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收入增幅超市民江苏走向缩小城乡差距的拐点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农村住户处副处长鲍进分析说:“在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农民收入四大块中,直接决定农民是否增收、增收多少的关键性因素是工资性收入。”调查显示,前三季度江苏省农民人均现金收人7887元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977元,增长17.5%,增幅高于前三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率4.3个百分点。
2010年江苏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明显,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2948元。尤其农民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增长较快,人均1401元,增长13.8%,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力量。种植业收入人均979元,增长7.4%。
江苏省省委农工办副主任诸纪录认为,“这标志着江苏省省城乡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经济回暖苏北崛起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章寿荣分析认为,随着经济回暖,江苏省中小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增加,农民工的工资待遇较去年提高了不少。2010年,江苏还在全国率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了12%,进一步拉动了农民务工收入的增长。
“苏北工业化的崛起和加速推进、企业劳动报酬的提高、务工条件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农民工返乡就业。”章寿荣说。
种植基地在江苏赣榆的连云港某食品公司总经理秦利说,其所在基地300名工人平均月工资超过2000元,总体比去年涨20%。
据统计,江苏省自2003年启动500万农民大转移已于2010年基本完成,农村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就业的比重达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9%。
增加转移性收入推动农民收入结构转型
据了解,对于很多农户而言,虽然现在也挣了一些钱,但“土里刨出来的钱”相对不多,主要依靠打工。再说,农村里很多工厂吸纳的是40、50人员以及妇女,而他们的子女也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却不愿意轻易选择在纺织、玩具等低端制造企业就业。随着老一代农村劳动力渐渐失去劳动能力,目前农民整体增收能力依然薄弱,很多人提出担忧,今后农民持续增收靠什么?
江苏省省委农工办有关负责人提出:必须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我国居民总收入差距中,64%是由城乡居民差距引起。今后江苏省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过程中,必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把富裕农民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2009年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占比仅为10.3%。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两项占比为30.6%,尤其是转移性收入相差22.7个百分点。从绝对值上看,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为6493元,农民只有501元,差了13倍,其中最重要的一块离退休养老金更是相差22.4倍。这说明,我们要继续把增加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特别是转移性收入当作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选择。”诸纪录说。
据悉,江苏省委省政府为促进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做了一系列工作,其覆盖面和受益人口出现了很大突破。
截至目前,江苏已经实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低收入农户帮扶“五个全覆盖”。为农民转移性收入今后进一步“扩量提质”促增长建立了高效机制和稳固渠道。特别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国只有20%多的县在试点,而江苏省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农民退休后每月最少能拿到60元钱,这在城乡统筹发展历史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农村住户处副处长鲍进分析说:“在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农民收入四大块中,直接决定农民是否增收、增收多少的关键性因素是工资性收入。”调查显示,前三季度江苏省农民人均现金收人7887元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977元,增长17.5%,增幅高于前三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率4.3个百分点。
2010年江苏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明显,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2948元。尤其农民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增长较快,人均1401元,增长13.8%,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力量。种植业收入人均979元,增长7.4%。
江苏省省委农工办副主任诸纪录认为,“这标志着江苏省省城乡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民收入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经济回暖苏北崛起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章寿荣分析认为,随着经济回暖,江苏省中小企业用工需求明显增加,农民工的工资待遇较去年提高了不少。2010年,江苏还在全国率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了12%,进一步拉动了农民务工收入的增长。
“苏北工业化的崛起和加速推进、企业劳动报酬的提高、务工条件的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农民工返乡就业。”章寿荣说。
种植基地在江苏赣榆的连云港某食品公司总经理秦利说,其所在基地300名工人平均月工资超过2000元,总体比去年涨20%。
据统计,江苏省自2003年启动500万农民大转移已于2010年基本完成,农村劳动力在二、三产业就业的比重达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9%。
增加转移性收入推动农民收入结构转型
据了解,对于很多农户而言,虽然现在也挣了一些钱,但“土里刨出来的钱”相对不多,主要依靠打工。再说,农村里很多工厂吸纳的是40、50人员以及妇女,而他们的子女也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却不愿意轻易选择在纺织、玩具等低端制造企业就业。随着老一代农村劳动力渐渐失去劳动能力,目前农民整体增收能力依然薄弱,很多人提出担忧,今后农民持续增收靠什么?
江苏省省委农工办有关负责人提出:必须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我国居民总收入差距中,64%是由城乡居民差距引起。今后江苏省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过程中,必须着力促进农民增收,继续把富裕农民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2009年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占比仅为10.3%。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两项占比为30.6%,尤其是转移性收入相差22.7个百分点。从绝对值上看,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为6493元,农民只有501元,差了13倍,其中最重要的一块离退休养老金更是相差22.4倍。这说明,我们要继续把增加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特别是转移性收入当作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选择。”诸纪录说。
据悉,江苏省委省政府为促进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做了一系列工作,其覆盖面和受益人口出现了很大突破。
截至目前,江苏已经实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低收入农户帮扶“五个全覆盖”。为农民转移性收入今后进一步“扩量提质”促增长建立了高效机制和稳固渠道。特别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国只有20%多的县在试点,而江苏省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农民退休后每月最少能拿到60元钱,这在城乡统筹发展历史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