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谁的陨石?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年7月,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了中国第二、世界第四的铁陨石。而这一发现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不是因为陨石科研价值巨大,而是这块陨石犹如掉入了法律的真空地带,引起了人们关于物权立法的再次思考。
  关键词:陨石;国家所有;私人财产;先占
  "2011年7月,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了中国第二、世界第四的铁陨石。'为了保护'陨石,当地政府很快将陨石拉走。时隔一年半后,当初向科研单位报告了陨石具体位置的两位哈萨克族向导海拉提·阿依萨和加尔恒·哈布德海,委托了律师要状告政府。但还有陨石发现地的牧场承包人居曼·热马赞,也加入对这块石头的争夺。"①
  争夺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块陨石价值20多亿元的身价,更是因为我国目前对于陨石物权的立法空白,正如许多人所说,这块陨石从外太空又到了一个立法真空。
  争议的焦点不外乎两个,第一,这块陨石究竟该归国家所有还是归个人所有;第二,如果归个人所有,是归牧场承包人还是哈萨克族向导?本文借此案例做简要的探析。
  一、国家所有还是个人所有?
  有人认为,这种陨石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在政府手里保管,比在私人手里保管相对来说肯定更利于保护、也更利于科研,但即使这块陨石现在由政府暂为保管,但政府未必拥有处分权,我们必须厘清究竟谁拥有对其的完整物权。
  到底陨石该归谁所有,这个问题在法学界至今仍有争议,与此相关的两部法律是《物权法》和《民法通则》。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一些人认为陨石就应当是这样一种隐藏物,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所有权不明的情况下,就应当属于国有。
  而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难免有不当之处,首先我们应当注意,《民法通则》是1986年通过的法律,当时的立法因为历史原因均难免带有或多或少的计划经济特点,《民法通则》也不例外。
  第一,《民法通则》的有些规定带有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部分规定与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颇有些格格不入。如第五十八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这条规定便显而易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早在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第二次修改,明确把"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地位,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社会产物早应被摒弃。
  《民法通则》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计划经济下诞生的规定,也早与我国经济模式的转型后的现代民事关系相悖,第七十九条恰恰也是这样的一个法条,与现代物权制度以及我国民事实践中的物权原则都存在着不少矛盾。
  第二,《民法通则》作为一部调整民事领域的私法,却没有很好的贯彻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我国"保护私有财产"入宪始于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第四次修正案,而《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将所有人不明的隐藏物、埋藏物全部无条件收归国家所有,同时禁止转让等行为,本身便是对私有财产的一种偏见,因此该条款也与现行宪法的原则存在一定冲突。
  第三,《民法通则》的不少内容已被后来的民商事单行法予以修改或废除,《民法通则》的相应条文徒具形式,失去了法律意义;正如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漂流物、发现埋藏物或者隐藏物的,参照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正是《物权法》对《民法通则》的修改。
  第四,《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即使有效,适用的也是所有权不明的物,而在没有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下,陨石应自始属于无主物,在有人合法取得之前根本没有过其他所有人。
  因此《物权法》作为新法和特别法,对于物权的确定应当优先适用《物权法》。我国2007年实施的《物权法》,对国家所有的财产和集体所有的财产进行列举,对列举以外物的物权,个人均可合法取得。其中明确了矿藏和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却没有明确陨石这种外太空来到地球的物体属于国家所有或是集体所有。
  《辞海》对自然资源的定义为: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所谓矿藏,则是指地下埋藏的各种矿物的总称,即地球经过上亿年,自然形成的、埋藏于地下的矿物资源,而陨石并非地球自然形成也并非天然存在,乃是伴随天文现象而来的天外来物,也没有埋藏于地下而是露于地表,甚至其中可能有地球尚不存在的元素形式,因此陨石并不属于自然资源,也不属矿藏范畴。
  综上,《物权法》没有将陨石归于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的限制,亦没有其他法律对陨石所有权的限制性规定,陨石可以为个人合法所有,而并非天然就是国家所有的财产。
  二、谁应获得所有权?
