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缘

来源 :世界华文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haiyongji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敬爱的顼老师:
  您好,代问师娘好。
  您二老进来身体健康吗?您又有新作了吧.
  自那日一声电话铃响,传来了一个慈祥的、亲切的、就为的、熟悉的呼唤,唤醒了我沉昏了四十多年的灵魂。
  四十多年了,在我童年的记忆力,在众多的老师中,对我影响最深、教益最大、我最敬佩的老师有:上小学时的刘静波老师和上高小的史子刚老师和顼老师您。刘老师在动荡年月中受追害致死。史老师受迫害致病十三年之久,后来,以至神智不清,与世长辞了。当时我心如刀割,悲痛万分。
  在我年近花甲之时,听说我最最敬佩的,最最信任的顼老师还健在,我欣喜万分,热泪泉涌。
  对温慧贤良的秀鸽师娘的仙逝,我感到非常悲哀,非常惋惜。
  对您和文联师娘的结合,表示诚挚的祝贺和祝福。
  我决定去赵县看您老人家,我有千言难尽的话要对您讲。
  在“永远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年代,我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因我出身于富农家庭,也毫不例外的被逐出校门。当时我怀着满腔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如渴最求,还有对师生们精心创办的《春笋》诗刊的热爱,和对文学写作的迷恋。然而,运动大潮来了,我被冲到文化殿堂以外,我偷偷地哭了千万次,眼泪哭干了。我困惑、无助,工作、学习无望,走投无路,我成了社会的弃儿。我痛苦、迷茫、无奈,以致心神麻木,不知所向。
  在完小上学的时候,常听老师们赞许:说你和李志忠老师是最忠实的共产党员。您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共产党的代表形象,也一直是我最信服的人。我最困惑的时候,多么想找您问一问:“我们的国家究竟怎么了?”但是我不敢去找您,在“划清界限”的口号声中,我不能连累好人。
  畸形的社会,畸形的婚姻,使我痛不欲生,我曾极度自卑,羞于抬头,像机械一样过一天少一天,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我的丈夫憨厚勤劳,不怕寒暑,不畏劳苦,爱社如家,遵纪守法,扎扎实实的干活吃饭,吃饭干活。他不识字,又口舌拙笨。我们夫妻之间,没有推心置腹的甜言蜜语,没有相爱的情感流露,只是为了家庭生活,他无歪心我无邪意,都实实在在地尽着各自的责任。
  我32岁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曾在医院里休克,经抢救死而复生。自此后,轻轻重重一病七八年。老人要赡养费用,三个孩子要上学,生活负担落在丈夫一个人肩上。队里乱,家里穷。他便不时的向我撒气。公婆对我不满。外人也看不起我。他们都忘记了一个端庄大方、聪明能干的年轻媳妇。众人的歧视、个人的自卑,我曾一度掩饰了一个现代的祥林嫂。
  但是,于祥林嫂不同的是:我是在红旗下长大的有文化、有觉悟的新女性,我的精神支柱是:我要活下来,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还能见到幼年记忆中的、那位无私无畏的共产党形象顼老师,还有顼老师亲自种植在我脑海里的那颗“春笋”。我把它珍藏在心灵的深处,在最艰苦的时候它是我的希望。
  我努力与疾病抗争,静下心来,慢慢调养,渐渐的康复。于是,也恢复了我聪明能干、心灵手巧的本性。不但是纺花织布,下地干活,剪裁缝纫,还学会了绣花、剪纸,还跟丈夫学会了赶大骡子车。
  我大方实在,有求必应。我成了老少皆宜的朋友。老太太们愿意找我叙旧,小媳妇们找我谈心,跟姑娘谈新潮,孩子们找我问作业,我教孩子们写作文。我端正文明,宽怀大度,对长辈谅解、对同辈理解、对小辈正义引导,不媚权势,不奸不诈,固守清贫。对困难者热心帮助,对困惑者悉心开导。在道德上、人格上、作为上,众人一致公认我在农村妇女中是优秀的。
  正当我听闻周围的赞誉,看到善意的笑容的时候,我为我村秧歌队写了几首歌曲,并教给大家演唱,这个举动,竟然惊得我周围的人们都睁大了眼睛,谁也没想到一个埋头几十年的土里土气的庄稼婆还会写诗。
  我以此为荣。自此后,在少有的闲暇时,写首小诗弹弹琴,不过为解闷,自得其乐。后来,邻居的年轻媳妇们发现了我的诗稿,她们成了我的热心读者,并劝我投稿。可怎么投?我哪里投?我们这些没出过门的人,都是一无所知。大家都为这忙活了一阵子,东问西问也没找出个结果来。从此,我也无心投稿了。在人格上,我把稳了自己。在学业上,我是失败者,是一事无成没出息的人。几十年来,为生计奔忙,把老师当年种植的“春笋”深深埋在心底,让年华碌碌流失,一点成绩都没有。我辜负了老师的期望,有何颜去见老师?
