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望小儿指纹是中医学的特色诊法。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小儿指纹的信息化研究已成为必然。进行小儿指纹信息化研究,需注意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小儿指纹名词术语的界定,规范表述,界定内涵,减少主观性影响。二是小儿指纹要素的提取及分类,提取特征要素,建立客观的分类方法,把握与证候的内在联系。三是临床小儿指纹的信息化,借鉴现代图像采集及分析技术,建立简便易行,稳定可靠的小儿指纹采集方法,逐步实现临床小儿指纹信息化。
【关键词】小儿指纹;信息化;指纹要素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601-02
望小儿指纹是中医学的特色诊法,是中医儿科在进行病情诊察的常用诊法,对于3岁内小儿时常用小儿指纹来替代脉诊。目前临床上主要依赖医师目视观察和主观经验。缺乏客观、准确的认识,严重影响了中医儿科传统诊疗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与临床应用。借鉴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医小儿指纹诊法的研究是实现其标准化和客观化的重要途径。
1 小儿指纹信息化的必然性
信息化是伴随着信息革命而出现的名词,是面对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知识的渴求而提出的基本理念[1]。从本质上看,信息化应该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高科技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的过程。作为这一过程的结果,它将最终会引起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2]。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将步人生活、学习、工作、医疗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化社会将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在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更显示出重要的价值。现实证明,信息化已经无处不在,充分体现在各行各业之中。今天人们在每一个行业或领域都推进了信息化,基本实现农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医疗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等。从历史看,中医学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发展中医学,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是必由之路。中医可以说是一门经验医学,长期大量的医疗实践是中医学的基石。但由于临床经验的未实现信息化,很多名医名家的宝贵的诊疗经验得不到继承和发展,就像《庄子·天道》中所言:“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用中医诊法准确、完整的获取临床信息是提升辨证论治水平的前提,亦是中医学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小儿指纹诊法起源于唐代,有小儿指纹诊法记载的现存最早医书为成书于1132年的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其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和《幼幼新书》亦为记载有小儿指纹诊法的较早古籍。小儿食指掌侧的络脉(虎口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浅表而明显,观察方便,易于诊察,为中医儿科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古以来为临床医家所沿用。小儿指纹的信息化研究必将推进中医儿科诊断的客观化、规范化,继而推动中医诊法的完善与发展。
2 小儿指纹信息化研究的几个关键环节
2.1小儿指纹名词术语的界定
关于小儿指纹的临床表现,多采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名词术语不够规范。如隐沉、浮浅、偏红、纤细等,或弓形、蛇形等。其主观性较强,容易受临床医生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影响。小儿指纹描述较为注重表现的特征,但易导致小儿指纹信息的遗漏。有些表现具有相对性特点,多为患病前后对比或与正常小儿对比得知,与一些绝对症状难以区分。
小儿指纹名词术语在历代文献中表词的复杂、含义不清,需加以界定。可以高等中医院校全国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医儿科学》及全国名词委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医药学名词》进行初步规范。并依据历代文献中提及的不同小儿指纹的特征性描述及临床实际加以补充、完善。
2.2小儿指纹要素的提取及分类
从当前的教材来看,小儿指纹的特征要素主要在指纹的长短、浮沉、颜色变化及深浅等方面。但从历代医案、医论来看,还有不足,是否存在重要信息的丢失问题,还有待研究。医案的分析可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医案即病案,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中医医案浓缩、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各方面的知识,包含有大量有价值的诊疗信息,其中有关小儿指纹的信息可进行提取和分析。借用数字化图书馆等现代工具,全面挑选唐朝之后至近年来的小儿指纹相关的医案、专著。对医案进行信息化处理,逐步建立“小儿指纹医案数据库”。应用高性能计算机及合理的数据挖掘方法,提取小儿指纹特征要素,发现小儿指纹变化规律及与证候的内在联系。进而建立客观严谨的分类方法,重新构建小儿指纹的相关理论。
2.3临床小儿指纹的信息化
传统的指纹望诊依靠医生的个体观察和主观经验来评价小儿指纹的外部征象,进而进行疾病诊断。其精确性极易受人的主观因素和观察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很难形成对指纹特征的统一认识,直接影响到指纹诊断的准确性。可借助图像采集技术实现临床小儿指纹的信息化采集。当前国内对于小儿指纹图像采集客观化和数字化已开始探讨,但仅限于对小儿指纹颜色这一单一指标同中医望诊的结果进行主观的比对[3],缺少对传统指纹望诊的关于指纹分布,形态,长短等指标的研究。可积极引入计算机视觉技术、色度学理论和彩色图像处理技术等多学科的技术手段,并借助于相關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探索数字图像的采集与处理方法,通过提取与分析小儿指纹图像的特征,并紧密结合病证及病情演变过程进行研究,为指纹诊法建立客观量化的指标,使其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小儿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通过对传统小儿指纹诊法的客观化、数字化研究,实现临床小儿指纹信息化。
综上所述,利用历代医案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小儿指纹进行研究,实现小儿指纹信息化,从而推进小儿指纹诊断的客观化、定量化,是推进中医儿科指纹诊断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医学信息化研究的不断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挖掘中医传统技法,提高小儿指纹诊断的临床应用水平,具有显著的诊疗价值和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明.行政信息及其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4.