  除了当地政府,陨石发现地的牧场承包人居曼·热马赞,也加入对这块石头的争夺。当然,土地承包经营权只包括对该土地特定用途的承包和经营权,除此以外还可能获得土地的自然孳息。但陨石并非经营使用土地的产物,也并非自然孳息,承包人并不能以其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获得陨石所有权的理由。
  事实上,牧场承包人居曼·热马赞也确实没有以此理由主张物权,而是同样以其是"第一发现者"为由,主张对陨石的所有权,即哈萨克族向导和牧场承包人均主张以"先占"获得陨石所有权。
  所谓先占,是指以所有的意思,先于他人占有无主的动产,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近代以来,多数国家之民法典均规定了无主动产先占取得制度,并视之为所有权取得方式之一种。
  《德国民法典》以"先占"作为取得所有权方式之一种,第958条规定:"自主占有无主的动产的人,取得此物的所有权" 。《日本民法典》沿袭《德国民法典》之传统,第239条:"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动产者,因占有取得其所有权"。《意大利民法典》同样于第923条规定"可以通过先占取得不属于任何人所有的动产"。我国台湾地区的《台湾民法典》继承德、日两国立法,于第802条规定"以所有之意思占有无主之动产者,取得其所有权。"此外,《瑞士民法典》之656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取得人在先占、继承、征收、强制执行或法院判决等情形下,先取得所有权。但是,非在不动产登记簿上登记,不得处分土地。"   中国现行民事法律体系中未明文规定先占取得制度。其原因主要就是以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模式及其立法基础一定程度上从逻辑上否认了"无主物"的存在,而物权法立法的时候也回避了这个原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无主物的存在,其所有权的原始取得仍是不可回避的话题,所以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一定程度承认先占原则。
  而要通过先占的方式获得某物的所有权,需要满足四个构成要件:先占的客体是无主物、有先于他人占有无主物的事实、占有物为动产、以所有的意思进行占有。若基于陨石为无主物的前提,通过先占取得陨石这一动产的所有权,先占者还需有先于他人并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物的事实。相比之下,该地的牧场承包人应当会更早于哈萨克族向导发现这一陨石,但其只是代为"看护好这块'奇石'",并没有以所有的意思要占有这块陨石,并不满足先占的构成要件。而哈萨克族向导则是明确向政府及社会宣告其以要获得所有权的意图,属于以所有的意思进行占有。
  因此哈萨克族向导更加符合先占的构成要件,然而随着诉讼的发展,当地政府也提出自己早于哈萨克族向导发现陨石并打算占为己有、开发旅游。当地政府作为与自然人平等的民事主体,当然也可以提出先占获得陨石的所有权,但最终谁能够获得陨石的所有权,只能以法庭审判过程中的举证为基础进行评析,对此笔者也就不便再做无凭据的猜测。
  三、案件的现实意义
  这样的一个案件,连同之前不久的"彭山天价乌木案",两案虽有些许不同,却凸显了我国物权立法的尴尬,虽然我国已有《物权法》,也明确保护私有财产,但因为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而引发立法层面的回避,导致在部分物权领域仍存在模糊和空白,或虽有规定却并不人性化、可执行性差。
  由于种种原因,陨石、乌木这些罕有物的所有权未能被《物权法》所明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类物品不仅有着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往往同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若不能依法明确其权属,未获得所有权的一方及其支持者始终会为这样巨大的损失而悲愤不已、也很难服判息诉,进而产生不良的社会效果。
  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像陨石这样对社会有重大价值的物品,最好不要成为私有财物,以避免让这类物进入商品流通环节。笔者也赞同这样的看法,但那需要通过立法的途径对其加以规范,而不能在立法不明确的时候,以傲慢的国家权力将其据为己有,毕竟我们已经不再处在以前那样的计划经济年代。
  无论这个案件最终判决结果如何,希望这样的事能够推动我国对相关领域立法的进一步前进,使之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
  注释:
  ①"一块陨石 官民争抢",载于《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content/86034
  参考文献:
  [1]王高.从民法通则第79条看先占制度[N].检察日报,2012-08-03.
  [2]魏振瀛.《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责任--从物权法到民法典的规定[J].现代法学,2006,(3).
  [3]金英洁.我国《物权法》设立先占制度的必要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2).
  [4]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
  [5]周慧明.我国《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
  [6]魏钰邦.物权法视阈下的矿产资源法律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0.
