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看“包公”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下唱庙戏,七月红火醉。十多岁时,我们都盼县剧团到村里唱戏,全村二十几个几乎同龄的黑皮姓姓,立马成了戲台下的毛猴子。
  伙伴们挥舞着棍棒,或者是自家带来双权的顶门杠,把小书包吊在柳树上,脱光上衣先在戏楼的砖台上吼闹半天,困了乏了才回家吃饭。晚上第一场戏是《铡美案》。庄稼人对包龙图有一种天生的崇拜和偏爱,爱他昼断阳夜断阴的月牙形脸,爱他字正腔圆的唱腔,也爱他那身花黑底色纹料衣服的装扮。秉公执法、刚正无私、没有奸猾的包相爷,三口铜铡与王朝马汉,谁人不感到一种庄重的威严?
  包公出场了。甩袖、方步、捋须、瞪眼,一招一式中透着正义和刚强,他的一只手握住吊在腰间的蟒袍玉带,另一只手乍起两指举过耳,开口如炸雷滚云:“包龙图打坐开封府……”一声咆哮,惊飞会场四周柳树头上的麻雀扑棱棱飞出。包公的“大黑”腔把发着汗味的庄稼人那么多的怨气、恨气、穷气都吼成水一样的激情,通过扬声器扩散流淌到干旱的旷野去了。
  我们一群野孩子才不管什么“伸张正义”呢。邻居家的三旦把玉米缨子塞在鼻孔里,用柳条圈成玉带,拿破鞋底当笏板,头载他爹的那顶烂毡帽,鼻涕抹黑的脸本来就不用化妆。我们围着三旦,在戏楼后窗漏出大片光亮的空地上,亦步亦趋地仿演着我们内部自己的“包公……”
  三旦突发奇想,要我给他支“马凳”,爬上戏楼的后窗户栓看幕后的包公。我想自己挤不到台前,看看幕后的演员也可解馋,就商量好与三旦轮流替换作马凳互看。三旦的个子高,大伙吵叫着让三旦先作回“凳”,我便站在他的肩头长高了。
  明亮的灯光,射着雪白的墙壁。乱纷纷的演员零散地坐在戏箱上休息,扮包公和秦香莲的演员,互送飞眼,一个拉着一个的手,站在墙角的幕布后拉悄悄话,包公摘下胡须还咬她的舌尖呢,那神色和乡下的后生女子们相好完后走出玉米林的情景一样。我心里立刻就看不起包公:台上你怎演?台下你怎么做?……三旦蹲下去,令我下来作马凳。他很快爬在后窗上,把光瓢脑袋都伸进去了。我的腿有点儿颤抖,说:三旦你他妈快点看,爷扛不住了。三旦太胖,我很难撑起这灰小子。没爬上去的伙伴们踮起脚尖,伸着天鹅般的长脖子问三旦里面有什么稀奇事,却听得三旦一声断喝:“呔,包相爷,你个坏种,凭什么抱住亲人家秦香莲的嘴唇,嘿?还喂冰糖哩,把你个害骚羞脸的狗杂毛……”话毕,一盆洗脸的脂粉水从窗内洒出,淋了我们满头满脸。一群光葫芦脑袋一轰散开。
  三旦跌了一跤,骂道:“什么包公,我看那根本就不是婆姨汉关系。揣人家的奶,亲人家的嘴,秦香莲的案子才会赢。哎嘿,咱知道包公是个啥人了。”于是伙伴们转过来台前一齐起哄,尖声噪叫:“包公揣了秦香莲,包公亲了秦香莲!”维护戏场秩序的两个二杆子后生,用两根细长的软柳条赶走我们这些乱吼喊的碎脑娃。戏台两侧敲锣打板的人和拉胡琴吹唢呐的乐师们都笑开了。
  那个包公,背对着台下不敢亮相,我猜想:那副黑脸下边此刻正烧灼得厉害吧。听那秦香莲的哭声里,多少有点不安的颤音——奶奶娘的,你要风骚到我们村的戏台里,爷们就不给你这张脸。戏台下最老实的一个戏迷问:“小碎娃们瞎闹腾,包公怎会与香莲暗勾搭?”另一个戏迷说:“戏子嘛,台上演冤家,台下胡递打,正常事呀。世事不同了,如今的包文正,执法都正不到哪去啦。憨憨才当真包公哩!”
