要推进城市交通内外一体化,实现对外交通与市区交通的无缝对接、零距离换乘。要坚持“公交优先”方针,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要推进交通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着力解决中心城区进出通道、跨河通道和卡口路段交通拥堵问题。四是打造“两宜之城”。就是要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合理安排城市的产业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使城市成为既宜业又宜居的幸福家园。要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在新城区建设中统筹生产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使城市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实现人财两旺、可持续发展。
高效微空间。就是推进城市微空间的集聚发展,缩短经济距离,提高空间和资源利用效率,以亩产论英雄,打造“亿元楼”“千亿园”等高密度、高效率的经济单元。从湖南省实践看,打造高效微空间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如核心商务区等,依托市场优势,推进叠加式集聚。城市核心商务区的典型特征是“楼宇经济”,产业层次高,投资强度大,经济效益惊人,是城市中最富活力和现代气息的城市中枢地段。其基本要求是土地容积率要高,路网密度要大,交通快速化和生活便利化要统筹兼顾。二是如高铁新区等,依托交通优势,推进整合式集聚。高铁、空港、航运码头等交通站场的周边地段像“水池”一样聚集大量要素资源,多种城市功能整合联动,如果再争创综合保税区等体制创新优势,肯定是成长性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黄金码头。高铁等交通枢纽类新区建设,关键要找准定位、集约高效,与城市整体发展相契合,不能相距太远,不能贪大求全,要与老城区无缝对接、融合发展,否则有可能变成空城、孤城。三是如产业园区等,依托产业优势,推进链条式集聚。比如株洲提出打造“中国动力谷”,就是发挥动力产业比较优势,推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风电等产业集聚,是典型的产业链集聚模式。为此,政府除提供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外,还必须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等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形成产业集聚的高地。四是如电子商务等,依托科技优势,推进平台式集聚。简而言之,就是要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平台经济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整合产业链、融合价值链、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众所周知的阿里巴巴、淘宝就是典型的平台企业。发展平台经济,前提是抓好平台建设,包括电子商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金融及资讯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对接的物流平台等,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政策上给予倾斜。
务实之策
当前湖南省正在组织编制“十三五”规划,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式扬帆起航,高铁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在这样“三期”叠加的历史机遇面前,重塑湖南现代空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引导全省上下充分认识高铁带来的深刻变局和巨大机遇,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中把握新的发展机遇,以全新的视角、思路谋划全省和地方的发展。由有关部门牵头,邀请国际国内一流的城市规划专业机构参与,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组织编制全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作为全省的基础性、战略性、约束性规划。开展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可列出若干专项课题,如国家战略及“一带一部”的定位,高铁对城市的深刻影响,区域产业布局及分工协作,长株潭同城化,区域性城市群建设,发展平台经济等,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进行集中攻关。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