  作者简介:刘云飞(1982-),男,贵州贵阳人,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伴随技术革新与体制改革,中国财经媒体越发成熟,发展形态与内容经营模式的变化催生出财经新媒体这一物种。得益于经济体量、渗透深度和人们对财经信息的关注,财经新媒体市场显现巨量的发展潜力和影响力,不少中央新闻媒体也着手创办发展财经新媒体的实践。眼下,财经新媒体市场竞争激烈,以中国新闻社为例,由其创办的《中新经纬》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出应有优势,如何体现出与中新社的“血缘纽带”,是相似背景的财经新媒体及其创办者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在运用传媒经济学中价值链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关表述进行综合阐释的基
摘 要:本文从法律制度存在的假漏洞出发,结合新刑诉法关于非法证据关于刑讯逼供的规定及不足,从刑讯逼供方式的界定,言词证据排除的程序以及降低实物证据排除的标准,增加救济途径以及构建羁侦分离制度出发提出了完善构想。  关键词:假漏洞,刑讯逼供,羁侦分离  引言  一项法律制度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漏洞的地方,这是法律制度本身的问题。假漏洞,又称内部缺陷,指法律规范实际存在,但却有疑义,或者概念过于抽象,
期刊
摘 要:劳动权是我国宪法赋予所有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同时它也是基本人权的一种。虽然劳动权的概念提出已久,劳动权的保护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关于它的实现以及保障仍然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工程。本文从劳动权的性质和主要内容以及它的实现和保障方面界定了劳动者劳动权的概念、分析了劳动者劳动权的保护和实现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来强化我国劳动者劳动权的保护。  关键词:劳动权;人权;性质;主要
期刊
自闭症是一种发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障碍,目前尚无预防和根治自闭症的有效方法。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生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中国自闭症患者已经超过1000万,但在中国,公众对于自闭症的缺乏了解和误解导致了自闭症的诊断和治疗不足以及严重的病耻感。媒体在为公众定义和构建健康和社会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否以正确的方式呈现自闭症议题、塑造患者形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群体在社会上的处境,也影响着庞大的潜在患者群体能否正视自身疾患并接受专业干预和治疗。
  本文以《新京报》自闭症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的研究
摘 要:预备法官培训是司法制度重要的一部分,对法官队伍的建设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对预备法官的培训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将对我国司法产生严重的影响。想要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治标又治本。  关键词:现状与问题;观念转变;制度建议  17世纪英国普通法院上诉法院首席大法官爱德华·柯可在抨击教会关于国王可以亲审案件的观点时说过一段惊世名言:"法律
期刊
摘 要:在分析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概念为基础上,对现行公司法75条的相关规定的不足之处做出剖析,并结合其他相关国家的立法实践对现行立法的修改提出建议,以真正完善我国的股份回购制度,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  关键词: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困境;重构  一、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概念  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自其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特拉华州确立以来,先后被许多国家的商事
期刊
摘 要: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其著作《道德经》是老子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集中在三个方面体现出了老子的智慧。一作为史官出身的老子,其思想智慧的一大特征就是以史为鉴;二老子用他的行为智慧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道;三老子的思想智慧可概括为"清、虚、卑、弱"四个字。老子的智慧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老子;道德;史学智慧  有一个人,两千年来一直被
期刊
纪录片依靠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声音和画面是缺一不可的两个重要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纪录片表述的情境,只不过在不同的情境中,声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以小提琴大师斯坦恩访华为主线,记录了这位音乐家在华授课、观光、演奏的全过程。导演艾伦·米勒细化声音元素,充分利用声音的叙事功能,在线性的时间轴上构建起一个叙事的声音空间,声音作为重要的叙事元素
期刊
摘 要:张爱玲的代表作品《倾城之恋》,讲述了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纠葛。本文重新对其进行解读,是对现实无奈的妥协,抑或是对爱情信仰的失落?  关键词:《倾城之恋》;信仰失落;转变  在张爱玲一生数量极其丰富的作品之中,《倾城之恋》无疑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这里言其特殊,是指有二。论及其一,《倾城之恋》的人物形象朦胧迷离、自我矛盾而充满纠结,而小说中所传达的表征旨意又非清晰透彻,如此这般,对于隐然成为张
期刊
摘 要:证据是司法公正的基石,是诉讼活动运行的基础。证据问题一直是诉讼的关键性问题,也是长期困扰理论和实务界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相对滞后,刑事证据问题的规定过于粗疏和简陋,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缺失必然会造成刑事司法实践活动的诸多问题。本文也试图去厘清几个焦点性问题,以期达到理愈辩愈明的效果。把自己一些不太成熟和完善的观点提出来,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 焦点性问题 《关于办理刑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