[2] 刘鹤.中国信息化的几个基本问题[J].电力信息化.2003,1(1):7-10.
[3] 李吉宗,张乐平,顾星.基于微距摄影对小儿指纹颜色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9):152-154.
【关键词】小儿指纹;信息化;指纹要素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601-02
望小儿指纹是中医学的特色诊法,是中医儿科在进行病情诊察的常用诊法,对于3岁内小儿时常用小儿指纹来替代脉诊。目前临床上主要依赖医师目视观察和主观经验。缺乏客观、准确的认识,严重影响了中医儿科传统诊疗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与临床应用。借鉴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医小儿指纹诊法的研究是实现其标准化和客观化的重要途径。
1 小儿指纹信息化的必然性
信息化是伴随着信息革命而出现的名词,是面对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知识的渴求而提出的基本理念[1]。从本质上看,信息化应该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高科技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的过程。作为这一过程的结果,它将最终会引起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2]。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将步人生活、学习、工作、医疗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化社会将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在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更显示出重要的价值。现实证明,信息化已经无处不在,充分体现在各行各业之中。今天人们在每一个行业或领域都推进了信息化,基本实现农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医疗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等。从历史看,中医学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但从长远看,发展中医学,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是必由之路。中医可以说是一门经验医学,长期大量的医疗实践是中医学的基石。但由于临床经验的未实现信息化,很多名医名家的宝贵的诊疗经验得不到继承和发展,就像《庄子·天道》中所言:“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用中医诊法准确、完整的获取临床信息是提升辨证论治水平的前提,亦是中医学传承和发展的关键。小儿指纹诊法起源于唐代,有小儿指纹诊法记载的现存最早医书为成书于1132年的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其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和《幼幼新书》亦为记载有小儿指纹诊法的较早古籍。小儿食指掌侧的络脉(虎口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浅表而明显,观察方便,易于诊察,为中医儿科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古以来为临床医家所沿用。小儿指纹的信息化研究必将推进中医儿科诊断的客观化、规范化,继而推动中医诊法的完善与发展。
2 小儿指纹信息化研究的几个关键环节
2.1小儿指纹名词术语的界定
关于小儿指纹的临床表现,多采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名词术语不够规范。如隐沉、浮浅、偏红、纤细等,或弓形、蛇形等。其主观性较强,容易受临床医生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影响。小儿指纹描述较为注重表现的特征,但易导致小儿指纹信息的遗漏。有些表现具有相对性特点,多为患病前后对比或与正常小儿对比得知,与一些绝对症状难以区分。
小儿指纹名词术语在历代文献中表词的复杂、含义不清,需加以界定。可以高等中医院校全国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医儿科学》及全国名词委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医药学名词》进行初步规范。并依据历代文献中提及的不同小儿指纹的特征性描述及临床实际加以补充、完善。
2.2小儿指纹要素的提取及分类
从当前的教材来看,小儿指纹的特征要素主要在指纹的长短、浮沉、颜色变化及深浅等方面。但从历代医案、医论来看,还有不足,是否存在重要信息的丢失问题,还有待研究。医案的分析可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医案即病案,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中医医案浓缩、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各方面的知识,包含有大量有价值的诊疗信息,其中有关小儿指纹的信息可进行提取和分析。借用数字化图书馆等现代工具,全面挑选唐朝之后至近年来的小儿指纹相关的医案、专著。对医案进行信息化处理,逐步建立“小儿指纹医案数据库”。应用高性能计算机及合理的数据挖掘方法,提取小儿指纹特征要素,发现小儿指纹变化规律及与证候的内在联系。进而建立客观严谨的分类方法,重新构建小儿指纹的相关理论。
2.3临床小儿指纹的信息化
传统的指纹望诊依靠医生的个体观察和主观经验来评价小儿指纹的外部征象,进而进行疾病诊断。其精确性极易受人的主观因素和观察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很难形成对指纹特征的统一认识,直接影响到指纹诊断的准确性。可借助图像采集技术实现临床小儿指纹的信息化采集。当前国内对于小儿指纹图像采集客观化和数字化已开始探讨,但仅限于对小儿指纹颜色这一单一指标同中医望诊的结果进行主观的比对[3],缺少对传统指纹望诊的关于指纹分布,形态,长短等指标的研究。可积极引入计算机视觉技术、色度学理论和彩色图像处理技术等多学科的技术手段,并借助于相關的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探索数字图像的采集与处理方法,通过提取与分析小儿指纹图像的特征,并紧密结合病证及病情演变过程进行研究,为指纹诊法建立客观量化的指标,使其更准确、客观地反映小儿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通过对传统小儿指纹诊法的客观化、数字化研究,实现临床小儿指纹信息化。
综上所述,利用历代医案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小儿指纹进行研究,实现小儿指纹信息化,从而推进小儿指纹诊断的客观化、定量化,是推进中医儿科指纹诊断继承和发扬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医学信息化研究的不断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挖掘中医传统技法,提高小儿指纹诊断的临床应用水平,具有显著的诊疗价值和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明.行政信息及其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14.
[2] 刘鹤.中国信息化的几个基本问题[J].电力信息化.2003,1(1):7-10.
[3] 李吉宗,张乐平,顾星.基于微距摄影对小儿指纹颜色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9):15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