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现代意识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ird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小波,一位有着独立精神和追求智慧趣味的中国知识分子,他的小说世界中存在着一个独特的女性群体,这些女性大胆追寻精神自由、人格独立,她们厌恶千篇一律的生活,寻找有趣味有理想的生活,在性爱方面具有主动性,果敢坦率、热烈诚恳。王小波在描写这些女性形象的时候融进了自己对于女性的想象,把他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理想加到了这些女性的身上,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其理想精神的外化。
  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男女平等这一在现在被广泛认可的意识才被政府部门所重视,《宪法》更是明确指出男女平等的两性地位,但在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民族意识”的大背景下,男女平等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平等。在王小波的认识里,女人是不同的,她们勇敢、清高又自由,却是与男人相同的生命存在。他不会像许多持着传统世俗观念的人一样,将女性直接定义为“妇女”,仿佛女性生来就是男人的附属品,嫁为人妇就是女性的唯一归属。在王小波与妻子李银河两人共同创作的《思想者说》中,有这样的总结:“男对女,科学对诗意;活力对和谐;力量对美丽;智力对爱情;理性对浪漫等等。”王小波曾在杂文中渗透过他同意自由女权主义的观点,并认为这样是理所应当的。正是在这种充分尊重女性权利的价值观的深刻影响下,王小波小说世界的女性形象显现出十分强烈的女性意识,明晰地表现出追求男女平等的观点。他从来都没有公开宣扬过女性主义等各種理论,本身身为男性也不会写出比“女性写作”更为细腻的女性心理,他所能做到的是真正站在同一视角去审视和描写男性和女性,不带有任何的偏见地发现女性美本身,而不是同情和怜悯。
  王小波塑造的最为出色也是最为出名的女性人物非陈清扬莫属。作家在《黄金时代》的开篇写道:“我在山下14队,她在山上15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显然,作者是站在男性的角度来审视女性的,在强大革命逻辑面前,明明陈清扬不是破鞋,可陈清扬没有任何能表现她不是破鞋的特征,无法证明她自己不是破鞋,所以王二一本正经讲道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当别人非要说你是破鞋时,自己就承认自己是破鞋。之后,在王二奇怪的“理论”说服之下,他们随后以“敦一敦伟大的友谊”之名使陈清扬成为名副其实的“破鞋”,然后她便“心安理得”地、更是义无反顾地随王二出逃。表面上,是在写陈清扬的一步步“堕落”,走向了世俗所不能接受的一面,但是,在王小波眼里,显然是把陈清扬当成和王二一样的生命体来看待,是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他们同样需要有尊严的活着,王二荒唐地提议陈清扬“证明自己的不无辜”,事实上正是让陈清扬清清楚楚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不是世人所片面认为的“妇女”。王二和陈清扬先是逃离了农场,先到了后山,继而在章峰山驻扎,就这么过了半年,陈清扬提议他们一起回到农场,将事情交代清楚,“出斗争差”,写交待材料,如此,直到新时代结束。从一开始的“孜孜不倦”找人证明自己不是“破鞋”,到打破世人认知,在心理上已经有就算自己真的是“破鞋”也该有尊严地活着的理解,是女性的思想进步,同时更是对特殊年代的特殊理论的实际反驳。
  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则是自由的,这些女性并不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的,相反,她们是有着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的个体,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人。在《黄金时代》中,女主人公陈清扬莫名其妙地被众人叫做“破鞋”,这是关于女性最重要的贞洁问题。小说中,王二一语揭示了当时的真相:“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在当时的背景下,即使是群众话语的力量和集体主义道德的虚伪的压迫之下,陈清扬也并没有因此沉沦,她从由对“破鞋”这个称号的激愤、时时刻刻希望证明自己不是破鞋的愤怒转而为享受和王二“敦伟大友谊”的幸福快乐中,从最初游戏的态度到真正爱上王二,是一种接受生活的不公正到反抗现实。世人不叫陈清扬好过,而陈清扬偏偏要爱,偏偏要做出众人难以接受的行为。女性是柔弱的,她们不能用暴力来对抗比她们力气大得多的男性,只能选择无言的行动来消解宏大概念下的所谓道德。
