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花为媒》的表演艺术传承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w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花为媒》是新派评剧代表曲目之一,其风格幽默清新、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本文将针对新派评剧代表作《花为媒》的表演艺术传承方面展开分析,并对新派评剧的发展和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花为媒》 表演艺术 传承
  一、《花为媒》的发展历程
  自1909年首演后,《花为媒》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评剧院又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加工,并在1963年首次将其搬上银幕,《花为媒》自此成为雅俗共赏的新派评剧代表作。
  根据《成兆才全集》记载,《花为媒》由任善年等庆春班演员于1909年前后在唐山地区进行首次演出。1907年,成兆才与一些莲花落艺术传承人对莲花落艺术形式中的音乐、剧本以及表演中的程式做出了第一次改革,对冀东地区的莲花落艺术予以挽救,使得评剧正式从拆除戏过渡到平腔梆子戏阶段。1909年在唐山地区的首演,是《花为媒》第一次进入城市茶园中进行演出。《花为媒》在这个时间段经历了第二次改革后的真正成长。
  《花为媒》在表演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一是更加通俗,接地气,贴近大众的审美,与传统评剧相比更具生活气息,更为广大观眾所接受;二是表演方式多样化,大戏、折子戏、清唱、地头唱等表演方式突破了舞台空间的限制,田间地头、工厂作坊都可以表演,自然可以获取更多的观众和粉丝。
  二、《花为媒》音乐体制方面逐步发展并成熟
  《花之媒》出现之前,评剧的“拆出”已经出现,其本质上来看,与如今新派评剧的折子戏相差无几。而之前比较风行的莲花落也因为其中戏文以及表演方式上的低俗,在许多地方被禁止演出。由于时代的发展对艺术形式的全新要求,成兆才等莲花落艺人为挽救莲花落艺术,在莲花落以及拆出戏的基础上,相应地编排正本大戏,规模的扩大相应地带来音乐体制的扩大。这些都为新派评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某种意义上也为《花为媒》的诞生做了铺垫。
  从剧目所用的器乐方面可以看到这种传承,《花为媒》将莲花落中的竹板击节予以去除,而是用梆子戏中的梆子,来对整场演出的节奏进行控制。此外,还从京剧以及河北梆子中直接借用了诸如底鼓、二胡、锣等乐器。在曲牌方面,也对梆子戏中诸多形式的唱腔进行了借用。
  月明珠作为评剧艺术中的四大明珠之一,不仅是《花为媒》的首演者,更是评剧艺术中最初的唱腔形式“月明珠调”的创始者。这一唱腔形式的创立也是评剧艺术中音乐体系从莲花落中的说唱艺术形式转变到戏剧类型音乐的一次重大创新。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评剧艺术发展正式进入鼎盛期。在这个时期内,除了旦角的四种流派得以成型之外,旦角艺术也到了较大的发展。再经由男性旦角月明珠演出之后,女性旦角演出的《花为媒》更可以称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举例来说,经由女性旦角碧莲花演出的《花为媒》,其自身的表演形式别开生面,其独特的唱腔为评剧艺术中由男性旦角逐渐转变为女性旦角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承接作用。李金顺演出的《花为媒》,其自身的唱腔为了满足天津地区观众的需求,将京韵大鼓中的音乐形式特点予以吸收,并且将天津地区语音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此形成了李派唱腔。
  三、《花为媒》演员的表演形式向着程式化方向发展
  《花为媒》自身也十分注重唱、念、做这三个方面。自月明珠演出《花为媒》后,这个剧目就被不断地进行加工改造。进入20世纪30年代,女性旦角开始演绎玩笑旦角阮妈,主要是因为在舞台上可以随意抓词,表演形式偏随意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性质较为庸俗的表演形式被去除,表演形式更为程式化。当时的《花为媒》演出者中就有赵丽蓉老师、赵连喜老师等。各派的新鲜血液又对《花为媒》进行演出,尤其以新派评剧的贡献最大。《花为媒》成为评剧艺术中最为重要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曲目,与新派评剧大师新凤霞的个人贡献是密不可分的。新凤霞敢于创新唱法,顶着当时社会舆论的压力,坚持科学的新唱法,创立了评剧“新”派。新派对戏曲四功五法的运用是继承与创新并重,《花为媒》是新派的代表作,新凤霞对《花为媒》的人物塑造和唱腔的设计都是独具特色的,尤其是唱腔的点:(1)流畅自然,半说半唱式;(2)唱腔甜美自如;(3)鼻腔共鸣独特;(4)疙瘩腔别具一格。评剧《花为媒》发挥了新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经典唱段脍炙人口。借助此剧目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评剧艺术优秀演员,继承并发扬了新派评剧。
  四、结语
  《花为媒》作为评剧艺术诞生的代表作品,为顺应观众需求大胆创新。新时期,新派评剧在对传统代表剧目传承的同时,更需要继承新派评剧前辈的创新精神,推陈出新,做好新的传承,并发扬光大,使之永葆活力。
  (作者简介:李丹,女,本科,辽阳市艺术馆,副高,研究方向:评剧表演)
其他文献
摘要:鲁本斯被评为巴洛克艺术的第一把交椅,其影响力也是大到罕见,本文将鲁本斯的影响落到具体的凡·代克、约丹斯、于晓东等人的画作中,尝试论述鲁本斯对传统油画的影响力。  关键词:鲁本斯 凡·代克 约丹斯 于晓东 影响  鲁本斯给世界留下3000多幅画,可以确定完全是他本人所画的作品有600多幅,还有大量的素描、临摹稿、设计图等,被世界各大博物馆所收藏,价格极高。鲁本斯对当时和后世的画家有极大的影响,
期刊