  但是,我毕竟还是要去的。因为这是几十年来的愿望。是我大女儿陪我去的。我忐忑不安地上了车。一路上,我想了很多:几十年没见面了,顼老师怎么样了呢?我想象着:“七十多岁的人了,一定是白胡白鬓、满脸皱纹,兴许还会有些驼背吧。住宅一定是高档豪华。几十年出入官场,来往宾客都是上层人物和高层文化人,老师还会接纳我这个不争气的学生吗?还有,新的师娘是怎样的呢?我猜测,一定是个女干部吧,烫着卷发,带着眼镜,穿着漂亮。看见我这土气样吗,会看得起吗?
  可我一走进老师家,看到一所地道的农家小院。从北屋里忙忙地走出一位老年妇女高个头,一身庄稼人的打扮,一脸亲切慈祥的笑容,热情地迎接着我们。我想这就是师娘吧,便忙上前问候:“师娘身体健康吗?”师娘笑嘻嘻的应着:“健康,健康!”一双热乎乎的大手,拉住了我的凉手。不知怎么,虽是初次见面,却一点陌生感也没有,反而觉得好像是久别的母女重逢,一股亲情暖上心头,使那些畏惧、彷徨的心理跑的一干二净。
  跟着师娘走进那老式的北屋一看,老式的土炕,老式的桌椅。我喊了一声:“顼老师!”随着熟悉的应声,屋里门帘掀动,奇迹出现了!我想象中的年迈苍苍的、西装革履的老干部不见了,眼前站着的还是我们当年的顼老师。除了一头白发,没有什么变化。身体健壮,语音洪亮。简朴的衣着,憨憨的步履,亲切的话语解除了我一切不必要的不安的心理。
  师娘热情的倒茶招待,咱师生同桌对坐,热情畅谈,那一刻,我觉得又回到了童年。那是我几十年来感觉最幸福的最高兴的一天。   四十年沧桑不是两个钟头能说完的。师生略述别后情景,知道老师的路也是艰难坎坷的。您还是我心中的那个忠实的共产党员坚持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了过来,并且在百忙之中著书立说,驰名文坛,做出了宏伟的业绩。
  相比之下,我虚度年华,一事无成,我还有什么委屈可诉呢?您说到成立文学讲习班的时候,曾找过我,但没有打听到下落。我虽然没能参加,但就老师没有忘记我这个掉队的学生,我就感激不尽。
  老师对我没有批评,没有抱怨,而是鼓励我继续写作,希望我在人生第二春里作出成绩。临走时,您送给我满满一书包您的作品,并给了我那么多稿纸。当时,我觉得几句致谢的话是不能白哦大我的感激之情的。我什么也没说,就欣然接受,满载而归。
  实在热情的师娘一定送到杨村道口。一路上,替我拎着沉重的书包。等车的时候,您老人家也赶来了。我们上了车,从车窗里看到您二老慈祥的微笑,频频的招手,我感到热泪盈眶。我暗暗地祝福“您二老身体健康,晚年幸福!”
  回到家里,我如饥似渴的捧读了您的著作。为了支持孩子们的工作我承担了一切家务,闲暇时间很少,我一直是个忙人。白天没空,晚上读到12点。先读了《脚印》专辑。从书本里了解到,您几十年对党的忠心、对事业的热心,对家庭的尽心,光明磊落,刚直不阿,思路广阔,勇于开拓,举才纳贤,以诚待人,功绩显著,荣誉辉煌。
  您的生命剪纸就是一团火,走到哪里,就把那片土地照亮、暖热。我手里捧了一团火,字里行间群是光和热,照亮了我萎靡不振的精神,暖热了我冷却了四十多年的心。您的事迹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一蹶不振的懦弱人生。我现在才明白是我自己错了,只知道一味的委屈、抱怨,却忽略了自学成才和对生活抗争的勇气,随意丢失了宝贵的年华。我悔恨有加,羞愧难当。正当老师与风浪搏击的时候,我却在港湾里躲风避雨,昏昏大睡,是您的书像警钟一样,还行了我沉睡了四十多年的梦。
  不能再等待了,眼看着夕阳西下,恳求老师帮助指导我在有限的年月里,把埋在心灵深处的“春笋”精神,搬到阳光地里,让她发芽生长。哪怕只能长出一片嫩叶,也让我为祖国大地添上一点绿色,也不枉老师当年的栽培。
  千言难尽师生情,就此停笔吧,以待面谈。
  祝老师、师娘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注:顼老师,指顼国成老师。)
其他文献
岁月在指间流淌。我以前追求的人生梦想,似乎被浮华淹没了,被炫耀代替了,被虚荣蒙盖了。红尘滚滚,物欲漫漫,在喧嚣的尘世里,有太多的人喜欢刹那繁华,拒绝淡泊宁静,从而造成了世上的纷乱扰攘。有时候,我常常想,什么时候,能多一些索取,讲奉献,追求至真至美至善境界的人,那么,我们这个社会一定会呈现出一派祥和安宁。无论是在熟悉或陌生的环境中行走,当目光触碰到一些人、事、物时,时常感到惊喜,能在林立的高楼中体味
期刊
顼老过生日,我自然兴奋不已。老人和妻子也很激动,又是说往事,又是让捎话。  我父亲、母亲全健在,跟顼老是同龄人。当听说我到县城为顼老祝寿时,二老争着让捎话,祝福平安健康。因为二老知道,我这个性格内向的农民儿子,若不是遇上了顼局长,恐怕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有一次顼局长让我到他办公室,我不知有何事,到后来才知是要为我出一本专集。我想,全县那么多教师,单独为我出一本专集,我体会到这是对全体普通教师的鼓舞。
期刊