  作家的众多短篇小说中的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如线条(《红线盗盒》)、小转铃(《似水流年》)、小姚阿姨(《我的舅舅》)等表现出与传统女性大为不同的主动追求爱以及不避讳性的大胆经历和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也表现出作家对于“女性人物是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的观点的赞同与认可。王小波小说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消除男女秩序禁令的价值观念,而这些观念消融于王小波小说所营造的各种场景中,是王小波对于女性的尊重,更是女性反抗男权社会的表现。
  王小波小说中的女性总是在积极争取话语权,表现出无所畏惧以及对于设定目标的勇敢挑战,无论是自身情欲需要,还是反对虚伪道德,她们都表现出不相信命运的捉弄、坚持依靠自身行动力量反抗现实,同时她们并没有丧失女性特有的温柔一面,她们同情弱者,生活有滋有味,这是作家置身处地站在女性的角度与立场上,将自身立场等同于一个完整女性身份的观念,表达作者对于自由精神的赞赏和热情生命的追寻。在王小波的小说中,作者所赞许的女性往往追寻自由话语权力,有清醒的自身意识,有自己对于外部世界的独立见解,即使是被命运愚弄,仍能够做出自我决定,不受其他人干扰,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争取最大程度的话语权。
  王小波笔下的女性从来都不矫揉造作,这些女性向来看中和男性主人公“王二”之间的深情厚谊,以至于有这样一句话“吾爱王二,吾更爱真理”,将王二放到了和真理一样的高度。似乎那些“革命教条”都不能将她们束缚,她们为了追求想要的自由和精神解放,义无反顾,甚至可以忽视人生中的种种磨难。陈清扬(《黄金时代》)在每次将要被批斗时,“非常熟练地、乖乖地把一双洗得干干净净的解放鞋用麻线挂在脖子上准备接受批斗”,这是一种偏偏不让“集体主义道德”在自身得到诠释的做法,可视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红线(《万寿寺》)在薛嵩已经产生死的念头的紧要关头,用调出父亲马戏团的办法来助薛嵩盗取官印,仿佛“女英雄”一般的存在。
  在《革命时期的爱情》中,X海鹰表现出对权力的特殊向往,而且态度十分鲜明地表现出对自身权力的捍卫态度。她是男主人公王二的帮教者,工作兢兢业业,甚是负责任,似乎王二整个人的全部人生都在她的管控下和把握中。她对于权力的认识突出表现在关于性的理解和表现,在与王二的相处中,她与王二做让人难以理解的性游戏,幻想多样的角色,从而达到她自我内心所理解的所谓“尽职尽责”,是一种她自己想象中的忠贞于革命。“她的性意识、性欲望和革命时期的小说、电影、革命宣传教育的思想意识形态灌输密不可分。”在这种十分强烈的政治权力话语影响下,她产生了异于寻常的性心理,甚至在她看来一切性行为都是强奸,男女之间没有情感,而充斥仇恨才可以性交。在她意识里的忠诚,其实等同于权力是游戏这种想法,听上去的忠贞不渝实质是对权力的最大消解与反讽。
  (河北大学文学院)
  作者简介:王柳伊(1995-),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动画视频短篇创作从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寻求创作起点,以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方针为指引,进行文化观念的传达和艺术手法的展现。一带一路作为当下我国重要的方针政策,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本文以2018年立项上海市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万物之基》数字动画设计与制作为对象,从创作背景、创作思路、表现方式等方面对动画视频短篇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表现进行了探讨。
期刊