  整个戏场都沉浸在柔软的夏风里,庄稼地成熟着躺在月光下,染着乡下人发绿的情梦。用耳再听:丝弦琵琶的声韵里,似乎那包公的唱腔猛然间失去一种雄性。
  党长青,1966年生于神木县大保当镇,自由写作者,出版小说散文集四部。发表作品多篇。陕西省作协会员。
其他文献
潘玉渠,1988年生,鲁人,客蜀。作品见《星星》《扬子江》《散文诗》《中国诗人》等刊,并有作品入选多种年选。获2016·扬子江年度青年散文诗人奖。  2014年12月9日下午的“酒都”宜宾,清寒潮湿,似有似无的风扫着似有似无的雨,粟辉龙站在宜宾日报社外的路口处,黑色风衣、蓝色牛仔裤,戴着眼镜,身材瘦削,一副斯文的书生模样,这就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近几年,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多,几乎每次都会讨论到写作方
期刊
一路欢歌  大连六月 如期赴约  就这样悄然而至  埋头听一首情歌  迈步踏一路欢乐  我是梦归的旅人  携几分雀跃 检阅这醉人山河  舞动清风的绿色  映衬殷红的樱果  眺望海天 波滔不绝  是谁在用心灵诉说  可惜我未带绝妙的纸笔  记录旖旎的此刻  可惜我没有甜美的嗓音  歌唱眼前的卓越  故地重游  約会久违的笑容  放眼熟悉的角落  时光恰似停滞  还是两年前的模样  仿佛仍在 从未离开
期刊
风雪中,街边的农民工  他们不时地裹紧竖起的衣领  仿佛是对面的几只鸟,在寒风中  抖动自己的羽毛  此时,风雪冷冷地吹着  这是在邳州,劳动力市场  紧靠着人民广场,如果  他们不来,这块空地  还有空地上年年盛开的野花  或许能够安静到永远  而今,草木如霜,落叶遍地  野花,一定窥见了他们的秘密  身后,一朵腊梅花正枯萎  氤氳的香,曾经妖娆了  半个广场,十二月的雪  吹落了多少迟开的花朵
期刊
撒满忧伤的小路  星光坠落  充盈在身体里的寒风 卷着枯叶  黑夜张开黑色的翅膀  那条撒满忧伤的小路  被黑夜吞噬  小路曲曲彎弯 起起伏伏  弥漫着淡淡的哀伤  我一路漫长的奔跑  脚步 重重叠叠 来而复去  红叶 曾在天空舞动旋转  又随风飘飘向远 悄然而逝  小路 捡拾着形迹斑驳的记忆  回眸留恋和温暖  光阴一寸寸地挪动  尘世之中 走到路的尽头  可否远离 枯叶和寒风
期刊
街口的那家报刊亭关门了  街口的那家报刊亭关门了  谁可以收拾遍地的目光,来不及想  卷帘门上就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就有一种感觉消失在了记忆,模糊了行进 中的過往  如同阳光忽然就照不进那扇窗,伸手就会 多出一点距离  我们无法证明光阴的存在,也无法感悟 生命的痕迹  如今,报刊亭在日子里变的虚无  只让一种孤独浸泡在都市文化的空白  偶尔会有人说起,如同说起一段残破的矮墙  传统的阅读不能为电子
期刊
每个人记录的东西,都是对别人的  一种暗示  现在,谎言已经成年,它足以吞掉  时间、阳光和自己罪大恶极的母体  ——题记  慈禧:我不想在闺阁中留下遗书  印信尘缘未了,需要一柄快刀  割出镜中那个人,割出小小的凋谢  血和泪在中途让出道路  我,一个坐北朝南的女子,戊戌年  没有因为爱而慢下来  我双手攥紧了一张摇摇晃晃的地图  有美酒在侧,如果不喝,就是过错  光绪:面向秋风,我摆好自己的 
期刊
在新世纪以来的诗歌格局中,80后诗人与90后诗人目前还处于诗坛前辈的暗影之中,这一状况可能在短期内还难以打破。这也说明,目前的诗坛格局实际上还固化在某种较为牢靠的秩序中。这种秩序包含着文学史的内部压力,也包含话语资源分配的不均所带来的外部遮蔽。在有创作实力的诗坛前辈那里,80后诗歌与90后诗歌被认为还处于“不成熟”的状态,还没有完全摆脱前辈诗人的创作模式而独开一路,离取得独立的创作身份还有一个过渡
期刊
正是长河落雪千里冰封的时候。  少爷和铁蛋趁雪停了套雀雀儿,一出门,石狮子旁躺着两个黑乎乎的人。  女娃子,尚有一息呼吸;老头儿,身体已经像老爷家大门仡佬里的那根顶门棍。  老爷让人将女娃放在炕头,舀两瓷盆雪回来,烧沸,取来一些艾叶子反复擦拭身体。三天后,能吃能喝;一个月后,冻疮痊愈。  留下来吧。少爷哀求。  留下来吧。铁蛋可怜巴巴地望着老爷。  老爷抽完一锅儿水烟,续上,再抽,再续,一圈赶着一
期刊
菩萨  晚年的祖母总掩着那道木门  烧三炷香  摆几碟供果  闭目合掌,嘴中碎碎祷念  家人都知道祖母在和菩萨在说话  那天,风儿扰事  咣当推一下  祖母没在意,咣当又推了一下  祖母仍心神不乱  咣当,推第三下的时候  祖母慢慢起身,挪动双腿  轻轻打开木门  见没人,沉默片刻  自言自语:“哦,原来是菩萨!”  父爱  好长时间没有人喚我  藏在小草中的乳名  一旦有人呼出我的乳名  母亲香
期刊
一轮明月照古今,  千年荒塚草木深。  五陵骚土育奇葩,  风月无边传天涯。  ——五陵塬民谣  任君爽和任旅貌两口子后院珍藏着半截石碑。  任笙寇,任君爽,任旅貌是同班同学,是从小学到初中的同班同学。任笙寇和任旅貌不但是一个村的,而且还是同年生的从小玩到大的同门堂兄弟。任君爽是个女孩,邻村的,虽然一个姓,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可能只是五百年前的一家人。  小学时倒还没有啥,平平淡淡的就过去了,上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