蔚蓝的天空上悬挂着暖暖的冬阳,  馨香的蛋糕上跃动着橘红的烛光。  高朋满座,为一位耄耋老人祝福;  欢歌笑语,飞自每一个人由衷的心房。  有人称他是“赵县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有人赞他是“槐河岸边挺拔的白杨”……  他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名副其实的“中国脊梁”!  他曾任赵县教育局局长,十年岗位谱华章。  坚持原则、清正廉明,堂堂正正、坦坦荡荡。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狠抓任职技能培训;  
期刊
我说的这位共产党员,在赵县、乃至整个石家庄市,在学界、老干部界,大都知道他。了解他的都知道:他是一位刚直不阿、忠心耿耿、身担道义不卸肩的真正共产党员。他的故事,广泛传颂。  他就是当年赵县教育局长,现任赵县关工委副主任、赵县求索是社社长、赵县作协名誉主席、沙河店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沙河店关工委主任等职务的顼国成同志。他今年虽已逾八旬,可精神矍铄、步履轻快、声音洪亮、思维清晰,热情似火,真不像年迈老人
期刊
其 一  常忆二十六年前,红烛熠熠亮教坛。  集成手抄讲习班,力挺教育大观点。  求索探路举令旗,古桥洨水梨花艳。  不务正来何所惧,心胸坦荡任评判。  退而不休情益浓,老骥伏枥志更坚。  笔耕不辍著诗文,扶持后生出新篇。  致力关工遍足迹,鼓吹文化进校园。  不是一人勤耕耘,哪有满园花灿烂。  其 二  师长忘年一老乡,廉洁敬业好局长。  共产党员永不老,青史垂名人敬仰。  星  流星,虽灿烂,
期刊
我是一个沙河岸边长大的孩子,  从小在它宽广的胸膛上奔跑嬉戏,  这里有温暖的沙滩,美丽的贝壳和石子,  一棵棵高大的垂柳浓荫弊日。  这是一条曾经的大河,  日夜奔流,波澜壮阔,  可是今天,它的乳汁已经枯竭。  但它千百年冲积的土层依然肥沃,  小麦、玉米、花生、棉花,  年复一年,在这里疯狂地生长着。  想起你,我常常会想起沙河,  因为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河,  我们的祖辈在沙河岸边繁衍生息
期刊
二○一二年四月三十日晚,撰写了《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第三只眼睛看世界》,以及《天伤》、《天祭》、《天爵》、《地魂》、《大玩主之地殇》、《北京教父》等一系列作品的学者王山,再也不想说废话了,不想费尔巴哈了,不言不语不当思维的苇草了,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岁……  五月六日那天,我参加了他的葬礼。葬礼我参加多次了。过了耳顺的年纪,别说长辈们都“耄耋”以上了,就说同辈们、晚辈们中,天有不测,
期刊
许多年过去了  不曾忘记您洁净而慈祥的面孔  河流一样流淌着您的关怀和培育  一直都会热泪盈眶默默承载着您的润泽  一直想给您写一些字,想了很久,很久  不知道哪些字能够准确表达我对您的感恩和敬仰  时光断了,文字枯竭了  遗忘了许多旧事的浮光掠影  而一直青翠不衰的是您的关怀  一直是您强力的精神推动着我和许多崇敬您的人前进  一天,张老师来电话说  给顼老写一首诗吧  我的泪水突然模糊,找不到
期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时光,郭沫若曾把它比做是科学的春天。又岂止是科学的春天?时代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而文化教育事业受到的泽润,更使人感到清新、爽目。  顼国成正是在赵县的教育事业刚刚复苏后的1981年被推上教育局长岗位上的,从此,他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的时间,不仅赵县的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而且把校园文学搞得有声有色。十年的时间,他做出了惠及子孙万代、功垂千秋大业的贡献。出任赵县教育局局长后,顼国
期刊
2011年12月22日是外公的八十大寿,寿宴在茂源酒楼的三楼举行,宾朋满座,场面既热闹又不失庄重。  宴会期间,两位姨妈的祝寿贺词情真意切,回顾了外公八十载的风雨历程,以及外公对家对教育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道出了晚辈们对他的爱戴与敬仰。外公一生耿直热情,爱才,惜才,更助人成才。他在职期间,两袖清风,从未公权私用,满腔热情一门心思抓教育;他锐意改革,净化教育风气,丰富校园生活,使赵县的教育事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