当前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设计者面临的主题也更加复杂,传统单一的设计难以满足未来多元市场的发展需求,所以应当有效应用视觉传达设计对当前的环境空间展开创造。设计者可以通过环境改造满足不同人的空间环境需求,体现人文关怀。本文将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有效融合,综合分析现代社会的空间发展需求,基于视觉功能与视觉心理角度,探究视觉传达设计给整体空间环境带来变化的意义。  近几年,数字媒体呈现快速发展趋
期刊
走错了方向  我并非  与生俱来是一只孤雁  默默承受着孤单  因为雪与风的纠缠  冷与暖的缠绵  已植入骨髓千年  我没问  时间  为何走得如此苍凉  只知晓  凛冽的寒风  已经吹凉了痴情的旧梦  只知晓  所有鲜花的娇艳欲滴  都会在平淡中消散  只知晓  前世告白的那一刻  我才领悟  命如尘埃  像一株无名的野草  恰好埋葬在你的荒原  等待来世  拾一份宁静淡然的心  静看色彩缤纷的
期刊
独特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德国审美现代性话语的独特性,由于德国市民阶级的先天不足,德国的文化启蒙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方式进行。相比法国暴风骤雨式的革命浪潮,德国文化启蒙思潮更加强调文艺的审美教育功能。莱辛、席勒、康德都注重文艺在公共领域的审美中介作用,他们希望文艺在公共领域承担起教育的责任,通过人的自我完善去消弭人际矛盾,最终实现对社会问题的解决。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著名的思想家哈贝马斯的交往美学也是在这
期刊
伏日心爽  戊戌年入伏第一天也,天热如笼,汗纷纷然而下。与客张市冒暑驱车而回,时值正午,于县城一酒馆飨食也。  空调开而凉风徐来,菜肴点而冰啤缓上。额汗渐无而似广寒浴风,凡尘自去阙疑龙宫对酌。酒清冽而若泉,杯沾唇而已干。馔不华而味美,客不多而吾知。言借酒豪,心向友交,诗逢会者吟,志与同者操。  须臾,啤酒三四瓶入腹,体凉而心静,神驰而魄徉,思远而意惬,胸张而梦扬。不觉酩酊,目微旋而蒙眬,于是乎,伏
期刊
《牡丹亭》中的陈最良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汤显祖的精心塑造下,他连接着剧情,使整部作品的结构显现得更加完整与严谨,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牡丹亭》原名《还魂记》,创作于1598年,是明代戏曲大师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牡丹亭》中,汤显祖成功地塑造了很多重要的经典艺术形象,如杜丽娘、柳梦梅等。其中有一个小角色——
期刊
暮色四起,我来到凤凰古城,和妻子,和女儿。  探访武陵源,于我已是奢望之极。牵手凤凰古城,于我更是痴心妄想。我不知道,平日节俭的妻子,是如何下了这样大的决心,促成我们一家人去访凤凰、游武陵的。  其實,与凤凰古城牵手,在我内心深处,则是潜藏着一份魂牵梦萦的情思。这份情思,来源于沈从文的《边城》,来源于黄永玉的《太阳下的风景》。读书、品画、思人,那青青亮亮的沱江,那错落有致的吊脚楼,那山水相依小城,
期刊
人性,是阿来小说绕不过去的话题,也是其作为社会作家难以磨灭的民族印记。嘉绒地区成为其书写历史和现实的生长根基,像是其小说中的蘑菇圈,在蘑菇圈里,“蘑菇的子子孙孙会四处散布,但祖宗蘑菇是不动的。他们就稳稳当当呆在蘑菇圈里,年年都在那里”。斯炯,是小说中独自抚养儿子长大的母亲,是照顾哥哥一生的妹妹,是机村人眼里揣着野种的回乡干部,是行为乖张的背水妇女,是给儿子带来仕途财富的蘑菇圈大妈……阿来赋予了斯炯
期刊
在明清传奇勇于创新、突破的年代,朱素臣对自己的传奇创作进行了定位。他以鲜活的舞台为目标,以普通市民为对象,在戏剧构思、舞台表演及脚色调度上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体现着他在创作道路上的探寻。  一部成功的作品无法离开缜密的构思,巧妙的构思是作品成功的一半。纵观历史长河,那些经久不衰的作品无不凝结了作家的精心构思。艺术关键在于构思,如何在平实的材料中脱颖而出,创作出经典,这是每一位致力于创作的人士所面临的
期刊
张表臣,字正民,他是南北宋之交的作家,著有《珊瑚钩诗话》。张表臣师从陈师道,在接受陈师道诗学观的基础上,又对其有所发展和补充。他继承老师陈师道的观点“学诗之要,在乎立格命意用字而已”,并认为含蓄渾成风格的诗是诗中上品。本文通过研究《珊瑚钩诗话》,探究立格、命意、用字对诗歌形成含蓄风格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及三者对宋诗的功用。  《珊瑚钩诗话》产生于南北宋之交诗话创作的高峰期,今存明抄本和百川学海本,体例
期刊