摘要:动画作品自19世纪问世以来,深受观众的青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画产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不断更新的技术为动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基础。动画之所以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动画创作的不断革新,为观众带来了不同的感官体验。因此,动画制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才能长久不衰。本文将对智能时代下动画制作的新方式进行探讨,旨在为动画制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画制作 新兴技术 思路分析  一、动画
期刊
摘要:《西虹市首富》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喜剧片中富翁形象的思维定式,生动形象地对富翁形象进行了“圆形”刻画;通过引导人们重视身体健康,对财富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西虹市首富》 富翁形象 价值观念  影视文学作为大众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既需要拥有广大社会成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又需要给予大众某种程度上的思想启迪。2018年7月,由闫非、彭大魔编剧兼指导,沈腾主演的电影《西虹市首
期刊
摘要:戏剧是世界文明发展至今的文化瑰宝,其所蕴含的文学价值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与延续的重要保障。它在人类生活中所体现出的舞台艺术价值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其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都是以戏剧为载体得以传播的,它们赋予了戏剧强烈的生命力与艺术张力,让戏剧成为时代人文情感的寄托。  关键词:戏剧 编剧创作 挑战 建议  一、当代戏剧编剧创作所遭遇的瓶颈  (一)经济背景  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使得我国经济
期刊
摘要:在当今时代,声乐曲目的多元化,是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逐渐积累出来的,有流行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等。近年来美声唱法在我国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和重视,很多耳熟能详的美声歌曲都是从歌剧中挑选出来的,美声歌曲没有像民族歌曲那样有独立和易驾驭的特性,演唱曲目的难易程度也有不同。相对美声而言,民族的风格并没有很拘谨,无论在服饰还是动作、眼神上,都是根据不同的曲目设置来配合。流行唱法就要比美声和民
期刊
摘要:评剧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被人们所喜爱。回顾评剧近百年的发展史,很多优秀的作品和曲目,都离不开评剧乐队。乐队可指挥评剧的走向,主要通过七块竹板和梆子来控制节奏,有效地构造出各种形式的评剧。但乐队的伴奏要注意一些基本的形式和原则,本文将从评剧的特点出发,对乐队的伴奏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评剧 乐队 伴奏 方法 技巧  评剧在我国戏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评剧的发展和演变,乐队的音乐伴奏在
期刊
摘要:我国电影行业的兴盛给各类电影的创作制造了新的契机,微电影在这种契机下悄然兴起,其不需要耗费过多的资金成本,也不需要过多的人物角色,通过微电影的微视觉,给观众以新鲜感。在微电影创作中,编导与监制一体化模式对微电影创作过程有积极意义与重要价值。本文将通过对编导与监制工作的简单阐述,分析微电影创造中,编导与监制一体化模式带来的优势效应,为促进微电影创作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关键词:微电影
期刊
摘要:在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壁画艺术中诸多元素仍对现代艺术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将从壁画艺术本身出发,基于城市发展、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理念,浅析壁画艺术在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壁画艺术 城市环境艺术设计 生态文明  一、壁画艺术对城市环境艺术的借鉴意义  以城市文化背景为底蕴的壁画往往具有相应的历史纪念意义。相较于其他绘画艺术来说,壁画更加庄重、严谨和肃穆。在现代城
期刊
剧中主要人物  沈振兴 男,三十九岁。  沈 妻 女,三十八岁。  张局长、张军(退休門卫)、张君(退休教师)、小李、小刘、老万、护士(两位)。  1.办公室 日内  【区教育局办公室副主任沈振兴一大早来到办公室,就感觉气氛不大对,办公室同事小李、小刘、老万都在一起说话,看到他进来了,都向他打了声招呼:沈主任早啊!说完,又继续聊着。沈振兴觉得奇怪,摇摇头,还是遵循着多年的习惯,拿出茶叶,泡上一杯茶
期刊
摘要:中国青绿山水画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产生于魏晋,唐宋最为兴盛,而后受到水墨山水画的影响,在清代开始走向衰落。千百年来,中国青绿山水画形成了独特的色彩体系和艺术风格,是当代中国山水画学习和研究中值得探析的课题。  关键词:青绿山水 传统色彩观 特点  一、中国青绿山水画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开始以自然山水为题材进行创作是从魏晋时期开始的。在此之前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主要以人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